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真龙之工业中华
字体: 16 + -

146.钢筋混凝土

    “姐夫,这就是新的总督府吗?跟我过去看的房子不一样?”孙皓好奇地问道。

    开府建衙后,姜明把总督府迁到儋州,同时大力扩大儋州的规模,原来的儋州是一个小城市,城墙边长不到500米,总人口不到万人。随着革命军的扩张,加上流民的安置,总人口已经超过3万人。但是姜明并没有像历代封建王朝一样,在儋州修建高大的城墙,只是参照后世的城市规划,把工业区和生活区分开。因为海南与大陆隔海相望,大海就是革命军最坚固的城墙,如果对方没有强大的海军,是不可能打到儋州的。

    儋州虽然没有修城墙,但总督府还是需要认真修建的,毕竟姜明的个人安全维系着整个革命军。总督府面积不大,占地只有8万平方米,跟历代皇宫相比,只能算小宅院,毕竟唐朝大明宫的面积达到320万平方米,规模较小的紫禁城也有75万平方米。总督府呈长方形,前半部分是办公区,后半部分是总督的私人生活区。

    “不觉得这种石头建的房子更加坚固吗?而且不容易着火。”

    虽然姜明很喜欢古代园林风格的建筑,可是木质建筑有个缺点,就是容易着火,如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等名闻史册的宫殿,都在一次次的朝代更替中毁于大火。就算是后世的紫禁城,也曾经数次失火,明朝嘉靖皇帝的皇后就曾死于火灾。有鉴于此,姜明决心修建砖石结构的总督府,修缮、保养都容易得多。

    孙皓“嗯”了一声,便道“这倒是,我听姐姐说过,大明宫就曾经遭受过几次大火。”

    总督府从去年10月开工建设,年前由于增加了数千名俘虏,建设进度大幅加快,现在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过半。两人一路来到总督府的正殿前面,孙皓指着前方的工地,问道“那个房子上聚了好多人,他们是在干嘛?”

    “应该是在现浇吧!”姜明看了一眼施工现场,找来负责施工的雷老三,问道“今天主楼是在现浇施工吗?”

    雷老三道“回督帅,今天刚好是主楼第三层现浇的日子。”

    “现浇?”孙皓投来疑惑的眼神。

    “现浇嘛。。。”姜明正想给孙皓解释一番,想了想,又道“用嘴讲你肯定理解不了,我还是带你到施工现场,一边看、一边讲,比较容易明白。”

    现浇就是在楼房上搭好模板,在模板上安装好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现浇层和预制楼板比起来,能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及抗震性,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同时在隔热、隔声、防水等方面也具有优势。

    现浇是改革开放后、农民盖房子的主要方式。在雷老三的陪同下,姜明带着孙皓来到施工现场,给他解释现浇,把现浇的优点、缺点详细解释了一遍。

    听完姜明的解说后,孙皓问道“既然钢筋混凝土这么坚固,岂不是可以把房子盖到很高,而且还能用来修桥?”

    钢铁厂用热轧机制造出钢筋后,姜明便想到了钢筋混凝土,恰好又在修建新的总督府,顺便就用到总督府的主楼上。主楼的石料是大理石,楼板是钢筋混凝土,比古代常用的木质楼板坚固耐用。

    雷老三刚开始也不会搭建模板,扎钢筋也是姜明亲自教授。姜明小的时候,农村盖房子已经开始装模板、扎钢筋、现浇,他农村老家的房子就是这种结构。第一座用到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是革命军的兵营,多层的营房可以节省军营的占地面积。自从学到姜明教授的新式建筑方法后,雷老三带领泥瓦匠刻苦钻研,探索出一套符合古代实际的建筑工艺。

    姜明点点头,道“那是当然,钢筋混凝土综合了水泥和钢铁的优点,既有极高的抗压能力和硬度,又具备较高的韧性和抗拉性能,将来建桥、盖房子、修码头都能用到。”

    钢筋具有很强的韧性、抗拉能力强,但抗压能力不够,容易受压变形;而混凝土坚硬如石、抗压能力强、但抗拉能力差,容易因受拉而断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便在混凝土特定区域加入一定数量的钢筋,使两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共同承受外力。两者搭配合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同时兼备抗压和抗拉能力,成为后世最常用的建筑材料。

    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两种材料的自身性质决定的。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特别是螺纹钢与混凝土的咬合能力更强。此外混凝土中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保护膜,阻碍钢筋在中性或酸性环境下的腐蚀。

    钢筋混凝土由法国人约瑟夫?莫尼尔在19世纪中期发明,约瑟夫在1867年取得了钢筋混凝土的一系列专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钢材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使得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作为全球基础设施投入最高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最多的国家。钢铁产量占全球的50,水泥产量占全球的70,建造的桥梁创造了许多的世界记录。

    刚才还在指挥工人施工的雷老三走过来,听到姜明和孙皓两人的问答,用略带遗憾的口气道“可惜雷某只懂盖房子,造桥却帮不上什么忙。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材料,要是不用来建筑大桥,真是可惜。”

    海南水系发达,革命军在海南各地修路的时候,便碰到修桥的问题。小桥倒是难不倒姜明和工人们,木质桥梁和石拱桥便能对付,如果碰到昌江那种宽上百米的大河,如何修建便成为问题。现在修桥的材料有了,可还缺乏合适的工程师,姜明作为革命军总督,不可能跑到各地修桥吧?而且他也只能在理论上做些指导,实践还需要专门的人才。

    雷老三的话击中了姜明的痛点,手上人才太少,他只能无奈道“关于建桥的人才,我已经贴出悬赏,只要是能够修筑大桥的才学之士,总督府基建司长之位虚席以待。”

    姜明让雷老三在原来泥瓦匠的基础上,组建了一只基建队伍,专门负责革命军在各地的修路、盖房子的事情,在吸纳了各地的流民后,这支队伍已经达到200人。要不是雷老三读书不多,姜明都曾考虑让他当基建司长。

    最近雷老三的队伍扩张较快,便道“咱们前段时间倒是从雷州来的流民中吸纳了不少泥瓦匠,可惜没有懂建桥的人。”

    建桥、特别是大型桥梁,是非常专业的技能,能主持大桥修建的人必定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当然不会出现在普通流民队伍中,姜明心道。

    这时,站在一旁的孙皓突然说道“要不我去学习修桥吧?姐夫你记得把基建司长的位子留给我,呵呵。”

    等你长大,得何年何月,姜明轻拍小家伙的额头,笑道“你这么聪明,姐夫还要更重要的事交给你,你就安心读书吧!”

    孙皓不甘心,继续问道“那修桥呢?”

    姜明嘿嘿一笑,道“天下如此之大,能人异士众多,咱们开出如此高的条件,等消息通过商人散布至天下各地,还怕没人来投吗?”

    金钱和权力,永远是这世上最吸引人的诱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