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大小亩
陈惇和尚薇两个,摊开了洗好的床单,在窄小的庭院里晾晒开来。
“薇儿,”陈惇道:“别站在凳子上了,小心摔。”
薇儿果然跌了一跤,不过她身体柔软,像个皮球似的滚了两圈,还顺势站了起来。
“嘎吱——”大门被推开,陈温失魂落魄地走了进来,脸色苍白,站立不稳,两条腿跟灌了铅似的,比尚薇还容易摔倒。
“爹,怎么了?”陈惇发觉不对,赶紧过去搀扶。
见陈温一点反应也没有,身体软地像面条一样,“这是、魔怔了!”尚薇忽然冒出这么个词来,“用凉水泼!”
陈惇舀了一瓢井水泼了上去,这下陈温倒是有了反应了,但面色更是差劲,双目直愣愣地盯着陈惇:“儿啊,这回完了,咱们完了!”
“什么完了?”陈惇心下一跳:“出什么事了?”
在陈温颠三倒四、断断续续的讲述中,陈惇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原来浙江布政使司分司督粮道佥事派了人过来,他们是复核田亩并且统查田赋来的,此次不知道怎么回事,说是大亩小亩尺籍不同,翻出宣德年间的皇册,让重新缴纳田赋。查了沈炎名下的田产之后,其他都是小亩,只有三十亩田地是广亩按小亩交税的,而这三十亩田正是陈温托寄在沈府名下的田地。
“什么叫广亩,”陈惇听得不太明白:“什么叫小亩?”
陈温就给他稍微解释了一下,按本朝的土地制度,凡田以近郭为上地,迤远为中地、下地。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太祖高皇帝沿袭元里社制,以社分里甲,而洪武年间有非常大的移民运动,不光是山西往河南河北迁徙,那时候的江浙之地,为张士诚守吴,也有很大的兵灾,所以也从山西迁来了一批百姓。
浙江本地百姓称为社民,而迁来的百姓以屯分里甲,称为屯民。社民先占了好田,他们的田地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称为广亩,而屯民新占亩狭,故屯地谓之小亩,小亩的田地就比较狭窄且很多不是连在一起的,也是别人挑剩下的土地,所以产出也比不上广亩。
“所以咱们家的祖田,”陈惇道:“是广亩。那怎么交税的呢?”
“洪武年间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惟苏、松、嘉、湖这几个地方,太祖皇帝怒其为张士诚守,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赋,亩加二倍。地方官收亩税二石。”陈温道:“到了宣德、正统年间,蠲免了许多,四斗一升至二石以上者减作三斗,广亩交三斗,小亩交一斗,一直到今天。”
“那咱们家明明是广亩,”陈惇道:“为什么交小亩的税?”
“因为宣德年间,垦荒田及洿下斥卤田这些本来说是永不起科的田地,皆核入赋额,”陈温当这个书吏总算没有白当,他知道了许多衙门里不为外人所知的东西:“那这样的话,土地就比洪武年间多了,有司就以大亩当小亩以符旧额。”
陈惇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每个朝代建立以后,就会面临土地兼并的问题,豪强权贵隐没土地,土地与籍册上的数目越来越对不上,那怎么办,下面人就想方设法哄骗皇帝,宣德皇帝虽然是个有为的太平天子,但是照样被底下人骗得七荤八素。宣德年间就有人说了,把太祖时候的垦荒田算进来,也要收税。就算那时候隐没的土地达到了几十甚至上百万顷,但加入垦荒田之后,数目反而比洪武年间的田土还要多,有司并不想把这新添的土地报上去,他们和本地乡绅豪强就联合起来,将广亩田报成是小亩田,数亩田当一亩田算。收税的时候广亩田就一直按照小亩田算,从宣德年一直到现在。
“现在被查出来了?”陈惇道:“难道要把广亩田的税全都交上去?”
“从宣德三年开始,”陈惇面色惨白:“到嘉靖三十年,一百二十三年,每亩田要补交二斗,咱们家三十亩田……每斗米价四十文,你算算,你算算,要多少银子?”
