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粮!钱!
是夜,洛族长将自家全聚最好的三间瓦房收拾妥当,让姬铉入住下来。
屋角用石块垒出一个火塘,里面燃烧着大块松木劈柴,时不时噼啪一声,炸出一串火星来,姬铉靠着条案合衣而坐,透着摇曳的火光,隐约看见昼和奋抱着青铜长剑守在外屋,忽明忽暗地拉出长长的人影。
白天的事情,让他如鲠在口,心中久久不宁。
解决治下黎民的温饱,是发展第一要义,粮食是第一核心,有了粮食,就能养活更多人口,有了人口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开疆扩土……
他心中明了,倏然提笔在一块木牍上,重重地写下一个篆字:粮。
姬炫将登山包摊在桌案上,郑重地将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掏出来整理。野外急救药包一个,里面有一些常备药和简单急救物品,洗漱品一套,包括牙膏牙刷香皂、梳子镜子,多功能户外手表,指南针,打火机,水晶杯,旅行地图册,太阳能手电筒、高倍望远镜,健身玻璃手球……
在登山包的最下层角落里,最后居然发现还有一个沾满泥土的大红薯!这是他穿越之前路过一块红薯地顺手牵羊刨的,准备吃烤红薯的!这绝对是一个意外惊喜,珍贵程度绝对超越其他任何物品!
他拿出那个足有一二斤重的大红薯,这是后世经过育种专家培育的高产新品种,据说精耕细作之下亩产轻松万斤以上!红薯原产西班牙,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叫做番薯。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大面积推广种植,由于是高产作物,耐旱耐涝,许多饥民赖以生存,人口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于是开创出了一个被专家吹捧至极的所谓“康乾盛世”!
马上就要入冬,红薯已经无法种植,按照传统的方法就是放地窖里贮存,等到开春后下种。
但是这东西只有一个,极其珍贵,若是贮存几个月下来,冻伤腐烂就彻底完了,因此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利用温室培育,先育出藤蔓,明年开春转暖之后,直接扦插繁育。
这东西不但高产,而且生命力和繁育力强悍,只要将藤蔓插在土里它就如野草一般疯张,漫山遍野的攀爬,甚至扔在水里也能存活,他曾经在后世亲眼见过有人将红薯藤养在瓶内,能长出根须,最后如小森林一般爬满半间屋子。
姬炫在木盆之中盛上沃土,垫上厚厚的干牛粪和草木灰,这这才将红薯埋进去,淋上温水,搁在室内角落内,并特别交代昼、溪女和奋三人,要严加看护此物,勿让任何人擅动。
这一场秋雪来得早,也去得快,一轮朝阳驱散长空的阴霾,金色光芒普照大地,原野上薄薄的一层白雪开始快速融化,远远望去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抽象油画。
寂静的井口聚合桃林聚仿佛从沉睡中苏醒,此时两聚内一千四百余口,除了不能动弹的老幼之外,全部被动员起来,由各里长、甲长、保长带领,分工明确,一派大兴土木的景象。
按照姬炫设计,村聚外围寨墙全部整修加固,增高到两丈,墙厚五尺,全部以三合土夯土版筑,虽然无法与洛邑那般城池相比,但是可以防范贼寇和小股敌军侵袭。
姬铉最不能忍受的是村民随地大小便、村道泥泞如水塘,出行无处下脚,因此修筑公共厕所,开掘排水系统,铺垫道路等基础设施,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急需工程。另外,姬铉的宅院也开始筹建,总不能鸠占鹊巢一直住在洛族长家中,诸多不便。
好在此时秋种早已完成,处在农闲阶段,但是工程进度却要抢天夺时,必须赶在入冬之前完成,到时天寒地冻,挖一铲土都是艰难。
姬铉裹着厚实的披风,站在井口聚后面的山坡上向下俯视,村聚内外外人声鼎沸,人畜蚁动,一群群男女青壮大多穿着破旧的单衣,有的甚至褴褛不堪,他们脚踩草鞋,面有菜色,在飒飒秋风中或挑着沙土、或挥舞锹锄、或赶着运送木石的牛车,一派忙碌。几处公测、宅院的地基已出具雏形,寨墙那边搭起了几处高大的手脚架,随着一担担三合土被吊上去,倒在木质模板之中,就有几十个青壮抱着圆木,口中喊着号子,用力打夯……
这些工程虽然不大,但是这时代没有机器,全靠人力,村民本就生存苦寒,这些繁重的劳役还是给他们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昼翁!”姬铉回头扫了一眼站在他身后静默如影子一般的独眼龙老翁。
“公子,有何吩咐?”
