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李儒设计攻长安,王允上书讨余孽
与长安城内的热闹相比,城外西凉军的军营里则是一片肃静。一位不速之客来到了李傕的营中,李傕连忙遣散四周的守卫,说道:“李大人,我等听闻相国大人已经被吕布斩杀,此事可属实?”
原来来人正是见势不妙,仓皇逃离长安的李儒。李儒盯着李傕说道:“确实如此,如今吕布已经联合王允占据了长安,将我岳父的家眷全部抓了起来。现在长安已经封闭了四门,下一步就是讨伐董卓的余部了!”
李傕听到董卓已经死亡,心思活跃了起来。李儒见状,淡淡的说道:“我的家人也被抓了起来,恐怕不日就将斩首示众。如今将军手握两万飞熊军,想要自立,或者投靠献帝都可以,不过我有几句话想要劝诫将军,还请将军耐心听完。”
李傕知道李儒计谋超群,于是说道:“李大人请说!”
李儒淡淡的说道:“对将军来说,将我捆绑起来,然后投靠献帝乃是最稳妥的方法。”李傕见李儒一口道破自己心中的想法,讪讪笑着就要解释。李儒阻止了李傕,接着说道:“不过有个前提是,献帝愿意接纳你。虽然你手握雄兵,但是你和我一样身上牢牢的刻着董卓的痕迹,朝中那些大臣痛恨董卓,自然也会牵连道你我身上。”
李傕反驳道:“那吕布身为董卓的义子,不一样被他们接纳了吗?”
李儒嘲讽的看着李傕,说道:“吕布,从未被董卓当做亲信,这点你我都清楚。所以他们才会策反吕布刺杀董卓。你我早就和董卓绑在了一起,当然,李将军也可以去试一试,看看他们会不会接纳你。”
李傕犹豫了一阵,又问道:“那我若是想拥兵自立呢?”
李儒笑道:“李将军想自立!敢问将军可知如何管理城池?”李傕顿时哑口无言,李儒又说道:“将军若自立无非是返回天水,但天水人口稀少恐怕负担不起将军两万士兵的消耗吧?而且天水西边有马腾、韩遂虎视眈眈,西有羌族,北有鲜卑,再加上长安的献帝,敢问将军可有把握抵挡这四方的进攻?”
李傕见李儒将自己的退路都说断了,连忙问道:“还请李大人为我等寻一条活路!”
李儒淡淡的说道:“如今之计,只有一种,就是拿下长安,将献帝控制在手中!”
李傕一惊,犹豫不决的说道:“吕布手下的并州军也是强悍不已,纵然我拿下了长安,也会损失惨重。”
李儒说道:“将军可以邀请郭汜、张济、樊稠等人一同进攻长安,到时候大家共同掌管献帝,这样岂不是更好。”
李傕听了李儒的话怦然心动,但是李儒一向诡计多端,李傕担心自己为他人做了嫁衣,于是小心翼翼的问道:“你为我出谋划策,想得到什么?”
李儒面露悲伤的说道:“我只要你杀了王允和吕布为我家人报仇!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要,若将军不嫌弃,我就隐藏在将军军中,充当将军的亲卫,若将军需要我就为将军出谋划策,但我保证绝不以真实姓名示人。事实上,若我现在以真实身份示人,只怕有许多人都想将我生吞活剥,我只有隐姓埋名才有一丝活路。”
李傕心中大喜,李儒不要权、不要利,还能为自己出谋划策。自己有了这么一位智囊,控制长安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就按照李儒的建议,请郭汜、张济、樊稠等人到军营中商议。郭汜和张济也得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正一筹莫展,于是李傕给他们说了攻打长安,一来可以为董卓报仇,而来可以控制献帝,号令群雄。三人觉的李傕的建议可行,于是就相约一同攻打长安。
吕布的并州军不过六千余人,如何守的住庞大的长安城?于是王允询问吕布,西凉军中有何人可以策反,吕布推荐了李肃、刚投降的杨奉和同样不被董卓待见的徐荣。王允听从吕布的建议,禀告了献帝,赦免的徐荣等人的罪名,然后派遣几个太监拿着献帝颁布的圣旨,招此三人进城,又上书献帝,册封吕布为前将军,李肃、杨奉和徐荣都为中郎将。李肃等人也不满董卓只提拔西凉将领,再加上董卓已死,于是便接受的诏书,率军进长安城准备效命天子。于是长安城的兵力达到了两万余人,王允心中稍稍有了底气!
