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人才很重要
<p>“难道不行吗?”张威反问道,“郑颢也是名门之后,如此年轻就当上了侍郎的高位,距离当宰相也就是两步之遥。长公子难道不认为人家郑颢有当宰相的基础吗?”</p>
<p>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p>
<p>六部的正职称为尚书,副职就是侍郎。</p>
<p>令狐滈知道当下郑颢已经是侍郎了,在往前进一步就应该是尚书了,这朝中的尚书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六个人。一旦当上尚书,如果不出什么大问题的话,过上几年当宰相基本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p>
<p>而且别看这个郑颢年纪不大,人家可是在几个部门当过侍郎的人,当下他所呆的位置就是户部侍郎,管财政的官员啊!再加上人家的爷爷郑絪也是当过宰相的人,父亲郑祗德当过兵部尚书,自己如此年轻就是户部侍郎。</p>
<p>看看郑颢这履历,活脱脱一个官三代,政治新秀的标志。</p>
<p>反观自己,令狐滈就有些不自信了,虽然自己的爷爷父亲都是当过宰相的人,但是自己这四十多年来,除了饮酒作乐之外就是经营自己府上的那些生意了,政治上没啥建树,生活上又是一塌糊涂,文学造诣上基本等同白痴。</p>
<p>就这水平,就这能力,还想跟郑颢争下一届的宰相之位。做梦啊!</p>
<p>就算是做梦也应该做的距离现实近一点,太远了很伤人的。</p>
<p>但是令狐滈不打算就此罢休,因为他为此已经谋划了很长的时间,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要是就此罢休的话,岂不是太划不来了。</p>
<p>“你说的有些道理,如果郑颢要跟本公子相争的话,确实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我不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无奈家父乃是当朝宰相,不容许我当官啊!”</p>
<p>其实人家令狐滈也是当过官的人,史书上是这样说他的,滈既及第,释褐长安尉、集贤校理。咸通二年,迁右拾遗、史馆修撰。</p>
<p>也就是说着家伙当过长安尉,还修过书,当过右拾遗。不过这些都是小官,而且是小的跟芝麻一样的小官。比如说他早年当过的这个右拾遗,我查了查百度上是这样说的“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左、右拾遗即咨询建议官员,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政策失误),相当于现代的监察兼助理。左右拾遗为正八品官职。”</p>
<p>正八品算起来也不低,如果放在县上也算是中层领导干部,但是放在中央就低的不能再低了。</p>
<p>宰相门人七品官,一个看门的都相当七品官,你令狐滈一个中央部委的八品官还算官吗?</p>
<p>这其实还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解释是这样的“唐代还创设了补阙和拾遗两个官职,分置左右,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补阙和拾遗均为谏官,负责看管供其他谏官呈递奏折所用的四只匣子。”</p>
<p>多么经典的解释,“负责看管供其他谏官呈递奏折所用的四只匣子。”看管“四只匣子”连第五个都没有吗?</p>
<p>正确的回答是没有,因为朝廷不允许增加。</p>
<p>怪不得杜甫他老人家当着朝廷的左拾遗,还饿的讨饭吃呢?</p>
<p>当着如此下作的官员,不讨饭也不行啊!</p>
<p>杜甫他老人家当过左拾遗,而早年的令狐滈当的是右拾遗,比杜甫还低一点。</p>
<p>不管怎么说,你令狐滈的爹也是未来当宰相的人,你咋就没有一点政治成就呢?说出去不丢人吗?</p>
<p>其实就连这样的八品小官令狐滈也没有干的时间太长,不知道是他爹当了宰相之后为了避嫌,还是嫌他的官做的实在无味,最后令狐滈连这小小的八品官都没得做了,只好回家“创业”,在自家的公司里当了总裁。</p>
<p>当总裁好啊!至少能够在自己的底盘上说了算,但是令狐滈倒好,官虽然做的不大,但是官场的歪风邪气倒是学了不少,不好好经营生意,整天就想着如何整人,或者是拉拢关系。</p>
<p>哎--,好的不想学,坏的一学就会。也算是少有的人才啊!</p>