“村民苦寒,至少要让他们吃饱饭再干活,每户每日补粮一斤,这样干起来也事半功倍。”
昼低垂的独眼睁大,脸上露出便秘般的无奈之色,砸着嘴巴说道:“公子,我们带来的那点钱,杯水车薪,连填牙缝都不够……”
姬铉轻叹一声,任何工程,动土就要花钱。
这些村民虽然都是他封地子民,被征集修筑寨墙等工程,虽然属于无偿的服劳役,但是各种工程消耗,则需要姬铉自己掏腰包,钱就如流水般花去,自己要收买人心,做一个仁慈的地主,有那心,还得要有那能力!
而且后续姬铉还要建工坊、兵营、招募门客……这些后续发展都需要大把烧钱。
钱!而且是马上兑现、一大笔的钱!又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好穷啊!
“选上几个悍勇的青壮,带上家伙,去王城弄钱!”姬铉衣袖一会,颇有几分意气风发的豪壮地说道。
昼嘴角一抽,老脸微微惊诧,这小子不是穷疯了,准备去抢劫吧!心中如此想着,嘴上却不敢出声,便莫不做声转身下坡去安排。
不多时,青铜车旁边就站着五个壮汉,其中一人姬铉认识,就是叔犬的父亲柱,他背上背着一把大猎弓,不知弓力几何,但看那弓胎厚重,箭壶中所插皆是又长又重的猎杀箭,估计这弓力不小,猎弓要比普通弓箭杀伤要大,能拉开这等大号猎弓,臂膂不凡,姬铉不由得对其另眼相看起来。
“这弓力有多少石?”姬铉摸了摸他背上的大弓,有些好奇问道。
柱憨厚地摇了摇头,只知道自己农闲之余打打猎补贴家用,这把祖传猎弓用着及其趁手,谁管他多少弓力,再说自己也不懂。
姬铉又看向另外四人,分别是石匠山、樵夫斑、渔夫墙、农夫王宿,四人各有高矮,但是共同点就是强壮。
山生得大脑袋厚嘴唇,许是常年累月挥锤琢石,双手磨出的老茧如同一幅褐灰黑射橡胶手套一般,两条臂膀更是锻打的生铁一般,腱子肉高高隆起,手中提着一把石锤,看那斤两足颇重。
樵夫斑脸上长了一大块青痣,盖住了半个额头,猛一看却是吓人,但是那双眼睛憨厚中透着掩饰不住的淳朴,他手中提着一把砍柴的铜板斧,因为常年累月伐薪挑担,肩膀宽大扁圆,给人一种孔武有力之感。渔夫墙生着一对吊稍眼,留着两撇短须,脸膛和皮肤呈古铜之色,说起话来就有莫名的滑稽,他手拿一杆三股鱼叉,背后还插着两杆套索标枪,看这套行头显然是个常年在洛水混迹的白条,就不知水性如何!
再看那农夫王宿,与前面四人截然不同,国字脸,卧蚕眉,圆目虎额,微微有须,大约而立之年,其他四人都是断褐草鞋的打扮,而他却穿着一身破旧的麻布深衣长袍,脚踩布鞋,头上发髻扎着头巾。这打扮不似山野黔首,倒颇有几分文士的味道,更令人惊讶的是,全村人都有名字无姓氏,唯独他有姓氏!
在春秋战国,有姓氏之人,大都出自有迹可循的名门望族或者世家大卿,这王宿有可能是某个没落大族的后裔。
“汝是王氏族人,应该不是本村之人!”姬铉上下打量着他,似询问、又似自言自语地说道。
“禀公子,在下源自子姓王氏,因为家族种种变故,不为家族所容,遂迁徙定居于桃花聚中,以耕读为乐。”王宿双手一揖说道。
“子姓王氏,源自商朝比干,纣王无道,比干屡屡犯言直谏,终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曾是王子,遂以王外姓氏,汝也是世家忠良之后……”姬铉一笑说道,“听闻如刚才说耕读为乐,还颇有学问?”