从洪武年间一直到孝宗弘治年间,天下算是太平,米价维持在一个很低廉的价格,到哪儿都是十分一升,也就是一分一斗,但是到了嘉靖年间,水旱灾异频繁,死者枕籍,米价上涨速度比较快,变成了40文一斗,折合纹银三分,也就是每斗米三分钱,是以前的三倍。
督粮道的人按照如今的米价来算,那么就是三分钱乘以二斗乘以三十亩再乘以一百二十三年,算下来就是22140分,也就是说,陈温要补交2214两白银。
这是一笔巨款啊,陈温每个月的俸禄才二两银子!按这样的算法,陈温要不吃不喝一百年才能把这笔钱交上!
陈惇也倒吸一口冷气。
“为什么会突然清查大小亩?”陈惇道:“这是什么新政策吗?”
在听到是新上任的浙江左参政李默的政策之后,陈惇又一次惊讶道:“他原本是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被下放到浙江来,做一个参政?”
这件事本就不符合常理,吏部尚书,差不多已经把官儿做到头了,虽然不能入阁,但是权力可同首辅分庭抗礼,要从这个位置上下来,要么被罢黜,要么致仕回乡,谁会降两级去外省做地方官呢?
“据说是犯了错,推荐错了人,”陈温道:“具体怎么回事,那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奇怪,”陈惇就道:“李默既然是天官,天官最重要的职责,即是铨选和任免天下官吏,他当这个参政,第一件事难道不是培植自己的人,为什么跟土地过不去了呢?”
更何况,听陈温说,李默他这个统查田税的政策,专门针对的是豪强富户,这是要得罪巨室啊,他这个官儿,怎么当得稳当呢?
“难道李默根本不想当这个官儿,”陈惇陷入了思考:“故意得罪巨室,好让皇帝罢免他——倒也是,从天官降落到地方参政,谁能忍受这个落差?”
“现在怎么办啊,惇哥儿?”陈温已经六神无主了,这些日子一来,陈温似乎已经习惯了征询陈惇的意见。
“莫急莫急,”陈惇就道:“他这个政策不合理,小户之家,像咱们这样的不知道凡几,难道人人都要交二千两银子?谁交得起呢?”
“沈府已经替咱们交了银子,”陈温道:“沈老爷是大好人啊。”
“薇儿,”陈惇道:“别站在凳子上了,小心摔。”
薇儿果然跌了一跤,不过她身体柔软,像个皮球似的滚了两圈,还顺势站了起来。
“嘎吱——”大门被推开,陈温失魂落魄地走了进来,脸色苍白,站立不稳,两条腿跟灌了铅似的,比尚薇还容易摔倒。
“爹,怎么了?”陈惇发觉不对,赶紧过去搀扶。
见陈温一点反应也没有,身体软地像面条一样,“这是、魔怔了!”尚薇忽然冒出这么个词来,“用凉水泼!”
陈惇舀了一瓢井水泼了上去,这下陈温倒是有了反应了,但面色更是差劲,双目直愣愣地盯着陈惇:“儿啊,这回完了,咱们完了!”
“什么完了?”陈惇心下一跳:“出什么事了?”
在陈温颠三倒四、断断续续的讲述中,陈惇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原来浙江布政使司分司督粮道佥事派了人过来,他们是复核田亩并且统查田赋来的,此次不知道怎么回事,说是大亩小亩尺籍不同,翻出宣德年间的皇册,让重新缴纳田赋。查了沈炎名下的田产之后,其他都是小亩,只有三十亩田地是广亩按小亩交税的,而这三十亩田正是陈温托寄在沈府名下的田地。
“什么叫广亩,”陈惇听得不太明白:“什么叫小亩?”
陈温就给他稍微解释了一下,按本朝的土地制度,凡田以近郭为上地,迤远为中地、下地。五尺为步,步二百四十为亩,亩百为顷。太祖高皇帝沿袭元里社制,以社分里甲,而洪武年间有非常大的移民运动,不光是山西往河南河北迁徙,那时候的江浙之地,为张士诚守吴,也有很大的兵灾,所以也从山西迁来了一批百姓。
浙江本地百姓称为社民,而迁来的百姓以屯分里甲,称为屯民。社民先占了好田,他们的田地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称为广亩,而屯民新占亩狭,故屯地谓之小亩,小亩的田地就比较狭窄且很多不是连在一起的,也是别人挑剩下的土地,所以产出也比不上广亩。
“所以咱们家的祖田,”陈惇道:“是广亩。那怎么交税的呢?”
