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叫董卓
字体: 16 + -

第六章 归家

    “主君,今日该回家过夜了吧?”

    “恩?”牛辅闻言不由一愣。

    接着他看了看自己这个忠诚度高达九十的亲兵统领牛谨,又看了看那即将从天空坠落的太阳,原本淡然的面庞便不禁有几分纠结。

    “额,行,我知道了。”该来的总会来的,这事也不可能一直躲着,“你收拾收拾,今晚咱们回家。”

    “诺!”

    牛谨应声领命,故过了半个时辰,牛辅也就在一众亲兵的护卫下离开了军营,策马向着安邑城的方向赶了过去。

    ……

    安邑城,此城乃是河东郡的郡治。城中丁口十余万,在当今时代,着实算是一座大城了。

    当牛辅在一众亲兵的簇拥下策马入城,城门处依旧是人流如梭,出城的进城的,密密麻麻,显得好不热闹。

    而守备这座城池的兵丁?他们虽是河东当地的郡兵,可在数万西凉军驻扎在城池数里外的情况下,这些人见到从城外军营返回的牛辅显然也不敢有丝毫得罪阻拦。

    牛辅还未策马到城门口呢,这些人也就主动吆喝着驱散了城门的人群,让牛辅他们马不停蹄的便进了城。

    可等策马进城,见到这熟悉又陌生的安邑城街道时,灵魂穿越重生的牛辅却是眉头微皱,稍显失望。

    不得不说,和后世的那些古建筑群和影视城相比,这真实的古城池真的是差太多了。虽不至于如欧洲的中世纪般,城市里粪便尿液四处横流,可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也是随处可见。

    又因缺少人手进行城市管理,人流密集的城门处也是密布各类摆摊商贩。到底只是郡治,不同洛阳那般经济繁荣的政治中心,根本未能划分出专门的商业区域。

    虽说城池依旧实行宵禁,可商业区和住宅区混杂,却也是尤为常见的一幕。

    故在进城后,知觉街道两旁隐隐传来一股酸臭的牛辅也就掩鼻而走。就这般驱着胯下战马,径直去了自己在安邑的府邸。

    “快开门,主君回来了。”

    身为董卓的女婿,两千石的实权校尉,牛辅的家宅自然不差。

    别看府邸占地仅有二十余亩,但修建的倒也十分精巧。

    大门前的屋檐上有装饰用的瓦当,门前两侧则摆放有石制门当,而门簪上的牌匾则是用斗大的隶书写就了“牛府”二字。

    纵然不比日后,权贵人家往往会门前立戟,可配上那朱漆大门及门前两侧列着的披甲执坚的护卫,自也有别样的一番威仪。

    以至城中百姓在经过牛家府门前时,便会下意识的绕过,生怕招惹上这等权贵。

    可作为家主,牛辅回家自然无需看任何人的脸色。所以在策马来到家宅前时,便随着牛谨的一声高呼,披甲戴胄守在门前的兵丁护卫忙也就推开了那厚实的朱漆大门。

    “恭迎主君!”

    在自家门前翻身下马,守在门前的那些兵丁护卫也就紧随其后的跪倒在地。

    但在此时,牛辅却是什么也没说,而是抬腿迈步径直走进了家宅。

    不过等走到家宅正堂雄武堂时,一名身材高挑,梳着流行的倭堕髻,穿着上等丝绸所制的天青色襦裙,大眼睛高鼻梁,带着些西域风情的美妇人,便就在一众侍女的簇拥下,盈盈走来。

    “主君,你回来了。”

    妇人盈盈施礼,声如幽谷清泉般的道了声。

    因而看着这只是略施脂粉,便显得光彩照人的美妇人,灵魂穿越重生的牛辅便不禁一愣。好一会在点头道“嗯,回来了。”

    可他这等反常的行径,还是不由让董媛眉头一皱,“主君,怎么了?”

    “没事,只是觉得你今日尤为美丽。”

    “啊!?”董媛不禁一愣,万没想到牛辅竟会说出这话。以至在牛辅言罢后,董媛原本平静的面庞不禁为之一红。

    缓了好一会方才道“主君,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忙碌了一日肯定饿了吧,还是早些用饭吧。”

    “恩,好。”

    身着便装的牛辅也是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他迈步走进,便直接牵起了董媛的手。

    而董媛呢,她根本就没想到牛辅会这么做。所以被牛辅当众牵起手的那一刻,董媛便不由一愣。

    虽说“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可那到底只是少数。如今时候,绝大多数的夫妻相互间所维持的不过相敬如宾罢了。

    比如曾经的牛辅与董媛。

    可今天,作为妻子的董媛却不由发现他的丈夫一下变得有些陌生了。不过,相比起曾经的不懂风情,此时的牛辅无疑更让董媛喜欢。

    所以在牛辅牵起她的手迈步向前走时,她也同样握住了牛辅的手。就这样肩并肩,走进了董媛所在的后宅。

    ……

    如今烹饪还没有“炒”这一说。北宋以前,不管是坐拥天下的九五至尊还是家徒四壁的普通百姓。

    每日所食的饭菜无非就是蒸、煮、煎、焖。烧烤所谓的炙,则被视为野蛮之食,高门大户往往是不屑做此吃食的。

    这主要也是因为如今时候既无孜然又无辣椒,调味料的匮乏使的烤肉难以去腥,所以少有人吃。

    也因此,即便牛辅身居两千石,可若以后世眼光看,他每日吃食依旧是十分简单。

    譬如此时,吃饭用的桌案上就只摆着一锅用羊肉熬煮的羊羹,羹中放了很多用于去腥的葱姜蒜和一些用来提鲜的调味品。

    然后就是牛辅平日里十分爱吃的胡饼,和用北方小米也就是粟做的粟米饭。最后,也是必不可少的,便就是用黄豆做成的酱。

    因调味品匮乏,烹饪技巧又比较落后。黄豆所做的酱,自然就成了饭桌上必不可少的吃食。

    以至在先秦时期,豆酱甚至被列入国家的祭祀大礼。国家明文规定了祭祀的时候要用多少种酱,天子吃饭的时候饭桌上要有多少种酱。

    所以就连孔夫子都说“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不过吃惯了后世品种繁多的饭菜,再让灵魂穿越重生的牛辅吃如今的饭菜,即便这一桌饭菜已是普通百姓难以奢望之物,可牛辅吃起来,却依旧有种食不甘味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