第一百九十四章
雪瑶瞧着太医给她使眼色,心里暗自有些发毛,忙叫哲海好好儿照看着拓跋弘,便跟着出了门。
“太医,什么事儿,您且跟本宫说吧。”她知道太医特意叫她出来,一定不仅仅是为了吩咐吃药的事情。
那太医眉目间乍现几分愁容,跪地道“皇后娘娘,皇上这次饮酒过多,胃里出了血,又伤及脏腑。微臣实在是没用,难以根治皇上这病。”
雪瑶听完猛地向后一个趔趄,险些没站稳。
屋里就她和太医两个人,好一阵静默无声。她也从没发现过,初秋的天气,竟这般凉得透骨。
半晌之后,雪瑶才从震惊的情绪中缓过劲儿来,抬手叫太医起身“皇上皇上他才刚值青年,如何就无法根治了?”
太医战战兢兢地低下头“回皇后娘娘的话,得病,不在老幼。”
雪瑶努力将发抖的手稳下来,水葱似的指尖抚过屋子中间那张茶桌,逐渐用了力,泛起红来。
“皇后娘娘也不必过于忧心,虽无法根治,但只要稍加注意,不要再碰那些辛辣寒凉之物,就看能不能养得过来了。”太医想安慰她,却不知该如何开口,斟酌再三,还是按照自己原本准备好的说辞嘱咐着雪瑶,“微臣记得皇上他脾气急,旁人劝他,他不一定放在心上。但娘娘开口,皇上是一定会听的。”
一个正值青年的男子,旁人都说这年纪是血气方刚,可他却要小心翼翼,像个老人一般养护着脆弱的五脏六腑。
而这一切的原因,说到底,源头都是她。都是她当年在那宫宴上使小性子不肯吃那碗燕窝,倘若那个时候吃燕窝的是她,该多好
雪瑶眼里忽然就噙满了泪水,不再为难太医,只叫他快些写方子,自己却紧紧盯着里屋那扇没关严的门,无声地流下泪来。
直到她又坐回拓跋弘的身边,眼睛周围还是泛着红的一圈儿。
“雪瑶,怎么了,愁眉苦脸的。是不是不舒服?我就说,我着了风寒,恐怕是过了病气给你。”拓跋弘见雪瑶闷闷不乐的,便想逗她笑笑,一面说一面伸出虚弱的手去捏她的脸蛋儿。
没想到雪瑶哭得更凶了“皇上,倘若当年是臣妾吃了那碗燕窝,如今就不用您躺在这儿受这种病痛了。”
“又来了又来了。”拓跋弘听她说这话心里实在不好受,替她擦拭了眼泪道,“娘出门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要我照顾好你,不让你受了委屈,那本就是我该做的。”
雪瑶见他又皱起了眉,不敢让他多说话,连忙抹去了脸上的泪,牵起一个笑来,紧紧地握住了他搁在自己身边的手,暗自发誓日后要更加尽心竭力地替他照看这皇宫的里里外外。
人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可谁也没想到,拓跋弘这一病就是数月,反反复复的,拖到了年节之后,也不见好转。
这天雪瑶听哲海说皇上躺在榻上半日没起来了,赶忙又来瞧他。外头风雪连绵的,雪瑶脱了狐皮大氅,站在火盆跟前暖了许久才敢进门,可走到跟前,拓跋弘还是怕冷怕得很。
“皇上前些日子不是好了吗,怎么今儿又脸青唇白的。”雪瑶心疼地替他盖好了身上的锦被,转过头问哲海,“叫太医来瞧过没有?”
