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羽姝传
字体: 16 + -

第七章 倏忽之间,混沌已开

    “玖璇求之不得,拜见师父!”玖璇马上大声回答,没有一丝犹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众神均感讶异,性格闲散的一尘从未收过徒弟。



    玖璇勤奋好学,领悟力极强,很快从众弟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尘得力的左右手,协助一尘处理要事。



    她从来没有让一尘失望过,从来没有过……直到三千年前,魔族大举来犯时,她突然指引魔族未通过流霞谷便进入中皇山,由于她里应外合,中皇山损失惨重。



    那次恶战中,她被一尘当场毁去神力,只差魂飞魄散,却被相柳救了下来。魔族被击退,相柳拼死带她逃离中皇山,从此杳无音讯。



    那之后两千五百年里,中皇山虽然不乏资质优异的弟子,一尘却再也未曾收过徒弟。在一尘内心深处虽有惋惜不甘,但是并未曾有过后悔,毕竟谁也不曾许诺他岁月永远静好。



    良久,一尘拉回思绪,重新看向镜中的芸芸众生像,不知哪位有缘者能够最终通过流霞谷,在中皇山度过无数的岁月。



    世人都以为神仙高高在上,没有七情六欲,没有烦苦,世人都误会了。想要逃避世俗烦恼的人,没有一个可以通过流霞谷。世俗的烦恼都无法化解,有何资格做神仙?想到这里,一尘笑了:神仙的日子也并非仅有喜乐逍遥那么枯燥无味的。



    凤羽姝一行四人在谷中越走越深,夹路的萝藤森木,郁郁葱葱,缠缠绕绕的藤上生长着不知名的花朵,在忽明忽暗的光线里散发着鲜艳的色彩,星星点点的荧光悠悠的飘逸在藤花周围。



    凤羽姝边走边欣赏沿途美景,不知不觉周身开始雾气氤氲,越变越浓,她转头看向其他三个,才发现浓浓的雾气中,已然什么都看不见,她叫着他们的名字,亦无回音。



    凤羽姝吃了一惊,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走着。浓雾深处,隐约传来话语声,凤羽姝停留片刻,便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说话声越来越近,透过浓雾,她看到,不远处一棵古树影影绰绰,树下隐约有一个石桌,石桌旁似有三个身影,话语声正是从那里传来。此处似乎是一片空旷之地。



    “吾等已为你打通精窍与气窍,使你鼻可息,口可言,耳可听。再通神窍后,你便目可视,如此,你便七窍皆通。但吾等并无十分把握可保你安然无恙,且七窍开后,便通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汝可已想好?”凤羽姝听到一个声音朗声道。



    只听另一声音道:“吾已浑沌千万年,原以为天地间即是如此浑噩。有幸遇汝二位兄长,方知世间有河山万里,飞禽走兽,枯荣流转,春华秋实,四季更迭。承蒙二位兄长施法,我得以有鼻可息,有耳可听,有口可言。若再能得一见,便再无憾事。倏、忽二位兄长助我!”



    凤羽姝轻轻再走近一些,浓雾似乎淡了一些,凤羽姝方可分辨出,说话者是两名鹤发童颜的白衣长者和一个通体红似火的巨大浑圆,生有六足,背上生有四翼,已有耳鼻口,但是尚无双目。



    两位白衣长者听罢,似乎还是有所迟疑。其中一位说道:“吾等尽可问问这位后生有何见解?”



    说罢转头看向凤羽姝,凤羽姝吃了一惊,原来他们早已觉察到自己。于是凤羽姝款步上前,行礼道:“晚辈于舒,见过三位前辈。”



    其中一位长者回道:“汝不必多礼,吾乃倏,彼为浑沌,彼为忽,吾等乃至交。汝方才已听闻吾等所言,有何见解?”



    凤羽姝暗忖:“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地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想到此,凤羽姝问道:“敢问三位前辈是否为古书所载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中央之帝浑沌?” 



    忽回道:“古书亦有谬载,吾等均是天外闲散神仙,偏安一隅,非古书所称帝者。吾长居北海,彼等居于南海和中天。古书乃如何记载吾等?”



    凤羽姝如实回道:“古书记载,倏与忽时常相约在浑沌之处,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欲报答浑沌,见浑沌无七窍,无法欣赏美景、静听天籁,亦不能呼吸天地芬芳。于是,便施法为其日凿一窍。七日后,七窍乃成,然……。’”



    说到这里凤羽姝停顿了一下,似乎有所迟疑。



    倏见状说道:“但说无妨。”



    于是凤羽姝继续说道:“然七窍成而浑沌死。”



    这时,一直没有做声的浑沌说道:“吾等乃天神,人间如何得知吾等天机?后生,我且问你,汝身处这浓雾中,有何感受?”



