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当官那些年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万民伞

    兖州府府衙之内,巡抚山东的右副都御史沈应龙正在和府尹说话。忽然之间,一阵喧哗从寅恭门穿堂而入,沈应龙不由得道:“外头怎么回事?”

    衙役不一会儿就回来禀报道:“大人,是苏州府的官吏,莫名其妙说送什么‘万民伞’。”

    沈应龙和兖州知府对视一眼,都不明所以:“万民伞是什么?”

    且见这府衙门口,陈惇悠游自在地蹲在石狮子旁边,任由好奇的百姓打量万民伞。众人越聚越多,纷纷议论不已:“这是什么啊?”

    万民伞这东西,出现在清朝,也就是说明朝是没有的,所以百姓根本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陈惇见时候差不多了,才拍拍屁股站了起来:“这东西叫万民伞,看到伞上缀着的小绸条了吗,这是赠送人的名氏,这都是我苏州士绅之名,也就是苏州士绅百姓送来的。”

    “送这个做什么?”众人都大惑不解。

    “你们知道什么,”陈惇一挥手:“这万民伞啊,原本是当年我们苏州的大青天况钟离任的时候,百姓送给他的。你们都听说过况太守三任三留的故事吧,听说过没有?”

    见山东的百姓并不太知道,陈惇略略讲述了一下况钟的事情,宣德六年,况钟丧母,按照礼制,他必须回靖安原籍丁忧,三年孝满才能出来做官。于是苏州二千多人向巡按御史请愿,“请求夺情起复”。宣德十年,况钟进京述职,苏州人民怕他因政绩优异,升官离去,以至于况钟起程时,“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舆卧辙”,舍不得他走。第三次就是在正统四年,况钟任苏州知府已九年,赴北京考绩,朝见皇帝。况钟赴京后,苏州百姓八万人又上书挽留,要求况钟再次回苏州。

    “我们苏州百姓送这个伞啊,就是说这个官儿像把巨伞一样佑护着一方的老百姓,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陈惇道。

    “那你不送苏州府的官吏,”沈应龙听了个清楚,就问道:“为何要送到我兖州府来呢?”

    见沈应龙和兖州府尹走出来,众人都喏喏行礼,陈惇也做了个揖:“见过二位大人。”

    “事情是这样的,”陈惇就解释道:“我苏州不日前发了大水,粮价高涨,又逢青黄不接之时,百姓无粮可食,嗷嗷待哺,甚为凄惨。就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却忽然有大船装来粮食送抵苏州,竟是兖州的鲁王府送过来的。”

    陈惇见沈应龙果然神色一顿,就道:“这鲁王竟愿意免费提供五十万石粮食,救济苏州之难,我苏州百姓感恩戴德,不知道如何表达感激之情,只能派小人送来万民伞,对鲁王世子殿下的活命恩情,实难尽述。”

    沈应龙惊讶道:“鲁王府免费提供五十万石粮食?”

    陈惇道:“正是,鲁王世子殿下说,当初山东大旱的时候,他坐视百姓饥馁而死,心中无日不愧悔交加。这次听闻苏州遭灾,他忽然意识到不管是山东的百姓,还是苏州的百姓,都是大明的子民,他终于能补救当初的罪过了。”

    沈应龙神色变幻,“他真的是这么说的吗?”

    “真这么说的,”陈惇道:“小人将代表我苏州百姓谢意的万民伞送到王府上,然而世子并不接受,还让小人原样拿走。小人受苏州知府所托,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送来州府衙门,请本地父母相帮,让鲁王府接受我苏州百姓的万民伞。”

    “这可真是一件大善之举啊,”兖州府尹抚掌大笑道:“本官一定帮你们把这伞送出去。”

    说着他就吩咐典吏道:“快去王府,就说我这个府尹设宴,请鲁王世子殿下务必到来!”

    一头雾水的朱颐坦赶过来,却见兖州府尹竟亲自在府衙门口迎接,同时又看到他最害怕的沈应龙居然也在等候,顿时小心肝吓得噗通噗通直跳。

    “殿下,”陈惇哈哈走过来拉了他一把:“你是我苏州的大恩人啊。”

    朱颐坦见到陈惇,脱口而出道:“你怎么在这儿?”

    “小人怎么不能在这儿,”陈惇道:“世子殿下高风亮节,不肯透露自己做的大善事,小人只好找到父母官这里,请父母官帮忙,将殿下应得的荣誉送上。”

    “什么善事?”朱颐坦更加疑惑了:“什么荣誉?”

    “殿下何必如此谦抑,”府尹道:“五十万石粮食都送出去了,竟连一句感谢的话都不愿意听吗?”