“学问不敢当,粗通文墨而已!”王宿自谦地口吻说道。
姬铉也不多言,扫了一眼众人,让昼和奋留下,调度安排村聚内事宜,自己坐上戎车,命柱驾车,山、斑、墙、王宿四人分驾两辆牛车,径直往王城出发。
屋角用石块垒出一个火塘,里面燃烧着大块松木劈柴,时不时噼啪一声,炸出一串火星来,姬铉靠着条案合衣而坐,透着摇曳的火光,隐约看见昼和奋抱着青铜长剑守在外屋,忽明忽暗地拉出长长的人影。
白天的事情,让他如鲠在口,心中久久不宁。
解决治下黎民的温饱,是发展第一要义,粮食是第一核心,有了粮食,就能养活更多人口,有了人口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开疆扩土……
他心中明了,倏然提笔在一块木牍上,重重地写下一个篆字:粮。
姬炫将登山包摊在桌案上,郑重地将里面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掏出来整理。野外急救药包一个,里面有一些常备药和简单急救物品,洗漱品一套,包括牙膏牙刷香皂、梳子镜子,多功能户外手表,指南针,打火机,水晶杯,旅行地图册,太阳能手电筒、高倍望远镜,健身玻璃手球……
在登山包的最下层角落里,最后居然发现还有一个沾满泥土的大红薯!这是他穿越之前路过一块红薯地顺手牵羊刨的,准备吃烤红薯的!这绝对是一个意外惊喜,珍贵程度绝对超越其他任何物品!
他拿出那个足有一二斤重的大红薯,这是后世经过育种专家培育的高产新品种,据说精耕细作之下亩产轻松万斤以上!红薯原产西班牙,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叫做番薯。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大面积推广种植,由于是高产作物,耐旱耐涝,许多饥民赖以生存,人口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于是开创出了一个被专家吹捧至极的所谓“康乾盛世”!
马上就要入冬,红薯已经无法种植,按照传统的方法就是放地窖里贮存,等到开春后下种。
但是这东西只有一个,极其珍贵,若是贮存几个月下来,冻伤腐烂就彻底完了,因此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利用温室培育,先育出藤蔓,明年开春转暖之后,直接扦插繁育。
这东西不但高产,而且生命力和繁育力强悍,只要将藤蔓插在土里它就如野草一般疯张,漫山遍野的攀爬,甚至扔在水里也能存活,他曾经在后世亲眼见过有人将红薯藤养在瓶内,能长出根须,最后如小森林一般爬满半间屋子。
姬炫在木盆之中盛上沃土,垫上厚厚的干牛粪和草木灰,这这才将红薯埋进去,淋上温水,搁在室内角落内,并特别交代昼、溪女和奋三人,要严加看护此物,勿让任何人擅动。
这一场秋雪来得早,也去得快,一轮朝阳驱散长空的阴霾,金色光芒普照大地,原野上薄薄的一层白雪开始快速融化,远远望去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抽象油画。
寂静的井口聚合桃林聚仿佛从沉睡中苏醒,此时两聚内一千四百余口,除了不能动弹的老幼之外,全部被动员起来,由各里长、甲长、保长带领,分工明确,一派大兴土木的景象。
按照姬炫设计,村聚外围寨墙全部整修加固,增高到两丈,墙厚五尺,全部以三合土夯土版筑,虽然无法与洛邑那般城池相比,但是可以防范贼寇和小股敌军侵袭。
姬铉最不能忍受的是村民随地大小便、村道泥泞如水塘,出行无处下脚,因此修筑公共厕所,开掘排水系统,铺垫道路等基础设施,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急需工程。另外,姬铉的宅院也开始筹建,总不能鸠占鹊巢一直住在洛族长家中,诸多不便。
好在此时秋种早已完成,处在农闲阶段,但是工程进度却要抢天夺时,必须赶在入冬之前完成,到时天寒地冻,挖一铲土都是艰难。
姬铉裹着厚实的披风,站在井口聚后面的山坡上向下俯视,村聚内外外人声鼎沸,人畜蚁动,一群群男女青壮大多穿着破旧的单衣,有的甚至褴褛不堪,他们脚踩草鞋,面有菜色,在飒飒秋风中或挑着沙土、或挥舞锹锄、或赶着运送木石的牛车,一派忙碌。几处公测、宅院的地基已出具雏形,寨墙那边搭起了几处高大的手脚架,随着一担担三合土被吊上去,倒在木质模板之中,就有几十个青壮抱着圆木,口中喊着号子,用力打夯……
这些工程虽然不大,但是这时代没有机器,全靠人力,村民本就生存苦寒,这些繁重的劳役还是给他们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昼翁!”姬铉回头扫了一眼站在他身后静默如影子一般的独眼龙老翁。
“公子,有何吩咐?”
