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练剑
“若曲意奉迎、摇头摆尾,上面会看不起你,下面会把你当做下人。自取其辱罢了!我等衣食皆用百姓。虽然官卑职小,但也要兢兢业业。以后这种话,我不想再听到。”
高辰面色一变,厉声说道。
“刚才失言,还请司户见谅。”
佐吏唯唯诺诺,连忙称是。
“嗯!你叫什么名字?”
高辰向这名佐吏问道。
“卑职杨洪,是户曹的刀笔吏。”
佐吏向高辰回道。
“我初来乍到,许多事情一知半解。如果做错了什么,还望诸位提醒一下我。”
高辰向五名佐吏谦逊说道。
“我等听闻过您的风采,司户不必谦虚。初期之事,我等只能给你讲解一下,总筹还要您来决断。”
杨洪开口说道。投机取巧不成,给新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只能尽力去弥补了。
高辰在司户的位置上坐下,摊开赵兴给自己的折子。
上面写着司户的各种职责,关于籍帐问题上,哪些在司户的管辖之内,哪些不在。
有些弄不明白或者模糊不清的事情,可以走访乡里去探查。
“禀司户,虞城在籍人口为五千五百七十户,三万两千一百六十人。”
杨洪递给高辰一本籍帐,有条不紊的向高辰说道。
在籍,除了最主要的良家之外,包括佃农、杂户、商人。但是不包括大户人家的奴婢、僧人、道士。可能会有一些隐居的黑户没入统计,也有可能一些大户人家为了逃税,隐瞒不报。
所以,每个朝代的人口统计数据,都比实际人口少上不少。
“六千户便可为上县。我虞城也快了啊!”
高辰点了点头。然后向杨洪问道:“本县户籍何时统计一次?”
“据说尚书台随时都有可能下令地方普查户籍人口。为避免届时手忙脚乱,县人口,一直都非常明了。这是截止二月的本县人口。”
杨洪向高辰回答道。
“生老病死如何置?”
高辰疑问,三万多人,几乎每一天都有死亡者和降生者。
“每一乡的五里正,每到月底,都会到县衙各曹禀告月事。来户曹,便是禀告当月有谁死亡,哪家有婴儿出事。哪两家结为连理。得到各乡五里正的禀告之后,我等立刻更改户籍。户籍人口清晰明了,一旦朝廷要统计人口,随时可以将虞城户籍交给县令。”
杨洪解开高辰心中的疑问。
杨洪所说五里正,可以称为代理“乡长”。但只是里正的职位。
里正是每里的长官,相当于后世的村长。
里正不属于正式官职,但是乡长却和县令、县丞、主簿、县尉一样,属于正式官职。
天宝年间,天下有乡一万六千多个。假设每一乡都设置乡长一名。
那么朝廷便多了一万多个正式官职。整个朝廷的正式官员将会翻倍。
这对朝廷的负担会非常重。贞观九年曾每乡置长一人,但是仅在贞观十五年就取消了乡长这个官职。
唐代也不再有“乡官之制”,那么行使乡官权利的事情,便落在了小一级里正身上。
五里组成一乡,每一乡有五个里正。
五里正并非德高望重者,行使乡官权利。而是轮流当值。
紧接着,高辰又问了一些司户所辖道路、过所、逋负、良贱、刍藁、逆旅等事情。
杨洪皆对答如流。这让高辰高看他一分。
在酉时“放衙”的时候,高辰就对司户所司,了解大概。
放衙的时候,高辰向僚属告辞,然后离开,归向自己住处。
“杨三,你与司户言谈大半日,司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见高辰离开,佐吏连忙问向杨洪。
因杨洪家排老三,故以称。这也是这个时代称呼的习惯。
高辰虽年少,但能擒拿凶徒。加上高辰到了办公之处后,不苟言笑,声词严厉。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所以佐吏很怕高辰,高辰在时,只敢埋头挥动刀笔。
新官上任三把火,即便是小官,也会树立自己的威严。户曹佐吏怕一不小心触碰到高辰的眉头,高辰因此整治他们。
