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尤七星
字体: 16 + -

第一章:凤初化形躯,蟒身完大道

    自盘古尊神开天辟地以来,太极衍变阴阳,时有天尊化周山顶天立地。后周山不稳,阴阳变化四象,有三清出世,定那地水风火。又有圣皇伏羲感天地,得龙图而画卦;女娲则炼石补天,斩鳌立四极。



    时传古帝无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其中帝颛顼绝地天通,改巫族名号为人族,断了天路,绝了地门,从此天归天,地归地,人间归人间,三界再难有所联系。后又有帝禹得龟书而平洪水,其子建立人间第一个朝代——夏朝。



    至商末,文王推演六十四卦以全天道;文王之后五百年,礼乐崩坏,诸子百家齐鸣,紫气东来,春秋笔法,璀璨如斯。



    不想出了一位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始皇帝,他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终了了这一世。



    自此天下纷争不断,分合数载。



    



    这三千世界,虽有殊俗异习,却传承如一,原来三千世界在太极未辟之前,本就一体,其名始生之地,因得东方始生之气而名。



    却不想大羿射日,金乌解羽,使上帝震怒,进而引发了大劫,天地从此不稳,每隔一段时间便有一场天地沦陷之劫,导致始生之地崩溃,诸多残骸便逐渐化作亿万小世界,被统称为三千世界。



    



    三千世界,无奇不有,或继承过去,或衍变成新,时至如今,已历经龙汉,赤明,上皇,开皇四次天地沦败之劫,今世之劫名曰延康。



    有天尊推演,延康劫将是至关重要的一劫,若是天地渡过此劫而不败,则从今往后再无劫难,反之则一切归无。



    于是诸多曾经古老的生灵一一苏醒,或借卵化生,或广收门徒,只为能够夺得天地之间,遁去的一线生机。



    



    此界洪荒大陆由内到外被分为九州,四荒以及四海。



    其中又有五藏山,这五山又各自被划分为数条山系,诸山系纵横分布在九州与四荒之中;四荒又被分为八纮,在这片大地之上又有诸古国林立;四海之外则少有人烟,而据说在四海之外的尽头有八极之门户,并且又有八殥之泽分布在九州四荒之内,甚至本身就连接四海。



    



    大荒之东,棘林桑野之地,此处位于东海之内,是一片广阔的荒远之地,这里也是洪荒大陆每天第一个受到阳光照耀的地方,有着诸多九州内的河流经过,从此处注入东海大渚之地。



    一座无名大山上,树木参天,枝叶蔽日,只见一条有八万四千鳞,身长一丈二尺九寸六厘,四寸六厘一毫七丝粗细的黄色巨蟒,盘绕在一棵参天大树的枝干上,只见它在树干上扭动了一下自己的巨大身躯,吐出蛇信,一团芬芳气息随之飘散在空气中,他惬意的看着四周,一双蛇目竟然能够转动。



    “肚子也饿了,该去找点吃的了。”这条黄色巨蟒突然口吐人语,自言自语的说起了话。“自从采日月精华,受天地真秀,修开了十二重楼口吐人言,但这肚子也不知怎么了,常常觉得饿。”



    黄色巨蟒叹了口气,自从开始修炼以来,他就认识到了一点,身为鳞虫中的蟒蛇一族,他绝对是另类,虽然吃东西也能增进气血,但像他这样很难吃饱的恐怕找不出几只,黄色巨蟒苦笑了一声:“没事,能吃是福,何况这还能增强自身。”



    想要在这东荒存活下来,没有实力,可是极其困难的,不久之前,他便看到过一个大人国的巨人与狄山的熊搏杀了三天三夜,最终将三座大山夷平,那个巨人才将狄山巨熊擒杀,这阵势吓得巨蟒躲在这座山里不敢出去,免得也给抓走。



    黄色巨蟒从树上缓缓爬下来,两颗蛇目搜寻着四周,潜伏在地面上,缓缓的爬动,他早就在不久前就发现了一个受伤的老麋鹿,此刻的他就这么偷偷摸摸的向那头麋鹿所在地行去,而毫无悬念的,这头麋鹿就进入了他的肚子里。



