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朝野震动
京都洛阳,自从鲜卑三十万大军寇边的消息被传到后整个朝野为之恐慌。然而时间过去已经一个月之久,朝廷的援军才缓缓地集结完毕。之所以行动如此迟缓皆因朝堂个势力间相互角力,先不说打不打得赢,至少在军权方面各方都想要牢牢掌握。
灵帝刘宏为了躲避这些烦人的争吵直接是数日不早朝,美其名曰等众大臣达成一致在报由他定夺。一来二去,这一月的时间便过去了,真心为朝廷着想的大臣们时刻注视着幽、并二州的奏报。
这日早朝,朝廷增援大军集结完毕,灵帝自然要象征性的发布诏书。所有的大臣均已按时到达,唯独大将军何进没有来。此次增援并州的援军便是由何进之弟何苗统领,另一路由对外族作战经验丰富的卢植率领。
左等右等大将军何进迟迟未到,坐在龙椅之上灵帝面色铁青。自古以来早朝均是大臣等皇帝,今日却出现了皇帝等大臣,而且还是三军统帅。是可忍孰不可忍,眼见灵帝风怒道极点,张让觉得是时候该自己上场了。
就在张让欲开口参何进大不敬之罪时,殿外传来了“大将军何进觐见”的声音。少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众大臣侧头望着满头大汗的何进,少数人则是暗自窃喜。
“臣何进,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自从霍羽喊出这个口号后,每次早朝大臣们必然如此行礼。
灵帝望着何进之语不发,显然是愤怒到了极点,扶在龙椅上的双手阵阵的发白。不等灵帝开口何进再次言道:“启奏陛下,臣之所以姗姗来迟乃是接到并州及辽东的八百里加急捷报,忘陛下赎罪。”
“大胆,朕......等等,何爱卿你是说捷报?”刘宏突然问道。
“陛下,大军还未出征何来捷报之说?”张让在一旁插了一句道,而后冷冷的看着何进,这次看你何屠夫如何解释。
其实,张让想的没错,鲜卑人三十万大军,朝廷大军都不见得能打赢,何况幽、并二州的守军。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真的不是大事发生,何进怎敢如此!
“启奏陛下,臣昨夜接到并州捷报,鲜卑蒲头率领的十万大军与并州刺史原大战多场,最后中了的埋伏,丁原义子吕布于万军之中重伤轲比能,杀的蒲头狼狈逃回草原。”何进知道自己必须放出点中了才能转移灵帝的注意力,因此直切主题言道。
“嘶.....”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倒吸一口凉气!灵帝此时笑容满面,自从上次出征鲜卑势力后这是对外作战的一次重大的胜利。
“何爱卿,并州危机解除,幽州可有奏报?”刘宏接着问道。
“启奏陛下,臣早朝前出门时,才接到幽州八百里加急捷报,只因骑士昏厥,臣才耽误上朝的时间。”说道这里何进总算长舒一口气。
“幽州也是捷报?速速报来!”听闻何进之言,刘宏此刻彻底的放松了心情。
“启奏陛下,幽州牧刘虞奏报:大汉185年秋,鲜卑大单于檀石槐率领中部鲜卑及东部鲜卑素利等部族二十余万人入境。辽东太守霍羽在襄平城下连战数场,先大破鲜卑前锋一万,阵斩厥机,而后利用火牛阵大破十四万鲜卑,阵斩东部鲜卑首领素利,俘虏素利侄子成律归,而后千里奔袭肥如城,献计夹击檀石槐所部。入侵幽州二十万鲜卑如今全部败亡,所逃者不足万余人。”何进费了老大了劲才简单的念完了刘虞的奏报而后手捧奏章举过头顶。
“哈哈哈哈,好好,好一个霍破虏,不负朕的厚望!”听完何进的奏报,灵帝心情大好。
一个小太监急忙上前接过何进手中的奏章,迈着小碎步向灵帝而去。此刻朝堂之上鸦雀无声,唯有世族党人一方欣喜不已,这霍羽可是蔡邕的女婿那不就是自己人!