哲海俯身回道“瞧过了,只是这些日子又是风又是雪的,皇上胃病还反复着,又受了凉,寒气入体,便总是这样儿。”
雪瑶心中难受极了,却还是忍住了泪,自个儿在嘴里念念叨叨“没事,没事。等开了春就好了,开了春暖和,就不怕受凉了。”
拓跋弘听完这话轻笑了一下,叫雪瑶把自己搀扶起来“雪瑶啊,叫舅舅进宫来一趟吧。我我还想再见见娘。”
雪瑶的手僵了僵“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去吧,让他们叫舅舅来,叫舅舅给娘写个信。”拓跋弘靠在枕头上,说话都显得有气无力。
门外的雪扑簌簌地下,纷纷扬扬的,足有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迷了雪瑶的眼。
拓跋弘病重的消息传到沧州的时候,冯锦正抱着硕明和纯熙在床上教他们咿咿呀呀地说话。
她刚刚还听卿砚说平城又来了信,正要问拓跋子推信上写了什么,一抬眼便瞧见他十分不对劲儿的表情。
“怎么了?哥哥出什么事儿了吗?”冯锦把孩子们交给卿砚,从床上下来,急急地去问拓跋子推。
拓跋子推忙把信藏到了身后,还不知道该如何与她开这个口“锦儿,你坐下听我说,不是哥哥。”
可他越是这样,冯锦就越是着急,伸手就要去抢那封信“不是哥哥还能是谁,或是宫里出了什么事情,弘儿没法子了?”
都说母子连心,她与拓跋弘虽没有血脉相连,可也是十几年相依为命的。
她从好几天前就只觉得心中时不时就咯噔一下,总是疑心平城出了什么事儿。
直到今天这信来了,拓跋子推那面色凝重,却又说与冯熙无关,叫她更加笃定了是拓跋弘有什么事要告诉她。
趁着拓跋子推低头的工夫,冯锦一伸手,将那信夺了过来。匆匆看完之后,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泪水不受控制地落了下来。
“弘儿弘儿他才十六岁!他从小到大都没生过什么病,怎么会突然病重呢。”她捏着那张纸,满眼都是不可置信,身子直往后倒。
拓跋子推伸手揽住她,紧紧将人箍在怀里“锦儿,你别急,咱们明儿就动身回去,回平城去看看。今年的天气这么冷,兴许弘儿只是受了风寒,又许多年不曾见你,借着机会撒娇呢。孩子多大都是孩子,生了病哪有不想娘的。”
冯锦的双手抵着他宽厚的胸膛,渐渐安稳了下来,抬起手拭去脸上挂着的泪珠儿点头“子推,你快给哥哥回信,咱们回去路上也要三五天,叫他替我照看着弘儿些。”
。
“太医,什么事儿,您且跟本宫说吧。”她知道太医特意叫她出来,一定不仅仅是为了吩咐吃药的事情。
那太医眉目间乍现几分愁容,跪地道“皇后娘娘,皇上这次饮酒过多,胃里出了血,又伤及脏腑。微臣实在是没用,难以根治皇上这病。”
雪瑶听完猛地向后一个趔趄,险些没站稳。
屋里就她和太医两个人,好一阵静默无声。她也从没发现过,初秋的天气,竟这般凉得透骨。
半晌之后,雪瑶才从震惊的情绪中缓过劲儿来,抬手叫太医起身“皇上皇上他才刚值青年,如何就无法根治了?”
太医战战兢兢地低下头“回皇后娘娘的话,得病,不在老幼。”
雪瑶努力将发抖的手稳下来,水葱似的指尖抚过屋子中间那张茶桌,逐渐用了力,泛起红来。
“皇后娘娘也不必过于忧心,虽无法根治,但只要稍加注意,不要再碰那些辛辣寒凉之物,就看能不能养得过来了。”太医想安慰她,却不知该如何开口,斟酌再三,还是按照自己原本准备好的说辞嘱咐着雪瑶,“微臣记得皇上他脾气急,旁人劝他,他不一定放在心上。但娘娘开口,皇上是一定会听的。”
一个正值青年的男子,旁人都说这年纪是血气方刚,可他却要小心翼翼,像个老人一般养护着脆弱的五脏六腑。
而这一切的原因,说到底,源头都是她。都是她当年在那宫宴上使小性子不肯吃那碗燕窝,倘若那个时候吃燕窝的是她,该多好
雪瑶眼里忽然就噙满了泪水,不再为难太医,只叫他快些写方子,自己却紧紧盯着里屋那扇没关严的门,无声地流下泪来。
直到她又坐回拓跋弘的身边,眼睛周围还是泛着红的一圈儿。
