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历史有点意思
字体: 16 + -

第14章 刺马14/剩下的日记

    大壮领着又回到来时的偏门处,脑子依然没转过弯来,迷迷糊糊就这么出了总督府。

    大壮说了什么也没有太听清,只是吚吚哑哑的应付着。

    带上还蹲在墙根的二狗,梦游一般上了大街。

    脑子里懵懂想着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就见了封疆大吏,算不算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好像不是,连唐玄宗都tm见过了。自己这是怕的什么?”

    不由想起刚刚马新贻说的那通话,这是闹哪样?

    又想到来时路上的日记,写日记是不是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一下。

    《我在清朝的那些日子》

    七月二十一日

    ……

    马新贻很是古怪,先是让自己不要跟‘哥老会’瞎混。接着又命令自己。

    对,就是“命令”,根本就不是什么商量。

    让自己先是悄悄留意‘哥老会’与湘军之间的联系。然后竟然想办法打探太平天国国库的事情。

    听到这已经有点胆战心惊,更神奇的竟然是为什么找上我。毕竟不应该找其他人嘛?

    难道是因为我容易隐藏,还是他身边的人已经不值得信任。

    如果真是这样,马新贻一定调查出了一些事情,才会如此吧。

    自己很可能只是他为了进一步求证某些事,才特意安排的一步暗棋。但是这和自己了解的历史又有些出入。

    自己对其中一段描述至今记忆犹新,分明是这么说的“马新贻,在视察完新军的操练工作后,在箭道上与一老乡相遇,老乡身边跟着一人,当时他训斥这位老乡‘不是给了你银子回去吗?你怎么没走?’,随后他老乡身边那人伏地喊冤,起身刺了马几刀。然后他大声喊道:‘扎着了’。”

    忽然一惊,“扎着了”,这句话如果作为俚语解读。翻译成现在的普通话不就是“这是怎么了?”

    脑子轰然一声巨响,历史的真像难道就这么简单。

    他根本就不认识张汶祥,那么很多历史上的版本都可以推翻了。

    当时他对自己说的话,“不给了你银子,你怎么没走?”再摸摸自己怀里的一锭银子,那么这句话就非常好理解了。

    《刺马案》真像已经大白。

    马新贻,给自己银子是让自己调查,哥老会与湘军,还有当年“太平天国”国都天京,也就是江宁,现在的南京,国库失踪案。

    六天后,

    自己带张汶祥去见他,然后他怕别人知道和我的交易,所以才对自己说了那些话做掩饰。

    然后,张汶祥暴起刺杀,马新贻有些不敢置信,其实也是对自己的质问:“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所有的话都是对自己说的,没有一句是说给别人。估计临死前他都是带着重重疑惑,在质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吧?”

    历史学家,看来,首先得懂俚语,才能揭开重重迷雾下的历史真像。当然,可能也没人知道自己和他这桩离奇的交易。

    非常庆幸,自己附身在他邻居身上,不然又怎么能解读看似简单的一句俚语。

    “扎着了”估计怎么都没人会联想到是“怎么了?为什么?”吧。

    日记(完)

    ……

    深深吐了一口气,迈着沉重的步伐。朝秦淮河畔走去,让风来给自己醒醒脑。

    站在秦淮河畔,盯着来回游走的花船,好像穿透了层层迷雾,事情到这儿,已算是真相大白。

    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到底要先从哪儿着手。

    努力回想之前记下的资料。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带领团练士兵攻破南京城,随后四处纵火火烧了皇宫,历史学家们一致认同的观点都是,曾国荃为了掩盖抢夺国库的真相,纵火把一切都烧成了白地查无可查,把国库烧了个一干二净。

    后面团练整编成正规军,军饷由朝廷调拨。但是很多士兵根本拿不到军饷,哥老会又参杂其间。

    曾国藩等人估计为了掩盖抢夺国库的事实,更不敢给团练士兵发放军饷。就造成了这么一个诡异的局面,所以马新贻最后就成了朝廷与曾国藩之间的政治牺牲品。

    真相,自己看来是可以去趟所谓的大哥家了。

    理清了思路,精神一震,喊了一声:“二狗子,走,去大哥家。”

    两人一路上随意聊着,朝大哥家行去。

    “二狗子,大哥说要把土地庙那块地盘给俺,你说咱要还是不要?”

    “要啊,为啥不要?”

    “要了就咱俩个,能弄好那块地盘,就咱俩这小胳膊小腿的。”

    “怕啥,不行,把大壮哥叫过来看谁敢!”

    “你大壮哥,呆总督府好好的为啥要出来。”

    “哥……,听说总督那边跟咱们哥老会不对付,真类假类?”

    “哥咋知道。”说着看向有些奇怪呢二狗子道:“二狗子,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消息没跟哥说。”脸色一变,凶狠看着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