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坑系统
字体: 16 + -

第292章 她竟不在了

    赵四到了摘云楼附近,就消失在一个寻常巷陌。然后跃上民居,施展步伐,以一个最不可思议的角度,很快就上了摘云楼的楼顶,倒挂下去,就到了李师师的窗外。

    赵四敲敲窗户,但是并没有人理他!难道现在李师师已经不在这摘云楼上了?

    不可能吧?她这样子的一个女子,除非天下大乱,否则不可能离开这里的!难道是赵佶来到此间幽会?赵四倾耳听听,却并不见里面有什么动静。事实上,赵佶最近受到师父净空法师的教诲,开始渐渐有了些大乘佛拯救天下人的意思,现在是一心向善,也一肚子的雄心壮志,恨不得做一个转轮圣王……所以,赵佶极有可能忘记了这里……

    无论如何,进去看看就知道了,依着自己逃跑的本领,这天下还没有谁能够抓住自己!

    赵四于是找个匕首,撬开了窗子,进了屋子!

    屋子是黑暗的,毫无生气!四下也没有人,奇怪了,难道她真的离开了?

    赵四心下黯然,想着既然她已经离开了,那也是好的,总比关在这个黄金笼中的强!赵四打算原路返回,但是再推开窗户的时候,他发现这扇窗户的外面,挂着一个小小的布囊,虽然光线比较暗,但是这玩意稍微摇晃,赵四还是敏锐地觉察到了!

    他也没想许多,随手就摘了,然后原路返回。

    赵四在汴京城的各坊间穿梭,最后跃进一个院子,这院子是个典型的小户人家民居,赵四进了堂屋,打开机关,进入密道,走了半柱香功夫,就出现在了弟兄们大吃大喝的那个雅间,看到大家基本上都有了醉态,赵四也懒得再掺和,他坐在一边,趁着亮光,拆开那个布囊,里面是油布加狗皮,裹得严严实实的,防水很好!赵四再拆开,里面却是一封书信!

    而且这封信就是写给赵四的!

    信中说,她终于得到了某个人的准许,可以赎身,去做一个自由人了!她说,她要去寻师父,因为她等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有等到师父再来!师父是她见过的最有趣的男人,她一定要找到!并且跟着师父过一辈子……她在窗户上挂着这份信,就是希望师父如果想起了,再来的时候,能看到这信!她说她要到武当山去,因为师父讲过,这个山上有最厉害的轻功,师父那么厉害,一定是这里学的本事……

    看这份信的时间,应该是赵四前往太行山剿匪的那段,那时候赵佶把军队交给他,是完全相信了他,也就是那个时候,赵佶燃起了重振雄风的信心,励志要收拾烂摊子,中兴大宋,所以,那时候赵佶跑出来和李师师断了关系……

    既然如此,那就派人去湖北一代寻找吧!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武当山,张三丰还未出生,不过是个大道观而已,有没有人练武都不一定!武当山的辉煌,是明朝明成祖朱棣手里才真正辉煌起来的……

    赵四端起一碗酒,敬了众弟兄,让他们吃好喝好,自己吩咐钱卫家,教他暗中动用人手,前往武当山寻找李师师。

    赵四回到家,由于京城的心是已经了却,没有什么可操心的,就开开心心喂喂大熊猫滚滚,陪着何温玉说了一会儿话,就开始呼呼大睡。

    翌日,赵四上朝,皇帝告诉赵四,说好的那个吉日,现在等不得了!他已经下旨叫张叔夜上梁山,颁下圣旨,叫他们做好准备,要替朝廷出力剿匪!圣旨估计快要济州了!

    “陛下,那微臣……”

    “你和童贯看着在京城备齐辎重武器,天武军两万人,从汴水水道出发,运往大运河,如果张叔夜的招安顺利的话,你们就会师,然后分水路两路出发,南下平乱!若是招安不顺利,就两万天武军,也算是我大宋最精锐的军队了,全权交给你两个,沿水路南下,给朕掐灭方腊,至于怎么打,那是你们的事!”

    “臣遵旨!”童贯和赵四领旨。

    赵佶又下旨,叫高俅总督一应军需供给。高俅自然巴不得有个事儿做,再捞一把军功,也领旨谢恩。

    现在朝廷的铁三角已经形成,即童贯、高俅和赵四,官场上那些不得志的酸儒,又给他们冠以“三贼”的称谓。赵四原本以为忠奸之分,历史上应该不会有太大差池,但是现在有些明白了,自己一颗红心,事事国事为重,虽然有些担忧,做了两手准备,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个不错的忠臣、干吏,但是自己居然也名列“三贼”!可见历史上这个忠奸之分,其实不过是那些拿笔杆子的,由着自己的喜好,批出来的!就像历史上的东林党和阉党,事实上东林党每天鼓吹自己多么的忠君爱国,可是基本上都是一帮草包,最后崇祯帝自缢而死,那群人巴巴的多投降满清,可见这群酸儒,多是要能力没能力,要忠心没忠心的,只不过嘴边的酸词多了一点,善于鼓吹罢了……

    言归正传,且说童贯、高俅和赵四三人联袂走出皇城,童贯问赵四道:“你觉得山上的人会来吗?”

    “哈哈,大人,小子我怎么知道,我又不是他们的头领……”

    高俅从旁大笑道:“你小子,厉害归厉害,但是你要把我大宋朝廷的君臣当做傻子,那你就错了!这种事,明眼人一眼就瞧得清楚……”

    赵四笑道:“太尉大人这么说,那梁山一定会派人来的……”

    “你的意思是他们不会倾巢出动?”

    “小子觉得,守摊子的人,他们肯定会留下的,现在的梁山并不光是个地方团练武装,更重要的是那边是是个大型的工厂,出产着风靡天下的商品,所以,那些工匠、工人等等,肯定会留下,这方面的管理人员,肯定会留下……”

    “哦,原来如此!”童贯点头道。

    “枢相大人觉得他们这么做,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也并无不妥!”

    通过这番言语交锋,事实上,就是暗暗商定了赵四该拿出梁山的什么东西,赵四这么说,童贯说并无不妥,那就这么做就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