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叫董卓
字体: 16 + -

第四章 审视军营

    “是,属下遵命!”

    作为董卓的婿子,且领兵参加了数年战争,牛辅在下属之中还是比较有威望的。

    故在听到他这样一番话后,李傕郭汜等虽因灵帝驾崩之事惊讶不已,可闻言后,也是无不凛然。

    所以在点了点头后,牛辅也就对着他们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董卓在方才的会议上交代他们让他们注意的事情牛辅已经吩咐下去了,如今的他,只想独处一会,好好静静。

    因而在胡车儿、李傕、郭汜、张济四人相继退下,偌大营帐只剩下自己一人时,高坐主坐的牛辅也就不禁长叹了声。

    “先不说日后该怎么除掉袁绍和吕布,扭转历史改变命运。就只是如今,自己到底该不该回家啊!?”

    娶了董卓的女儿,牛辅自不可能一直在城外军营呆着。

    毕竟,他们身处的乃是河东安邑,而非几个月前的陈仓。

    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即便曾经的牛辅并不是什么顾家的男人,可为了照护妻子董媛的情绪,也都是三天两头便回一趟家。

    而今,正好就是在他军营呆的第三天了。

    按惯例,今晚也正是牛辅回家过夜的日子了。

    可有了今早的穿越重生,牛辅毕竟不是以前的那个牛辅了。即便有着曾经的记忆,可这种记忆对如今的他来讲,更像是看电影,并未有那种切身体会的感觉。

    也因此,牛辅对那的那位妻子而今也是既熟悉又陌生。

    要是在这个时候直接回去过夜,牛辅还真有点迈不过去那个坎。再加上他与董媛已结婚四年,董媛依旧未能生下一儿半女的缘故,原本的牛辅与董媛之间的感情也寡淡了很多。

    弄得夫妻间见面,大多时都是相敬如宾。这等情况下回家,便总觉得有些别扭。

    “哎,算了。这种事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想太多也没用。”

    自说自话的安慰了一番自己,再看着帐外那密密麻麻的营帐和无处不在的兵丁,牛辅的心中,却也不由生出了些许豪情。

    每一个男人都曾有一个驰骋疆场的将军梦,而今,这个梦想实现了。

    ……

    “嗖~”

    一声弓弦轻响,一杆比手臂还要长些的重箭也就带着强大的贯穿力重重的撞在了数十步外的靶子上。

    “嘭~”正中靶心。

    故在此时,校场上也不禁响起了一阵叫好声。

    “校尉威武!!!”

    却是在吃完那顿早该吃的早饭后,在营帐之中带着无聊的牛辅也就重新披挂上甲胄,并带着自己的弓矢来到了这校场上。

    却说实话,穿越重生的牛辅还是第一次弯弓射箭。方才在一众下属面前,还真怕自己会出丑。

    可不成想,当他将箭矢搭在弓弦上时,顿也就生出了种无与伦比的熟悉感。

    就像是练习过千百次一样,他很轻松的便将手中的石五强弓拉满,然后射出了他穿越重生的第一箭。

    然后,便就是眼前的一幕了。牛辅射出的箭正中六十步外的靶子,且正中靶子的靶心。

    “哈哈,怪不得人说男儿一定要学会弯弓策马。这感觉,的确不一样。”

    一箭射出,来了兴致和感觉的牛辅又连射了数箭。而后,真的就像如有神助般,一连四箭,竟接连命中靶心,无一例外。

    也正因此,校场上的叫好声也就越发响亮。

    可见此,一想到董卓才刚嘱咐他们国丧期间万不可过于招摇,在这等紧要时刻给外人留下口舌把柄,牛辅顿也就熄了炫耀武艺的念头。

    “行了,都散了吧。都好好操练,即便是国丧期间,也不可懈怠,明白吗!?”

    将手中硬弓递给守在自己身旁的亲兵统领牛谨,牛辅也就带着亲兵随从在营中巡视起来。

    然后看着他所处的大营中,各曲各部以百人为单位,用壕沟和栅栏将这一万两千人规模的偌大营垒分割成如棋盘般井井有条的一处处小营垒时。

    还是第一次有这等直观感受的牛辅便不禁感叹道“怪不得自己的岳父能在不久的将来掀起那样的风浪,单这手治军之术,便当着上名将二字!”

    是的,这被董卓规划出的营地简直就像是战争中的艺术品。

    整个营垒简直就像是一处巨大的棋盘,士卒以百人为单位,被壕沟和栅栏分割在了这一处处的独立区域中。

    这样一来,军队不但变得十分容易管理,且还最大程度的降低了营啸及外敌入侵对营地整体的危害。

    以至看着这军中营垒,牛辅也不禁联想到了后世政权的一些都城,并不禁感叹道“李唐时,长安城的坊市规划,显然参考了这军中营垒布局规划,将整个城池都修建成了一处大营垒!

    可那都是几百年后了。在如今自家岳父便有这样的意识,足见其知兵善战!”

    心中这般感叹着,对于董卓,牛辅的佩服便不禁加深了一层。

    也只因在得到这具原身体的记忆后,穿越重生的牛辅方才发现他以前对董卓的认知有多么愚蠢。

    没错,董卓或许是一个暴虐的人,可“无能”这两个字,绝对和他没半点关系。

    甚至可以说,董卓前半生的奋斗史,简直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草民崛起史。

    因论出身,临洮董氏只不过就是个边境县城的小土豪。别说和袁氏这等四世三公的高门世家比了,就连《三国演义》中不怎么起眼的皇甫嵩,其家也能完爆董卓。

    可结果呢,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经营,董卓在二十七岁时便成功担任羽林郎,并在之后不久升任军司马。

    然后凭借战功一路升迁,在毫无背景的情况下,竟在四十岁时硬生生坐上了河东太守的位子。

    而这之中付出的汗水和辛酸,绝非常人可想。

    毕竟“汉末重出身”,大郡太守非世家子及名士绝难染指。比如袁氏一族所在的汝南及名士辈出的颍川。几十年来,这两郡太守没有一个不是大族子弟。

    河东,虽不及这两地,可也是一处人口众多人文兴盛之地。土豪出身的董卓能在四十岁时坐到这个位子,绝对是奇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