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裂变
字体: 16 + -

第11章 茅屋浅谈

    天快黑了,他们一行返回狼窝,饥肠辘辘。杨臣刚点燃篝火,开始准备烧烤。

    杨臣刚烤了一只兔子给狼妈妈吃,狼妈妈不肯吃,给它没有烧烤过的动物,它也不吃,就连平时喜欢调皮捣蛋的两只小狼也不好好吃。

    杨臣刚道:“小熙,它们怎么了?”

    赵小熙道:“狼是有灵性的,也行它们感觉到我们要走了,不开心。前几天你打猎,它们两个总是捣乱,今天其实我并没有看它们,但是它们很乖地趴在我身边看你打猎,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杨臣刚心里一阵酸楚:“明天早上我们就悄悄地走吧,不然怕舍不得。”

    赵小熙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今晚就收拾好。”

    吃完饭后,他们整理行装,空气里充满着寂静……

    第二天早上,杨臣刚早早起来,小心翼翼地收起帐篷,蹑手蹑脚地从狼妈妈母子身边走过。

    他们刚走到山下不远处,就听到一声狼叫声,很是伤感,他们转过身,发现狼妈妈母子正在向他们这边奔过来。

    两只小狼抱着杨臣刚与赵小熙的脚,哼哼唧唧的,狼妈妈也蹲卧在他们面前。赵小熙抱起一只小狼哭着道:“我也舍不得你们,可是我也要回家找妈妈了,我也想家了,以后有时间来看你们好不好?”她抚摸着狼妈妈的头,突然抱着狼妈妈大哭起来。

    杨臣刚的眼睛也湿润了,许久,杨臣刚扶起赵小熙:“小熙,我们还要赶路,以后我们还可以回来看它们,我们要先搞清楚我们在哪,才能常来看它们。”

    赵小熙擦干眼泪,头也不回地向前走去,小狼在后面吼叫着,但是赵小熙不敢回头,她怕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狼妈妈母子一直跟随了他们半天,可能它们实在走不动了,才跟不上的。一声凄凉的吼叫声后,它们慢慢返回自己的家。

    为了甩掉狼妈妈母子,他们路上都不敢停下休息一下,终于赵小熙坚持不住了:“我们休息一下吧,我真的走不动了。”

    杨臣刚道:“好吧,休息一下,来喝点水。”

    赵小熙喝完水道:“狼妈妈腿受伤了,小狼还小,它们应该走不远,应该跟不上来了。”

    杨臣刚道:“是的,已经好久没有听到它们的吼叫声了。不想它们了,我们休息一下,要尽快找到有人的地方,在这深山里很危险的。”

    休息了半小时,他们又出发了,终于在太阳落山前发现了一个茅草屋,杨臣刚道:“你看,有房子,终于看到有人家了。”

    赵小熙又累又开心道:“终于看到希望了,走,加把劲。”

    他们来到茅草屋前,杨臣刚大声问:“你好,请问有人在家吗?”

    屋门打开了,走出一个穿着汉服,长发盘在头上,秀才模样的老者:“你们是谁呀?怎么找到这里的?来这里做什么呀?”

    赵小熙低声道:“深山里都是古人打扮吗?”

    杨臣刚拉了拉她,使眼色让她别说话:“这位老伯,我们是游览山川的学子,在山里迷路了,天色已晚,可否在此暂借一宿?多有叨扰。”

    老伯道:“我是山中猎户,家里比较小,只要你们不介意,就可以。”

    杨臣刚道:“有住的地方就行。”

    老伯道:“进来吧。”

    二人跟着老伯进入茅草屋里,里面的摆设都是看起来很古老的,就像电视里的古装片一样。

    老伯道:“家里就三间茅舍,我一间,我儿子一间,你们晚上就睡那一间,你们看行吗?他出去狩猎了,晚上就会回来。”

    杨臣刚道:“多谢老伯。”

    老伯道:“两位年轻人,看你们的着装不像是大宋子民,你们来自哪里呀?”

    杨臣刚心想:“大宋子民?怎么跑到宋朝来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穿越吗?淡定淡定,我对历史有过研究,应对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

    老伯道:“年轻人,年轻人,你没事吧?”

    杨臣刚回过神来道:“对不住老伯,可能走了一天山路,有点困顿。我叫杨臣刚,她叫赵小熙,是我的……未婚妻。”

    赵小熙瞪大了眼睛看着杨臣刚,恨不得咬他一口,让你乱说。

    老伯笑了起来:“是新婚燕尔吧,你看还不好意思了。”

    杨臣刚看了她一眼,无视她的表情包,继续说道:“我们同为炎黄子孙,唐末天下大乱,祖辈被迫游离异国他乡,我们来自未来小国,距离大宋非常遥远,老伯可能没有听说过。”

    老伯道:“是呀,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苦的都是百姓呀。如今天下太平,但是我大宋周边小国却常常骚扰边境,而我朝重文轻武,边患迭起呀。”

    杨臣刚道:“老伯今年是何年?这里又是何处?”

