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俏农媳
字体: 16 + -

第26章 不加掩饰的偏心(一更)

    自田大郎回来,时不时就有村里同龄的人来串门。

    小水姐妹该干啥干啥,只是脱不开身再去挖黄精,总归要过年了,干脆安安分分在家待着。

    腊月二十八剪了窗纸写了红纸图个辟邪和喜庆。

    腊月二十九上供祖先,表示尊敬和崇拜。

    大年夜这日,田家众人一大早就早早起来,准备今日过年的吃食。

    吃食上鸡鸭鱼肉都有,荤素搭配起来,素的反而更少。

    原本依照往年的惯例,田家也只是弄点儿猪肉鱼肉,再炒点儿鸡蛋啊菜啊还有煮点儿汤,凑够六盘,算是图个大吉大利六六大顺。

    今年不同,今年喜事多,还都是让田家两老开心的事情,自然要多办点,田孙氏下了狠心,连同鸡鸭鱼一起,足足凑了个十全十美。

    这在庄户人家来说,已经算的上奢侈了。

    田老头没有阻止,反倒开心的说了些赞成的话,说这样才衬得起大郎的身份,四娘将来也要嫁到小富人家去的,不能太差了去。

    热闹了一番,终于到了守岁的时刻。

    小小姐妹年纪小,平日里因为起得早来干活,夜里自然睡得早。

    守岁难熬,几次差点儿睡了过去,又被田四娘掐醒了。

    终于守到子时,小小就要去睡觉。

    田家跟别人家不同,这么多年来,田家就没有派压岁钱的惯例。

    然而就在她要离开的时候,田孙氏和田老头笑眯眯的走了进来,“今年大伙儿都有压岁钱,一人一个啊。”

    从田四娘那儿派了过去,到田大郎,田二郎,田三郎。

    然后到田思月,再到小水,小小。

    田四娘乐得当即打开了红包,一看,足足二十枚呢。

    又跑去看田大郎的,也是二十枚。

    两人的都看了,其余人也打开自己的来看,田二郎田三郎一看自己的只有十五枚,有些不开心。

    田三郎嘴贱,立马说道,“爷奶偏心,给姑姑和大哥的就二十文,给我和二哥的就十五文……”

    田孙氏脸色就有些不好看,随即笑了笑,“谁让你小。”

    小?那二哥也十五文,咋不是十八二十文?奶奶就是偏心。

    小小不用拆也知道自己手中的红包有多大,讥讽的捏了捏,只有两个。

    姐的也是。

    要不是为了图个吉利,一个不好看,怕田孙氏和田老头只愿意给她们姐妹俩一人一个铜板做压岁钱。

    算了,总好过没有。

    眼角扫到田思月在悄悄看自己的红包,随即脸上一片失落。

    把目光对准田思月的红包,依照它鼓起来的程度,大约只有五六个左右。

    这差别,啧啧~做得丝毫不掩饰,这就是典型的老田家。

    “谢谢爹娘……”

    “谢谢爷奶……”

    小小姐妹也跟随大流,收了红封,总得感谢一番不是。

    田家两老带了头,田老大夫妻也不好不发,毕竟田老大也是有一份不错的工的,虽然有上缴银钱,但多多少少还留了些傍身的。

    和李氏商量了一番,也给每人准备了一个红封。

    不过李氏心思比较玲珑,没有做得太离谱,田四娘和田大郎,田思月二郎三郎都是六文,姐妹俩个二文。

    高的不会太高,低的也没有低于两文。

    田老二夫妻和田老三夫妻是没有收入来源的,因此没有给派发。

    抵不住困意来袭,见没人要继续派发红包,小小拉着小水就往屋里走去。

    该睡觉了。

    次日一早,田二郎田三郎就不见了人影。

    小小小水帮着赵氏把一家子的饭食暖了暖,就吃剩饭剩菜。

    这儿的习俗不以剩饭剩菜为耻,而是代表年年有余,大多数人家都吃到大年初一。

    也有家里条件不错的,做的菜式多,吃不完,一直从除夕夜吃到大年初三扫地祭祀那日。

    大冷的天,菜也不担心坏了。

    大年初二,李氏夫妻带着田大郎兄妹回了娘家,陈氏夫妻也带着田二郎田三郎回了娘家。

    赵氏愁眉苦脸,坐在床边,一旁铺开的是一个包裹,里头空无一物。

    小水走上前来,“娘~”

    赵氏见是自家闺女,忙收敛了脸上的神情。

    小小也走上前来,“娘,咱们走吧。”

    这个娘,唉……也不怪她活得卑微。外婆早逝,外公守着一亩三分地,还得养着病着的小舅舅。

    一家子原本已经不堪重负,偏娘亲还只生了她们两个闺女,不被田孙氏看得上,连带的连外公和小舅舅都被看轻了去。

    久而久之,外公和小舅舅再也不好上门看娘和她们姐妹。

    尤其小舅舅还得了病,查不出来究竟为何,但常年都是病弱的身子,现在已经十九了,也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爹也不是个贴心的,印象中就没见过他带和娘和她们姐妹俩个回外婆家,回回都是娘一个人带着她们回去。

    赵氏狠了狠心,终于把包袱整理了一下,里头装着一套衣衫,其余什么都没有了。

    “小小,小水,你们也整理一下,我们去外公家。”

    小小点了点头,拉着小水去收拾衣衫。

    其实根本没什么好收拾的,素日里只有两套替换的,还都是打满了补丁的衣裳。

    不过外公家里远,必定是要住上两日的,捡着其中一套补丁少点的带上,以防要换洗。

    赵氏去找田孙氏,“娘,我想带着小小小水回一趟牛角村。”

    田孙氏嗯了一声,因背对着几人,看不清脸上的神情。

    “那里有一只冬笋,你再带点花生过去吧。”取了两斤花生,并着一只一斤半左右的冬笋,用个布袋装着,递给赵氏。

    赵氏忙接了过来,“谢谢娘。”

    “嗯。”

    一年到头,老三媳妇儿也就回一次娘家,她就算不满也不会说出来。

    回到屋里,小水小小也已经收拾好了。

    小水接过袋子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沉默着。

    小小拉过来看了看,翻了个白眼。

    老大家的回门,除了两条腊肉,一条兔子干腿以外,还有家里做的米饼一袋子,约莫两斤左右,新包的肉粽八个,家里制作的咸菜一坛子。

    更重要的是,家里人都还以为她是个聋子,没有避着她说话。

    田孙氏在暗地里给了李氏一串钱,约莫一百文的样子,说的时候她刚好就背着身子在忙活,都以为她听不到,没放心上。

    之所以给,一来是显示她这个当婆婆的对她们大房上心,看重。二来平日里田大郎虽然有留一点儿银钱傍身,那也是真的只有一点点,其余的全交给了田孙氏。

    一百文对于田孙氏来说不是事儿,对于老大来说,不少了,田大郎读书不可限量,因此田孙氏愿意卖这个人情。

    就连陈氏,回家带的东西也不少。腊肉一条,米饼也一袋子,肉粽六个,咸菜一坛子,花生一袋子。陈氏还细皮笑脸的喊田孙氏给了点儿钱,约莫二三十文的样子。

    小小不禁感叹,孩子光会哭不行,还得选对性别,才能帮到自己这一房。

    这就是差距。

    ------题外话------

    收藏在哪儿?评论在哪儿?打赏在哪儿?今日有加两更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