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风云录
字体: 16 + -

第6章 初见太子

    从母亲杨妃宫中出来时,已近正午时分,李亨想到灵儿大概已经帮自己张罗饭食了,就急匆匆想往回赶。正行间,看到远处有三人相伴而来。李辅国靠近李亨小声说道,“殿下,是太子殿下过来了。”李亨定睛一看,为首一人正是太子李嗣谦,两个小太监跟随在其身侧。李亨上前拜见道“参见太子殿下。”李嗣谦微微一笑,上前几步扶起李亨道:“三弟不必多礼,听闻三弟昨日从国子监返回宫中的路上被惊马所伤,愚兄正想前去探望,没想到在这里遇见,真是巧了。三弟身体好些了吗?”李嗣谦剑眉星目,英气过人,身材修长,身穿一件白色长袍,上绣四爪金龙,腰系玉带,头戴远游冠,好一个翩翩美少年!果然李隆基生得英姿伟貌,儿子们也个个受到了良好的基因传承,回去我也该照照镜子审视一下自己,李亨自恋的想到。李亨顺势起身,做一脸懊恼状,“唉,别提了,昨日确实晦气,不过好在御医已经用过药,没什么大碍了。大哥可是刚从国子监读书回来?”说着看向小太监背上的书囊。李嗣谦笑道,“正是如此。”说着,还轻锤了一下李亨肩膀,“三弟不在本宫都觉得上课甚是乏味了,所幸今天看到你身体无大碍,你可要早日康复啊!”李亨一乐“大哥这话可不能让老师们听见,否则非要气得吹胡子瞪眼向父皇告状了,过几日我便返回国子监学****哥哥放心的是。”李嗣谦哈哈一笑,“如此便好,那我可就等你早日就学了。到时候咱们继续切磋蹴鞠”说完便告辞离去。

    看着李嗣谦远去的背影,李亨陷入了回忆,李瑛生母赵氏原本是潞州的倡伎,能歌善舞,李隆基为临淄王时,在景龙二年(708年)至四年(710年)期间出任潞州别驾,纳其为侧室,李隆基对其相当喜爱,宠极一时。当年便生下了第二子李嗣谦(即李瑛)。李隆基即位后三年(715年)正月,册立李嗣谦为皇太子。到现在已有十年时间,李嗣谦平素里言行谨慎,勤于致学,深得李隆基的看重。但后来随着武惠妃受到玄宗隆宠,原本自皇太子时代就受宠的赵丽妃,也就是李瑛生母赵氏,遭到疏远。失宠的赵丽妃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时过世,享年三十四岁。太子李瑛在母亲过世后,由于玄宗宠幸武惠妃日甚,而且惠妃又生有数名子女的关系,太子的地位时常遭到威胁。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召唤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兄弟与薛锈入宫,说是宫禁有盗贼。三兄弟与薛锈披甲入宫时,武惠妃却对玄宗说三兄弟兵变,已经杀入宫内,玄宗大怒,立刻将三兄弟逮捕,薛锈被处死。在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构陷下,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被废为庶人并被赐死;民间因为其三人之冤,称之为“三庶人“。直到后来唐肃宗李亨即位后,为其平反昭雪,才恢复太子称号。李亨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太子李嗣谦。若是日后太子不倒,势必没有自己称帝的机会,而若是眼睁睁的看着李嗣谦被武惠妃构害,李亨又于心不忍。摇摇头,李亨不再去想这些,反正还有十多年才会发生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现在还是自己吃饱肚子要紧。于是赶紧招呼李辅国回宫。

    灵儿此时正在招呼宫女太监们准备膳食,看到李亨回宫急忙上前拜见,李亨哈哈一笑拉着灵儿的手直接坐在了主位上说道“以后私下里灵儿与我同席用膳。”灵儿连忙施礼称不敢,李亨道:“我说可以就可以,此事不许再推辞。”灵儿急忙应是。却没看到旁边的李辅国传来嫉妒与羡慕的眼神。李亨就算看到也不会在意,一个小角色而已,既然这一世你遇到了我,就不会让你有掌权的机会。吃着午饭,李亨颇感郁闷。唐朝皇子的膳食没有后世吹嘘的那么奢侈,什么动不动就红烧熊掌、鹿肉、虎鞭之类的,不过转念想想也是不可能啊,动不动就吃那些大补之物,那不得身体天天上火了?至于鱼翅燕窝之类的却是不少。根据每天早、中、晚三餐的不同,御膳房为皇子们准备不同的美食,四菜一汤,也是很精致了。也只有皇子宴客时才会通知御膳房准备宴席,不过一般是用不到的。看着灵儿害羞又谨慎小口吃着饭菜的样子,李亨格外好笑。于是便想逗逗她:“灵儿,饭菜可是不合你口味?”灵儿本就因为与李亨同席感到惶恐不安,闻言立马吓得跪在地上道:“奴婢不敢,请殿下赎罪。”李亨一看顿时傻了眼,也难怪他会吃惊,唐朝虽然号称中国历史上思想较为开放包容的一个朝代,但那是对于皇家贵族和普通世家而言的。作为从小在宫里长大的宫女,灵儿对宫里的各种规矩了然于胸,平时做事更是谨小慎微,所以才会讨得王皇后的欢心把她赐给李亨。李亨无奈,但又不知如何解释,看来想要调教小萝莉的计划还是长路漫漫啊。索性道“恕你无罪,快起来吃饭吧。”于是,一顿午饭在沉默中度过......

    下午,兴庆宫传来皇帝旨意,封陕王嗣升为忠王,更名浚,其他几个儿子也各有封赏,太子嗣谦更名鸿;徙郯王嗣直为庆王,更名潭;鄂王嗣真为棣王,更名洽;鄂王嗣初更名涓;鄄王嗣玄为荣王,更名滉。又立子涺为光王,潍为仪王,沄为颍王,泽为永王,清为寿王,洄为延王,沐为盛王,溢为济王。李亨跪旨谢恩,记得唐玄宗的儿子们在历史上都多次改过名字,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就要叫李浚了,一直到被册封为太子以后改名李亨,历史上多称为太子亨。李亨在历史上的皇帝之路也很艰难,多次受到攻击和诬陷,以至于还为皇太子时就少年白头,等到做了皇帝,也不到几年就应病去世了。这也是李亨为什么决定习武的一个重要原因,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