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奉祠
字体: 16 + -

第152章 不同寻常一道士

    噩梦第二天,罗术起床,就看到里外开始忙碌,以皇后之礼仪接待李凤娘来府,看公主赵嘉忙碌,罗术把罗婉儿叫到旁边。

    “帮吾查找一个,皇甫坦,字履道,一个道士,会医术。”

    罗婉儿惊诧,所有人都在忙碌迎接这位十几岁的小皇后,驸马爷却忙着找一个莫名其妙的道士。

    这个消息很快传令到锦衣营,府内已经焕然一新,赵嘉却跑过来询问驸马,是否需要“黄土铺路净水泼街”?

    罗术也被问愣了,遇到这种灾星的人物,给他摆谱,一定开心,但要是让宫内皇上与皇后知道,该说他罗府阿谀奉承,直接摇手。

    可忙碌到天黑,府外也未听到有人宣读,更没人来禀报,一府人苦哈哈等着,从上午饭后,喝了几个茶水,吃了点心,又在院内,什么事也不做地等。

    罗婉儿到收到锦衣营密报,皇甫坦乃当今高宗器重的道士,曾医治过太皇后眼疾,高宗一位贵妃的腿瘸,晚年的高宗常去这个道士所在地峨嵋山求香拜佛。

    后来,觉得路途太远,不便随时召见,移居庐山,为其筑室,赐御书名其所曰“清虚庵”,清虚庵因为御赐而颇具规模。

    焕文阁、清虚堂置其间,依山造势,宏丽壮丽,堂阁中收藏着高宗及后几代皇帝的御赐的《黄庭经》、《道德经》和《阴符经》等道教经籍、宸翰题榜、御赐绘像和赞文,满壁生辉,富丽堂皇。

    皇甫坦在清虚庵,注意内外丹修炼,有所成就,“善布气”。

    据说,他常“宴坐不寐”。久之,两足外踝皆平偃,顶有珠光莹莹。

    皇甫坦虽居清虚庵,但并非清静虚无,而是常常被大宋皇帝召入宫廷,医疾问术,高宗在宫内坐禅,太子也被召见于康寿殿,陪侍左右,随时听调。

    锦衣营已查明,这个皇甫坦正是当年李府的节度使李道,差人把女儿带去,并扬言自己女儿李凤娘会“母仪天下”的神人。

    竟然是当今太上皇的红人,罗术有点吃惊,怕是自己虽然是驸马,怕也难见到这个人,这该怎么办?

    瞅了一眼罗婉儿,又瞅了在别院前站立的公主赵嘉,为了迎接这位小太子妃,她也是拼了,站在门口,巴眼站立,杭州城此时正是炎热夏季,酷暑难耐。

    罗术差人不时送去冰水及清凉水果,却也没办法,谁让人家身份高贵,公主与驸马什么时候变得不值钱了。

    眼看天色渐黑,罗术差人去内宫询问,才知道,那个小太子妃子回李府,一直未出门。

    李府前的探子回报,李凤娘曾出来过一次,不过问了两句话,又回府了。

    看到罗术冰冷的眼神,罗婉儿有点不安,回身对锦衣营下死命令,“立刻派人进入府内查看,查明李凤娘是否有出府的可能。”

    锦衣营平时路术很多,什么人物都接触,罗婉儿很快得到消息,说是从一送菜村妇打听所得,李凤娘每天下午都会做粉妆,哪有时间出门,一做就到夜半。

    听到这个回复,罗术的脸更露出诧异,盯着罗婉儿半天,没吱声,目光里闪烁一种异样夺人的煞气。

    “锦衣营,平时就是这么做事的吗?凡到事情总是滞后,想到一件做一件,汝这个统领脑袋是吃干饭的?”

    罗术是真生气了,不单纯是被一个小破孩戏弄,还有锦衣营不能先知先觉,提前布局,才会导致他在这傻等。

    罗婉儿也是第一次见到驸马爷如此火气,在她所经历的金国经历,这种眼神代表是要有人要死了,送命,她禁不住浑身抖动,扑通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吾主,属下知罪,请责罚!”

    声音虽铿锵有力,明显能听到颤音,身躯也微微摇晃,罗术看到了,却并没马上露出关心,办事就是办事,没有如果,皇家之事无小事,他可不想为此丧命。

    “命令锦衣营,搜集所有李凤娘的消息,即时查证,还有太子的,再不要犯这种低级错误。”

    说完这话,罗术暗暗低语,是该给锦衣营立章法的时候,散漫的结果,很可能错失先机,以前没有这种能力,现在有了,却不会使用,那就是愚蠢。

    远处的公主赵嘉送来惊诧的目光,她没想到,罗婉儿在驸马爷面前,会变得如此怯弱,这与曾想象的不太一样,到更与皇宫规矩相仿。

    看来,一切都在变,她还以为会逃脱内宫约束,实际上,这身份,让她永远不可能真正逃脱。

    罗婉儿即刻下令,听到罗术让钱学游去街市买几套道服及交代的事宜,始终跟随身后不离。

    三人换上一身道袍,脸上又装束一番,三匹马,赶往庐山清虎庵前。

    在庵内,罗术把一张纸条递过去,只说是远游居士,皇大师见纸条一定想要见他。

    皇甫坦是一位三十七八的道士,能够在如此年龄得此盛名,不单纯是机缘,还有算计,要说命运,他是不能与罗术相比的。

    “闻听居士相人无数,在下粗通道理,想与比较,如输掉愿奉道家修仙上乘秘笈一份,如赢得,吾帮居士解忧。”

    皇甫坦看到罗术不过一个年轻小道士,话语咄咄逼人,要跟他较量,可那本修炼秘笈,还是修仙的,实在太珍贵,可以用命交换。

    罗术淡然一笑,道士修炼,不用学,前世看的几本修真修炼的小说,就可以倒背如流,至于所谓秘笈,多少记得其中一二节。

    皇甫坦上下打量一身道袍的罗术,命人准备上好的茶叶。

    “不知这位道弟,来自何方,如此知道汝的修炼是真是假?”

    罗术背了两句那修炼秘笈的内容,“此法以眞心为主,以眞炁为用,以三宝为基。

    外三宝(耳目口)不漏,内三宝(精气神)自合,始得天人(外内)感应,先天一炁自然摄入身中。

    吾人肉体所有物质,皆属后天阴浊,不能超凡入圣。惟先天纯阳之炁,至灵至妙,杳冥莫测,恍惚难图。

    虽曰外来,实由内孕。

    先天(元动力)若不藉后天(物质),将何以招摄?后天若不得先天,亦不起变化。

    此乃无中生有,有里含无;无因有孕之而成象,有因无点之而通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