“雪瑶,怎么了,愁眉苦脸的。是不是不舒服?我就说,我着了风寒,恐怕是过了病气给你。”拓跋弘见雪瑶闷闷不乐的,便想逗她笑笑,一面说一面伸出虚弱的手去捏她的脸蛋儿。
没想到雪瑶哭得更凶了“皇上,倘若当年是臣妾吃了那碗燕窝,如今就不用您躺在这儿受这种病痛了。”
“又来了又来了。”拓跋弘听她说这话心里实在不好受,替她擦拭了眼泪道,“娘出门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要我照顾好你,不让你受了委屈,那本就是我该做的。”
雪瑶见他又皱起了眉,不敢让他多说话,连忙抹去了脸上的泪,牵起一个笑来,紧紧地握住了他搁在自己身边的手,暗自发誓日后要更加尽心竭力地替他照看这皇宫的里里外外。
人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可谁也没想到,拓跋弘这一病就是数月,反反复复的,拖到了年节之后,也不见好转。
这天雪瑶听哲海说皇上躺在榻上半日没起来了,赶忙又来瞧他。外头风雪连绵的,雪瑶脱了狐皮大氅,站在火盆跟前暖了许久才敢进门,可走到跟前,拓跋弘还是怕冷怕得很。
“皇上前些日子不是好了吗,怎么今儿又脸青唇白的。”雪瑶心疼地替他盖好了身上的锦被,转过头问哲海,“叫太医来瞧过没有?”
哲海俯身回道“瞧过了,只是这些日子又是风又是雪的,皇上胃病还反复着,又受了凉,寒气入体,便总是这样儿。”
雪瑶心中难受极了,却还是忍住了泪,自个儿在嘴里念念叨叨“没事,没事。等开了春就好了,开了春暖和,就不怕受凉了。”
拓跋弘听完这话轻笑了一下,叫雪瑶把自己搀扶起来“雪瑶啊,叫舅舅进宫来一趟吧。我我还想再见见娘。”
雪瑶的手僵了僵“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去吧,让他们叫舅舅来,叫舅舅给娘写个信。”拓跋弘靠在枕头上,说话都显得有气无力。
门外的雪扑簌簌地下,纷纷扬扬的,足有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迷了雪瑶的眼。
拓跋弘病重的消息传到沧州的时候,冯锦正抱着硕明和纯熙在床上教他们咿咿呀呀地说话。
她刚刚还听卿砚说平城又来了信,正要问拓跋子推信上写了什么,一抬眼便瞧见他十分不对劲儿的表情。
“怎么了?哥哥出什么事儿了吗?”冯锦把孩子们交给卿砚,从床上下来,急急地去问拓跋子推。
拓跋子推忙把信藏到了身后,还不知道该如何与她开这个口“锦儿,你坐下听我说,不是哥哥。”
可他越是这样,冯锦就越是着急,伸手就要去抢那封信“不是哥哥还能是谁,或是宫里出了什么事情,弘儿没法子了?”
都说母子连心,她与拓跋弘虽没有血脉相连,可也是十几年相依为命的。
她从好几天前就只觉得心中时不时就咯噔一下,总是疑心平城出了什么事儿。
直到今天这信来了,拓跋子推那面色凝重,却又说与冯熙无关,叫她更加笃定了是拓跋弘有什么事要告诉她。
趁着拓跋子推低头的工夫,冯锦一伸手,将那信夺了过来。匆匆看完之后,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泪水不受控制地落了下来。
“弘儿弘儿他才十六岁!他从小到大都没生过什么病,怎么会突然病重呢。”她捏着那张纸,满眼都是不可置信,身子直往后倒。
拓跋子推伸手揽住她,紧紧将人箍在怀里“锦儿,你别急,咱们明儿就动身回去,回平城去看看。今年的天气这么冷,兴许弘儿只是受了风寒,又许多年不曾见你,借着机会撒娇呢。孩子多大都是孩子,生了病哪有不想娘的。”
冯锦的双手抵着他宽厚的胸膛,渐渐安稳了下来,抬起手拭去脸上挂着的泪珠儿点头“子推,你快给哥哥回信,咱们回去路上也要三五天,叫他替我照看着弘儿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