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坑系统
字体: 16 + -

第244章 升个官

    等到所有大炮炮膛开始发烧,不再适宜装填的时候,赵四也就没有命人降温,继续打,而是命人就地搭起帐篷,铁炉生火,留了一批人看守大炮,明天继续打,今天暂且就这样……

    就这种强度的打击,进行了四五天之后,那些每天抱头鼠窜的贼人,终于再撑不下去了,拼死想在一线天和谷口突围,结果白白送了许多性命,根本无济于事……

    但是,这些人果真是弥勒教灌了迷魂汤的,他们还是死不投降……

    这时候,高俅确风尘仆仆地来到战场,听说赵四在山顶打炮,他还不知道炮是个什么玩意,也没有叫士卒传命,让赵四回来,而是亲自跑到山上来看。

    当高俅看到这玩意可以打到几里地之外的恐怖威力之后,惊掉了下巴!

    “这种东西你都做的出来,打得那么远,还那样霸道……这架起来,往城头轰几炮整个城头都要被削平……这玩意攻城作战,以后无城可守啊……”高俅惊讶道!

    “这不算什么,我所知的炮,可以打到几十、上百里之外,只可惜这样的东西,我的本事是造不出来的!我造出来的这种,才是火炮的最基础形态……当然了!城墙要是用我们烧制的水泥建造,那咋们这种原始炮,还是奈何不得的……”赵四指着下面远处混乱的场景道,“大人,给你看看我做的望远镜……”

    “望远镜?”

    “是的!这东西可清楚看到远处的东西!”

    高俅接过赵四递给他的一个木头圆筒,学着他的样子,把一只眼睛搭在长木筒的一头,闭上另一只眼,往赵四所指的方向看……

    他清楚地看到一个人疯狂地挥舞着长刀,张嘴怒骂,朝自己的方向跑来,但是突然身边落下一颗炮弹,然后炸开……这个小人就不见了……随着烟尘飞起,一起飞起的还有一条腿……

    高俅被骇得一下子把望远镜拿开,道:“你就能得能上天啊!听说你是斗战胜佛降世……你可真是一只能折腾的猴精啊!”

    “呵呵!大人,斗战胜佛那师徒四人的故事,是小子听一个叫做吴承恩的老先生讲的……吴老先生说,这本就是他编的故事,哪里有什么齐天大圣、斗战胜佛的事……不知大人带来了什么消息?”

    “坏消息,圣上同意你驻守雁门关,现在这附近驻扎的一万人,统归你调遣……”

    “这不正是咱们所求吗?”

    “问题是,这个里的守卒,是四年半时间,一直在这里!现在他们换将不换兵,怕是会有很大的情绪……以至于你管不住,出现哗变……有好多当兵的,遇到这种情况,其中心思活泛的分子,就会鼓动士卒们造反,去当了土匪……”

    “还有这等事?”

    “当然!大宋的一半贼寇就是这么来的!”

    “厉害了……”

    “我原本想争取一些其他地方的新兵,你好带,可惜没有成功……”

    “那好消息是?”

    “好消息是圣上同意,把这次出征带出来的厢军,也留给你……”

    “这太好了!这群人虽然没有锐气,但是吃苦耐劳,也十分的恭顺,很好使唤的……”

    “老夫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们继续用来干活,也没有规定说厢军就是用来干活的!你可以让他们拿起武器战斗,关键看你怎么用他们!这些人是听你话的,因为最近你带兵,伙食取暖冬衣等各方面,你一视同仁,厢军士卒也很感念你,所以他们一定会听你的……你尽快建立自己的心腹人马,到时候就能压住其他人了,否则桀骜不驯的边军,可真不是那么好带……”

    高俅的意思赵四听明白了!其实说白了,就是无论走在哪里,无论干什么事,手里有打硬的实力,才是关键!也是,枪杆子出政权的道理!赵四作为学了那么多思想政治的人,这点道理岂能不懂……

    “多谢大人关心!小子明白了!知道该怎么做了!”赵四一躬到底,感激道。

    “你小子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我就不多说了!当然,压要压,但是也不能逼迫那些边军,毕竟都是这么多年为了大宋苦苦戍边的忠志之士……再说了,无论对待那个阵营,总是要拉一派打一派,搞搞分化,也搞搞平衡……这就是所谓权术,你可明白?”

    “略懂!略懂!”

    “那就好!天武军我就带回去了!你小子就好好留在这里,过个好年吧……哦,对了,有圣旨,你接旨吧!”

    赵四只好跪地接旨,高呼万岁。

    圣旨的意思就是赵四干得好干得漂亮继续干,等到这一票贼寇彻彻底底打完了,再一次性好好赏赐赵四!暂时升个官,为太原府知府,节制兵马镇守雁门。

    这让赵四想到杨业这个人镇守雁门关的事迹……

    时辽西京大同府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雁门关进发,雁门关地处北宋与辽交界地带,是北宋防御辽国进攻的重要关口,守将杨业时任州刺史。杨业即世传“杨家将”中杨继业的原型,骁勇善战,外号“杨无敌”。此时,杨业麾下仅有守军数千人,面临大敌来攻,他急遣信使请求节制西北边疆军事、正驻守太原的潘美发兵援助。

    而潘美却拒不发兵。他以为,雁门关虽是战略要地,但只能暂时阻挡辽兵的攻势,并不能用来坚守以长期拒敌。因此,潘美只是积极准备固守太原,没有发兵援助杨业固守雁门的打算。

    辽兵已至雁门关,潘美却按兵不动,仅凭杨业的数千兵马守关,势必无法抵挡萧咄李的十万大军。在此危急关头,杨业只得冒险设计,欲用奇兵袭击辽军统帅的指挥部,“擒贼先擒王”,若辽军统帅被擒获,则辽之十万大军可不战自溃。以数千骑袭击敌人十万大军,诚为至难至险之事,而事已至此,杨业别无选择。

    计议已定,杨业留副将守雁门关,自己则率“麾下数千骑自西径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根据这段记载,可知杨业乃是采用从敌人背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战术,一举将辽军击溃的。

    当时,辽军正在准备进攻雁门关,没料到宋军会在背后猛插一刀,又不知宋军到底有多少人马,顿时大乱,纷纷逃窜。

    混战中,杨业判断辽军统帅必在中军旌旗簇拥之处,于是率军猛攻辽军中军。只见辽军旗鼓簇拥之处,有一人骑着一匹高大骏马,杨业知此人必是辽军主帅,乃率众击之。骑骏马者正是辽军统帅萧咄李,在宋军的猛烈冲杀下,其左右卫兵皆被冲散,萧咄李竟被宋军斩杀。

    萧咄李一死,辽军顿时成了一盘散沙,皆无心恋战。守卫雁门的宋兵见杨业袭击成功,也开关杀出,辽军大溃,退至大同。杨业挥军追杀,擒获辽军都指挥使李重海而还。

    杨业以少胜多、取得雁门关大捷的消息传至太原,潘美不信,及查证属实,顿时恼羞成怒,妒火中烧,竟上疏宋太宗,劾奏杨业之短。幸好宋太宗此时还算明智,将潘美的“谤书”封好,遣使送给杨业看,并升杨业为领云州观察使。兼代、郑南州刺史,算是对杨业雁门关大捷的奖赏。

    雁门关大捷是宋辽战争中宋朝为数不多的胜仗之一。杨业在大敌临关的危急时刻。毅然实施背后袭击之中军的战术,而不是被动地据关防守,变被动为主动,其胆其识,极为卓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