    凤羽姝如实答道:“如同耳鼻口目均被遮住,只盼浓雾尽快散去,重见天日!”



    浑沌继续问道:“若浓雾散去,或身处险境,危在旦夕,又当如何?”



    凤羽姝沉吟片刻,朗声答道:“若明知必死无疑,晚辈或许愿意苟且于浓雾之中,但心中始终存有不甘,终究会伺机寻得脱离浓雾的机缘;但凡有一丝机会既出得浓雾又得以存活,晚辈愿意一试。”



    浑沌听罢,沉默片刻,对倏、忽说道:“二位兄长是否已明白吾之心意?”



    片刻后,倏、忽答道:“既如是,吾等当全力助你!”



    倏、忽的话音刚落,便云开雾散,阳光照了下来。凤羽姝发现,此处果然是一处空旷的林中空地。空地中央生长着一棵苍翠的古松,树下说话的三位仙神均已不见。



    凤羽姝正在思索方才见闻,却感到空气正在变得越来越闷热压抑,眼前的景物渐渐变为焦土黄沙!她讶然四顾,发现转瞬之间,自己已置身于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天空中骄阳似火,地面上黄沙万里,四顾茫茫,她仿佛置身于火炉中一般,一下子被烤的晕头转向,汗水都来不及流淌便蒸发掉了。



    凤羽姝感到呼吸困难,头脑一阵眩晕。她努力保持一丝理智,四下看了看,目光所到之处,均无任何避暑纳凉之处!无奈之下,便慢慢地向着太阳的方向走去。凤羽姝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尽管头顶毒辣的阳光几乎把她烤化,但是她体内似乎有种力量在似有若无地涌动,一种奇异的灵力游丝般在全身流动。



    就这样,在这股力量和灵力的支撑下,她在骄阳下不知走了多久。突然,一股飓风呼啸而来,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一团火红的光芒,火焰逐渐化成一个巨大的身影,浑身仿佛在燃烧着。身影卷着飞沙瞬间移到凤羽姝面前,巨大的冲击力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凤羽姝定睛一看,来者生有四条手臂,四只翅膀,通体像烧红的烙铁,赫然是方才那位浑沌,只是此刻已是五官俱备,手脚皆全,应是七窍已开,他双目正炯炯有神地瞪着凤羽姝,声音轰隆隆地传来:“吾乃天神帝江,汝是何人,竟敢来犯?”



    凤羽姝大声说道:“在下方才见过你与倏、忽二位上神,你不记得了?”



    帝江嗤笑道:“黄口小儿信口雌黄,倏、忽二位兄长早已归隐,万年来不曾有过音讯,汝一介凡人,肉体凡胎,何以得见?!”



    凤羽姝一时间思绪有些混乱,她努力定了定神,大声答道:“你可记得,你与倏忽二位天神交情甚笃,后得二位施术,得以开七窍。二位天神在第七日时曾有所迟疑,那时你说:‘吾已浑沌千万年,原以为天地间即是如此浑噩。有幸遇汝二人,方知世间有河山万里,飞禽走兽,枯荣流转,春华秋实,四季更迭。’”



    帝江听闻此言,似乎陷入了久远的回忆:“倏忽间,七窍开,浑沌死,帝江生……从此目可看尽万里河山,鼻可呼息天地精华,耳可听闻风雨天籁,口可言说歌辞语调。自此,情义通,忧乐晓,心智开……”



    帝江收回思绪后,又看了看凤羽姝:“原来是个凡人女子。”说罢,突然一挥手臂,一道火光直向凤羽姝击来,她躲闪不及,被击翻在地。这时,帝江说道:“但汝并非彼……,当日在场的并非汝,且知晓吾等言谈。汝乃何人?”



    凤羽姝虽被击中,但仅是摔了一跤,并无大碍,又见帝江如是说,便料想应是在试试她的术法深浅。她站了起来,一边纳闷帝江所说当日在场的是谁,一边回道:“在下凤羽姝,此去中皇山修仙问道,途经此流霞谷。”既然帝江已看出她是女子,不妨报上真名。



    “流霞谷?是了,当年女娲神上见吾大爱流霞谷内风光,允吾常来戏耍,看尽天地仙神鬼怪人间百态以开悟心智……”



    凤羽姝正要询问,帝江方才所提及的“她”是谁,突然,只听他话锋一转,喝道:“中皇上岂是寻常庸人去得的地方,吾倒要试一试,汝有何资格去往中皇上!”帝江说罢,双掌一挥,四周的狂沙变卷了起来,飞旋着向凤羽姝扑了过来。



    凤羽姝来不及感慨他变脸如翻书,便本能地快速飞身躲开一击,然而狂沙转瞬间又已迫近,飞扬的沙石擦过她的肌肤,擦出一条条血印,火辣辣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