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万仙劫
字体: 16 + -

第25章

    王母娘娘的表情令人费解,牡丹又有些担心,她不否认想帮吕洞宾,但要想帮到吕洞宾,必须摸准王母娘娘的脉搏,办这种事,只有在王母娘娘心情好的时候才会有可能成功。

    “奴婢不敢。”她低下头,小声道。

    “你不用怕,”王母娘娘却说,“你方才这话听起来好象也有几分道理。”

    这林哥意外的表情令董双成略微松了口气。

    她试探着说:“既然您认为牡丹说的有道理,就更用不着生气了。”

    “我不生气?”王母娘娘语气忽然又变了,她审视着董双成,道,“听你们的话,吕洞宾有理,好像倒是我错了。”

    看样子王母娘娘又要来气,董双成忙说:“王母,这你可冤枉我了,我哪敢那么想,我只是想请您消消气,为了这么点小事生气不值得,你没见,这几天大家都忙着准备给您祝寿呢。”

    牡丹也说:“是啊,王母,大家都等着为您祝寿,您就别生气了。”

    “祝寿!”王母娘娘再次把目光对准牡丹,道,“跟我说实话,你是来替吕洞宾求情的,对不对?”

    王母娘娘一语中的,看来求情的事就要泡汤,牡丹只好道:“奴婢不敢替吕洞宾求情,不过,您说过,他寻找补镜之方有功,今天就算他有错,就让他功过相抵了吧。”

    “还是求情,”王母娘娘忽然又笑了,她打量着牡丹道,“我知道了,你是有恩必报,吕洞宾帮你一回,现在你又来帮他,我说的对不对?”

    话说到这个份上,牡丹觉得再打哑谜也无益,嗫嚅道:“奴婢怎敢有私,不过我想,吕洞宾胆敢冒犯天威,其实,也是为了众生。”

    “哼!”话音未落,王母娘娘立时又恼了,她冷冷地道,“今天这事到此为止,你们谁也再别开口,我知道他是为了众生,拿不住妖怪是他们没本事,要借我头上这金簪,没门!”

    寝宫里的气氛瞬时大变,董双成暗自替牡丹捏了一把汗。

    其实,牡丹来见王母除了感恩,她心里还有一种自己也说不清的复杂情感。她一心盼望着吕洞宾成功,盼着水晶宝镜复原,对她来说,水晶宝镜是谁打碎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还自己一个清白,盼来盼去,想不到现在却是现在这样一个结局,看来自己很难再有洗清冤枉的机会了,一想到这里,就是满肚子委屈,她替自己委屈,更替吕洞宾惋惜,甚至觉得自己对不住吕洞宾。她本想婉转地劝说王母改变初衷,但见王母一开始就封了口,只好先把话题放下。

    地震后的天曹县一片狼籍。自从吕洞宾和铁拐李去瑶池后,汉钟离等众仙时时盼望借簪归来,二人久无音讯,众仙不免暗暗着急。

    天曹县城墙上贴着两张告示,一张是为镇山大王选美,另一张却是捉拿妖道,告示前聚居了许多人。汉钟离、蓝采和、何仙姑来到人群前驻足观看,但闻人群中一老者念道:“两个妖道自不量力,打碎镇山大王圣像,搅扰修建圣庙,罪莫大焉……”话音方落,人们议论纷纷,有人骂官府,有人摇头叹息,老者叹道:“只可惜山神庙来的那两个道爷不是镇山大王的对手,这震来震去,老百姓算是遭殃了!”

    汉钟离等闻言,心下郁闷,但吕洞宾和铁拐李借簪未归,就是那妖怪再猖獗,也不能盲动,只好这么干等着,大家都盼望吕洞宾早点把定山针借回来。

    离开城门,众皆无言,每个人都在担心,万一借不来金簪,可该怎么办?

    镇山大王圣庙的工地上,被铁拐李打碎的镇山大王神像又重新雕刻起来,督庙和差役又恢复了往日的气焰,山神庙前修建镇山大王圣庙的众人正在忙碌,两个差役提着鞭子站在旁边监督修庙的人们。

    高云庆正在和几个农人在搬木料,女儿被抓,老爹爹病倒,他心如刀割,虽然差役看守严密,他一直想寻机逃走,只是未得时机。

    他一边搬木料一边盘算着,如何才能从差役的监视下逃出去。

    “******,敢偷懒,还想那个臭道士来帮你是不是!”一个差役看到他心不在焉的样子,立刻提着鞭子走了过来。

    高云庆用仇恨的目光瞪着差役。

    那差役走到高云庆身边叫道:“不好好干活,你看什么看!”