“洪武年间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惟苏、松、嘉、湖这几个地方,太祖皇帝怒其为张士诚守,又以浙西地膏腴,增其赋,亩加二倍。地方官收亩税二石。”陈温道:“到了宣德、正统年间,蠲免了许多,四斗一升至二石以上者减作三斗,广亩交三斗,小亩交一斗,一直到今天。”
“那咱们家明明是广亩,”陈惇道:“为什么交小亩的税?”
“因为宣德年间,垦荒田及洿下斥卤田这些本来说是永不起科的田地,皆核入赋额,”陈温当这个书吏总算没有白当,他知道了许多衙门里不为外人所知的东西:“那这样的话,土地就比洪武年间多了,有司就以大亩当小亩以符旧额。”
陈惇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每个朝代建立以后,就会面临土地兼并的问题,豪强权贵隐没土地,土地与籍册上的数目越来越对不上,那怎么办,下面人就想方设法哄骗皇帝,宣德皇帝虽然是个有为的太平天子,但是照样被底下人骗得七荤八素。宣德年间就有人说了,把太祖时候的垦荒田算进来,也要收税。就算那时候隐没的土地达到了几十甚至上百万顷,但加入垦荒田之后,数目反而比洪武年间的田土还要多,有司并不想把这新添的土地报上去,他们和本地乡绅豪强就联合起来,将广亩田报成是小亩田,数亩田当一亩田算。收税的时候广亩田就一直按照小亩田算,从宣德年一直到现在。
“现在被查出来了?”陈惇道:“难道要把广亩田的税全都交上去?”
“从宣德三年开始,”陈惇面色惨白:“到嘉靖三十年,一百二十三年,每亩田要补交二斗,咱们家三十亩田……每斗米价四十文,你算算,你算算,要多少银子?”
从洪武年间一直到孝宗弘治年间,天下算是太平,米价维持在一个很低廉的价格,到哪儿都是十分一升,也就是一分一斗,但是到了嘉靖年间,水旱灾异频繁,死者枕籍,米价上涨速度比较快,变成了40文一斗,折合纹银三分,也就是每斗米三分钱,是以前的三倍。
督粮道的人按照如今的米价来算,那么就是三分钱乘以二斗乘以三十亩再乘以一百二十三年,算下来就是22140分,也就是说,陈温要补交2214两白银。
这是一笔巨款啊,陈温每个月的俸禄才二两银子!按这样的算法,陈温要不吃不喝一百年才能把这笔钱交上!
陈惇也倒吸一口冷气。
“为什么会突然清查大小亩?”陈惇道:“这是什么新政策吗?”
在听到是新上任的浙江左参政李默的政策之后,陈惇又一次惊讶道:“他原本是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被下放到浙江来,做一个参政?”
这件事本就不符合常理,吏部尚书,差不多已经把官儿做到头了,虽然不能入阁,但是权力可同首辅分庭抗礼,要从这个位置上下来,要么被罢黜,要么致仕回乡,谁会降两级去外省做地方官呢?
“据说是犯了错,推荐错了人,”陈温道:“具体怎么回事,那跟咱们有什么关系?”
“奇怪,”陈惇就道:“李默既然是天官,天官最重要的职责,即是铨选和任免天下官吏,他当这个参政,第一件事难道不是培植自己的人,为什么跟土地过不去了呢?”
更何况,听陈温说,李默他这个统查田税的政策,专门针对的是豪强富户,这是要得罪巨室啊,他这个官儿,怎么当得稳当呢?
“难道李默根本不想当这个官儿,”陈惇陷入了思考:“故意得罪巨室,好让皇帝罢免他——倒也是,从天官降落到地方参政,谁能忍受这个落差?”
“现在怎么办啊,惇哥儿?”陈温已经六神无主了,这些日子一来,陈温似乎已经习惯了征询陈惇的意见。
“莫急莫急,”陈惇就道:“他这个政策不合理,小户之家,像咱们这样的不知道凡几,难道人人都要交二千两银子?谁交得起呢?”
“沈府已经替咱们交了银子,”陈温道:“沈老爷是大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