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含沙射影,杀人灭口
 刘太后听闻于沈夫人和忘忧来请安,一时很是意外,捏着茶盏愣了一会儿才说:“请她们进来吧。”
 沈夫人带着忘忧进来,以国礼向刘太后请安。
 刘太后见着沈夫人倒是十分客气,抬手说:“靖西候夫人不必多礼,请起,赐座。”
 沈夫人听太后不提忘忧的事,便没有起身,又行礼请罪:“昨日因为小女而坏了太后乞巧宴的兴致,臣妾今日特意带着她来向太后请罪的。”
“昨天的事情怎么也怪不到明嘉县主的头上,她是受害者,说起来是哀家想的不够周到,让乞巧宴出了这样的事情。回头等天子那边把事情问明白了,哀家一定会给你靖西候府一个说法。”刘太后又问忘忧:“明嘉县主没受什么伤吧?可叫了太医来看诊?”
 沈夫人伸手拉了忘忧起身,方回太后:“谢太后挂念,但这孩子身上是外伤,女孩子家请太医看诊不方便,臣妾从小摔打惯了,对如何养外伤算是熟手,亲自照顾她就是了。”
 这样的话,听起来很是客气,但字字句句都带着不满。既挤兑了太后,又让她无法反驳。
“都是哀家识人不明,竟不知道陈常禄那混账东西藏着蛇蝎心肠,敢在皇帝的饮食上动手脚,幸亏明嘉县主心细如发,否则竟不知要酿成什么大祸!说起来,明嘉县主救了天子,对社稷有功,哀家不能辜负。”刘太后说着,扭头对泽慧说:“你叫人回城,去哀家的小库房里把那颗百年辽参拿来,给明嘉县主养身子吧。”
“多谢太后盛恩。辽参珍贵难得,她一个小孩子,怕是受不得这样贵重的补品。”
“靖西候夫人太客气了。靖西候最近可有家书回来?”刘太后说着,抬手请沈夫人用茶。
 沈夫人端起茶盏只闻着茶香却并不入口,回道:“侯爷并无书信来,若无战报,想来边疆是平安的。”
 忘忧坐在沈夫人身后,听着太后跟她说一些边疆的战事,有些听得懂,有些听不懂,有点无聊。
 忽然,沈夫人扣住了她的手,说:“紫苏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今年她已经满十七周岁了,却没有办过及笄礼。想想这孩子也是可怜。恰逢天子和太后垂爱,给了她县主的封号。我想着过几天她生日的时候给她半个及笄礼。虽然迟了,但到底也要对得起她泉下的父母家人。也不枉她叫我一声‘母亲’。所以,今日专门带了她来跟太后辞行,等这件事情结束了,我要接她回家了。”
“姑娘家这一辈子最重要的除了婚礼便是及笄礼,这及笄礼可以迟来,却不能缺。靖西候夫人要给自己的义女举办及笄礼是人之常情,哀家没有不允的道理。这及笄礼上需要什么,靖西候夫人尽管跟哀家说,到时候哀家会准备一份厚礼,去给明嘉县主庆祝及笄之礼的。”刘太后心里早就想着把忘忧从宫里赶出去,但是天子那一关难过。如今靖西候夫人这么说,倒是给她解了一个难题。
 沈夫人拉着忘忧起身向太后行李谢恩:“臣妾就不打扰太后娘娘了,臣妾告退。”
“好。”刘太后面带微笑看着沈夫人带着忘忧出去,之后方对泽慧说:“这个秦桑玉还跟年轻的时候一样,这么得理不饶人。”
“沈夫人是见过血雨腥风的人,身上那股煞气多少年也抹不去。娘娘不必跟她计较。”
 刘太后微微蹙着眉尖,叹道:“秦家虽然不如从前了,但在武将世家的威望还在。林逸隽娶了秦青茵,算是多了一重靠山。况且,我听说因为这次赈灾中的表现,林逸隽在江宁一带威望甚好。军中,民间都积攒了极高的声望,如今看来这个医家之子将来也是不可限量啊!”
