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圣唐
字体: 16 + -

第7章 吾不遇时龙不惊(上)

    长孙无忌看着孙冲的眼睛,终于说出了最想说的话:“冲儿,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聪明人有很多,但是只有活着的人才是真的聪明。你的事情超出了为父的认知,若我是帝王,也许我会斩了你,也许我会将你囚禁终生。”

    孙冲本是以一颗玩味的心对待这件事情的,但感受到老长孙的严肃之后,他也感觉到可能事情远比自己想的复杂。

    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类的事,多少人,都毁于自己的聪明。

    哥白尼如何?煌煌日心说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的破晓之光。与基督教愚昧的地心说相比,无疑是进步的。哥白尼甚至是一位虔诚的神父,并没有想过要推翻神权的统治,仅仅是在宗教的世界观上稍作改良,就如同他在《天体运行论》的扉页上写到的那样,

    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因为人类果真见到天主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然会感到一种动力促使人趋向于规范的生活,去实行各种道德。

    布鲁诺如何?伽利略如何?甚至明末时写出《藏书》、《焚书》的李贽下场又是如何?

    比旁人多走一步是天才,多走两步便是该上绞架的疯子!

    孙冲所掌握的后世科学知识无疑比现在的技术更先进,更科学。作为长孙无忌的儿子,他同样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孙冲原以为这层身份可以保护自己,慢慢的改变长孙家乃至大唐的轨迹。

    恍然惊醒的孙冲,吓出来一身冷汗。自己之前甚至还期待着与李二会面?

    “但你终究是我长孙家的嫡子,你是我长孙无忌的儿子!希望圣上看在往日二十年的情分上,能够对你有所宽容。”

    “至于如何说服圣上,冲儿,要看你自己了。”长孙无忌说完后,深沉的看了他一眼,便转身出去了。

    孙冲呆若木鸡地坐在凳子上,心抑制不住的狂跳:这谎……好像撒大了。

    去见李世民?大唐的皇帝?他咽了口口水,走出密室。

    ...

    如果说孙冲在冶铁厂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李二陛下还不知道这件事情的话,那都水监的统领任铁山就可以自裁以谢圣恩了。

    实际上关于长孙冲醒来后的所作所为都一一的陈列在李世民的御案上。甚至包括长孙冲与长孙无忌进入密室的事情也赫然在列。作为大唐的主人,李二陛下的耳目自然遍布朝臣家宅,无关信任与否,只是一位英明帝王的政治手段罢了。

    跟随李世民多年的老太监刘洋,进来禀告长孙无忌求见。

    李世民未立刻作出回应,而是盯着手里的密报,半晌后才幽幽道:“丞相去见过皇后了?”

    刘洋摇摇头,低头答道:“不曾,丞相从府中直接来此。”

    李世民心中宽慰,长孙无忌,并不做错事。

    “请丞相进来。”李世民将手中的奏折放在一边软塌上的几案,端起旁边的茶盅,小酌一口。

    长孙无忌进来后,行了个拜礼,“参见陛下。”

    “无忌不用如此恭谨,起身吧。”李世民和颜悦色,完全看不出任何端倪。

    “臣有事启奏。”长孙无忌起身垂头。

    “来人,给丞相赐座。”李世民挥挥手。

    “臣不敢坐。此事事关重大,乃至国运兴衰。”长孙无忌顿了顿,继续说道。

    “臣子长孙冲自皇宫归家以后,昏迷四日又三个时辰。臣确保没有外人于此间接触长孙冲,而且,臣已经在家中验明正身,没有被人替换易容的痕迹,但长孙冲说自己一梦二十年,在诸圣殿得圣人教导。

    臣原以为他得了疯病,开始并未在意。不想十天前他与我一同前往铁厂,真的将钢铁生产革新,铁质不仅大有提高,出铁量也翻了足有十五倍。

    臣,不敢有所隐瞒,只好向圣上秉明一切。”长孙无忌一口气说完了所有的事情后,低头不语,等待李二裁决。

    “哈哈哈哈哈,爱卿所言当真?”李世民爽朗地笑着,虽然已经知道这些事情,但真正听长孙无忌说起,犹觉得似传奇故事一般。

    “那朕是上天垂怜我大唐子民,给朕最大的惊喜了。”虽然脸上堆满了笑容,但眼神深处还是闪过一丝的别样的味道。

    “长孙冲乃微臣嫡子,关于此事,臣不敢妄加评论,以免有混淆陛下视听之嫌。能做的只有封锁消息,等待陛下裁决。包括刚才所言的诸圣殿事,此事只有臣与内子知道。”长孙无忌作了补充。

    “如此一来,我倒很是好奇,不如召长孙冲入宫如何?”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不放过这位跟随自己二十余年的大舅哥一丝一毫的表情细节。

    “臣没有异议。”长孙冲低着的眉头一皱,果然,该来的还是来了。

    孙冲在家早有准备,早上他爹走的时候他就知道,他必然会入宫面圣。

    更换好衣服后,便在屋里来回走动。

    焦躁当然是有的,但也夹杂着些许的期待。

    长安乃是汉家历朝古都,可惜唐末却毁于战火,后世无缘得见。还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李二,母仪天下的长孙,甚至令人惋惜的兕子公主李明达...

