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风云录
字体: 16 + -

第14章 玄宗问计

    李隆基见状也很是诧异。其实,李隆基本不想李亨学习武艺的,他只想让自己这些个儿子听从安排,规规矩矩的读书学习,能有一身不俗的文采便是可以。却不想出现了李亨这个愣头青,也不知怎的,摔了一跤之后一门心思便想学武。难得的是,杨思勖竟然也夸他不错,本想借此机会让他知难而退,却没想到真让他拉开了三石硬弓,事已至此,便只好由他吧。说不定我李隆基也能生个将军儿子。想到此,李隆基心中一阵得意,道:“不错,没想到俊儿能有此神力,朕就命杨思勖教导你武艺兵法,这把牛角硬弓是件好东西,就一并赐给你了,莫要叫朕失望。”李亨闻言大喜,连忙谢恩道:“多谢父皇,儿臣一定勤于习练武艺,日后为我大唐江山开疆拓土。”李隆基呵呵一笑:“我儿有此志,大善。”高力士忽然道:“皇上,老奴方才在陪伴忠王殿下赶来的途中,忽闻殿下诗兴大发,吟了一首诗,老奴私以为颇为豪迈。”“哦,是什么诗,快念来听听。”高力士道:“男儿当效马伏波,四海归王天下同,马革裹尸纵无悔,铁骨长城挽唐风。“李隆基听后眼睛一亮,赞道:”不错,文笔虽然差了些,豪情气势却是雄壮。“说着看了李亨一眼道:”看来你功课也没有落下,今日朕要赏你,你可有什么想要的?“

    李亨闻言心头狂跳,立马说道:”儿臣恳请父皇允许儿臣自由出入宫门,求父皇成全。“李隆基听后有些迟疑,问道:”你为何想要出宫?“李亨当然不会说自己作为一个后世人,这些日子一直被圈养在宫里早已经快疯了。而是肃然道:”父皇,儿臣认为欲致学者在于亲民,欲亲民者在于入市,儿臣从小在宫闱内长大,不见于市,便不懂得民间疾苦和百姓的喜怒哀乐,也就不懂得亲民,乃至于远离致学之道。因此儿臣才斗胆想要出宫体察民情,学习世俗学问。“李隆基思索了半晌,道:”朕便赐你金牌,每月可出宫一次。“李亨听后脸色一苦:”啊,这么少?至少三日一次吧?“说着又摆出一副可怜巴巴的表情,李隆基也是败给了他这副样子,双手扶额,有点不耐烦的道:”十五日一次,就这么定了,否则此事做罢。“李亨赶忙深深一拜:”多谢父皇恩典。“李隆基看着李亨嘴角的一丝笑意,才反应过来自己是被这小子给算计了,不由气得牙痒痒,于是道:”你先别忙着高兴,朕有一事考校你,你若答的对了,自然好说,若是答的不对了,出宫一事就此作罢。“李亨听了气得心中大骂无耻,这老子实在是太不靠谱了,你是皇帝好不好?君无戏言有木有?李隆基才不理会李亨愤愤不平的表情,问道:”朕欲东巡封禅泰山,但我大唐边境虎狼觊觎,吐蕃,奚、契丹皆环伺在侧,恐怕会起兵祸之灾,你说如何办法?“李亨听后想起了历史上玄宗封禅之事。725年3月,中书令张说起草了泰山封禅仪表献给玄宗,玄宗悦之。估计今年四月就会在朝堂上议论此事了。于是说道:”封禅泰山就是要上告天意,下启黎民,宣布盛世功德。四个夷族之中,突厥是最大的,可以先提出与突厥和亲,但咱们朝堂之上并不立刻答应,而是派遣使者,让突厥大王跟从父皇封禅泰山,突厥必会欣然接受,突厥要是同意来了,那么戎、狄的君主也会跟着一起来。这样就可以偃旗息鼓,高枕无忧了。待到封禅结束,父皇还归皇朝,大可以不合适为由拒绝和亲之事。“

    李隆基听后双眼一亮,看向李亨的眼神变的不一样了。这个李俊,真的是一直在给朕惊喜啊。这个建议不仅可以排除兵祸隐患,若是能够说动突厥君主随我泰山封禅,那将是名传千古之举,确实是个好办法!想到这里,李隆基越发喜爱自己这个三子了。于是说道:”总算你还有些见识,就算你答对了吧。“李亨心中暗自吐槽,这可是历史上裴光庭提出的办法好不好,堪称妙计了。裴光庭何许人也?裴光庭,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孙,右卫大将军裴行俭之子。裴光庭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眷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寺丞、郢州司马、司门郎中、兵部郎中等职,后因建议让突厥参与封禅,升任鸿胪少卿、兵部侍郎。父亲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在西域时,各国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上元三年(676年),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永淳元年(682年),裴行俭病逝,年六十四。追赠幽州都督,谥号“献“。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名将有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

    可以说,裴光庭祖孙三代都是能人。如今李亨窃取了裴光庭的计策,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影响他的仕途,但是为了自己能够出宫兜风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李隆基得李亨之策似乎心情格外好,于是对杨思勖道,”思勖且好好教授浚儿,无须有所顾忌。“杨思勖连忙应是。李亨见李隆基已是心不在焉,连忙向李隆基提出告辞,拉着杨思勖便急急退了出来。行至宫门外,杨思勖笑笑道:”忠王殿下有什么疑问就尽管说吧。“李亨道:”老将军真是知我,浚不明白为何方才可以轻松拉开这把三石硬弓,还请您为我解惑。“杨思勖听了道:“我就知道殿下会好奇。殿下可曾感觉近日来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一般,浑身充满了力气?“李亨一想果然若此,连忙点头。杨思勖道:”那就对了,殿下习练百兽拳已有些日子了,此功法有增强气力的功效,再加上殿下天资甚高,效果远超常人,所以拉开三石硬弓也就不在话下了。“李亨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怪不得杨思勖从头到尾便对自己信心满满,想不到这部功法竟是如此奇妙。杨思勖道:”从明日起,老臣就来殿下宫中教授武艺,还请殿下做好准备。“李亨闻言大喜,连忙道谢。杨思勖与李亨又聊两句便离开了,李亨正欲回宫却突然想起一事,不由得大呼糟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