    陈惇亮出万民伞,然后将早就准备好的锦旗亲手交到了朱颐坦手中:“苏州万民感谢殿下无偿提供的五十万石粮食,并仰赖殿下恩德,得以活命,因而送上万民伞和锦旗,对殿下的大恩大德,感激涕零。”

    朱颐坦嗯啊了两声,显然还是摸不着头脑,这边陈惇已经道:“苏州府尹王廷,已经将此事具述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不日就会将世子的善行上报朝廷,小人在这里也恳求兖州的父母官,据实上奏,让朝廷颁赐嘉奖。”

    兖州府尹捋须点了点头,忽然又看向右手边的沈应龙:“翔卿,你看——”

    沈应龙就道:“若果真如此,世子可谓是迁善改行,复冠带也未为不可。”

    朱颐坦本来反应过来,正要跳脚,一听这话,顿时激动地脸色通红,“我年少无知,多有恶行,幸赖沈大人……多方教诲,痛悟非常,如今更是一心一意奉守宗室之道,为鲁地百姓造福。”

    他看着一旁笑眯眯的陈惇,一时心痛恼怒一时无奈,“五十万石粮食……五十万石,是我一点心意,没想到、没想到能得到苏州百姓感谢,始料未及,始料未及。”

    “殿下大仁大义,心系百姓,”陈惇道:“不求回报,哪里能真的没有回报呢?”

    他故意将回报两字咬地重重地,看着朱颐坦脸色变幻,不由得微微一笑。

    等到这筵席散去,朱颐坦邀陈惇同舆而回,哈哈笑了两声:“果然是我小看了你,我只怕鬼谷子复生,也比不上你的纵横捭阖之术啊!”

    “殿下谬赞了,”陈惇惬意地享受夜风拂面:“小子已经完成了殿下的要求,我想那沈应龙沈大人应该不日就会上疏,称颂世子你的这一大功德,所以复冠带应该指日可待了,那宗人府本就是以朝廷的意思为主,既然你能复冠带,王位自然也就随之而来了。”

    “可你当时和我说的是以二两一石的价钱,买我的五十万石粮。”朱颐坦沉下脸来。

    “殿下可知,耕田之利,可达十倍;珠玉之赢,可达百倍。而当年吕不韦为秦异人谋,所得报酬,乃是一国。”陈惇道:“今日我为殿下谋划,虽然不比吕不韦,但也超过了耕田珠玉之盈,还是殿下觉得,自己这个王位,根本不值一百万两银子?”

    朱颐坦哈哈大笑起来:“你倒真有几分冯谖的意思,怎么样,你肯做我的冯谖吗?”

    陈惇也不由得一乐:“看殿下你的资质,也不是孟尝君啊!”

    两人大笑了一阵,朱颐坦拍拍肚皮,道:“这五十万石粮食,送给你就送给你罢。不过这粮食,对我来说不多,但要应对你们苏州的危机,恐怕还不够。”

    陈惇就道:“殿下看得明白,我还需要至少一百万石的粮食。”

    “我是没有多余一粒粮食给你了,你可别再占了便宜还卖乖,”朱颐坦摇头道:“不过你既然还要买粮,我倒是可以给你指一条明路。”

    “愿闻其详。”陈惇道。

    “山东可不止有我一个鲁王府,”朱颐坦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若论根深叶茂,谁比得上圣人门第呢?”

    其实不消朱颐坦说,陈惇也知道山东孔家的田地,几乎占了山东一半,对于这个最大的粮仓,陈惇自然是要去浑水摸鱼一番的。

    看着陈惇告辞而去,朱颐坦也眯起了一双三角眼:“去,把苏州粮价涨到了七两的消息,告诉孔家。”

    “殿下,这……”跟随他的纪善将刚才他和陈惇的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此时不由得惊讶道:“您不是让那小子去孔家买粮吗?”

    “是让他去孔家碰壁的,”朱颐坦道:“这小子比孔贞宁还心黑,坑了本世子一百万两银子,还叫我有口难言,这回我也让他尝尝被人坑的滋味。”

    陈惇回到驿馆,对小吏张望道:“朱颐坦答应明天就发二十艘大船托运粮食,但这粮食不能露面,须要藏在苏州城西南的外太湖之滨……我还要筹运其他粮食,要等到苏州府里二十万石粮食已经差不多吃尽,而新一轮疯狂涨价的时候,粮食才能出现,一举将那些不法商人打趴下。”

    张望已经对陈惇是佩服地五体投地:“五十万石粮食,没有花一文钱,您真是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啊!”

    “别拍马屁了,我又不能给你升官,”陈惇虽然心里得意,但还是把脸一抹,道:“这朱颐坦坏得很,不服气我把他坑了,肯定要给我下绊子,我猜他会把苏州米价告诉孔家——殊不知,我正等着他把这消息传过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