“凭他如何,有这样的出身将来也难出将入相。娘娘何必担忧?”泽慧低声劝道。
“罢了,不说这些了。哀家去看看天子。”刘太后说。
 泽慧忙伸手扶着太后起身,叫人撑了伞,一行人往清露轩去。
 赵祯一夜没睡,早膳之后刚好得空靠在榻上眯了一会儿,便被突然到访的太后给惊醒了。宋嬷嬷知道太后这个时候来是有话说,便亲自上茶并把立在门口的宫女都打发到外面去。
“外面下着雨,还劳动母后过来看朕,朕真是不孝。”赵祯抬手揉着眉心,一脸的厌烦,这一声“不孝”说的一点诚意都没有。
“哀家心里记挂着你,一早便想着过来瞧瞧。熟料靖西候夫人带着明嘉县主过来请安,唠叨了半日。想不到这会儿来了,碰巧六郎正在补眠,倒是哀家来的不是时候了。”刘太后自嘲地笑了笑。
 赵祯打了个哈欠,起身说道:“母后说这话便是责怪朕失礼了。朕刚睡得迷迷糊糊,失了礼数,请母后见谅。”
 太后看着赵祯憔悴的容颜,叹道:“哀家是真的担心你的身体。为了明嘉县主的事情陛下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了,这可不是为君之道啊!”
“朕彻查这件事情也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忘忧是因为发现他们在朕的膳食和汤药里做手脚才去查的,他们不但不知收敛,竟还设计害她!这般胆大包天,若朕还轻轻放下,不但对不起为朕受苦的人,只怕用不了多久便死于非命了。”赵祯冷笑道。
“有吴王和沈熹年两个人办差,再有李舒协助,你还有什么不烦心的?你是天子,天大的事情都无需亲力亲为。你要懂得用人之道。”太后劝道。
“多谢母后教诲。”赵祯干巴巴的说道。
“哀家身为太后主理后宫事宜,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难逃干系。所以,哀家今日也不敢跟你说要亲自过问这件事情了。你只管找你信得过的人去查,只是哀家得劝你一句——这件事情不宜拖沓得太久,各家诰命夫人们虽然走了七七八八,但王妃,侧妃以及宗室的夫人们还住在行宫里,人多嘴杂,若尽管拖延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事端来。”
“母后放心,这事儿今天一定有个结果。”
“那就好。”太后点了点头,又说:“还有一件事儿哀家得跟六郎说清楚——刚刚靖西候夫人来给哀家请安时,说下个月初五要给明嘉县主办及笄礼,这次要接了她回家去准备。哀家已经准了。”
“及笄礼?”赵祯心想自己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呢。
“是啊,靖西候夫人把明嘉县主当亲女儿看呢。”太后轻笑道。
“及笄礼对一个姑娘来说是大事,自然马虎不得。都按靖西候夫人的意思办吧。只是及笄礼成之后便是议亲了。朕曾经跟母后说过,要娶她为皇后。母后觉得提亲的事情是由您出面好,还是朕直接下圣旨好呢?”
 刘太后轻笑道:“靖西候夫人只是林紫苏的义母,尚且会为她前后操持。六郎虽然不是哀家亲生的,但哀家怎么说也是你的嫡母。身为嫡母为子女张罗婚事是应该的,若六郎直接下圣旨,可是在天下人面前打哀家的脸呢。”
“那就有劳母后了。”赵祯向太后躬身一礼。
“哀家是真心顾念着这一份母子的情分罢了。”刘太后站起身来要走,却又回头说:“等娶了亲,陛下便是大人了,肩上还压着江山社稷的担子,以后做事还是要稳重些。”
“谢母后教诲,朕会谨记在心。”赵祯起身相送。
 宋嬷嬷看着太后的背影消失在花木之中方才转身回来,见赵祯靠在榻上想事情,便悄声笑道:“老奴先恭喜陛下了。终于要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别高兴得太早了,朕总觉得她还藏着别的。”赵祯皱眉说道。
“只要明嘉县主是正宫皇后,其他的陛下可以不必较真了。”宋嬷嬷随口劝道。
“其他?”赵祯忽然想通了,忙直起身子问:“你是说,太后还会安排别的女子进宫做朕的妃子?”
“天子后宫,除了正宫皇后之外,另有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四个位份。下面还有各级嫔御。礼制如此,太后就算在天子娶皇后之后再选其他女子进宫服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啊。”
 赵祯又缓缓地躺下去,叹道:“话虽如此,但忘忧肯定会不高兴的。”
“陛下多虑了。明嘉县主知书达理,怎会不高兴呢。”宋嬷嬷笑道。
“陛下!”沈熹年在外面喊了一声,话音未落人已经进来了,“臣找到陈常禄了。”
“人在哪里?!”赵祯忙起身问。
 沈熹年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已经死了……臣是在一口井里把他捞上来的。”
“死了?!”赵祯惊讶地瞪着沈熹年。
“他应该是被人勒死的,脖子上有明显的痕迹,之后被人丢进了井里。如此看来,陈常禄背后的人十分狡猾,而且……”后面的猜测沈熹年没说。陈常禄在深宫几十年,能操控他的生死,这幕后之人绝非寻常之辈。
()
 沈夫人带着忘忧进来,以国礼向刘太后请安。
 刘太后见着沈夫人倒是十分客气,抬手说:“靖西候夫人不必多礼,请起,赐座。”
 沈夫人听太后不提忘忧的事,便没有起身,又行礼请罪:“昨日因为小女而坏了太后乞巧宴的兴致,臣妾今日特意带着她来向太后请罪的。”
“昨天的事情怎么也怪不到明嘉县主的头上,她是受害者,说起来是哀家想的不够周到,让乞巧宴出了这样的事情。回头等天子那边把事情问明白了,哀家一定会给你靖西候府一个说法。”刘太后又问忘忧:“明嘉县主没受什么伤吧?可叫了太医来看诊?”
