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爵爷
字体: 16 + -

第106章 交待一番

    “杨叔,现在干旱这么严重,就把那些临时工人都放假吧,让他们回去抗旱救灾,不然大家也没有心思干活,我们养着一群没心思干活的人,也是浪费钱财。反倒不如让他们去干他们自己关心的事情了。”杨赢说道。

    “可是少爷,要是都放了假,那我们的作坊的工作进度就会降低,要是玩不成那些已经收了定金的订单该如何是好呀?”老杨管家担心的问道。

    “那就分拨放假就是了,一拨五天,分成两拨就行了。就算是晚了,我们就给人家解释一二就是饿了,如果对方死抓着不放,我们就赔偿客户一些就是了!咱家现在也不差那点钱。”杨赢答道。

    “今年的大旱天下皆知,我们在补偿客人一些,应该没什么问题,再说了虽然有很多混蛋偷学咱家的手艺,可是都是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要说品质还是咱家的最好。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估计就是收入少了一点。”老杨管家一谈正事就又变成精明的模样。

    “船队回来之后,还会带回来很多的珍珠、玉石、珊瑚、犀角、象牙还有好的木材和香料,怎么也能大赚一笔,比起这些作坊里的东西反而没那么值钱了。再说这才你家小三亲自去的,怎么也应该把占城稻给我弄回来了,到时候只有在咱们关中种植,要是能够来个两季就厉害了。”后世都是种植的袁隆平研究的稻子,那都是经过无数次实验才弄出来的优秀稻种,杨赢可没有那个条件,只能自己弄些现成的稻种了,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收获。

    “咱们关中太冷,不知道能不能种出来两季,要是江南就没问题了,少爷咱家在江南的地还是少了一些,应该在买一些才是。不然过两年大家都知道了有占城稻这种好稻种,恐怕地价就会大幅度的增长。”老杨管家建议道,在古代不论家里有多少地都不觉得多,是这个时代的人的普遍认知,他们不论经商赚了多少钱,也认为土地才是根本,也许这就是当时的粮食的产量太低造成的恐慌吧!

    “江南那里已经在收购土地了,去年娘娘在江南抄了还几个世家大族,他们的土地都充了公,咱家举报有功就给了三千亩的上等水田,再加上后来买的,咱家最少也有个八千亩地了。就不用再买了,不过一些个港口和贸易城市不如杭州,扬州等地我们应该都买些店铺,不然这些地方只能越来越繁华,我们本身在哪里就没有什么根基,如果不大力度投入,我们就失去了一个崛起的机会。这段时间你老人家也要多教些人手,咱家虚的事业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大,需要的人手也一定越来越多。总要让这些人,很大一部分是咱家的人才成,可不能把经济的命脉放到别人手里。”也要说道。

    “少爷放心,在咱们老家跟我年纪差不多的老家伙们,都在训练人手呢,有的是子侄亲戚,有的是家生子,都是信得过的人,等到他们都训练好了,就会来京城,让少夫人考核一下,行的再往咱家的产业里安插,我们几个老家伙已经按照少爷的吩咐,因材施教,交际好的当掌柜的培养,算账好的当账房培养等等。让这些人能够发挥出自己最擅长的一面。这些东西一看就知道是好的方法,只是以前却没有人发现罢了,还是少爷聪明一下就看出了事情的本质。老奴佩服万分。”老杨说这话倒是发自肺腑的,毕竟像他这样的老家伙,混了一辈子看人还是很准的,以前杨赢的父亲可没有杨赢这样管家天赋,一个家族想要发展就离不开一个好的家主带领,像杨赢的老爹杨久利这样的,倒是个好将军,但是绝对不是个好家主,因为在他执掌家业的这些年里,家里的进项不但没有增多,反而减少了,这就不是一个能够让家主兴旺的人。

    杨赢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做生意,而且人情事故可比杨久利强多了,就连娘娘和太子都是杨家的常客,可想而知这对像伺候一辈子杨家主人的老杨管家是多么大的震撼。他伺候了三代主人,也就杨赢才有这个本事。杨家要想兴旺还得看杨赢的了。

    “咱家想要有好的发展就要和皇家保持密切的关系,我这两年进了军中就回不来了,你老人家是咱家岁数最大的人了,悦儿姐姐虽然精明,可是太年轻,经验不足,我走了之后,你老没事的时候可要多看着她一点,毕竟我走了之后,她就是咱家说了算的人了。我不怕她不做事,而是怕她做错事,我不在京里,岳父一家又远在洛阳,到时候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我已经吩咐她了,有事的时候找你和李管家一块商量来。”杨赢对杨管家郑重的说道。

    “既然少爷如此信得过老奴,我就算死,也要给少爷守好家业。”老杨管家表决心道。

    杨赢不但和老杨管家谈了,也和李管家说了他走后的安排,相比老杨管家,杨赢和李管家更熟悉。两个人弄几个小菜,再来一壶酒,所有的事情就在酒桌上谈好了。

    杨赢一边把家中的事情作补充,一边等兵部的调令,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到了最后杨赢也不管这些了,直接按照以前的作息时间开始习武锻炼。基本上现在学的就是军中的那一套了,包括出操什么的,都是按照军营的标准来进行的。

    现在的锻炼虽然累了些,但是对杨赢也是有好处的。所以包括肖瑶影在内所有人又开始不断的折磨起杨赢来了。杨赢也默默承受着,因为家里的人就算在如何很训他,也比在军中被那些变态折磨要好的多。

    今年由于干旱,弄得所有的庄稼都减产了,等到快要秋收的时候,兵部的人才来找杨赢,而且也不是直接下公文,而是让杨赢明天去兵部之后找兵部尚书杜如晦去,由他来给杨赢下命令,决定杨赢的去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