    黄色巨蟒在修开十二重楼,得了为人的天地雏心之后,就发现自己与其他蟒蛇有的巨大区别:那就是自己有一口坚牙利齿,可以用来撕咬猎物,而不必一口吞下把自己肚子撑得老大。而且他水陆皆可行,即使是钻地也比打洞的老鼠厉害。他甚至还拥有一对灵敏聪慧的耳朵,简直就不是一个正常的蟒。



    要不是他以前曾与另一条巨蛇争斗,发现了两者间的不同,并特意寻了许多蛇类,恐怕还认为自己是一条正常的蟒蛇。



    当然了,那些蛇类也倒霉的进了他的肚子里。这也可能说明他的血脉与常蛇不同,但如今也无处去寻源,也便只能顺其自然。



    黄色巨蟒慢慢的吞食着这头老麋鹿,可惜了,巨蟒有点惋惜的想道,毕竟是处于年老期的麋鹿,气血精气并不是很充足。



    当黄色巨蟒吞食完血食后,他体内的一股暖流也增强了一些,而这自然是因为那头老麋鹿的气血精气被他吞食所造成的。



    这时巨蟒的眉心中猛然传来一阵震动,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涌上心头,一声声玄妙道音从他眉心处的紫府内如同潮水一般涌上心头,仿佛众妙之门在他紫府内被打开一般,巨蟒只觉浑身一震,体内的那股气流就在道音的渲染下运转起来。



    一直以来巨蟒都不知道这玄妙道音的来源,甚至无法控制开始和结束,但每当巨蟒修为有所精进的时候,道音便会从紫府中自主浮现而出,引导着他体内那股自开辟气海之后所诞生的气流。



    巨蟒眨了眨灵动的瞳孔,巨大的蛇嘴猛的一张,一口精纯的天真地秀就这么直接的被他纳入体内。



    巨蟒缓缓闭上双眸,心神渐渐沉入到修炼之中。一句句烂熟于心的道音文字从心底流淌出来,一股玄妙至极的感觉油然而生。



    巨蟒静静的盘卧在地上,一道道玄冥的道德符文随着道音的绽放而从紫府中浮现出来,它们围绕着巨蟒,在巨蟒的身躯上轻盈的跃动着,紫色的符文中蕴含了种种深远幽寂的道韵。



    亿万道玄虚符文吸纳着天地真秀,又相互牵引着合为一体,化作一团团紫色的光芒,交相辉映。



    紫色的光芒在巨蟒的鳞甲上流转,在流转的过程中又化作一股股浓郁的紫色气体,澎湃的紫气吞吐着条条瑞气,在巨蟒体表上流转不息,黄色的鳞甲被渲染着如太阳般璀璨。



    这紫气缠绕在巨蟒的身躯,一重重的将巨蟒包裹起来,化作一具紫色大卵,隐约间有着一丝威严,神圣,苍茫甚至刑狱肃杀的神韵从紫卵上传出。



    在紫气中又似乎有着大道的纹路,这些纹路编织出了一位尊神的身姿,那丝丝神韵便是从这尊天神中显现出来的。



    “吼——”玄妙的感觉使得巨蟒忍不住仰天长啸,这一声响亮的咆哮声穿透巨卵,响彻在这片天宇,宛如来自远古巨兽的嘶鸣。



    响亮的吼声震动了这座山上的生灵,弱小的生灵们都被惊住了,纷纷慌忙逃窜。



    是的,巨蟒的叫声也与正常蛇类有所区别,似远古莽牛巨吼,又像铜盘击打之声。



    而也在这时,一只花纹大虫从洞穴中颤巍巍的探出头来,巨蟒的一声巨吼让他险些吓破胆,他一对狰狞虎眼向着紫气环绕的位置望去。“原来是有人在打磨自身筋骨,准备蜕变出人躯呀。”