    高云庆把再也忍耐不住,把木料狠狠扔到地上,握紧了双拳。

    “呀,你不服是不是?”差役挥鞭就打。

    高云庆早有准备,猛然夺下鞭子,反手向差役抽去。

    差役本是有恃无恐,哪曾想有人敢如此大胆,猝不及防,挨一鞭,登时杀猪般地嚎叫起来。另外两个差役见状,立即向高云庆这边扑过来,高云庆打倒一个差役,趁机向旁边的树林里跑去。几个差役追进树林,早已不见了高云庆的影子,差役四处搜寻,一无所获,只好悻悻而回。

    督庙得知高云庆逃走,大为光火,把几个差役责骂了一番,又命人去高云庆家搜查,结果又是一无所获,督庙一怒之下,命人将高老爹带到工地,专等高云庆来营救,好伺机抓捕。

    妖焰猖獗,贪官肆虐,修庙工程在继续,天曹县百姓依然在苦难之中。

    天曹县的县城距山下的村子十余里,城里的房屋也倒塌了若干,那些没倒塌的房屋,人们也不敢在里面居住,因而城里的街道上到处是临时搭起的棚子,即使住在这样的棚子里,人们也是提心吊胆,一有风吹草动,就慌慌张张跑向外面。不明真相的人们都在传说,两个外来的道人得罪了镇山大王,这一场大震全怪两个不自量力的道人!

    汉钟离等众仙也听到了这些传说,因而更加焦急,然而吕洞宾借簪未归,着急又有何用,只好尽力救治地震中受伤的百姓。

    县衙门的房屋倒还牢固,没倒塌几间,但知县是个极谨慎的人,他决不会在屋里住,县衙门的院里搭起了帐篷,此时,他坐在帐篷内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个花瓶,正独自欣赏。这是一件难得的古董,督庙刚刚送来的。对督庙的办事能力,他很满意,他不需要知道花瓶的来历,总之,督庙不会自己掏腰包。有这样一个得力助手,他乐观其成就好了,干嘛还要操那么多的心。

    自从地震以来,镇山大王不断来催促修建圣庙,索要供品,还令他在全县选美,已经把他折腾得坐卧不安。不过对他来说,地震也并不完全是坏事,虽然受些惊吓,却也是敛财的极好时机,千里做官只为财,黄澄澄的金子对他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充满了诱惑,要是没有镇山大王紧着折腾,他哪里有机会得这么这么多的好处?向朝廷呈报灾情,朝廷多少会拨些救济,虽经层层剥皮,毕竟还剩下一些,这些银两如何使用,那就是他的事了。他最讨厌别人说中饱私囊这四个字,朝廷的俸禄就那么点,不想办法弄点,让自己过得安逸点,这个官当的还有什么意思?在年前的那次庙会上,他相中了山下高云庆的女儿高聪儿,那女子生得叫他一见难忘,见后便像丢了魂一般,时时刻刻打主意,要把高聪儿弄到手,只是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地震后,他的机会终于来了,借为镇山大王选美为名,他吩咐督庙,一定要把高聪儿弄到手。

    督庙是他为修建镇山大王圣庙专门设置的官员,不幸的是昨天督庙来报,马上就要到手的高聪儿被两个道士半路救走了,这又令他十分恼火,听说那两个道士还在镇山大王圣庙工地闹了一场,遣散了修庙的农人,要和镇山大王作对。他不知道是福是祸,不过他想,有人来闹一闹也好,道士若是胜了,降服妖孽,对地方是奇功一件,道士若是败了,自是道士无能,与己又有何干?

    知县哪里知道,督庙比他更懂得做官的道理,重新抓住高聪儿以后,督庙没将高聪儿送往县衙,而是直接带回了自己家。

    督庙不得不佩服知县的眼光,县里有三个大美人,一个是六姨太,一个是城北藏春院的小水仙,再一个就非这高聪儿莫属。这次高聪儿落到他的手里,他再也不想送到知县那里去,他确信,几个差役都是自己的死党,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传到知县的耳朵里,再说了,京里有人撑腰,这件事就是知县知道了,也奈何不了自己。

    高聪儿被关在督庙家后院,督庙吩本想使其就范,高聪儿宁死不从,督庙兽心大发,竟叫人将高聪儿绑了,欲行非礼,岂料,尚未近身,高聪儿的身上忽然放出一道金光,如烈火般炽热,督庙的仿佛被烫,痛不可耐,他不由心中惊骇,正无计可施,忽有跟班的来报,说知县已知道了高聪儿之事,正大发雷霆。督庙想来想去,虽然自己在京里有后台,总是县官不如现管,大家在一个地盘上混饭吃,还是不得罪知县的好,反正这高聪儿也近不得身,何不趁着夜晚给他再送去?

    天色昏黑,地震后的县城在月色下显得十分凄凉,几个跟班的把高聪儿塞进小轿,一溜烟儿抬到了县衙。

    地震后的书房墙皮落下一大片,但整座房屋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坏,尽管如此,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知县还是很少再进这间书房,今天他一人坐在桌案前,是因为正憋着一肚子气。当有人来向他禀告,督庙抓了高聪儿抬回自己家时,他气得差点跳起来,他怎么也没料到,督庙竟然会染指自己一直惦记的女人,而且还明目张胆地欺骗自己!就算京里有人给你撑腰,你也不该这样有恃无恐啊。他想起了那个花瓶,不早不晚偏在这个时候送来,原来是有目的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