李傕等人正在营中商议如何进攻长安,听到手下来报,说李肃等人收到献帝的诏书,领兵投长安而去,紧接着又有手下来报说,董卓及牛辅等人的人头已经悬挂在长安城头上。几人面面相觑,郭汜叹道:“献帝招他们入城,却没有给我们诏书,又将董大人的头颅悬挂在城头上,恐怕是铁了心的要杀我们了。”
李傕佩服李儒的先知卓见,更坚定了攻打长安的主意,于是说道:“我们都是董卓的嫡系,走到这一步更不能心存侥幸。董卓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现在恐怕都要加在我们头上,即使我们现在引兵退走,陛下也不会放过我们!”
李傕说的很对,王允有了兵力支持,又有吕布这等猛将在侧,信心十足的上书献帝,讨伐董卓余孽。伏完劝道:“现在我们虽然掌控了长安,但是董卓余孽仍有逾十万之众,且兵强马壮,我们这些兵力守卫长安尚且不足,如何征讨?”
王允坚持道:“长安虽然兵力薄弱,但地方长官却多忠义之士,譬如张飞、曹操等人,他们兵力强盛,对陛下也是一片忠心,我们可以下诏邀请他们率军前来长安缴杀西凉余孽。”
献帝听到王允又要引外臣进京,惊吓不已。其他朝中大臣也心有余悸。杨彪说道:“纵然现在他们是忠于陛下,但率军来长安以后如何尚未可知。当初大将军不是也认为董卓忠于陛下才下诏邀他率军进京的吗?”杨彪提到了董卓,犹如揭开了大臣们心中的伤疤,大臣们纷纷出言反对,献帝也是闻言色变,不停的摇头。王允见大家反对只好作罢,但是王允坚持要求决不能赦免董卓的余孽。
王允放声痛哭道:“陛下,董卓余孽与董卓一起,侮辱汉室尊严,破坏朝纲,欺压百姓,若是赦免的他们,只怕百姓心中不服。在外的诸侯也会以为造反之后,还能得到赦免,纷纷效仿!”献帝见王允所说有理,而且全是拜托王允,自己才能收获自由,于是便答应了王允的请求,拜王允暂领大将军一职,统领长安兵马,防止西凉兵作乱。王允上书请出皇甫嵩、朱儁两位老将军前往弘农招募军队,日夜训练。献帝也批准了。
王允又请命将李傕等人定为反贼,号召天下诸侯讨伐之!献帝也答应了王允的要求。
李傕等人正准备进攻长安,就听到城内传来消息说,自己等人已经被定为发贼,献帝已经下令讨伐。四人大怒,觉得为今之计只有攻打长安一条出路。于是四人分守四面城墙,将长安团团围住,宣称陛下被王允等逆贼劫持,自己等人要攻打长安,解救陛下!
朝中大臣们见李傕等人不说逃回西凉,反而联合起来进攻长安,纷纷指责王允对他们逼迫太甚,以至于他们走投无路,只能攻打长安。如今长安已经被十余万军队包围,只靠城内的两万士卒,如何防守?
王允却有不同的见解,认为他们本就是想攻打长安,自己将大门定为反贼正是理所当然,又向陛下保证,绝对会守住长安。事到如今,献帝也不可能临时改变圣旨,只好拜托王允,坚守长安!
王允请吕布、李肃、徐荣、杨奉各率本部坚守城墙,又命士卒向城外叛军喊话,诈称已经邀请了张飞、曹操、马腾等人率军来援,让他们速速退去。
李傕听到有别的兵马前来,心中焦急不已,连忙去找李儒。李儒听完之后,淡淡的说道:“我料定这其中定然有诈!经过董卓一事,这些朝中大臣必然对在外的诸侯心有芥蒂,必然不会再次邀请外臣进京。不过你可以将此事告知郭汜等三人,好让他们全力攻城,也能减少我军的损失!”
