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叫董卓
字体: 16 + -

第六十三章 后顾无忧

    清晨出发,只等太阳落山,这支蜿蜒漫长的队伍方才在牛辅的率领下返回了临汾城。

    不过坐镇临汾城的贾诩却是早早得讯,便在牛辅领兵回城前,就带着城中的一众官吏迎出了来。

    而当经过半个时辰的等待,终在临汾城北见到被众将簇拥着的牛辅时,贾诩方也不由抱拳道“将军神勇。白波谷一战,将军以少胜多,亲领骑卒三千,却一举荡平了近十万白波军。这番功业,比之段太尉当年射虎谷一役,亦是不逞多让了。”

    “哈哈哈,先生就莫要取笑我了。”

    见贾诩竟也拿出射虎谷一战来打比方,牛辅也不禁摸着下巴上的胡须摇头一笑。

    “白波贼不过就是群乌合之众,哪能与当年的羌人比。之所以这般顺利,也算是我运气好,取了巧,可当不得先生这般夸奖。”

    “诶,将军此言便有失偏颇了。想这白波贼,在并州横行了多少时日,并州官吏将佐皆无可奈何。然在将军面前,前后所费还不足半月,便被将军杀得近乎全军覆没。

    这样的功业,又岂只是因运气好这么简单?更多的还是将军知人善任、统筹得当,又兼勇毅果决,方才能在风云变幻间捉住战机。这般,便足以堪“当世名将”四字了。”

    “哈哈哈,哪里哪里。先生还是勿要再说了,我这张脸都快被先生说红了。”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因而同样的话让不同的人说出自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就譬如贾诩此时这番话,若是让那李乐乃是李傕郭汜等人说,牛辅都会以为他们是在拍马屁。内心即便自得,也绝不会这般欢喜。

    但贾诩此时的身份与能力,他的话自就不免让牛辅生出一种被认同感。如此一来,内心之中的欢喜和自得,自也是溢于言表。

    不过牛辅到底也是见过世面的,贾诩的夸奖虽令他欢喜,然在欢喜过后倒也未忘正事。故在笑罢后,便也不由看着贾诩道“不瞒先生,白波谷一战虽将白波贼主力诛杀俘虏殆尽。可那贼头郭太,却仍得以侥幸逃脱。

    此贼在并州及河东甚有威望,如若不能趁此良机将其诛杀,只怕此贼缓过气来,又要兴风作雨为祸天下。

    正因此,我准备再留三千兵马于先生,让先生看管这些俘虏。而后再率大军挺进郡北。好乘胜追击,将这些乱臣贼子一扫而空!”

    “这,将军之意,却是要将前匈奴王子于夫罗所率的那些匈奴兵,也一网打尽了?”

    “没错”提到于夫罗,牛辅的脸上却仍是满脸厌恶,“虽从血统法理上讲,那于夫罗理应是南匈奴的大单于。

    今因时局动荡不能归国,于情于理,朝廷的确该向其伸出援手。然再怎样,却也不是此贼兴风作乱,肆意屠戮我汉家子民的借口!

    而今,此贼竟然这么做了,乃公管他是匈奴王子还是匈奴单于,定也要把此贼抓去洛阳,明正典刑不可。

    国家如今虽不比以往,可敢明犯我强汉者,亦虽远必诛!”

    “将军威武,诩敬佩。既如此,也请将军放心,诩必为将军看好这些俘虏,不使其作乱。好待将军收复郡北,凯旋而归!”

    两汉不比后世赵宋,自从武帝击败匈奴开阔西域以来,汉室对周遭异族便始终保持强势。以至到了元帝时代,名将陈汤更是怀着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在奏报中向天子上书道“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故自此后,强盛无比的汉帝国也就成了四方异族公认的宗族国,不由得是既敬且畏。

    而这样的心态一直维持了近两百年后,汉家子民才应当时天下之主的观念,也就在潜移默化中铭刻到了四方异族骨子里。

    正因此,便即便是扯起造反,如北宫伯玉、李文候这等汉化的西凉异族首领,却也没有担任反汉政权首领的底气。

    反倒是强行绑来了边章韩遂这样的凉州名士,来做他们的首领。

    西凉羌人及月氏人是如此,幽州地区作乱的乌桓及仍身处河东郡北的于夫罗也同样是如此。

    几年前的乌桓大王丘力居造反作乱,同样是把曾经的中山太守张纯认作了大首领。他们之间的关系,简直和曾经的于夫罗与郭太一般无二。总是汉家血脉的汉室子民做话事人,甚至不论那汉室子民是何等出身。

    仅此一点便也可知,汉室几百年来的积威已然到了何等地步。

    也正因此,贾诩对牛辅此时的一番话方才显得尤为赞赏。两人之间的关系,倒是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不少。

    不过等到翌日清晨,牛辅在又留下三千兵马后,就率领大军再一次离开了临汾。

    却是天气已然变得越来越冷了,若不尽早出发,致使降雪封路道路便就没法走了。

    故在清晨时分,镇守临汾城的辅军贾诩带着一众官吏将佐在城北送别了大军后,他便也就将目光转向了安置于城外那些俘虏。

    “将军已率大队兵马前往了郡北,如今没了将军的震慑,这些俘虏中,怕不免要出些反复之辈。故从今日开始,便在俘虏营推行我与尔等定下的那些法令。

    表彰那些做得好的,惩罚那些做的不好的。让这些俘虏为咱们看管俘虏,汝等明白了?”

    “属下明白!”

    一众官吏将佐皆低头称是。

    贾诩到底是贾诩,即便没经历过后世的信息大爆炸,可善于揣摩人心的他对“一手萝卜一手大棒”的分化拉拢之策,也是比谁都清楚。

    故昨夜召开紧急会议时,贾诩也就对留守临汾城的一众官吏将佐定了个基调。

    “看守俘虏,官兵只做仲裁监督之事即可。至于执行看守,则要放权于这些俘虏中表现优异者。就如朝廷设于四方的护羌校尉、护匈奴校尉等,唯有超然物外,方可令人敬畏。”

    倒也是将此间因由,道了个明明白白。

    这样的手段,倒也真让牛辅没了那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