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大唐
字体: 16 + -

第82章 灞桥风雪

    崔秀丽上门后的第二天,长安崔氏一族人一早就聚集在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连绵百里的车队,在绵绵细雨中沿着朱雀大街向着长安城东门缓缓而去。

    今天,是博陵崔氏族人抵达长安的日子。

    “夫君。”

    唐不弃是在武照那甜腻腻的呼唤中睁开眼的,那一声夫君饱含深情。

    “小妖精。”

    醒过来后的唐不弃立马一把搂住了武照,想将她强自拉到自己的身旁。可是,唐不弃忘记了手上的伤,动作间不由感到一阵钻心的疼痛,咋呀咧嘴着松开了手。

    武照当即逃脱开来,俏皮的对着他的吐了下舌头,满脸的嬉笑。可看到唐不弃捂着手臂露出痛苦的表情,立马又探身进前,关怀了起来。

    “夫君,没事吧!”

    就在这时,一直呼痛的唐不弃却一把抓住了武照的手臂,飞身而起,快速用令一只手对着武照的屁股就是一下。

    “啪。”的一声脆响过后,武照感受着屁股上那传来火辣辣的疼痛,才明白过来,自己被小丈夫耍了。当即大发雌威,喊声嚎叫着扑向了唐不弃。

    两人顷刻间抱成了一团,扭打了起来,拉扯抓咬,能用的手段一应用上,喊叫声更是惊醒了隔壁的徐慧。

    “这两人一大早的又闹上了,真是天生的冤家。”徐慧却是抱怨了一句后继续蒙头睡觉,显然她对这事早已司空见惯。

    半天后,两人打闹的累了,分开身子并排躺在一起,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结束了每日早起的“恩爱”。

    喘息了一会儿后,唐不弃笑了起来,转过头看向武照,得意洋洋的同她说道,“夫人,你的胸好像又大了点。”

    “呸,你个色胚。”武照轻啐了一口,接着瞪向小丈夫不甘示弱的对他说道,“你的手上好像又多了几个牙印。”说完,武照还示威一般的朝着唐不弃露出尖尖的小虎牙。

    看着那白灿灿的牙齿,唐不弃知道自己调料武照的路还很漫长,随即发出一声无奈的长叹。

    等两人恢复了力气后,便一同起身下床。武照当即朝着门外唤了一声,命丫鬟们进门伺候他们洗涑更衣。唐不弃则走到了窗前,推开了窗,好呼吸新鲜空气。

    当窗户推开后,入眼的是天空中那如银丝飘散的绵绵细雨,院里的芭蕉树呈现了一片耀眼的墨绿,宽大的叶面上有水珠划落,正好与屋檐上滴落的水珠一同落地。

    “下雨了。”

    唐不弃喃喃自语了一声,方才转过头看向了已经坐在铜镜前梳头的武照,大声的说道。

    “夫人,外面下雨了。”

    武照闻言立马抬手止住了站在身后替她梳头的丫鬟的手,转过身来,对着站在窗前的唐不弃回到。

    “夫君,你昨日可是答应过妾身的,说是今日要带我去灞桥游玩的。”

    好吧,看着武照那不罢休的模样,唐不弃知道推脱不掉了,便不再言语,迈步走到屋中,接受了梳洗丫鬟的伺候。

    梳洗后,唐不弃又换了手上的药,两只手臂用麻布包的和两只粽子一样,很是难受又不方便。

    药是武照从袁天罡那里以二十坛蒸馏酒的价格拿来的,说是能生肌续骨的神药,当然这话唐不弃打死都不会相信的。以他对袁老道的了解,他没有那本事,骗人倒是拿手的很,显然武照是被袁老道给坑了。

    不过,念在小妻子对他的一片爱心,药的效果还不错的情况下,唐不弃才没有去找袁天罡算账。

    等唐不弃和武照吃完早饭出门的时候,老余早就穿着蓑衣在门口等候多时了,一见侯爷和主母便立马的殷勤的上前,护送他们上了马车,避免被雨淋湿了。

    马蹄响起,一辆马车便在这蒙蒙细雨中驶离了唐候府,去往了灞桥。

    灞桥位于长安城东,一直居于关中交通要冲,它连接着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

    不仅如此,灞桥两岸筑造的五里长堤上栽有上万株柳树,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早春时节,柳絮飘舞,宛若飞雪,就形成了“灞桥风雪”景观,这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以至二月末,转眼就快进入阳春三月,正是飞花自在轻倩如梦的季节,也难怪武照会一直催他前来灞桥赏景。

    可惜天不如人愿,马车从半坡到灞桥不过三、四公里的路程,但却走了近一个小时。路上都是马车堵的很,好不容易才行至灞桥。也好,车不催人,倒是有更多的时间让唐不弃来审视这处声名赫赫的胜迹。

    灞桥两岸,古柳婆娑,新柳披翠,风飘絮起,绿云垂野。春风春雨中,柳丝万缕,似烟似雾,灞桥边,灞水上,都延续着一个含烟笼翠的幽然意境。

    下了马车后,唐不弃牵着武照的手慢慢的走在灞桥上,穿过成群结队相约游春的长安人,目睹着折柳相送互道珍重的离别客,两人细语相对,感慨万千,被这一方天地所深深的吸引,渐行渐远。

    此刻在灞桥的另一头,早已等候多时的崔氏族人们终于看到了远处出现了博陵崔氏的马车,马车上挂着一面大大的崔字旗。

    “来了,来了。”

    探路的家仆也满脸兴奋的高声呼喊着策马奔了过来。

    瞬间,一行人在崔子杰的带领下迎了上去,面带笑容,各自期待着与亲人的团聚。

    可是,当他们走近,看清领头驾车之人并不是熟识的博陵崔氏家仆后,一切都为时已晚。

    “你是何人?车上所坐之人可是博陵崔氏族人?你们为何要竖起崔氏大旗子。”

    一看到车上驾车之人,崔子杰便大声的对其喝问到。

    跟随者在崔子杰身后的一众崔氏族人随后也不由的发出了自己的诘问,对着车队远处的马车呼喊起了各自亲人的名讳。

    没有回答,马车上的人一时间全走了下来,飞速的向着崔子杰及其身后的崔氏族人行来,手中亮着明晃晃的刀刃。

    “杀。”

    领头驾车之人这时忽的大喝一声,直接扑向了聚集他最近的崔子杰,亮出了手中的刀刃,割断了细雨,一刀斩下。

    “当”的一声,袭来的刀被崔子杰一旁的家将拦剑挡住,发出一声金铁交鸣之声。

    随这一声落下,路旁行人刹那间尖叫一声四散逃命,众崔氏族人也放声尖叫了起来,唯有面不改色的崔子杰大声的发出命令,“众家将听令,一队人速速护送族人安全离去速搬救兵,余下众人随我一同斩杀当前刺客。”

    不愧是能当家主的人,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下达了命令,给予了对策,瞬间安定了人心。一众崔氏族人开始在家将的护送下,有序的向着灞桥上褪去,奔向了另一头的长安城。

    刺客们这时也来到了崔子杰身前,霎时如一群饿狼扑杀进了崔氏的家将中,瞬间撕开一条道路,直追向那逃离的崔氏族人。

    一个不留,那冰冷的声音牢牢的在他们心中镌刻着,那是身为一个影卫的信条。

    春风细雨,柳絮纷飞,雪花之下,血花之上,灞桥上演了一场唯美的杀戮盛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