<p>不过也好,正是因为令狐滈有了如此强烈的“人生追求”,张威正好能为之所用。</p>
<p>“长公子,小的知道你因为避嫌不能当官,但这不代表你就不能为国尽忠,你可以想其他办法为国尽忠啊!”张威趁机说道。</p>
<p>“不当官还能够为国尽忠?怎么尽忠呢?”令狐滈立即来了兴趣。</p>
<p>“举荐人才。”张威说道。</p>
<p>举荐人才?</p>
<p>这其实也是一条很不错的道路,古代许多贤才都是通过举荐的方式进入重要岗位的,而且许多人也因为举荐了贤才而名声大振,正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春秋时期的祁黄羊就因为举荐自己的儿子赢得了美名。</p>
<p>“嗯--,你说的不错,虽然本公子不能够入朝为官,但如果举荐人才得当的话也是能够赢得好声誉的,将来对本公子的升迁很有用处。宰相吗,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朝廷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如果在识人用人方面有天赋的话,将来恽王还能不用我?”很显然张威的话再次说到令狐滈的心里去了。</p>
<p>“对啊,这识人用人才是宰相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公子在这方面有天赋的话,就算是郑颢再有能力也只能位列长公子之下。”张威赶紧夸赞道。</p>
<p>“嗯--”令狐滈长长的嗯了一声算是认可,随后说道“你说的不错,只是这举荐人才也需要时机啊,如果没有时机,没有空缺,本公子如何举荐人才呢?”</p>
<p>张威微微一笑道“眼下正有一个绝佳的时机等着公子去举荐人才,长公子难道没有看到范阳的张仲武已经到长安了吗?他此行长安的目的除了要讨好恽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就是请求朝廷出兵帮他征讨山奚。历来打仗是最为用人的时候,也是检验人才最重要的途径。如果此时长公子推荐人才为朝廷所用,等将来在讨伐山奚胜利,长公子也有大功。”</p>
<p>道理不讲令狐滈都明白,而且机会也就在眼前,剩下的就是推荐人才了。</p>
<p>可是这人才在那里呢?</p>
<p>环顾一下自己手下的那几个虾兵蟹将,除了跟着他混吃混喝之外,就是顺手欺负一下周边的百姓,调戏人家的小媳妇大姑娘,要找一个领兵打仗的人,或者是运筹帷幄的人,真是难之又难啊!</p>
<p></p>
。
<p>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p>
<p>六部的正职称为尚书,副职就是侍郎。</p>
<p>令狐滈知道当下郑颢已经是侍郎了,在往前进一步就应该是尚书了,这朝中的尚书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六个人。一旦当上尚书,如果不出什么大问题的话,过上几年当宰相基本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p>
<p>而且别看这个郑颢年纪不大,人家可是在几个部门当过侍郎的人,当下他所呆的位置就是户部侍郎,管财政的官员啊!再加上人家的爷爷郑絪也是当过宰相的人,父亲郑祗德当过兵部尚书,自己如此年轻就是户部侍郎。</p>
<p>看看郑颢这履历,活脱脱一个官三代,政治新秀的标志。</p>
<p>反观自己,令狐滈就有些不自信了,虽然自己的爷爷父亲都是当过宰相的人,但是自己这四十多年来,除了饮酒作乐之外就是经营自己府上的那些生意了,政治上没啥建树,生活上又是一塌糊涂,文学造诣上基本等同白痴。</p>
<p>就这水平,就这能力,还想跟郑颢争下一届的宰相之位。做梦啊!</p>
<p>就算是做梦也应该做的距离现实近一点,太远了很伤人的。</p>
<p>但是令狐滈不打算就此罢休,因为他为此已经谋划了很长的时间,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了这么多的条件,要是就此罢休的话,岂不是太划不来了。</p>
<p>“你说的有些道理,如果郑颢要跟本公子相争的话,确实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我不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无奈家父乃是当朝宰相,不容许我当官啊!”</p>
<p>其实人家令狐滈也是当过官的人,史书上是这样说他的,滈既及第,释褐长安尉、集贤校理。咸通二年,迁右拾遗、史馆修撰。</p>