“陛下,臣还有奏!”何进犹豫半晌还是决定先出口。
“爱卿还有何事,速速道来!”
“辽东太守霍羽,肥如城之战英勇无比,亲自率军与檀石槐厮杀,身中三箭,但檀石槐也被其部将所伤,生死未知。奏报送出时,霍羽重伤昏迷!”何进心中知道灵帝对霍羽的看重,于是率先将霍羽受伤的事情说出,以免意外发生自己不好交代,还是先给刘宏透个底为好。
“什么,霍爱卿重伤?”刘宏原本高兴的心情立马被一扫而空。
何进此刻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该说的他都说的,至于后面的如何就不是他该操心的事了。此刻灵帝内心焦虑万分,在龙椅前来回走动,想到先祖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便是英年早逝,难道自己看中的霍羽亦会如此?不行,不行,朕不甘心。
“立刻派遣天使带上最好的草药前往辽东,替朕去看看大破鲜卑的功臣,朕不能失去如此股肱之臣!”刘宏情急之下便开口言道。
“启奏陛下,如若霍羽若有难,想必幽州牧会再次上奏,大不必如此!”卢植出列提醒道。
闻言,刘宏方才清醒过来,自己却是关心则乱,有失分寸。稍微平复了下心态,刘宏言道:“鲜卑大败而回,此事当昭告天下,彰显我大汉的威严。有功之士由大将军统一整理上奏,而后封赏。”
“陛下英明!”一众大臣躬身言道。
公元185年冬,鲜卑三十万大军寇边大败而回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汉,火牛阵再次问世,引得一众士人议论纷纷。一时间,吕布、霍羽、公孙瓒等人的大名传遍大江南北。尤其是辽东太守霍羽的事迹所传甚多,一是因为他是当朝大儒蔡邕的女婿,二是因为他的年龄和家族背景。大汉朝的百姓们甚至看到了又一位马踏贺兰山,打的匈奴四处套穿的冠军侯诞生。
朝廷和中原发生的一切霍羽一无所知,此刻他正每天由蔡琰陪着安安静静的修养着,其余之事霍羽全部甩给手下众人,两耳不闻窗外之事,过着甜蜜的二人生活。
灵帝刘宏为了躲避这些烦人的争吵直接是数日不早朝,美其名曰等众大臣达成一致在报由他定夺。一来二去,这一月的时间便过去了,真心为朝廷着想的大臣们时刻注视着幽、并二州的奏报。
这日早朝,朝廷增援大军集结完毕,灵帝自然要象征性的发布诏书。所有的大臣均已按时到达,唯独大将军何进没有来。此次增援并州的援军便是由何进之弟何苗统领,另一路由对外族作战经验丰富的卢植率领。
左等右等大将军何进迟迟未到,坐在龙椅之上灵帝面色铁青。自古以来早朝均是大臣等皇帝,今日却出现了皇帝等大臣,而且还是三军统帅。是可忍孰不可忍,眼见灵帝风怒道极点,张让觉得是时候该自己上场了。
就在张让欲开口参何进大不敬之罪时,殿外传来了“大将军何进觐见”的声音。少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众大臣侧头望着满头大汗的何进,少数人则是暗自窃喜。
“臣何进,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自从霍羽喊出这个口号后,每次早朝大臣们必然如此行礼。
灵帝望着何进之语不发,显然是愤怒到了极点,扶在龙椅上的双手阵阵的发白。不等灵帝开口何进再次言道:“启奏陛下,臣之所以姗姗来迟乃是接到并州及辽东的八百里加急捷报,忘陛下赎罪。”
“大胆,朕......等等,何爱卿你是说捷报?”刘宏突然问道。
“陛下,大军还未出征何来捷报之说?”张让在一旁插了一句道,而后冷冷的看着何进,这次看你何屠夫如何解释。
其实,张让想的没错,鲜卑人三十万大军,朝廷大军都不见得能打赢,何况幽、并二州的守军。但是他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真的不是大事发生,何进怎敢如此!