“他只问正事,不谈其他。不过他和老司户不一样。我看出来他眼睛很难容得了沙子。不会和老司户一样,遇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杨洪严肃的向诸佐吏说道。
“希望司户不要多管闲事,我们只是混口饭吃而已。”
一名佐吏忧心忡忡的说道。
“陈年旧事,司户即便想将虞城户曹了如指掌,最起码也得半年时间。”
杨洪望着满屋子的书籍,开口说道。
……
在虞城邻近县衙的作坊院落之中,赵兴将高辰安排在此。
高辰并非一人所院落,能拥有院子的,官员中除了那四位,没有人有那种资格。
这所院落之中,除了高辰以外,还有县各曹长官。
高辰自己拥有几间房间,可以自己做饭,院中也有洗漱的地方,也算不错。
高辰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之后,换好衣服,提剑来到院子。
手中的剑是最普通的铁剑,上面已经锈迹斑斑,但是剑刃被磨砺的异常锋利。
这把剑是高辰大哥留下的,高辰大哥为了使他家成为军属之家,减少负担,前往帝国西面从军,已有四年,至今杳无音信。
唐代的赋役制度为“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高辰大哥不应府兵,而自应募兵,以河南良家子的身份从军,为国效力。“租”、“庸”、“调”全免。
高辰明白“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代表什么。背井离乡,要么血洒疆场,要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还有一种可能,扬名边塞,封候拜将。
高辰要练剑。
“千古文人侠客梦”,尽管高辰不想当侠客,但这个时代不同于后世。连李白、杜甫、高适这种文人都想着在边疆出谋划策。李白更是跟着盛唐第一剑客裴旻学习过剑法,武艺精湛。高辰也不想局限于文,希望有朝一日,能在祁连山下,跃马扬刀,大破吐蕃。更想挽回十年后的那场“华夏浩劫”,所以必须握紧手中剑。
(本章完)
高辰面色一变,厉声说道。
“刚才失言,还请司户见谅。”
佐吏唯唯诺诺,连忙称是。
“嗯!你叫什么名字?”
高辰向这名佐吏问道。
“卑职杨洪,是户曹的刀笔吏。”
佐吏向高辰回道。
“我初来乍到,许多事情一知半解。如果做错了什么,还望诸位提醒一下我。”
高辰向五名佐吏谦逊说道。
“我等听闻过您的风采,司户不必谦虚。初期之事,我等只能给你讲解一下,总筹还要您来决断。”
杨洪开口说道。投机取巧不成,给新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只能尽力去弥补了。
高辰在司户的位置上坐下,摊开赵兴给自己的折子。
上面写着司户的各种职责,关于籍帐问题上,哪些在司户的管辖之内,哪些不在。
有些弄不明白或者模糊不清的事情,可以走访乡里去探查。
“禀司户,虞城在籍人口为五千五百七十户,三万两千一百六十人。”
杨洪递给高辰一本籍帐,有条不紊的向高辰说道。
在籍,除了最主要的良家之外,包括佃农、杂户、商人。但是不包括大户人家的奴婢、僧人、道士。可能会有一些隐居的黑户没入统计,也有可能一些大户人家为了逃税,隐瞒不报。
所以,每个朝代的人口统计数据,都比实际人口少上不少。
“六千户便可为上县。我虞城也快了啊!”
高辰点了点头。然后向杨洪问道:“本县户籍何时统计一次?”
“据说尚书台随时都有可能下令地方普查户籍人口。为避免届时手忙脚乱,县人口,一直都非常明了。这是截止二月的本县人口。”
杨洪向高辰回答道。
“生老病死如何置?”