“村民苦寒,至少要让他们吃饱饭再干活,每户每日补粮一斤,这样干起来也事半功倍。”
昼低垂的独眼睁大,脸上露出便秘般的无奈之色,砸着嘴巴说道:“公子,我们带来的那点钱,杯水车薪,连填牙缝都不够……”
姬铉轻叹一声,任何工程,动土就要花钱。
这些村民虽然都是他封地子民,被征集修筑寨墙等工程,虽然属于无偿的服劳役,但是各种工程消耗,则需要姬铉自己掏腰包,钱就如流水般花去,自己要收买人心,做一个仁慈的地主,有那心,还得要有那能力!
而且后续姬铉还要建工坊、兵营、招募门客……这些后续发展都需要大把烧钱。
钱!而且是马上兑现、一大笔的钱!又一个问题摆在他面前,好穷啊!
“选上几个悍勇的青壮,带上家伙,去王城弄钱!”姬铉衣袖一会,颇有几分意气风发的豪壮地说道。
昼嘴角一抽,老脸微微惊诧,这小子不是穷疯了,准备去抢劫吧!心中如此想着,嘴上却不敢出声,便莫不做声转身下坡去安排。
不多时,青铜车旁边就站着五个壮汉,其中一人姬铉认识,就是叔犬的父亲柱,他背上背着一把大猎弓,不知弓力几何,但看那弓胎厚重,箭壶中所插皆是又长又重的猎杀箭,估计这弓力不小,猎弓要比普通弓箭杀伤要大,能拉开这等大号猎弓,臂膂不凡,姬铉不由得对其另眼相看起来。
“这弓力有多少石?”姬铉摸了摸他背上的大弓,有些好奇问道。
柱憨厚地摇了摇头,只知道自己农闲之余打打猎补贴家用,这把祖传猎弓用着及其趁手,谁管他多少弓力,再说自己也不懂。
姬铉又看向另外四人,分别是石匠山、樵夫斑、渔夫墙、农夫王宿,四人各有高矮,但是共同点就是强壮。
山生得大脑袋厚嘴唇,许是常年累月挥锤琢石,双手磨出的老茧如同一幅褐灰黑射橡胶手套一般,两条臂膀更是锻打的生铁一般,腱子肉高高隆起,手中提着一把石锤,看那斤两足颇重。
樵夫斑脸上长了一大块青痣,盖住了半个额头,猛一看却是吓人,但是那双眼睛憨厚中透着掩饰不住的淳朴,他手中提着一把砍柴的铜板斧,因为常年累月伐薪挑担,肩膀宽大扁圆,给人一种孔武有力之感。渔夫墙生着一对吊稍眼,留着两撇短须,脸膛和皮肤呈古铜之色,说起话来就有莫名的滑稽,他手拿一杆三股鱼叉,背后还插着两杆套索标枪,看这套行头显然是个常年在洛水混迹的白条,就不知水性如何!
再看那农夫王宿,与前面四人截然不同,国字脸,卧蚕眉,圆目虎额,微微有须,大约而立之年,其他四人都是断褐草鞋的打扮,而他却穿着一身破旧的麻布深衣长袍,脚踩布鞋,头上发髻扎着头巾。这打扮不似山野黔首,倒颇有几分文士的味道,更令人惊讶的是,全村人都有名字无姓氏,唯独他有姓氏!
在春秋战国,有姓氏之人,大都出自有迹可循的名门望族或者世家大卿,这王宿有可能是某个没落大族的后裔。
“汝是王氏族人,应该不是本村之人!”姬铉上下打量着他,似询问、又似自言自语地说道。
“禀公子,在下源自子姓王氏,因为家族种种变故,不为家族所容,遂迁徙定居于桃花聚中,以耕读为乐。”王宿双手一揖说道。
“子姓王氏,源自商朝比干,纣王无道,比干屡屡犯言直谏,终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曾是王子,遂以王外姓氏,汝也是世家忠良之后……”姬铉一笑说道,“听闻如刚才说耕读为乐,还颇有学问?”
“学问不敢当,粗通文墨而已!”王宿自谦地口吻说道。
姬铉也不多言,扫了一眼众人,让昼和奋留下,调度安排村聚内事宜,自己坐上戎车,命柱驾车,山、斑、墙、王宿四人分驾两辆牛车,径直往王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