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圣唐
字体: 16 + -

第39章 长安居,大不易

    华夏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度,或者说民族。

    似乎可以追寻到文王时代,或者更早的夏商,他...总是那么的彬彬有礼。是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民族竟然可以用彬彬有礼来形容。

    我们对外和亲,只求你以后不要再欺负我啦。甚至在家门口围上高高的墙,只是为了告诉邻居,你以后不要再过来了!我也不过去行不行?

    三千年来我们永远在忙着一件事,那就是...种地。我们读书、重礼,是为了更好的种地。我们不断的改革田制,是为了更好的种地。甚至改朝换代、把皇帝推下去,也仅仅是皇帝不让我好好种地。

    我们...永远在种地。从来没想过做一些其他事情,比如说...去寻找海的另一岸在哪里?去看看天空的尽头有什么?我们永远低头种地,即使是世家豪族,追求的也是耕读传家,一边读书,一边种地...

    但真的是这样吗?

    夏朝的时候,九州之地不过一郡大小,人们安心的在这一郡之中种地。到了秦朝,始皇横扫六合,我们竟然可以去五岭之南种地了。而今我大唐更是北破突厥百余里,很多豪商竟然能去草原边上买块地种一种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土地都是哪里来的?是蛮夷们忽然想通了,羡慕我们生活太好,于是献出土地加入我们一起种地吗?

    对,不是的。当然是我华夏儿郎一刀一枪的抢回来的!

    为什么抢他们的地?理由有很多,比如说哪个蛮子不敬华夏,以前欺负过我们。比如说他们披发左衽,不通礼数,我们就要好好教化他们。但最大的理由是,我们的地不够种了。地里长出来的粮食不够吃,养不活那么多人,所以只好寻找新的地方种地。

    不不不,当然不是总能打得过了。也有打不过的时候,但那时候我们就会讲和的嘛,你也知道,蛮子嘴笨笨的,说不利索话。而且我们种地种的好,养活的人多,碰见蛮子心又齐,所以慢慢的就会打得过了。

    我到底想说什么?当然是民族认同感了。你也不想想,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一起在黄帝的治下种地。一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商鞅的刑罚下一同骂娘。而今天,我们一起在这长安城中坐而论道,你我三千年前便有交情,哈哈哈...你看我说的对不?

    长孙冲面前站着一小贩,头上扎着一圈有些泛黑的白手巾,身着褐色的袍服,麻布做的裤搭档,脚上登着一双牛耳麻鞋,双手不住的在围巾上搓,面色泛红,看起来有些尴尬。

    “公子,您说这么多就是要同小人论交情??”

    长孙冲咧了咧嘴角,从衣襟里拿出张手帕擦擦嘴,说道,

    “什么叫论交情,大唐儿郎本一家嘛。”

    长孙冲见那小贩眼睛瞪的如同铜铃,一口气直往上喘,半天不见下来,半晌才憋出来一句,

    “公子,这两碗臭豆腐我请了。天也不早了,您早点回家吧,小人要收摊子了。”

    此时已经十一月份了,天气有些凉,在这大街上说话都能见白气了。

    长孙冲有点尴尬,这已经是第二次吃豆腐忘给钱了...

    距离行冠礼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但围绕着长孙冲本人的争论不仅没有渐渐平息,反而有甚嚣尘上,愈演愈烈的架势。

    当长孙冲意欲开坛百日,挑战天下文宗的言论传出来之后,素有名望的大儒们往往都是摇头而笑,当然,心里可能还要加上一句这小儿是个棒槌...自稷下学宫随着齐国消失后,中原再无儒者可以一正文脉,统一儒门观点。

    即使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也终究不能统一儒学内部分歧。

    何况一小儿?那些一辈子穷经皓首的老学究们心里闪过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老夫这辈子读书的岁月,比你年纪都大了不止一倍!

    那些出身世家的年轻学霸则心中有些窃喜,这不是送上门来的扬名机会吗?即使心中不爽也要捏着鼻子承认,长孙冲这一年里声名显赫非常,几首诗词都是一时之作,尤其是殿上那首大鹏一日同风起,甚至在不少诗词圣手之中,评价也非常不错!

    长孙冲自那日回府后,便闭门不出。开始细思索自己究竟要以何种面目重塑儒学。

    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到了宋朝便被批驳的一无是处,漏洞百出。

    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

    在没经历冠礼之前,长孙冲对儒学充满了偏见与想法,仿佛儒学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但是冠礼一过,真到了下手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在连续三天提起笔却写不出任何字之后,长孙冲将力学三定律扔到一旁,准备出来逛逛。

    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一幕。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好青年,网络小说长孙冲当然看过。实际上他刚刚穿越来的想法便是以科学技术为内核,儒学为伪装,建立一套全新的科学体系。

    反正网络小说的主角都是这么干的...

    但真到了下手的时候却两眼一抹黑,没错,现代物理学他学过,相对论他都听白胡子老爷爷讲过,玻璃、钢铁、塑料、水泥这些常见的化工材料他也清楚合成原理,甚至还能尝试以大唐的环境做一做。

    甚至他还拥有更多,比如孔颖达在十几年后著成的五经正义他也翻过,就算是朱熹那本号称封建时代儒学巅峰成就的四书章句集注,他在过目不忘的本事下也能通通复述出来...

    但是这就能铸造出他自己心中的儒学体系乃至所谓的圣学大道吗?

    显然,目前并不能。

    举个例子,只要是受过初等教育的人都知道何为素数,也都听过哥德巴赫猜想,那么现在给你关于素数的定义,同时请你证明,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动手吧,神仙...

    长孙冲的困境便是如此。道理他都懂,但是怎么才能把道理串通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百五十六年后的长安城内,文学家顾况高傲的对着十五岁的白乐天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贞观五年快要入冬的时节里,长孙府后宅的长孙高驰也在默默地烦恼。

    长安居,大不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