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盛世
字体: 16 + -

第10章 对武事不感冒的太监

    高拱百思不得其解,他清楚记得当初开海月港,是为利闽浙沿海百姓,避免其因违禁出海而被迫成为倭寇,也没有意识到海贸之经济利益。

    因而,高拱只得拱手再拜:“请陛下明示!”

    朱翊钧只好再问道:“高拱,你进内阁已有数载,最近三年太仓银盈亏如何?你可还记得清楚?”

    “臣还记得!’

    作为曾经的内阁首辅,高拱虽然脾气暴躁,但办事能力还是有的,所以,对大明中央财政,他自然还是很了解的。

    于是。

    高拱便回道:

    “隆庆三年,太仓银岁入两百三十万两,岁出三百七十九万两,亏一百四十九万两!

    隆庆四年,太仓银岁入两百三十万两,岁出三百八十万两,亏一百五十万两!

    隆庆五年,太仓银岁入两百二十万两,岁出三百六十三两,亏一百四十三万两!”

    “很好,不愧是在阁已久的老臣,倒也博闻强记,照这么说,我大明每年所入不过两百余万两,支出又近四百万两,岁亏竟达一百多万两,如此下去,寅吃卯粮,又能吃到何时,若不再节流开源,岂不真要吃的我大明山穷水尽!”

    朱翊钧说着就把一份奏疏从袖中拿出来给了高拱:“这是朕这几日在读奏疏时翻到的,是一则关于澳门锦衣卫的奏疏,你自己再看看,据濠镜锦衣卫报,隆庆五年,佛郎机运生丝从濠镜到长崎达两千余石,总价值两百余万两,按照濠镜到长崎生丝利润约有八成,即这一年,佛郎机人在濠镜与长崎之间来回这一趟可获利一百五十万两以上!”

    朱翊钧说着便问道:“你再给朕说说月港现在年税入有多少两?”

    “回陛下,月港岁入在三千两到五千两之间”,高拱回道。

    “这么少?难怪你们这些阁臣不在乎海贸!难怪还中央财产还是没有扭转为亏!”

    朱翊钧心中十分惊讶,便又对高拱说道:“按照锦衣卫的奏报,濠镜此地只去长崎这一条航线便可获利一百多万两,我大明商船无疑比什么佛郎机多数倍,为何月港只收得税收几千两?卿可曾想明白过?你在锦衣卫的这份奏疏上只票拟‘知道了’,难道当时就没往这边想过?”

    “回陛下,月港岁入按例是直接供应福建海防,福建只是向户部存报即可,是故臣并不知道为何月港只有几千两税赋,而当时臣批‘知道了’乃是没有如陛下这般由濠镜想到月港,只以为不过是锦衣卫对外夷商人情况例行奏报而已。”

    高拱有些汗颜地回了一句,他这段时间一直处心积虑地对付冯保,哪里有心思如朱翊钧这般,在这些浩繁的奏疏里寻找大明财政的漏洞。

    “罢了!朕不怪你!西汉理财名臣桑弘羊说过:民不益赋而天下用,我大明要开源要有不加赋而上用足的原则”,朱翊钧说道。

    高拱听朱翊钧这么说,心中十分惊叹佩服:“陛下英明!陛下十岁便知理财之善政,臣为天下百姓而喜!”

    高拱这么说也不是奉承朱翊钧,何况他的性格素来直爽也不会奉承人,所以,如今这么说是真的发自肺腑地因皇帝陛下的早慧而惊讶,也是由衷地因皇帝陛下朱翊钧有如此觉悟而高兴。

    “你不必忙着奉承朕,朕给你说这么多,就是要你去月港给朕增加税赋!所增加的税赋,每年依旧给你们地方留五千两用于海防,超过五千两便需解递太仓!朕希望你能把月港的税收增加到很多倍,而实现民不益赋而上用足的目的,如果增加到百万两,朕恢复你被贬前的官爵!”

    朱翊钧这么一说,高拱自然是明白了朱翊钧的意思,虽说要增加百万两在他看来很是艰难,但至少给了他希望,高拱忙回道:“臣遵旨!请陛下放心!”

    “退下去吧,朕希望你有生之年能够回到文渊阁,但要记住,朕让你增加税赋收入不是让你加赋于民,而是扩大海贸之利,既利百姓又利朝廷才行,朕相信你高拱也有革新除弊之才能,必不会对此毫无办法,到时候朕也会助你!”

    朱翊钧说后,高拱才退了出去。

    看着高拱出来,张居正忙迎了过来:“公何时离京,我欲为公折柳送别!”

    “阁老何必如此,下官哪敢受如此厚遇!”

    高拱说着还向张居正行了一礼,甚至还向冯保行了礼,似已自觉把自己代入成了下官,只在心里安慰自己道:“犹如陛下所言,我此去是为大明计,个人荣辱又何足道哉!”

    ……

    这里。

    冯保见高拱远去,不由得冷冷道:“先生放心,咱家早已派了人去漳州!”

    “公公不要动他,高拱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他既已被贬,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必使那些手段!毕竟让他去漳州,是陛下的意思,我们不要领会错了陛下的意思。”

    张居正回了一句。

    “你说刚才陛下在里面和高拱说了些什么?”冯保问道。

    张居正微微一笑,就摇了摇头:“我们这位陛下啊,不能当十岁孩童视之,我们都早已这么认为,所以,只需相信陛下与高拱密议只有他密议的道理,不过,张某也不妨告诉公公,陛下曾密议要我帮忙运作俞大猷进京担任武讲官,在我让人上奏前,公公不可告知于太后!”

    冯保见张居正将他和皇帝陛下一起密议的内容告诉自己,心里也很是高兴,也因此更加信任了张居正,但听张居正说皇帝要他让俞大猷进京担任武讲官,却一时哑然失笑起来:“陛下,这是要学武吗,圣明之君莫不重文抑武,怎能导引以武?”

    冯保虽是太监,但除了少个重要零件外,在思想上和文官们区别不大,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才华不比一些文人差,也就本能地只重文而忽视武事,所以,如今听张居正说皇帝有意让俞大猷进京担任武讲官,便有些不满。

    “武事虽是末技,但也不能没有,陛下若习之,强身健体也未为不可!何况,刚才我已说过,我们不要在这件小事上让陛下不高兴,如今我们要开启万历新政,还得有陛下的配合才行!好在这俞大猷素来忠贞可用,不同于一般的粗鄙武夫,也好读书,你我在嘉靖朝都是知道的,就让他进宫吧,想必陛下也是听了俞龙戚虎的故事而有些好奇,说到底,陛下虽聪慧然依旧也还是十岁的孩子,还需善加教导!”

    张居正说道。

    冯保也点头道:“张先生说的是,到时候咱家就这么跟太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