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裂变
字体: 16 + -

第13章 英雄相惜

    杨臣刚与石英豪来到亭台下面,石英豪道:“贤弟在为兄家住得可习惯?”

    杨臣刚道:“还好,要不是石老伯收留,兄弟我就要睡在荒山野林了,感恩之至。”

    石英豪道:“贤弟客气了。”

    杨臣刚道:“兄弟看见大哥家中客厅有长剑,有弓弩,敢问是何人使用呀?”

    石英豪道:“那是祖上传下来的,先祖文武兼备,只可惜我大宋朝重文这轻武,武器都成了摆设。”

    杨臣刚道:“虽然我是外邦人士,但是先祖曾经也是中原人士,中原乃我故土也。据我所对大宋的了解,君王都是仁慈之辈,爱民之心,日月可鉴,朝中也多有贤能之士,言路开放,言论何其自由也,大宋禁军不下百万,商业发达,国库充裕,却落得个积贫积弱的局面,真是可悲呀。”

    石英豪道:“原因何在呢?”

    杨臣刚道:“冗官、冗兵、冗费。当初太祖为了防止唐末藩镇割据的发生,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管制权力,采用一职多官的模式,每年又通过科举制于恩荫赏赐的方法大量授予官职,导致了政府机构人员庞大,一个政令的发出,需要经过多人之手,行政效率低下,可想而知,这就是冗官。”

    石英豪眼中放起光来,挺直了腰杆道:“冗兵呢?”

    杨臣刚道:“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将领有统兵之权而无调兵职权,枢密院有调兵职权却无统兵之权,实践的磨合,不可能如臂使指,就算大宋军队战斗力再强,敌军即将杀过来,军队却不能立即主动出击,要等知府、知州上报朝廷之后,枢密院上报皇帝,皇帝再批准调兵,等兵符印信送到后,最佳战绩已经错过,怎么能打胜仗?精壮之士都编入禁军,禁军拱卫京师,镇压农民起义,而湘军(边防军)数量及质量都不及禁军,与西夏、辽国作战,战斗力可想而知。每到饥荒之时,把逃荒的精壮流民编入军队,兵是越来越多,北宋初年军队只有二十多万,到了仁宗时,军队已经达到了一百四十多万。这就是冗兵。

    石英豪感觉都要坐不住了:“冗费呢?”

    杨臣刚道:“朝廷需要发放的俸禄就多,兵多,朝廷需要发放的军饷与粮食就多,大兴土木,每年给西夏、辽国贡纳大量岁币,天灾人祸又需要朝廷赈灾,由此种种,所需钱粮不少啊,这就是冗费。”

    石英豪目不转睛道:“可有对策?”

    杨臣刚侃侃而谈道:“力行变法。”

    石英豪道:“你可愿意入朝为官,主持变法?”

    杨臣刚吃惊道:“大哥是什么意思,是否可以当官,是否可以变法,大哥说得算?”

    石英豪哈哈大笑道:“大哥是想让你跟大哥一起考进士,入士当官,将来变法强国,当今圣上有变法强国之志,我们算是遇上英主了。”

    杨臣刚道:“可我听说当今圣上体弱多病,变法可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秦朝商鞅变法尚且用了二十多年,我等变法至少也需要这么久,皇上可撑得住二十年?”

    石英豪急忙道:“小点声,别被家父听见,你这是在诅咒当今圣上,若被人揭发,是要满门抄斩的。”

    杨臣刚道:“大宋文风敞开,天下才子吟诗作赋,难道不让我说话吗?”

    石英豪道:“贤弟,为兄提醒你,你刚到我大宋,对这里还不是很了解,随便说说不碍事,但是说到有关政见与皇家就要小心了,御史台的谏官们可不是省油的灯,如果被抓住把柄,他们就往死里搞,一群天天吃干饭不干活,专找别人麻烦的家伙。”

    杨臣刚道:“对,谏官虽然职位不高,但被抓着不放,也是很难缠,就算没事,都能被查出事来。大哥,兄弟也并非拉党结派之人,但是,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人在险要职位上,我们就会被处处掣肘,变法大业功败垂成。保守派也是想要大宋变好,但他们的思想实在顽固,没有能力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现象,只知道祖宗之法不可变,道不相同不相为谋,即便是忠君忠国,也是变法的绊脚石呀。”

    石英豪道:“贤弟说的有理,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多结识对当局不满,想要变法的有识之君。”

    杨臣刚道:“庆历新政虽然失败,范仲淹虽然已不在,但当年新政的支持者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仍健在。”

    石英豪道:“对呀,不过,他们位高权重,若无人推荐,以一平民之身是见不到他们的,除非科举中底。所以,我们要两手准备,一是积极结交年轻有为之士,二是参加科举。”

    杨臣刚道:“科举小弟就不能参加了,小弟文采不够格呀,字也写的不好,文章也不行,总之,科举之事,小弟就算了。”

    石英豪道:“在大宋不参加科举取士,就无法任官,无官无职,如何操持变法大业?”