“启奏陛下,臣昨夜接到并州捷报,鲜卑蒲头率领的十万大军与并州刺史原大战多场,最后中了的埋伏,丁原义子吕布于万军之中重伤轲比能,杀的蒲头狼狈逃回草原。”何进知道自己必须放出点中了才能转移灵帝的注意力,因此直切主题言道。
“嘶.....”虽然只有简短的几句,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倒吸一口凉气!灵帝此时笑容满面,自从上次出征鲜卑势力后这是对外作战的一次重大的胜利。
“何爱卿,并州危机解除,幽州可有奏报?”刘宏接着问道。
“启奏陛下,臣早朝前出门时,才接到幽州八百里加急捷报,只因骑士昏厥,臣才耽误上朝的时间。”说道这里何进总算长舒一口气。
“幽州也是捷报?速速报来!”听闻何进之言,刘宏此刻彻底的放松了心情。
“启奏陛下,幽州牧刘虞奏报:大汉185年秋,鲜卑大单于檀石槐率领中部鲜卑及东部鲜卑素利等部族二十余万人入境。辽东太守霍羽在襄平城下连战数场,先大破鲜卑前锋一万,阵斩厥机,而后利用火牛阵大破十四万鲜卑,阵斩东部鲜卑首领素利,俘虏素利侄子成律归,而后千里奔袭肥如城,献计夹击檀石槐所部。入侵幽州二十万鲜卑如今全部败亡,所逃者不足万余人。”何进费了老大了劲才简单的念完了刘虞的奏报而后手捧奏章举过头顶。
“哈哈哈哈,好好,好一个霍破虏,不负朕的厚望!”听完何进的奏报,灵帝心情大好。
一个小太监急忙上前接过何进手中的奏章,迈着小碎步向灵帝而去。此刻朝堂之上鸦雀无声,唯有世族党人一方欣喜不已,这霍羽可是蔡邕的女婿那不就是自己人!
“陛下,臣还有奏!”何进犹豫半晌还是决定先出口。
“爱卿还有何事,速速道来!”
“辽东太守霍羽,肥如城之战英勇无比,亲自率军与檀石槐厮杀,身中三箭,但檀石槐也被其部将所伤,生死未知。奏报送出时,霍羽重伤昏迷!”何进心中知道灵帝对霍羽的看重,于是率先将霍羽受伤的事情说出,以免意外发生自己不好交代,还是先给刘宏透个底为好。
“什么,霍爱卿重伤?”刘宏原本高兴的心情立马被一扫而空。
何进此刻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该说的他都说的,至于后面的如何就不是他该操心的事了。此刻灵帝内心焦虑万分,在龙椅前来回走动,想到先祖武帝时,骠骑将军霍去病便是英年早逝,难道自己看中的霍羽亦会如此?不行,不行,朕不甘心。
“立刻派遣天使带上最好的草药前往辽东,替朕去看看大破鲜卑的功臣,朕不能失去如此股肱之臣!”刘宏情急之下便开口言道。
“启奏陛下,如若霍羽若有难,想必幽州牧会再次上奏,大不必如此!”卢植出列提醒道。
闻言,刘宏方才清醒过来,自己却是关心则乱,有失分寸。稍微平复了下心态,刘宏言道:“鲜卑大败而回,此事当昭告天下,彰显我大汉的威严。有功之士由大将军统一整理上奏,而后封赏。”
“陛下英明!”一众大臣躬身言道。
公元185年冬,鲜卑三十万大军寇边大败而回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大汉,火牛阵再次问世,引得一众士人议论纷纷。一时间,吕布、霍羽、公孙瓒等人的大名传遍大江南北。尤其是辽东太守霍羽的事迹所传甚多,一是因为他是当朝大儒蔡邕的女婿,二是因为他的年龄和家族背景。大汉朝的百姓们甚至看到了又一位马踏贺兰山,打的匈奴四处套穿的冠军侯诞生。
朝廷和中原发生的一切霍羽一无所知,此刻他正每天由蔡琰陪着安安静静的修养着,其余之事霍羽全部甩给手下众人,两耳不闻窗外之事,过着甜蜜的二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