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万仙劫
字体: 16 + -

第62章

    这是一条通往县城的山野小路,路旁一个没有四壁的棚子,柱子上的幌子上写着个很大的“茶”字,棚子里放着几张桌子和许多凳子,一个手拿扇子的瞎子在桌前说书,桌上放着一根木棍、几个话本和一个木匣子,许多人在茶棚里一边喝茶一边听书。

    绛云来到茶棚前,想歇息片刻,不料说书人的一番话引起了她的注意:“各位,方才说的那个段子叫做‘白牡丹度世平话’,说的是牡丹仙子度世的故事,话说临安这老两口的儿子病势日渐严重,看看就要不保……”

    牡丹!这二字就如一个惊雷,震得绛云立刻瞪大了眼睛,瑶池仙子都知道,牡丹得道前名字便叫白牡丹,但不知那瞎子说的是不是就是瑶池的牡丹。她在茶棚里找个位置坐下细听,但闻那瞎子道:“话说这老两口年过半百,只此一子,却得了这么个怪病,遍请郎中,无人能治,老两口心里好不难过,这日,正焦急万分,忽闻有人敲们,开门看时,却是一位道姑,道姑说是远道而来,天热口渴,想讨碗水喝,这老两口虽然焦心,觉得远道来的人也实在不易,就把道姑请进屋里……”

    这段故事绛云倒是有过耳闻,听到此处,她已明白,说书人所讲的道姑正是曾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牡丹仙子。关于牡丹得道后济世救人的事情她以前也知道一些,只是没想到在尘世间却是被人如此传颂,这叫她如何能忍耐下去!

    “话说道姑喝了茶,又说饥饿难耐,这老两口正好还没吃饭呢,这种时候哪里还有心思吃饭啊,那就请道姑吃吧,于是又端上饭菜,这道姑也不客气,风卷残云,一会就吃个精光,吃过饭,老两口把道姑送出门,回头再看自己的儿子,禁不住又是一阵心酸,老太婆悲悲切切收拾碗筷,这时才发现,桌上放着一个纸包,打开看时,上面有字,乃是“修善积德,必有后福,”八个大字,包里一丸丹药,老两口这才知道,原来是牡丹仙子驾临,老两口连忙把药丸给儿子服下,儿子的病立刻就痊愈了……”

    绛云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下去,恼恨地跺了一下脚,站起来就要走。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几声锣响,向外看时,但见一个差役边敲锣边喊着走来:“驱除瘟疫,菩萨显灵,家有病人,快去县衙……”听到瘟疫二字,她立刻又停下脚步。

    差役敲着锣来到茶棚前,说书的暂且停下,旁边两个客人的谈话又传进绛云的耳朵。

    “唉,这场大瘟疫来得凶猛,一下子就蔓延开,要不是菩萨在县衙舍药,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观音菩萨总算显灵了。”

    “这回我可真是开了眼了,成千上万的人到县衙门去求药,衙门口的那口大缸里的药,它就是不见少,凡是喝了药的人,不管病得有多么严重,马上就见效。”

    绛云听了,连忙起身过去问:“二位,菩萨在县衙舍药治疗瘟疫?这是真的?”

    一个茶客说:“真的,不信,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绛云当下大喜,暗想,既是菩萨显灵,我何必还要费事自己去搞药,就把长毛犬找来,直接去县衙求了药来岂不省事?想罢,也不去县衙,离开茶棚径回黑虎岭。

    黑虎岭距玉剑山有数百里之遥,山崖下的密林幽深而隐蔽,雪蕾和郝天奴一行就藏在这里。他们已躲了数日。此时雪蕾坐在山洞的一个角落,正不住地哭泣。自从来到这里后,她的泪水就没断,她后悔,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偏偏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躲在这个不见天日的地方,与狼虫虎豹为伍,她以前何曾过过这样的苦日子?

    “别哭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哭也没用。”郝天奴在旁边替她擦去脸上的泪水,这个瑶池的逃犯,虽然经历了如此大的变故,对雪蕾却无一丝埋怨,这使雪蕾更加感动,她满含着歉意说:”天奴,对不起,是我害了你。”

    “别这么说,为了你,我不后悔。”

    “可是,我们再也不能回到天上了。”绛云依偎在郝天奴怀里,声音充满了悲哀。

    “没关系,”郝天奴安慰雪蕾,”只要和你在一起,不管在哪里我都不在乎。”

    “我知道,”雪蕾说,”可是,如果王母娘娘发现我们怎么办?”