 沈夫人伸手拉了忘忧起身,方回太后:“谢太后挂念,但这孩子身上是外伤,女孩子家请太医看诊不方便,臣妾从小摔打惯了,对如何养外伤算是熟手,亲自照顾她就是了。”
 这样的话,听起来很是客气,但字字句句都带着不满。既挤兑了太后,又让她无法反驳。
“都是哀家识人不明,竟不知道陈常禄那混账东西藏着蛇蝎心肠,敢在皇帝的饮食上动手脚,幸亏明嘉县主心细如发,否则竟不知要酿成什么大祸!说起来,明嘉县主救了天子,对社稷有功,哀家不能辜负。”刘太后说着,扭头对泽慧说:“你叫人回城,去哀家的小库房里把那颗百年辽参拿来,给明嘉县主养身子吧。”
“多谢太后盛恩。辽参珍贵难得,她一个小孩子,怕是受不得这样贵重的补品。”
“靖西候夫人太客气了。靖西候最近可有家书回来?”刘太后说着,抬手请沈夫人用茶。
 沈夫人端起茶盏只闻着茶香却并不入口,回道:“侯爷并无书信来,若无战报,想来边疆是平安的。”
 忘忧坐在沈夫人身后,听着太后跟她说一些边疆的战事,有些听得懂,有些听不懂,有点无聊。
 忽然,沈夫人扣住了她的手,说:“紫苏的生日是八月初五,今年她已经满十七周岁了,却没有办过及笄礼。想想这孩子也是可怜。恰逢天子和太后垂爱,给了她县主的封号。我想着过几天她生日的时候给她半个及笄礼。虽然迟了,但到底也要对得起她泉下的父母家人。也不枉她叫我一声‘母亲’。所以,今日专门带了她来跟太后辞行,等这件事情结束了,我要接她回家了。”
“姑娘家这一辈子最重要的除了婚礼便是及笄礼,这及笄礼可以迟来,却不能缺。靖西候夫人要给自己的义女举办及笄礼是人之常情,哀家没有不允的道理。这及笄礼上需要什么,靖西候夫人尽管跟哀家说,到时候哀家会准备一份厚礼,去给明嘉县主庆祝及笄之礼的。”刘太后心里早就想着把忘忧从宫里赶出去,但是天子那一关难过。如今靖西候夫人这么说,倒是给她解了一个难题。
 沈夫人拉着忘忧起身向太后行李谢恩:“臣妾就不打扰太后娘娘了,臣妾告退。”
“好。”刘太后面带微笑看着沈夫人带着忘忧出去,之后方对泽慧说:“这个秦桑玉还跟年轻的时候一样,这么得理不饶人。”
“沈夫人是见过血雨腥风的人,身上那股煞气多少年也抹不去。娘娘不必跟她计较。”
 刘太后微微蹙着眉尖,叹道:“秦家虽然不如从前了,但在武将世家的威望还在。林逸隽娶了秦青茵,算是多了一重靠山。况且,我听说因为这次赈灾中的表现,林逸隽在江宁一带威望甚好。军中,民间都积攒了极高的声望,如今看来这个医家之子将来也是不可限量啊!”
