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叫董卓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废立

    “太后,等下该说什么,您应该明白。少帝德不配位,您这个做母亲的比谁都清楚。德不配位下,您那两位兄弟是何下场,您也都看到了。若不想同样灾祸降临在您和少帝的身上,便就按这上面所写的,好好讲。”

    翌日清晨,皇宫大内,作为长史的李儒看着雍容华贵的何太后,却也不由手持帛书,一字一句的道出了这样一番话。

    而何太后呢,看着那封直接递到她眼前的帛书,这个曾是汉帝国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女人,却只是木然的将其接过。

    然后,认命般的点了点头。

    “哈哈,识时务者为俊杰。来人,护送太后上朝。”

    “诺!”

    在场的西凉甲士顿时高声应了。接着,这些人也就直接驱散了何太后身旁的那些宫人侍女,就这样强带着何太后前往了南宫正殿——嘉德殿。

    然与此同时,嘉德殿上,身为虎贲中郎将的袁术看着自己的嫡亲兄长,也就担任太仆一职的袁基,却不由皱眉道“奇怪,袁绍那婢生子为何没来上朝?

    难道,这婢生子和曹孟德一般,都逃出京城避祸去了。”

    袁绍乃是秘密离京,走时根本没通知任何人。故在殿中环视了番后,尚不知袁绍已经遇难的袁术便不由皱起了眉。

    “这婢生子,跑的还真是比谁都快。这点胆气,还整日让人吹嘘自己,真真无耻!”

    这声骂,声音却未曾有半点收敛。

    以至除他身旁的袁基外,周遭的一些公卿大臣也都听了个真切。

    故看着自家兄弟,袁基也不由皱眉道“公路,收声。本初乃是你的兄长,你岂能这样非议。”

    袁术与袁绍的不合,虽已是人尽皆知。

    可这到底是一个伦理大于天的时代。袁绍的血脉虽是庶出,可过继给英年早逝的袁成一房后袁绍就是袁成一房嫡长。

    有这样的一层身份在,袁术再拿血脉说事便就站不住脚了。

    何况如今讲究的便是兄友弟恭,袁术当着外人的面非议兄长,传扬出去,外人也只会说袁公路目无尊长。

    袁基乃是袁术胞兄,自不愿兄弟受此非议。

    可等警告了一旁的兄弟后,再想起今晨称病不愿上朝的叔父,袁基也不禁叹了口气。

    因昨日的废立之事,太傅袁隗也知自己丢人丢大发了。

    弄得散朝回家后,便直接躺在床榻上“一病不起”,之后更是闭门谢客,一副不理外事的模样。

    而对此,将一切都看着眼中的袁基也是一阵无语,只觉自己那叔父这些天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不合身份。

    “董卓不过就是一边郡武夫,却敢妄言废立。之所以这样胆大包天,不就是因我辈的纵容吗?昨日卢公的慷慨直言,打击了此贼的嚣张气焰。

    今日董贼若还敢妄言废立,我也就要学一学昨日卢公了!”

    官居九卿的袁基于朝堂上扫视一遍后,也暗下决心。

    可没想到,便就在他暗自敲定主意之时,殿上立着的西凉兵丁却是忽的喊了声“太后驾到!”

    “太后?”

    殿上立着的一众文武公卿不禁一愣,可见殿上垂帘已起,何太后和司空董卓已相继入殿,众人也就只好行礼参拜。

    “臣等拜见太后!”

    “众卿家免礼。”

    重新坐上这个位子,比起以往,何太后的声音却显得是那样有气无力。

    一切就像是一场梦一样,几天前她还是母仪天下姿态万千的国母,可今日她和她的儿子便就沦为了阶下囚,生死也不由自己掌握。

    故在帘后,看着立在殿下的袁氏兄弟及一众世家党人,何太后也不禁恨得咬牙切齿。

    “如果不是袁氏和这些党人的蛊惑,张让等宦官又怎会狗急跳墙,暗害兄长。倘若兄长不死,自家母子二人又怎会落得今日下场!”

    心中想着,何太后也恨不能将殿上包括董卓在内的所有人全部诛杀。

    可就在做此等想法时,看着她,立在公卿百官前的董卓却是不由轻咳了声。

    “哎~”

    一声冷眼轻咳,彻底让何太后认清了现实。

    故看着手上那份帛书,为了全保自己和子嗣性命的何太后也就只好道“帝辩,德不配位,登基不过五月,便使国家动荡,自身遭劫。

    为天下计,吾欲废辩而立陈留王,众卿家以为如何?”

    “这?”

    听到何太后一字一句的说出这话,殿下离着的袁基不由愣了。

    素来有君子之称的他根本就没想到,身为人母的何太后竟会代董卓说出这话。这无疑破坏了袁基先前的计划,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他是如此,殿上如他一般的自也不乏。

    所以在何太后言罢后,殿上虽是一片哗然,可却未曾有人站出反对。

    故见此,同样立在殿上的牛辅便不由于心中暗道“自家那连襟的确不凡,用这法子一下就堵住了这些公卿大臣的嘴。”

    汉末官吏最是好名,有昨日卢植的前车之鉴在,废立之事若还是由董卓主持,在场的这些文武公卿绝对不乏有效仿卢植,以此邀名的。

    可同样的一番话让何太后这个身为人母的说出,一切自也就不一样了。

    汉以孝治国,太后之权一度大于天子。

    譬如前朝武帝,这等贤明之主在未壮时,也要听长乐宫的。

    故在汉室,太后行废立之事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也正因此,何太后言罢后,如袁基一般的“正人君子”,便不知该以何等借口反驳。

    所以,立在百官之前的董卓此时也就直接趁热打铁的站出道“太后能为天下万民计,实令臣敬佩。既如此,臣便尊太后之命,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为帝。”

    言罢,也就直接让人将陈留王刘协请上了殿,而后手握佩剑,扶着陈留王到了御座。

    “天子在此,汝等还不跪拜!”

    “这……”

    公卿大臣大都以不知所措。以至当牛辅在内的一众人皆闻声而拜高呼天子时,见局势无法逆转的一众公卿,也只好相继下摆。

    自此,新帝登基,年号“永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