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农
字体: 16 + -

第46章 书店开张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那就是黄金书屋开张!

    -

    叶茗没有过去观看,在府里等消息。

    -

    黄金书屋的事情都是交给王全贵来做的,叶茗自然就不会插手。

    -

    其实叶茗心底里还是很激动,这是他前世今生来的第一次创业,上次卖书的不算,上次就是打算捞一笔就走的,不算是创业。

    -

    但这次不同,黄金书屋的出现那就说明自己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以后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自己的手都能伸到那边去。

    -

    如果黄金书屋的经济模式正确,那么自己很快就有会了新的收益,然后,用这笔收益开另一家黄金书屋,这样很快的,黄金书屋就可以开遍全国!

    -

    理想是很丰满,现实是很残酷的,今天,叶茗就被这个叫现实的家伙狠狠的打脸了。

    -

    晚上,王全贵站在叶茗面前,叶茗则是低着头思考着。

    -

    是的,这次五间黄金书屋一同开张,结果一共才卖出八本书。

    -

    这算是一开始就扑街了,什么全国连锁书店的美梦泡汤了。

    -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

    -

    一是,黄金书屋里只有一种,那就是府里印的《西厢记》,不但书的种类少,而且《西厢记》这只是非常小众的书籍,跟科举丝毫没有关系,那这些书生自然不会买账啦!

    -

    二是,这个社会的环境问题,一个地方的读书人真心不多,能消费得起书籍这样的高端商品的人也不多,要会识字的,又要消费得起的这样的人就更加少之又少。

    -

    三是,王全贵这些掌柜的经营模式有问题,本来当地的竞争力就大的了,结果王全贵他们还是按老一套的样子经营,哪里会竞争得过别人呀!

    -

    其实说真的,对于书店这个投资算是移赚不赔的,一个月书店里只要售出五本书就可以保持收支平衡,多卖出一本就是赚一本的钱,谁让这时代的书就是这么贵呢!

    -

    首先,得解决商品种类稀少的问题,只有一种书确实是少了点。

    -

    “全贵,这几天准备一下,把厕纸也放在黄金书屋里面卖。”

    -

    “公子,你说的是工坊造出来的那些?”

    -

    其实不怪王全贵不知道厕纸,因为王全贵也没用过,可以说整个府里也就叶茗用这些纸来解决问题,其他们都没用过,不是说叶茗不让他们用,叶茗可是每个人都发了厕纸给他们体验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用。

    -

    他们一直认为只有皇帝才那么奢侈,收这么金贵的纸来解决生理问题,明明一根树技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要用纸呢?

    -

    “对,就是那些,你就把这些包装好的纸摆在书店的一个显眼的地方,有人看到了自然是会买。”

    -

    “那公子,定价是多少呢?”

    -

    “嗯,就定在二十文钱一包吧!”

    -

    王全贵惊讶“这么少?”

    -

    叶茗翻了翻白眼,这还少?放在后世这就是天价厕纸了!

    -

    “把《西厢记》的价钱降低点吧!就定在八十八文钱一册吧!”对于这部冒牌的《西厢记》其实叶茗是没多放在心上的,毕竟只印刷了一千册而已,卖个两三年的话也能卖完吧。

    -

    再说了,虽然是降低了价格,但叶茗还是很赚很多的,因为成本真的太低,工人都差不多是零成本的。

    -

    “还有就是要换个思路宣传”

    -

    王全贵不解“公子,那咱们要怎么换个思路宣传呀!”

    -

    .....

    -

    第二天,清河镇、清潭县,等几个地方出现这样一句诗。

    -

    “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西厢记。”

    -

    这句诗在很快的速度里就流传在这些读书人的耳里,并还成了这些读书人的座右铬,毕竟这是每一个读书人毕生的追求吧,金榜提名,洞房花烛,名利,美人双收。

    -

    可别把读书人想得太单纯,青楼,妓*院,这些地方读书人可是常客,而且还是很受青楼女子喜爱的那种!

    -

    当然,《西厢记》也随之出名了,开始慢慢的有人在打听西厢记是什么东西。

    -

    自然而然的就会有另一个人告诉你,大家就找到了黄金书屋。

    -

    这一天,每家书店平均卖出了八本《西厢记》。

    -

    虽然说叶茗这波小广告做得很六,但是较果还真是不太明显,人们还是很理智。

    -

    叶茗让书店的伙计拿着印刷好的黄金书屋传单,到街头街尾到处发,并对黄金书屋进行了宣传。

    -

    虽然说卖出去的《西厢记》并不多,但却给这些读书人在脑海中留下了黄金书屋的种子,让他们知道有那么一家叫黄金书屋的书店。

    -

    这全靠传单上的那首诗: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

    呵呵,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一出,能不记得黄金书屋才怪呢!

    -

    听说一些书生看完这诗后,脸都红了,整个人都振奋起来!兴致勃勃的回到房间埋头苦读起来!

    -

    叶茗这种发传单的方式在外人看来是多败家呀!这发出去的传单哪里还是传单,那就是一枚枚的钱呀!

    -

    也幸亏叶茗掌握着先进技术,这些传单来说根本不值几个钱。

    -

    传单肯定是不能天天发的,万一被人发现自己府里的猫腻就麻烦了。

    -

    叶茗还有其他的宣传方法。

    -

    “全贵,我让你找的人找成怎么样了”

    -

    “回公子,找得差不多了,明天就可以开始了。”

    -

    “嗯,好,干得不错。”

    -

    叶茗表扬了句王全贵,叶茗让他找的人就是那些说书先生。

    -

    叶茗的想法就是让他们把说书的内容换成《西厢记》,《西厢记》本来就是故事来的,这些说书先生说起来毫无问题。

    -

    而且,这还是有尝说书!给工钱的.

    -

    叶茗让这些说书先生,连着在人多的地方说上三天《西厢记》,收到的打赏都归这些人所有,叶茗分文不取。

    -

    这些说书先生见有这么好的事,哪会拒绝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

    这对叶茗来说其实是没多大收益的,最多是每天多卖出几本《西厢记》,这些钱其实根本就不算些啥。

    -

    叶茗的主要目地还是提高《西厢记》的名气,再从《西厢记》提高黄金书屋的名气,怎么来说黄金书屋的名气都比一本小说的名气要重要点。

    -

    一本《西厢记》确实是没多大的收益,与先前《状元秘籍》相比也就是九牛一毛。

    -

    而且,把《西厢记》的名气提上去后,挣大头的肯定不是叶茗,那些印刷工坊的人肯定会大量印刷。

    -

    在这个连专利保护法的年代,人人都可以盗版你的东西。

    -

    叶茗只不过是在这五个地方先吃了第一口螃蟹而已,但黄金书屋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叶茗的本,只要黄金书屋名气打响了,那么就可以每次都是自己第一个吃螃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