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图书管理员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发展,老铁匠抱大腿的心思

    “春”这个字,除了指代某个特定的季节之外,最大的象征意义就是——勃发。

    现在谢启低头看着,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个“春”字的含义。

    当然,他低头盯着的不是裆下,而是脚下:土黄的地面,从缝隙中钻出那么丁点就小尾指长短的嫩绿。就一昼夜的功夫,这一大片上周播种育秧的田土上就变戏法一般勃发出这许许多多的小生命来。

    虽然这是人生的第一次种地,无论是现世的谢启,还是后世的谢启都一样,面对着自己亲手养育出来的生命总有顾充斥胸中的快感。看看自己的双手,刚醒来那时那双白皙如女子的葱葱玉指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粗糙的掌皮、刚结痂的水泡还有被野草划开的小口。

    经过一个多月来的劳作,除了黑上不少外,身体也强壮了不少。胸前虽然还能看到排骨,但已经没那么明显,瘦瘪瘪的肚子也开始有点腹肌的雏形,就连手臂上也开始爬上两只“小老鼠”。只可惜,这个年代实在太缺乏蛋白质了,除了每天“偷吃”两个鸡蛋外,就连隔天吃一次猪肉,都被老管家唠叨一番。唉,真是很怀念天天啃牛扒的日子啊......

    正感慨着,斜眼看了看旁边优哉游哉地绕圈圈的水牛。那水牛被主人那饥渴的眼神和耸动的喉头给吓了一跳,赶紧哼吱哼吱地埋头小跑起来。

    这是一台简陋的畜力机。其实畜力机这种玩意在这时候已经很普遍的了,譬如每天开关广州城大门的绞盘,就是用牛来牵动的。只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物理常识,以及轴承、齿轮等的配套零件,这些个畜力机大都非常简陋,做功低效。而谢启这次的改良版本,也是从梦中图书馆那里抄来的,简单来说就是个供牛使用的“跑步机”,通过履带带动轴上的飞轮来调解转速,然后用皮带轮传动。这样的一台简单机器,根据谢启的初步测算,两头牛同时做功的话大概可以输出一马力左右的功率。虽然不大,但是就针对这农田灌溉而言也够用了。只是这硬木和生铁做成了零配件的使用寿命,让谢启有些头疼,为了这事他可没少和城里的铁匠、木匠打交道。

    不过也多亏了这批畜力机,才能把水引上来。原来吴家的这一片地,因为地势高,而且中间隔着一个小坡,缺乏水源灌溉,所以一直只能当成旱田使用,而且收成也不大好。这次通过畜力水车的使用,在坡上建了个蓄水调解功能的水池,终于这一大片又拓展成了肥力不错的水田,等这次的秧苗下去后,估计夏粮的收成能好上不少。

    谢启很喜欢这种劳动后粗粝的满足感,远比窝在家里看书要充实得多。虽然按照大元朝的“规定”,儒生每天还是需要去书院点卯听课的。这在世祖、成宗皇帝年代或许还有点用,到了现在这时候,早就没人把这当成一回事了。别说学生,就连夫子都是每天去那坐坐扯两句,布置点永远不查的作业,就赶紧回去守着自家开的那间书店了。现在的儒生,说白了,不过是一群识字的农夫和商人罢了。

    正在这么想着,身后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少爷,人带来了。”

    王竹躬身禀道。这个高高瘦瘦的汉子已经完全代入了庄头的角色。就跟他的名字一样,有股子韧劲和正气,地里最累最重的活总是抢着上,哪家劳力少忙不过来的也从不拒绝搭不上。很快的,庄上其他的庄户都信他、服他。也正有了他的带头,谢启的农田改造计划才得以这么顺利地进行下来。

    他今天带过来的人,其实也算是谢启的半个老熟人了——城东的张铁匠。

    “谢官人,小老儿有礼了。”

    话未到,先弯腰,隔着老远地就给谢启做了个大揖,吓得谢启连忙闪过,在他印象中除了当年学校里被他抓了要补考而来求情的那几个臭小子外,还没谁给自己行过这么大的礼。

    这行完礼,一寒暄,这才知道——原来人家老张要做老板了!

    准确地说,应该是和人合作一起做老板。而他的合作人,也是谢启的半个老熟人,就是城东的林木匠。原来,这事还时谢启给牵的线、搭的桥。

    谢启当日让他们帮忙打造新式农具,完了后把图纸给留了下来。他们就依样画葫芦地造了几件放在自家店铺上,或许是农人对于农具的好坏有着天然的识别力,又或者是谢启在庄子上的大动作起了示范作用,总之来两家店里求购新农具的客人就一个接一个,络绎不绝了。这农具的订单,有的是下给张铁匠的,有的是下给林木匠的,再加上农具本身既有金属打造的部分,也有木制的部分,所以一会是你找我帮忙,一会又是我找你帮忙。这一来二去的,两个老头就“勾搭”上了。

    一勾搭上才晓得,以前自己蠢了。一来售价不统一,赚少了。譬如张铁匠的乡里,找林木匠打造收一两银子,但找张铁匠就只需八分,亏大了;二来规格不统一,浪费了。因为两家是分开干活,有时是锄刀大了,有时是木柄细了,来回地返工,费事费料。

    于是乎,两人把大腿一拍,买只公鸡二两酒,烧过黄纸拜天地,呃不,是拜兄弟。两个人结拜一把后,就决定一起合伙开作坊,专门打造谢氏新农具了。

    难怪之前那段时间,每天总有人过来谢家的庄子上转悠,原来谢启还以为是谁闲得无聊过来看西洋镜的,谁知道是唐僧骑马叮里个咚——取经来的。

    一听不是来要学分或者借钱,谢启顿时松了口气,笑着说道:

    “这是好事啊,那就先恭喜张老板了。”

    说着,谢启看到不远处刚灌水的田里,自家小妹和几个庄上的小家伙正挽着裤脚,用柳条赶着一群小鸭子嘎嘎嘎地一个个往水里跳,笑得不亦乐乎。自从认识了和自己同名的王家幺女之后,谢喜奴同学终于焕发了自己作为一个七岁小屁孩的真实天性,该玩玩,该乐乐了。只是对着自己,还是老样子......“呵呵”。

    就在谢启为自己小妹头疼的时候,身边的张铁匠张老板又说话了:

    “谢官人,咱家作坊的三成干股,就请您赏脸收下吧。”

    “什么?!”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