高辰疑问,三万多人,几乎每一天都有死亡者和降生者。
“每一乡的五里正,每到月底,都会到县衙各曹禀告月事。来户曹,便是禀告当月有谁死亡,哪家有婴儿出事。哪两家结为连理。得到各乡五里正的禀告之后,我等立刻更改户籍。户籍人口清晰明了,一旦朝廷要统计人口,随时可以将虞城户籍交给县令。”
杨洪解开高辰心中的疑问。
杨洪所说五里正,可以称为代理“乡长”。但只是里正的职位。
里正是每里的长官,相当于后世的村长。
里正不属于正式官职,但是乡长却和县令、县丞、主簿、县尉一样,属于正式官职。
天宝年间,天下有乡一万六千多个。假设每一乡都设置乡长一名。
那么朝廷便多了一万多个正式官职。整个朝廷的正式官员将会翻倍。
这对朝廷的负担会非常重。贞观九年曾每乡置长一人,但是仅在贞观十五年就取消了乡长这个官职。
唐代也不再有“乡官之制”,那么行使乡官权利的事情,便落在了小一级里正身上。
五里组成一乡,每一乡有五个里正。
五里正并非德高望重者,行使乡官权利。而是轮流当值。
紧接着,高辰又问了一些司户所辖道路、过所、逋负、良贱、刍藁、逆旅等事情。
杨洪皆对答如流。这让高辰高看他一分。
在酉时“放衙”的时候,高辰就对司户所司,了解大概。
放衙的时候,高辰向僚属告辞,然后离开,归向自己住处。
“杨三,你与司户言谈大半日,司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见高辰离开,佐吏连忙问向杨洪。
因杨洪家排老三,故以称。这也是这个时代称呼的习惯。
高辰虽年少,但能擒拿凶徒。加上高辰到了办公之处后,不苟言笑,声词严厉。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所以佐吏很怕高辰,高辰在时,只敢埋头挥动刀笔。
新官上任三把火,即便是小官,也会树立自己的威严。户曹佐吏怕一不小心触碰到高辰的眉头,高辰因此整治他们。
“他只问正事,不谈其他。不过他和老司户不一样。我看出来他眼睛很难容得了沙子。不会和老司户一样,遇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杨洪严肃的向诸佐吏说道。
“希望司户不要多管闲事,我们只是混口饭吃而已。”
一名佐吏忧心忡忡的说道。
“陈年旧事,司户即便想将虞城户曹了如指掌,最起码也得半年时间。”
杨洪望着满屋子的书籍,开口说道。
……
在虞城邻近县衙的作坊院落之中,赵兴将高辰安排在此。
高辰并非一人所院落,能拥有院子的,官员中除了那四位,没有人有那种资格。
这所院落之中,除了高辰以外,还有县各曹长官。
高辰自己拥有几间房间,可以自己做饭,院中也有洗漱的地方,也算不错。
高辰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之后,换好衣服,提剑来到院子。
手中的剑是最普通的铁剑,上面已经锈迹斑斑,但是剑刃被磨砺的异常锋利。
这把剑是高辰大哥留下的,高辰大哥为了使他家成为军属之家,减少负担,前往帝国西面从军,已有四年,至今杳无音信。
唐代的赋役制度为“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高辰大哥不应府兵,而自应募兵,以河南良家子的身份从军,为国效力。“租”、“庸”、“调”全免。
高辰明白“募兵制”取代“府兵制”代表什么。背井离乡,要么血洒疆场,要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还有一种可能,扬名边塞,封候拜将。
高辰要练剑。
“千古文人侠客梦”,尽管高辰不想当侠客,但这个时代不同于后世。连李白、杜甫、高适这种文人都想着在边疆出谋划策。李白更是跟着盛唐第一剑客裴旻学习过剑法,武艺精湛。高辰也不想局限于文,希望有朝一日,能在祁连山下,跃马扬刀,大破吐蕃。更想挽回十年后的那场“华夏浩劫”,所以必须握紧手中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