    老伯道:“让我想想,今年是治平三年(1066年),这里是广南西路。”

    杨臣刚道:“大宋边患虽然严重,但是重中之重在朝不在野,大宋的一些行政策略已经过时,然而依然实行百年前的制度,与时不合,如想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就必须力行变法,强兵强国。”

    老伯惊叹,立即站起来给杨臣刚行了一个鞠躬礼:“没想到公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老夫佩服佩服。”

    杨臣刚也急忙站起来,学着老伯的样子回礼道:“不敢不敢,老伯谬赞了。”

    各自归位后,杨臣刚道:“敢问老伯,听您这讲话,看您这礼仪,应该是读书之人,不应该不是山中猎户吧?”

    老伯道:“既然让公子看出来了,老夫就不跟你卖关子了,老夫祖上本是我大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的御前大将石守信,自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后,为了消除太祖顾虑,明哲保身,到处敛财,锦衣玉食,歌舞升平,被人认为是贪官,先祖为了子孙后代计,甘愿忍受此等骂名。自太宗皇帝之后,大宋律例、制度弊端层出不穷,官场贪污受贿,边境屡遭侵蚀,我泱泱大国居然要向周边小国缴纳岁币,朝廷腐儒当道,朝中大臣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大旗,不思进取,阻挠变革,但有变革之人,找到理由就被贬官,甚至流放。老夫看到如此朝廷局势,心力交瘁,无力回天,便带着一家老小辞官归隐山林。不曾想天下大旱,庄稼颗粒不收,地方官员治灾乏力,朝廷大事议一年,小事议半年,争论不休,致使流民四处都是,部分变成了暴民,打家劫舍。我本好意施舍,不曾想,他们闯进我庄园,抢了家里的所有东西,大儿子在与流民打斗中死了。之后,老夫带着全家换了一个地方,真是祸不单行呀,不久,侬智高起兵反宋,老夫怕祸及家人,把家搬到大山深处,老妻在大儿子去世后,伤痛欲绝,大病了一场,又经过路途颠簸,病死在路上。老夫于是遣散家中奴仆,和二儿子单独住在深山之中,过着狩猎的生活。”

    杨臣刚急忙起身行礼:“原来是石大人,晚辈见过石大人,对于您家中的不幸,晚辈深感同情。”赵小熙也赶紧学着杨臣刚的样子行礼。

    石老伯也赶紧站起来,笑呵呵道:“不要客气,老夫已经辞官,不再是什么大人了,公子不要行此大力了,把我当作一个乡野村夫看到就好了,呵呵。”

    杨臣刚道:“石大人真是风趣幽默呀,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们就叫你石老伯可好?”

    石老伯哈哈大笑:“你们叫什么都可以。既然你们来到了大宋,你们这衣服得换一换呀,有伤风化,尤其是这位赵小姐,你看看腿都露出来了,成何体统呀,如果走在大街上,会被官府抓起来的。”

    赵小熙不服道:“在我们那,满大街都是穿成我这样子的。”

    杨臣刚拉了拉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说话。

    石老伯道:“我是好心提醒你,如果真得被官府抓了去,会被判个有伤风化之罪,是要被剥光衣服游街三天的,你们那不会以光着身子游街三天为荣吧?”

    赵小熙目瞪口呆:“啊?裸体游街?”

    杨臣刚道:“多谢石老伯提醒,不过我们随身没有携带大宋的衣服……”

    石老伯道:“如果你们不嫌弃,我这里有一些旧衣服,可以暂时穿上,过几天到集市上买几件新衣服。”

    杨臣刚道:“感谢还来不及呢,怎能有嫌弃之说呢。”

    石老伯道:“你们等一下,我找找看。”从箱子里找了几件打有补丁的旧衣服,还散发着霉味。

    杨臣刚强忍着,赵小熙已经用手捂着鼻子了。

    石老伯道:“很久没有拿出来了,有些发霉,洗洗晒干就好了。屋后有一条河,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你们可以去那里把衣服洗了,我年纪大了,干不了那活了,我去做饭,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请多多见谅。”

    两人道:“谢谢石老伯。”两人按照石老伯的指点,穿过一小片竹林,就看到了一条小溪,旁边还有一座小木桥。

    赵小熙道:“哇,好清澈见底的小溪呀。”跑过去就洗了一把脸。

    杨臣刚道:“这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境界吧。”

    赵小熙道:“本大小姐要去洗澡,你去把衣服洗了,不许偷看。”

    杨臣刚道:“凭什么我洗,如果没有衣服穿,被剥光衣服游街示众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赵小熙撒娇道:“这衣服你也要穿嘛,洗一件是洗,两件也是洗,人家还要洗澡,你就去嘛,就知道你最好了。”

    杨臣刚无奈道:“遇到你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心不甘情不愿地去洗衣服了。

    赵小熙看看四周没人,就跑到木桥下面一个隐蔽位置洗起早来。

    杨臣刚洗完衣服顺便也洗了个澡,把衣服搭载用竹竿搭起来的竹架上,两人各自做完自己的事,太阳已经下山了,两人就共同返回石老伯的茅屋。

    今天我生日开心多写一章请大家多多关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