    ...

    在他快晃晕了元氏的眼睛时,终于,宫里的侍卫传来了信。

    乘坐马车出了长孙府,路过永兴坊长街上,无数的行人、商旅和货摊把本来很宽敞的街道挤塞的满满当当。宽袍大袖的士子,翻领窄袖的胡商,短布褐衫的平民,行走其间,热闹非凡。

    天竺的和尚在坊间说法,蹩脚的大唐话引来阵阵哄笑,南洋的昆仑奴赤足走在街上,跟着身前的主人横行霸道。身穿小袖袍、头戴花皮帽的波斯人,贩卖着用来化妆的胭脂花粉。

    道路两旁货摊之后是流进皇宫的清明渠。石制的、木制的小桥凌驾于渠上,

    岸上遍植槐树,树后就是一家家酒肆,挥之不去的酒香从那里边飘出来,汇入到大街上这副繁华的画面中去。

    孙冲看着这周围新奇的一切,忽然才想起,自己醒来这么久都未曾好好看一看自己将要生活的帝都,到底是什么样子。

    可能是因为元月的缘故,所以才这么热闹吧。

    他放下马车车窗的帘子——虽然好奇,但这个车速进来的风,还是冻脸啊。

    终于进了宫门。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嗯,不错不错,布局挺好,但……有点破啊,完全没有自己心里想的那么奢侈……,孙冲心里嘀咕着。

    宦官掀起门帘,孙冲进了甘露殿,最先看到了一个身穿黄袍的人坐在榻上,他没有先打量这个千古一帝到底长什么样子,虽然他很好奇。

    “小子长孙冲,叩见陛下。”长孙冲跪在离李世民不近的地方,低头叩拜的时候,才看了看站在一旁的父亲。

    母亲特意嘱咐过他,要注意自己在宫里的一言一行。

    他注意到了旁边有凳子,但父亲却没有坐。

    还不明白这位天子到底是什么心性,孙冲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刘洋,赐座。”李二陛下的目光一直随着孙冲。

    孙冲态度恭谨,但并不如何谄媚,反而充满自信地望向李二陛下。

    榻上之人毫不掩饰自己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孙冲,仿佛要看穿什么。

    壮冠虬髯、龙凤之姿。

    这句话用来形容李世民,确实是再适合不过了。

    “好!好!好!”李世民承认,对于自己的这个侄子,他很感兴趣。

    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这小子不仅能够做到不畏惧自己,还能保持该有的恭敬,对这个度的把握,实数可贵。

    长孙无微微握了握自己的拳头,为孙冲捏了一把汗。在李世民身边多少年,他怎么能不知道这三个好是什么意思。

    “小子不知能不能坐。”孙冲刚才还在犹疑着,现在却想壮壮胆子。

    “哦?何为能不能?”李二陛下挑着眉。

    孙冲看了看旁边的老父亲,开了口,“家父不坐,小子怎能先坐。”

    李世民愣了愣,转而哈哈一笑:“无忌啊,刚才让你坐下你不坐,现在好了吧,被你家儿子误会了,还以为我怎么样了你。”

    李世民喝了口茶。这个十四岁的孩子,到底还是聪明的。

    或许并不能将他当做小孩子了。

    “快坐下,难不成要朕亲自扶你们父子俩坐下不成?”李世民故意道。

    孙冲忽然觉得,眼前的李二陛下,只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和蔼的邻居大叔,非常面善。

    但怎么可能?一个可以亲手杀掉自己的兄弟,逼供父亲的男人,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和蔼与面善吧!

    虽然看起来和颜悦色完全没有任何架子。但龙始终是龙,喜怒无常的龙。

    “陛下召见小子,是想听诸圣殿的事情吗?”孙冲坐下整了整衣服后,拖着尾音说道。

    长孙冲有些紧张,只好说些废话来拖延时间。

    “便是如此。”李二陛下也直接了当。

    “那小子就从头说起。”孙冲坐直了身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