    杨臣刚道:“小弟只能出出主意,说说想法,其余大哥来搞定,大哥在朝,小弟在野,有何不可?小弟不是不想参加科举,而是自身无法参加,就算参加了,也不会高中的,所以大哥不要逼小弟了。”

    石英豪道:“贤弟有如此清晰的思维,不能参加科举,可惜了,不过没关系,按照贤弟能力,应该还有其他途径。”

    杨臣刚道:“大哥放心,就算是小弟无法出仕,也可以在背后默默无闻为大宋做事。”

    石英豪道:“贤弟其志可嘉。”

    杨臣刚道:“大哥不可忘记一人,王安石。他在仁宗年间上了‘万言书’,力主变革,仁宗命令将其抄送百官阅览,只是当时仁宗已到暮年,折腾不起了,况且仁宗无子嗣,选择继承人便是大事,有意将变法大业交给子孙来做,并且将苏轼兄弟选为未来宰相的人选,可惜苏轼兄弟现在要回家守丧三年,皇帝是不会等到他们回来之后再做事的,因此王安石就要出现在历史舞台了。”

    石英豪惊讶道:“贤弟真是语出惊人呀,对时事的判断都是别具一格。”

    杨臣刚心想:“要不是我是穿越过来的,我怎么知道这些。”

    杨臣刚道:“王安石在地方的政绩也可说得上政绩不菲,并且有变法之志,过不了几年就会被皇帝提拔的。”

    石英豪道:“贤弟……”

    只听见赵小熙在客厅喊:“开饭啦,吃完再聊。”

    石英豪道:“贤弟,走,我们先去吃饭,吃完再聊。”

    杨臣刚道:“你不说还不觉得饿,一说饿,肚子就咕噜噜地叫了,哈哈。”

    四人一起坐到客厅的桌子前,赵小熙忍不住前来邀功:“看,这是我做的,快尝尝怎么样?”

    只见眼前黑不溜秋的也分不清是鸡是鸭。

    杨臣刚道:“伯父先请。”

    石老伯看了一眼杨臣刚,笑呵呵道:“好,老夫先来,当一只小白鼠。”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嚼了嚼道:“味道还可以,就是被烤糊了,呵呵,第一次嘛,非常有天赋。”

    赵小熙道:“都是师傅教的好。”

    石老伯笑的脸上的皱纹都起来了:“哎呀呀,杨夫人的嘴可真会说话,夸得老夫很开心呀,哈哈。”

    赵小熙道:“大家快吃,不要浪费我的劳动成果。”

    吃完饭后,已经下午了,石老伯道:“你们洗的衣服已经干了,换上吧。”

    杨臣刚到:“谢谢伯父。”

    赵小熙好奇地边走边道:“这衣服穿上去是什么样子呢?”

    到了门口,赵小熙道:“你先进去换,你换完我再换。”

    杨臣刚道:“杨夫人,都是老两口了,害羞个啥?”

    赵小熙道:“你再乱说,我就撕烂你的嘴。”说着就要来撕,杨臣刚一溜烟跑进去屋内去了。

    杨臣刚换完衣服出来,赵小熙抓着他要看看买家秀,一看笑喷了,这是一件旧的深蓝色的麻布衣服,上面还有布丁,挺像一个乞丐的,除了那张脸不像:“你要是在脸上涂一些灰,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乞丐,哈哈。”

    杨臣刚道:“杨夫人,如果你再笑,夫君我就亲自给你换衣服。”

    赵小熙突然不笑了:“还想占我便宜,哼,想得美。”说罢独自一人走进屋去。

    赵小熙换完衣服后,捂着脸出来了,一身灰色的长袍,就像一个年轻的农村妇女。

    杨臣刚道:“把手放下来,让为夫看看美不美。”

    赵小熙不肯放:“有什么好看的,又不是没见过。”

    杨臣刚道:“小心,你脚下有一只老鼠。”

    赵小熙尖叫一声,跳了起来,手也不捂脸了,再在地上到处找:“老鼠在哪,老鼠在哪?”

    杨臣刚哈哈大笑:“还不如村姑。”

    赵小熙又气又恼:“你不仅吓我还笑我,哼,不理你了。”

    杨臣刚道:“你脚下有一只老鼠。”

    赵小熙道:“你脚下有一群老鼠。”

    杨臣刚沉重地说道:“真的,一只很大的老鼠。”

    赵小熙仿佛听到了老鼠“吱吱”的叫声,慢慢低头一看,一只硕大的老鼠爬在了她的脚上,吓得赵小熙又跳又叫,老鼠一下子被踢到了屋顶上,然后抱着杨臣刚哭:“吓死宝宝啦。”还没说完,老鼠又从屋顶摔下来了,直接摔死在赵小熙面前,她惊呆了,忘记了尖叫。

    杨臣刚赶紧把赵小熙抱到别的地方去,这时石老伯和石英豪听到尖叫声赶过来,看到地上摔死的老鼠道:“山中多鼠蛇,这也是没有办法呀。”

    赵小熙过了一会,终于缓过神来,抱着杨臣刚大哭:“好吓人啊,我怕。”

    杨臣刚道:“好啦好啦,都是我不好,我以后不吓唬你了。”

    赵小熙道:“你要补偿我。”

    杨臣刚道:“补偿什么?”

    赵小熙道:“我要你买一件好看的衣服给我穿。”

    杨臣刚道:“去哪买呀,再说这边又不收人民币,也不能刷卡,更没有微信支付宝,怎么买呀。”

    赵小熙道:“我不管,你吓到人家了,你就要赔人家一件好看的衣服。”

    杨臣刚正在无语,石英豪道:“贤弟,这有何难,明天带你们去城里逛街。”

    赵小熙“噌”地跳起来道:“你说真的。”

    石英豪道:“那当然,大宋又不是很穷,还是有集市的。”

    赵小熙道:“可以买衣服吗?”

    石英豪道:“当然可以,只要不是太多就没问题。”

    赵小熙兴奋道:“谢谢大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