    “你不用担心,我们有瞒天经,”郝天奴说,”王母找不到我们,就算她找到我们也不怕,我们还有定山针。”

    定山针是他们的最后希望,但只有绛云不在的时候,他们才可以偷偷拿出来看看,这件事无论如何也不能叫绛云知道,失去了道行,雪蕾忽然变得怕人,尤其是怕绛云。她害怕绛云不管他们,更怕绛云发现他们藏有定山针。

    郝天奴虽然劝慰雪蕾,其实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如果王母娘娘真的发现他们在这里,凭他们俩的现状,他不敢想下去,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念那瞒天经。

    长毛蜷缩在地上浑身不断地哆嗦,这个畜生,它的病又发作了,哀嚎声恐怖又凄惨,镇山大王的威风早已不再,它和雪蕾一样,不得不依赖绛云,绛云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了他们三个的主宰者。

    绛云从外面回来,长毛犬立刻投去希望的目光,可是绛云两手空空,什么也没带回来,长毛犬失望之极,忍不住又哀嚎起来。

    雪蕾站起来拉着绛云说:“绛云,你到哪里去了,我一直在盼你。”

    绛云说了遇到牡丹之事,但绝口未提遇到万仙大师,她害怕这两个人去冒险,对于如何安置这两个人,她现在还没想好,不过她还是安慰雪蕾说:“雪蕾,我知道你心里难受,其实我也一样,可是没办法,你必须接收这个现实,你们现在是凡人,必须学会过凡人的生活。”

    “可是我们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会做。”雪蕾无奈地摇头。

    “别急,总会有办法的,”绛云道,“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斗不过牡丹,你们现在又是这个样子,一切都得等得把长毛治好了再说,我必须得有长毛帮忙,找不到驱瘟草,明天我带长毛去衙门求药,它现在病得不能动,你们得帮我个忙,把它抬到县衙。”

    绛云竟然要雪蕾和郝天奴抬着长毛犬去求药!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想象的,雪蕾虽一百个不愿意,但现在一切都要依靠绛云,无奈,只好屈尊答应。郝天奴听说要他抬着长毛犬去县衙,登时恼了,高声道:”我不去!”

    对郝天奴的无礼,绛云没有生气,她只是淡淡地道:“我知道这伤了你的自尊,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如果你们俩道行还在,我何必要费尽心思去治疗长毛犬呢?”

    郝天奴不过是说说而已,命运掌握在绛云手里,他哪里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按照绛云的吩咐,郝天奴砍来竹子做了一付滑竿,长毛犬躺在滑竿上,两个人便不情愿地抬着滑竿下了山。

    县衙门前放着一口大缸,前面围着栏杆,栏杆外的病人们在外面排着队,两个差役把守在门前,人们依次进入栏杆,另有两个差役拿着勺子轮班向各个碗里舀汤药,夜以继日,忙个不停,凡是喝了药的病人皆康复如初,众人喜气洋洋在对面立起菩萨画像焚香叩拜,连续数日求药之人仍不见少。

    旁边的墙上立着一块告示牌,告示上写道:

    “震灾方去,疫灾又至,实乃地方之大不幸也,幸得菩萨慈悲,降下灵药,全县百姓,雨露共沾。为答谢菩萨,本县发下大愿,灵药以百姓为先,只要有一人未愈,本官宁愿忍受病痛之苦,决不先用灵药。为百姓鞠躬尽瘁,本县之愿也。天曹县知县五月。”

    这是知县小妾的主意,既然不能先用药治好自己的病,借机搏个好名声也不枉受罪一回,在发出告示牌的同时,她已连夜派人将知县“以百姓为先”的大愿呈报朝廷。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告示牌的功效,一时之间,知县的名声大振,朝野上下皆知,当朝出了个贤明知县。就连深受其害的天曹县百姓也只好三缄其口。

    此时却是苦了知县,灵药近在咫尺,眼看着患病百姓一个个康复,唯有自己不敢取用,不由得心气浮躁,如此一来,病势愈重,派人到衙前探看,来求药的百姓只是不见减少,知县终于有些等不及了。

    “该死!”他气恼地甩了一下手骂道,“这小小一个天曹县,怎么会有这么多病人?我不能再等了!”他终于把吕洞宾的劝导忘到一边,不想再等下去。

    小妾却另有一番心思,在旁边劝道:“老爷,您忍受些病痛,却成就了一世贤名,还是值得的,只要挨过眼前这一关,升官发财指日可待,还是再等等吧。”

    “不行,这么灵的药不叫我用,这是那老道有意在报复我,”他执拗地说,“等全县的病人都好了才轮到我,这个官当的还有什么意思!”接着传令差役取轿子来将他抬到大缸前,小妾劝他不过,只好眼看着衙役抬着知县去了。

    舍药的第十天,来求药者有增无减,知县来到衙门前时,衙前依然是人山人海,众差役见知县来了,忙为他清开一条道路。舀药的衙役看见知县,连忙说:“哎哟,老爷,您怎么亲自来了?说一声,叫小的送去不就得了?”说着舀了一碗汤药递到知县面前。

    小妾依然想劝阻,知县推开小妾,迫不及待接过汤药。

    就在这时,县衙前忽然来了一位身穿红衣的美貌女子,云鬓高耸,姿容秀美。身后一男一女抬着个病人,不用问,又是来求药的,看这架势,还颇有些来头哩。

    知县看见了那一干人,忽然愣住,惊叫一声,手里的汤药碗落到地上摔得粉碎。

    衙役哪知根由,慌忙又舀起一碗汤药递给他。知县没接那汤药,只是瞪大了眼睛,一脸惊慌失措的表情。他看见了什么,没人知道,有人说他惊艳那女子的美貌,有人说他看见了别的,总之,他怪叫一声就仰面倒下,口吐白沫,抽搐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