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
字体: 16 + -

第698章

    但在西南云贵之地,土地之间的争端尚且还在其次,更重要的还是种族问题,以及双方之间力量转换过于迅速,没有一个过渡期,这就造成了大范围的厮杀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五胡乱华的时候,北方汉人抵抗十分激烈,可等到蒙古人征服金国的时候,金国的抵抗就十分有限了,而南宋这个孱弱的国家,则硬生生依靠着长江天险抵御蒙古大军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这或许就是身份转变的原因,当年五胡乱华的时候,北方汉人根本就看不起那些侵略的胡人,自然面对他们的侵略也是激烈抵抗,但慢慢的等到辽金两国的时候,这种抵抗就很少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作为二等公民的自觉了,而当蒙古人侵略南宋的时候,南方人压根就不觉得蒙古人是什么跟自己一样的人,所以当然奋起反抗,最后惨遭屠杀等事等爆发,可以说这就跟身份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原因。

    而这些云贵的土著们也同样是如此,大理国时他们对待汉民十分刁钻,而如今汉族自然也报复于他们,碍于自身的实力,边民们一直在忍耐,可他们的心中,却并不得汉族有什么资格凌驾在他们的头上,如今这个导火索一起来,自然连绵整个云贵之地。

    巡抚的奏折传到朝廷,徐清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禁毒行动竟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他的第一反应便是将前线的县令,知府全部撤除,若不是他们的挑动,形势根本不会糜烂到这个地步,双方之间虽然有宿怨,但官府若是不去插手,那也只是民间的宿怨,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当地官府不分青红皂白,盲目的用民族主义去定义谁对谁错,最后酿造而成的悲剧。

    但紧接着徐清的想法便被其余人反对了,在他们看来,虽然这次举动当地县令做的确实不对,但云贵之地归附以来,也一直都不太平,其主要原因便是当年的大理国主是直接投降称臣的,没有经历过统一战争,所以虽然当地的老百姓对于宋朝的强大有一个印象,但也仅仅只是一个印象而已,宋朝的军队到底有多么的强大,他们是没机会看到的。

    和平统一是一件好事,可以让整个云贵之地,以完整的方式并入宋朝的版图,但不好的事情则是当地老百姓内心中并没有对宋朝有多少归属之心,便是敬畏之心也少得可怜,今天爆发这一场大战,虽然是地方官员的错误,但能够借此机会,让云贵上百万边民看清楚宋朝的实力,以此让当地真正归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原因,说出来则有点让人难以启齿,但却也是众人支持镇压的原因,那就是在云贵之地,这些边民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的不安定份子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在这些沙文主义者的眼里,自然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能够减少一些边民的数量,如此一来,云贵之地方能长治久安。

    这种想法不仅仅在朝野上下十分认可,便是在国子监之中,以及基层官员们看来,也都是十分优秀的措施,毕竟边民不服从管教,对于朝廷的命令也是面服心不服,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便是边民数量众多,且与国外的边民互通款曲,若是云贵之地的边民只有上百万,还不足以对当地构成太大的威胁,那么若是算上东南亚地区的边民,其数量级就要在千万左右了,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通过战争则能解决这个隐患。

    当然,作为儒家文化,这种思想还是有些极端的,纵然政治家们可以冷眼看待,但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不忍心占大多数,虽然他们是边民,但毕竟不是殖民地,在殖民地大肆屠杀,这根本就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对待大宋子民若是举起屠刀,显然观感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众人的意见便是,通过战争,解决掉一部分对宋朝保有强烈恶意的部落,然后将其余愿意归附的部落,强制从山里面牵出来,让他们到城市里来生存,与宋朝人朝夕相处之下,只需要两三代的功夫也就会被慢慢同化了。

    至于这么做,有什么后果,便是当地的汉族会很不情愿了,毕竟在云贵之地,少汉之间的矛盾太过深重,若是随意将边民移入城市中生活,有很大可能不仅没有让双方互相融合,反倒会造成更大的仇杀也说不定,所以这么做,徐清也不太敢。

    对于朝臣们的意见,徐清自然不会去执行,在他们的眼中,那些是边民,但在徐清的眼中,那些人跟宋朝人没有任何的区别,让他把屠刀对准殖民地,他都有些心有不忍,更何况是这些边民了,所以他只是命令让巡抚率先集结云贵之地的军队,然后命令广南西道,成都路也集合当地军队,以策应云贵之地的安全。

    至于战争则暂缓,徐清给云贵巡抚张志昌写信说道:“云贵之地乃我华夏自古之土地,自汉朝以来便为华夏所有,边民虽蛮夷,但亦有归化服从之心,尔等切不可妄动刀兵,应先予以宽仁对待,使之感佩我朝之仁德,以王道与之,若终有不服王化者,再率军击之,且战争之面积,规模不应扩大,以震慑为第一目标,不准进行屠杀,剿灭等行为,若边地搅动天下,则为尔等是问。”

    徐清的这封信意思十分清楚,还是以宽仁为主要目标,以融合为最终目的,若是碰到实在不愿意服从的,则再进行剿灭,战争是最后一步,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用,除此之外,皇帝和政事堂分别颁布圣旨和政令,给予张世昌决议专断之权,负责统领整个云贵之地在混乱时期的大小事务,包括广南西道十五万大军以及成都路二十万大军,皆由张世昌节制,以保证云贵之地不乱,天下太平。

