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农
字体: 16 + -

第54章 抛秧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叶茗正站在田边树下,一张小椅,一本书,这个天气不冷,也不热,非常适合休息。

    叶茗躺在椅子上,背诵着小学学的诗《悯农》,引来了一些农夫频频的目光。

    农夫们只是觉得公子的诗特别好,却没人明白诗是什么意思。

    “喂喂,你们几个干快点,不然扣你们工资呀!”

    呃,好像跟悯农一点关系也没有,就活生生的资本家呀!

    今天叶茗让工人们开始给自己的地进行翻地,一百多个人,应该干个一天就可以把地翻好了。

    “把地给我翻深一点,明年的粮食才能增产。”

    叶茗一边休息,一边指挥着工人干活。

    工人们的工具都是叶帆找来的,对于叶帆来说,村里什么事都熟,很容易就借到工具了。

    翻地虽然是苦力活,但还是需要技术的,村里的老人们担心叶茗不会种地,怕出错,于是都想来给叶茗当教练,但被叶茗拒绝了,虽然不是很懂种地,但作为新一代的农村孩子,种地的基本种法还是会的。

    不就是锄地,灌盖,播种,插秧等等。

    但是,叶茗种地的方法却受到村里老人的阻止。

    “公子,你这样抛是不行的,这水稻会死掉的。”

    “大娃,公子不会农活,你也不懂农活吗?真是胡闹!”

    说着,老农还下地帮着把秧苗扶正。

    叶茗用的正是后世的抛秧法,抛秧不但可以省时省力,由其是对于田宽广的,抛秧可以快速的把秧苗给种下去,而且抛秧法种下去的秧苗长得会比插秧的好些,这个是植物的自然规律。

    但这个时代的人不认同呀,人们都是精耕细作的,因为不精耕细作的话他们的收成就少。

    古代土地其实很多地方都不可以耕种的,虽然地方广阔,但可以耕作的地方非常少,那些土地种出来的作物非常的少,所以他们是很珍惜手里的土地的,这就是细耕细作的由来。

    很多人会问,土地那么多,开荒不就行了。

    在古代开荒是一种惩罚来的,一般是犯了法,却不致死的人才会被发到边疆开荒。

    开荒的土地在三年内基本上是没有收成的,那经过数十年的种植才能使这片土地成为可以种植的耕地。

    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土地的价植了,细耕细作也成为了传统。

    “老伯,这是我让这样种的,你就别管了,我这数十亩地呢!不抛秧那得种到什么时候呀!”叶茗实在是无法说服这些人,自己可是地主,还有数十亩地要耕种呢,如果采用插秧的方法的话,自己就算有上百号人,也得个五六天才能插完。

    但抛秧就不一样了,一个人一天可以抛个两三亩地,不用一天就可以做完。

    这省下来的可不只是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生产。

    把插秧的时间让工人们到工坊中干活的话,制造出来的利益都比得上这百亩地的收成了。

    “公子,你让这些人快停下来呀!这样就是浪费秧苗呀!秧种可值不少钱呢,可别错浪费了这好地喽!”老农说得苦口婆心,一个劲的劝叶茗。

    叶茗自然是不会怪他,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站的角度不同,认识的东西也不同。

    “老伯,你就放心吧!这秧只要不缺水都死不掉的,还会比插秧种出来的更好呢!反正你就别管了,种好自己有地就好。”

    老农见叶茗不听劝,也没什么方法,人得有主次之分,主家的事还没轮到自己这些下人说三道四了。

    叶茗见老农离开,也是松了口气,怎么说人家也是为自己好,这才跟自己说,换成别人的话估计连提也不会提。

    叶茗不知道的是,老农离开后,在傍晚的时期又出来田里了,还带着刚下班的儿子,孙子等人,去到叶茗的田地里一棵一棵的把歪倒的秧苗给扶正了,并一棵一棵插入田地里,半结手指深。

    然后,越来越多的工人下班回去后,也加入到了扶秧的大军中,没有人说话交流着叶茗这样不听劝到底对不对,都只是在默默的扶着秧。

    但是,田地还是太大了,这点人根本就无法完成这么多扶秧的工作,只能看着这些歪倒的秧苗发愁。

    叶茗在府里喝着茶,听着王全贵的汇报。

    “公子,最近其他的印刷作坊已经开始印刷完成《西厢记》了,那咱们还要印刷些跟他们争一下吗》”

    “嗯,不用了,咱们也挣了不少,就让别人吃点汤吧,这些辛苦钱谁要就谁去挣吧!”

    王全贵脸皮抽了抽,公子现在眼界到底有多高呀!这还算辛苦钱?再说了,咱们只是卖了两千多册而已,整个大京的市场还有很大呢!

    “公子,主要是老奴放不下这口气,这本书以前都是无人问津的,咱们好不容易使它出名了,干嘛要把大头都给他们占了。”

    “呵呵,全贵,看开点,一口气是吃不下大象的,要慢慢来。”叶茗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和王全贵解释太多。

    “对了,最近店里的收入是多少?”

    “禀公子,每个店现在的收都维持在五十多两银子,主要是那多功能纸张较受欢迎。”

    看来,人们已经开始适应低价纸张了。而且还有批发商在不停的拿货,可以说收入非常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