<p>也就是说着家伙当过长安尉,还修过书,当过右拾遗。不过这些都是小官,而且是小的跟芝麻一样的小官。比如说他早年当过的这个右拾遗,我查了查百度上是这样说的“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左、右拾遗即咨询建议官员,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政策失误),相当于现代的监察兼助理。左右拾遗为正八品官职。”</p>
<p>正八品算起来也不低,如果放在县上也算是中层领导干部,但是放在中央就低的不能再低了。</p>
<p>宰相门人七品官,一个看门的都相当七品官,你令狐滈一个中央部委的八品官还算官吗?</p>
<p>这其实还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解释是这样的“唐代还创设了补阙和拾遗两个官职,分置左右,左隶门下省,右隶中书省。补阙和拾遗均为谏官,负责看管供其他谏官呈递奏折所用的四只匣子。”</p>
<p>多么经典的解释,“负责看管供其他谏官呈递奏折所用的四只匣子。”看管“四只匣子”连第五个都没有吗?</p>
<p>正确的回答是没有,因为朝廷不允许增加。</p>
<p>怪不得杜甫他老人家当着朝廷的左拾遗,还饿的讨饭吃呢?</p>
<p>当着如此下作的官员,不讨饭也不行啊!</p>
<p>杜甫他老人家当过左拾遗,而早年的令狐滈当的是右拾遗,比杜甫还低一点。</p>
<p>不管怎么说,你令狐滈的爹也是未来当宰相的人,你咋就没有一点政治成就呢?说出去不丢人吗?</p>
<p>其实就连这样的八品小官令狐滈也没有干的时间太长,不知道是他爹当了宰相之后为了避嫌,还是嫌他的官做的实在无味,最后令狐滈连这小小的八品官都没得做了,只好回家“创业”,在自家的公司里当了总裁。</p>
<p>当总裁好啊!至少能够在自己的底盘上说了算,但是令狐滈倒好,官虽然做的不大,但是官场的歪风邪气倒是学了不少,不好好经营生意,整天就想着如何整人,或者是拉拢关系。</p>
<p>哎--,好的不想学,坏的一学就会。也算是少有的人才啊!</p>
<p>不过也好,正是因为令狐滈有了如此强烈的“人生追求”,张威正好能为之所用。</p>
<p>“长公子,小的知道你因为避嫌不能当官,但这不代表你就不能为国尽忠,你可以想其他办法为国尽忠啊!”张威趁机说道。</p>
<p>“不当官还能够为国尽忠?怎么尽忠呢?”令狐滈立即来了兴趣。</p>
<p>“举荐人才。”张威说道。</p>
<p>举荐人才?</p>
<p>这其实也是一条很不错的道路,古代许多贤才都是通过举荐的方式进入重要岗位的,而且许多人也因为举荐了贤才而名声大振,正所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春秋时期的祁黄羊就因为举荐自己的儿子赢得了美名。</p>
<p>“嗯--,你说的不错,虽然本公子不能够入朝为官,但如果举荐人才得当的话也是能够赢得好声誉的,将来对本公子的升迁很有用处。宰相吗,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朝廷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如果在识人用人方面有天赋的话,将来恽王还能不用我?”很显然张威的话再次说到令狐滈的心里去了。</p>
<p>“对啊,这识人用人才是宰相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公子在这方面有天赋的话,就算是郑颢再有能力也只能位列长公子之下。”张威赶紧夸赞道。</p>
<p>“嗯--”令狐滈长长的嗯了一声算是认可,随后说道“你说的不错,只是这举荐人才也需要时机啊,如果没有时机,没有空缺,本公子如何举荐人才呢?”</p>
<p>张威微微一笑道“眼下正有一个绝佳的时机等着公子去举荐人才,长公子难道没有看到范阳的张仲武已经到长安了吗?他此行长安的目的除了要讨好恽王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就是请求朝廷出兵帮他征讨山奚。历来打仗是最为用人的时候,也是检验人才最重要的途径。如果此时长公子推荐人才为朝廷所用,等将来在讨伐山奚胜利,长公子也有大功。”</p>
<p>道理不讲令狐滈都明白,而且机会也就在眼前,剩下的就是推荐人才了。</p>
<p>可是这人才在那里呢?</p>
<p>环顾一下自己手下的那几个虾兵蟹将,除了跟着他混吃混喝之外,就是顺手欺负一下周边的百姓,调戏人家的小媳妇大姑娘,要找一个领兵打仗的人,或者是运筹帷幄的人,真是难之又难啊!</p>
<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