    “嘿嘿,这倒是有意思,没想到居然有这种蠢货,竟然在这个特殊阶段贸然释放出自己的气息,凤初化形的血食,味道应该不错。”说着,这花纹巨虎舔了舔锋锐的牙齿,向着巨蟒的方向发出一声巨啸,便一跃而去。



    



    此时的巨蟒却毫不知情,依旧沉醉在那股玄奥的意境之中,玄妙的道音不再只是从紫府中流露而出;甚至有道音从天而降,降落到了巨蟒的灵台中,紫府道音在体外完善着巨蟒的幽精人魂七魄,天地道音则在灵台内精淬着胎光天魂和爽灵地魂。



    两种道音交集在一起,宛如洪钟大吕般恢弘,大气,又似天地烘炉一般在不断锤炼着巨蟒的内外虚实。



    一声声宛如暮鼓晨钟的道音从巨蟒的紫府与天地间响起,将巨蟒的三魂七魄一遍又一遍的涤荡着。



    巨蟒只觉得自己的八识提升了不止一个境界:眼睛像是被清泉洗涤过一般,明亮清澈,能够清晰的看到一丝一缕的紫气;耳朵微动,能够听到被道音掩住的紫气流动之声;不仅如此连嗅觉和味觉都有着极大的变化,触觉更不用说,他能感觉到紫气划过的轻柔;他如今头脑清醒,一片宁静,这是心意识的升华,他甚至觉得自己能够看到未来的一丝因果等等,这是末那识,阿赖耶识的升华。他的八识被两种道音锻造的更为柔韧,洗尽铅华。



    一股股精纯的天地真秀被紫气吸纳而来,再输送到巨蟒的体内,滋养着他的皮肉筋骨。



    雄浑的紫气宛如巨大的茧蛹将他包裹在中间,蛹内,巨蟒的黄色鳞甲宛如铠甲般片片坚硬,却又柔韧无比,闪烁着摄人心魄的寒光,鳞片的边缘锋利如刃,甚至能够当做武器来使用。



    神秘的紫色道德符文愈发的多起来,不断的汇聚成紫色光团,再汇聚成股股紫气,紫气又不断缠绕着巨蟒,将他笼罩在里边,紫气中的道德纹路也将巨蟒衬托的犹如一尊讲道的天尊,神圣,威严,端庄……无数的赞美都不足以形容此时的巨蟒,他就如同一件绝美的艺术品,陈放在眼前,无论是谁,都要忍不住赞叹。。



    渐渐的,有着淡淡的光辉从巨蟒的眉宇间闪烁出来,映照着世间的真理,弘扬着天神的事迹,与大道相辉映,与天地同共生,与万物合为一。



    



    ps:



    (一)与传统洪荒小说背景略有不同。



    (二)修炼境界为传统修真境界的“扩充”,:调息,吐纳,导引,胎息,养气,神静,气安,气海,炼己,存诚,凤初



    :筑台,灵坛,固守,琴心



    :坎离,采药,归鼎,金丹,温养,周天,腾云



    :乾坤,虚灵,养胎(大周天),元婴,晖阳,移神,灵动,培元,养慈,脱体,



    :乾元,返虚,入浑,太虚,无相,自然,超脱,大乘



    大乘之后便是飞升登天



    (三)此处小说中的人,不代表人族,代表的是五虫万族,人族为巫族[巫,古代通天彻地之人,但帝颛顼绝地天通之后,不允许有“私巫”],不存在妖族[妖者,按《神异经》记载为五行变化的征兆,如此,只有《山海经》的蜚,文鳐鱼等才能被称作妖]



    (四)天地雏心,按《礼记?礼运》,拥有天地之心才能称作人,在此书中,人代表的是完美,所以五虫万族没有哪一个族群拥有天地之心,包括本书中的巫族[人族]。



    (五)凤初化形,此书设定中,巫族拥有完美的人身,所以万族都需要化人身,并且按照化蛹为蝶的思路,产生了凤初蛹



    (六)人体喉咙被称作十二重楼,此处引用《封神演义》中龙须虎的说法,除了巫族[人族],想要口吐人语都需要修开十二重楼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