    为此朝廷特别下令,将张世昌从巡抚的位置上提升到云贵总督的位置,这个位置在宋朝并不常设,毕竟宋朝承平已久,不需要像租界那样,设立总督负责整个行省的军政大事,但如今的云贵之地显然不同以往,若是张世昌做任何一个决定还需要向朝廷汇报,那等朝廷做出决定再发回云贵,张世昌这边早已经战斗结束了也说不定。

    这年头,信息的传递虽然相比较起古代来说快了许多,但在电报出来之前,远距离的信息交流还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战争来临之前,往往会授予前方主将大权,以及提升他的官位,从而让他知道,朝廷对他很放心,很信任以免主君与臣子之间失去信任,这种离心离德才是最为可怕的,毕竟加上云贵之地原本就有的军队以及当地的治安部队,张世昌等于一下子便掌握了超过五十万以上的军队,数量占据整个宋朝军队的七分之一,对于国家来说自然是严重的威胁,朝廷也不得不谨慎的。

    至于张世昌自己也没有想到,朝廷竟然会把这么大的权利交到他的手中,可还没来的兴奋,徐清的那封信就让他如淋大雨,所有的热情都被这封信给浇灭了,张世昌虽然不是云贵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对于此地两族的矛盾却是十分的清楚,朝廷让他在其中撮合,张世昌只觉得是把自己驾到了火堆上面炙烤。

    但徐清的命令,张世昌自然不敢视若罔闻,除非他不想继续自己的仕途,想回家种地当个清闲的富贵翁了,张世昌显然不想就这么退出政坛了,他今年才四十二岁,正是当打之年,未来前途光明如天空之日,他可还想要入政事堂,当一当宰相呢,又哪里肯退呢,所以面对徐清的命令,他也只能遵守,他先是召集幕僚以及境内的将领,命令他们开始集结自己手下的部队,全云贵进行紧急状态。

    在宋朝军队一半来说是很轻松的,毕竟在这个时代,直接率军进攻宋朝本土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自然不需要像租界那样,时刻保持着一级战斗状态,基本上在宋朝的军队中,如果是内地的军队往往每支军队都会有十分之三的人不在军营中,回到家乡探望自己的家人,而剩余的则是留守在军营之中,每过两个月的时间进行一次轮换,至于边界上的士兵则是每一次轮换五分之一的军队,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毕竟军人长期驻扎在军营之中,可以说是牺牲了自己陪伴家人的时间,尤其是对于边军和租界驻扎部队来说,更是如此,虽然有许多租界部队会把自己的家属接到租界生活,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生活在本土的,如此一来,租界的军人可以说要过上好几年才能见一面自己的妻儿父母,所以租界军人的工资也是最高的,完全称得上是高福利人群,而边军则仅次于租界百姓。

    因为他们的父母妻儿往往并不生活在边界,而是生活在内地,想要回一趟家,往往也是要跋山涉水,同时他们所面临的危险,虽然相比起于租界要小得多,但也十分的危险,必须时刻警惕,这两种部队,在整个军队体系中都是最为危险的,也是最为辛苦的。

    试想想看,当你的孩子出生的时候,你不在身边,你的孩子正在茁壮成长的时候,你也不在身边,当你回到家,看着自己的孩子激动的手都在颤抖的时候,你的孩子却叫不出一声爹爹来,只是用警惕,陌生,害怕,好奇的目光看着你,你是什么感受,这是十分痛苦的事情。

    且你的女人,长期见不到你,相爱的人始终不能长久的在一起,这又是何等的痛苦,以及自己的父母,他们一直在老去,而你却不能陪在身边尽孝,当你的父母离去之时,甚至你都可能不在他的身边,送自己的父母最后一程,当兵是很辛苦的,不仅仅像人们所想的那样,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是的,在战场上他们要面对敌人的炮火,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背负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量,日行百里,但更多的痛苦还是来自于对于家的渴望。

    也正因为如此,宋朝对待军人的待遇是要远远超过基层公务员的,毕竟公务员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下班之后可以躺在舒服的床上,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而军人则不可以,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天职,维护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安全,王朝的不灭,为此,他们就得牺牲自己的自由和与家人陪伴的时间,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面对这样的士兵,徐清无法不动容,前世的中国,士兵待遇不可谓不低,直到后来才慢慢开始增加军人的薪资,但距离公务员,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当然,这也有一个巨大的前提,那就是新中国没有了战争,在没有战争的前提下,为了经济建设,从而牺牲了军人的利益。

    而在这个时代,徐清显然不愿意看到这些远离家乡,为了国家拼命的游子受这样的委屈,所以他们的待遇都十分的好,同时租界之中的士兵也是进行轮换的,只要是军人基本上刚开始服役的时候都是在租界,宋朝的参军年龄是在十六岁,比起现代的中国要早两年。

    而因为年轻,所以到海外先去服役,这个时候的士兵往往没有什么家世上的拖累,父母年纪也还不大,同时这个年纪的孩子往往正是对这个世界感到十分好奇的时候,让他们去租界服役,往往大多数人不会有什么乡愁,而是对外界满满的期待,就像现代的大学生一样,面对远方的生活,他们更多的是期待,而不是乡愁。

    等到五年之后,这些年轻的军人开始长大之后,则开始纷纷调回到国内服役,这个年纪正好适合结婚生子,在本土他们将会服役十年的时间,以保证他们可以跟自己的妻儿待上比较长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也只是相对租界而言,在租界服役的五年,他们基本只能够回家一次看看而已,除此之外是没有任何时间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