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农
字体: 16 + -

第3章 清蒸鱼

    又到了分鱼的时候了,叶茗数了数共十三个小孩,叶茗先是从鱼笼中挑了三条最肥最大的鱼让大春拿着,好东西肯定是自己先拿啦。

    然后就是一条一条的分给他们,每个小孩都拿到了八条鱼。

    分到鱼的孩子就欢快的跳了起来,纷纷相互交流谁的鱼大。还剩半笼鱼叶茗分给了围观的村民,这些村民都围着看了很久了,不分点以后说不定会在背后说事。

    村民都多多少少拿到了鱼,也都欢喜的拿着鱼回去做饭了。

    这下皆大欢喜,不管是小孩还是村民,小孩见叶茗拿得都比他们少,而且两个人才拿三条,都觉得自己挣了。

    村民觉得占了便宜,也都乐呵呵的,其实人都有占便宜的心思,比如去买菜觉得砍了几毛钱的价就会开心一阵子。

    唯独大春就一副苦瓜脸,看着自己手中只有三条鱼,别的孩子都有八条心里就不平衡。

    叶茗见了,一巴掌拍在大春头上

    “走啦,回去做饭吃”。

    叶茗也不解释,自己拿的这三条鱼是最大的,肉多鲜美,而孩子的那些都是巴掌大,除去鱼头肉八条鱼加起来可能还没这三条鱼肉多,小鱼还多刺,吃起来口感不好。

    到了家,下米做饭,用两条鱼做鱼汤,一条鱼清蒸。这个世界还没有炒菜这种做法,也没有炒菜用的锅。后世史书中记载炒菜这个做法是在宋朝才开始普及流行开来的。主要还是工业的发展进步,炒菜用的锅才做得出来。

    调味料也少得可怜,只有盐、梅、酒、花椒、糖、酱、醋。

    酱”是“醢”和“醯”的总称,醢,指用鱼、肉等制成的酱;醯,指带酸味的酱或酱汁,用以调味。

    糖指的是蔗糖。

    调味品只是贵族才着享受得到,一些香料比黄金还要贵,联想一下大航海时代,英国人从海岛上采集香料,从华夏换取大量的茶叶和白银。比如胡椒,一斤胡椒一两银子。

    说到银子就得说下兑换比例,1两黄金=1两白银=1000文钱=1贯(吊)钱

    各个时期的一两银子价值不同,各有区别。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

    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

    盛唐时期2000—4000元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如今叶茗处于这大“京”朝,如果按人们生活水平的话应该唐朝初期,但是这又是个奇怪的王朝,因为这个王朝一千年来都处于战乱的状态,大京朝可以分为五个大区,东南西北中。这几百年来,就打个不停,东的打西的,南的打北的,打来打去,但是却都听令于都城,大京王朝。简单点说就是大京王室内部的战争。

    大京朝如今一两银子能买两百斤大米,现代大米是三块钱一斤,也就相当于六百人民币,呃,好像不能这样算,以现代的粮食生产来看,古代的粮食要贵得多,应该相当于两三千人民币

    大京朝米价是五文钱一斤,而盐价呢?五百文一斤!足足高出了一百倍,人们连盐这种调味品都快用不起了,其他调味品就更不用说了。

    很快鱼汤就做好了,清蒸鱼也熟了,再加点饭,叶茗吃上了来到这个世界早好的一顿饭。

    当然,大部分都是大春吃完的,吃完饭后就得洗碗洗锅。叶茗看着这一堆的东西暗暗想到,一定要请几个丫环来照顾自己,自己可是读书人,还算是个地主,怎么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干。好不容易来到了个好时代,自己怎么也要当一下特权阶级。

    回到书房,现在是秋天,六点天就黑了。点起了油灯,这时候的油都是动物油,烧起来有股味道,很难闻,但是油灯便宜,只要换灯芯就可以了。古代蜡烛可贵了,普通人还是点油灯吧。

    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其实对于适应了高科技的人来说是非常不适应的。这时的人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早点睡觉,唯一算是娱乐的应该就是造娃吧。也有的人会聚在一起说三长两短的,叶茗今天带小孩子捉鱼这事也应该是她们口中的热门话题。

    他们早早就睡觉,然后第二天一早鸡呜就起床。注意,鸡呜其实并不是在五六点,这是鸡的一种生理现象,有时两三点鸡就开始叫。吃过早饭后就出去干活,到天黑才回去吃晚饭。古代人都是一天吃两顿饭,一天吃三顿饭只是近代才有的。

    回到书房随手拿起书看了起来,看了一会叶茗就扔到一边了“什么鬼东西,怎么都是子曰之类的”。

    叶茗本来就不是什么成绩好的人,这些文言文也只能看懂个大概。

    叶茗的前身是个读书人,所以书房里都是这些书,而且还不少,本来靠着收粮食就可以让这两兄弟过得很好的了,但就是因为叶茗要买书所以花费了很多的钱,才让两兄弟过得困难,大春也知道哥要读书,所以也从没吵过。但是,叶茗前身却因为没考中秀才,在收到落榜消息时,一时气极攻心去世了,这才让现在的叶茗有了机会。

    说实话,叶茗能理解前身的心情,在十几岁的年龄里先后经历了这么多的不幸,把最后的希望压在了科举上面,结果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摸着书皮,叶茗自言自语道“放心吧,以后的事我来帮你完成。”

    看着一架子的书,叶茗眼里放光“都是钱呀!”。

    第二天一早,阳光从窗口照了进来,晒在叶茗身上,看了看太阳的角度,应该八点多了吧。

    叶茗出到大厅,锅里大春已经做好了早饭,又是白饭加咸菜。

    叶茗吃了两口又放下了筷子,看来是昨天吃得太好了,嘴开始挑食了。

    听到外面不远处有非常大的吵声,很热闹似的。于是叶茗走了出去,看到河边非常多的人在那,有大人,有小孩。

    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村民们正学着叶茗昨天那样正在捕鱼,叶茗还发现了许多个都是昨天一起捕鱼的小孩,还有几个围观的大人。

    叶茗看了看,不禁摇了摇头,一条河里能有多少鱼,而且这里有四十多个人都参与进来,几乎大半个村子的人口了,最后分的时候能有多少.

    用眼睛在人群中扫了一眼,看着大春正一个人闷闷不乐的蹲在坡上。看来是因为别人捉鱼不带他,又或者是因为别人偷了哥哥的捕鱼方法。

    叶茗走了过去,在大春旁边坐下,对于这个便宜弟弟,叶茗还是很喜欢的,叶茗的前身在家一心读书,家里大大小小的活都是大春在干的,好的东西大春都会让给哥哥,哥哥把家里的钱都拿去买书,买笔,大春也没见得有什么不满。

    唉,不知如果他知道他哥哥因为落榜而死了,心里会有多难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