“凭他如何,有这样的出身将来也难出将入相。娘娘何必担忧?”泽慧低声劝道。
“罢了,不说这些了。哀家去看看天子。”刘太后说。
 泽慧忙伸手扶着太后起身,叫人撑了伞,一行人往清露轩去。
 赵祯一夜没睡,早膳之后刚好得空靠在榻上眯了一会儿,便被突然到访的太后给惊醒了。宋嬷嬷知道太后这个时候来是有话说,便亲自上茶并把立在门口的宫女都打发到外面去。
“外面下着雨,还劳动母后过来看朕,朕真是不孝。”赵祯抬手揉着眉心,一脸的厌烦,这一声“不孝”说的一点诚意都没有。
“哀家心里记挂着你,一早便想着过来瞧瞧。熟料靖西候夫人带着明嘉县主过来请安,唠叨了半日。想不到这会儿来了,碰巧六郎正在补眠,倒是哀家来的不是时候了。”刘太后自嘲地笑了笑。
 赵祯打了个哈欠,起身说道:“母后说这话便是责怪朕失礼了。朕刚睡得迷迷糊糊,失了礼数,请母后见谅。”
 太后看着赵祯憔悴的容颜,叹道:“哀家是真的担心你的身体。为了明嘉县主的事情陛下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了,这可不是为君之道啊!”
“朕彻查这件事情也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忘忧是因为发现他们在朕的膳食和汤药里做手脚才去查的,他们不但不知收敛,竟还设计害她!这般胆大包天,若朕还轻轻放下,不但对不起为朕受苦的人,只怕用不了多久便死于非命了。”赵祯冷笑道。
“有吴王和沈熹年两个人办差,再有李舒协助,你还有什么不烦心的?你是天子,天大的事情都无需亲力亲为。你要懂得用人之道。”太后劝道。
“多谢母后教诲。”赵祯干巴巴的说道。
“哀家身为太后主理后宫事宜,出了这样的事情自然难逃干系。所以,哀家今日也不敢跟你说要亲自过问这件事情了。你只管找你信得过的人去查,只是哀家得劝你一句——这件事情不宜拖沓得太久,各家诰命夫人们虽然走了七七八八,但王妃,侧妃以及宗室的夫人们还住在行宫里,人多嘴杂,若尽管拖延还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事端来。”
“母后放心,这事儿今天一定有个结果。”
“那就好。”太后点了点头,又说:“还有一件事儿哀家得跟六郎说清楚——刚刚靖西候夫人来给哀家请安时,说下个月初五要给明嘉县主办及笄礼,这次要接了她回家去准备。哀家已经准了。”
“及笄礼?”赵祯心想自己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呢。
“是啊,靖西候夫人把明嘉县主当亲女儿看呢。”太后轻笑道。
“及笄礼对一个姑娘来说是大事,自然马虎不得。都按靖西候夫人的意思办吧。只是及笄礼成之后便是议亲了。朕曾经跟母后说过,要娶她为皇后。母后觉得提亲的事情是由您出面好,还是朕直接下圣旨好呢?”
 刘太后轻笑道:“靖西候夫人只是林紫苏的义母,尚且会为她前后操持。六郎虽然不是哀家亲生的,但哀家怎么说也是你的嫡母。身为嫡母为子女张罗婚事是应该的,若六郎直接下圣旨,可是在天下人面前打哀家的脸呢。”
“那就有劳母后了。”赵祯向太后躬身一礼。
“哀家是真心顾念着这一份母子的情分罢了。”刘太后站起身来要走,却又回头说:“等娶了亲,陛下便是大人了,肩上还压着江山社稷的担子,以后做事还是要稳重些。”
“谢母后教诲,朕会谨记在心。”赵祯起身相送。
 宋嬷嬷看着太后的背影消失在花木之中方才转身回来,见赵祯靠在榻上想事情,便悄声笑道:“老奴先恭喜陛下了。终于要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别高兴得太早了,朕总觉得她还藏着别的。”赵祯皱眉说道。
“只要明嘉县主是正宫皇后,其他的陛下可以不必较真了。”宋嬷嬷随口劝道。
“其他?”赵祯忽然想通了,忙直起身子问:“你是说,太后还会安排别的女子进宫做朕的妃子?”
“天子后宫,除了正宫皇后之外,另有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四个位份。下面还有各级嫔御。礼制如此,太后就算在天子娶皇后之后再选其他女子进宫服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啊。”
 赵祯又缓缓地躺下去,叹道:“话虽如此,但忘忧肯定会不高兴的。”
“陛下多虑了。明嘉县主知书达理,怎会不高兴呢。”宋嬷嬷笑道。
“陛下!”沈熹年在外面喊了一声,话音未落人已经进来了,“臣找到陈常禄了。”
“人在哪里?!”赵祯忙起身问。
 沈熹年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已经死了……臣是在一口井里把他捞上来的。”
“死了?!”赵祯惊讶地瞪着沈熹年。
“他应该是被人勒死的,脖子上有明显的痕迹,之后被人丢进了井里。如此看来,陈常禄背后的人十分狡猾,而且……”后面的猜测沈熹年没说。陈常禄在深宫几十年,能操控他的生死,这幕后之人绝非寻常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