李傕听到后喜出望外,于是就将王允邀请外臣率军的消息告诉他们,并说明只有尽快拿下长安城,才能有活路,又率先摆出一副拼命攻城的架势。郭汜等人见状也无可奈何,只好下令全力攻城。
城外进攻的鼓声震天响起,长安居民再次陷入恐慌之中,王允忙着巡视四周城墙,唯恐那里出现差错,连早朝都顾不上参加。朝中有些大臣却趁王允不在,向献帝谏言道:“陛下,城外叛军皆因为王子师不肯赦免他们而起,请陛下治王允的罪,然后将王允交给城外的西凉军处置,想必定能让他们退去。”献帝感念王允的功劳,没有同意。
王允得知消息后,气的火冒三丈,心想等打退这些叛军之后,定要将这么进谗言的人打入大牢。
四面攻城的声势浩大,吕布稳稳的守住张济的攻击;徐荣出色的指挥也多次打退郭汜的进攻;杨奉手下虽然不算精锐,但靠着人多势众,对付樊稠也是游刃有余;李肃刚开始的时候手忙脚乱,但很快就‘稳住’了阵脚,‘打退’了李傕一次次的进攻。王允觉得依靠城墙,守住长安不是问题,就率领一些士卒,向欲将自己治罪的大臣发难,以城外叛军同谋的罪名,斩首示众。
(本章完)
原来来人正是见势不妙,仓皇逃离长安的李儒。李儒盯着李傕说道:“确实如此,如今吕布已经联合王允占据了长安,将我岳父的家眷全部抓了起来。现在长安已经封闭了四门,下一步就是讨伐董卓的余部了!”
李傕听到董卓已经死亡,心思活跃了起来。李儒见状,淡淡的说道:“我的家人也被抓了起来,恐怕不日就将斩首示众。如今将军手握两万飞熊军,想要自立,或者投靠献帝都可以,不过我有几句话想要劝诫将军,还请将军耐心听完。”
李傕知道李儒计谋超群,于是说道:“李大人请说!”
李儒淡淡的说道:“对将军来说,将我捆绑起来,然后投靠献帝乃是最稳妥的方法。”李傕见李儒一口道破自己心中的想法,讪讪笑着就要解释。李儒阻止了李傕,接着说道:“不过有个前提是,献帝愿意接纳你。虽然你手握雄兵,但是你和我一样身上牢牢的刻着董卓的痕迹,朝中那些大臣痛恨董卓,自然也会牵连道你我身上。”
李傕反驳道:“那吕布身为董卓的义子,不一样被他们接纳了吗?”
李儒嘲讽的看着李傕,说道:“吕布,从未被董卓当做亲信,这点你我都清楚。所以他们才会策反吕布刺杀董卓。你我早就和董卓绑在了一起,当然,李将军也可以去试一试,看看他们会不会接纳你。”
李傕犹豫了一阵,又问道:“那我若是想拥兵自立呢?”
李儒笑道:“李将军想自立!敢问将军可知如何管理城池?”李傕顿时哑口无言,李儒又说道:“将军若自立无非是返回天水,但天水人口稀少恐怕负担不起将军两万士兵的消耗吧?而且天水西边有马腾、韩遂虎视眈眈,西有羌族,北有鲜卑,再加上长安的献帝,敢问将军可有把握抵挡这四方的进攻?”
李傕见李儒将自己的退路都说断了,连忙问道:“还请李大人为我等寻一条活路!”
李儒淡淡的说道:“如今之计,只有一种,就是拿下长安,将献帝控制在手中!”
李傕一惊,犹豫不决的说道:“吕布手下的并州军也是强悍不已,纵然我拿下了长安,也会损失惨重。”
李儒说道:“将军可以邀请郭汜、张济、樊稠等人一同进攻长安,到时候大家共同掌管献帝,这样岂不是更好。”
李傕听了李儒的话怦然心动,但是李儒一向诡计多端,李傕担心自己为他人做了嫁衣,于是小心翼翼的问道:“你为我出谋划策,想得到什么?”
李儒面露悲伤的说道:“我只要你杀了王允和吕布为我家人报仇!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要,若将军不嫌弃,我就隐藏在将军军中,充当将军的亲卫,若将军需要我就为将军出谋划策,但我保证绝不以真实姓名示人。事实上,若我现在以真实身份示人,只怕有许多人都想将我生吞活剥,我只有隐姓埋名才有一丝活路。”
李傕心中大喜,李儒不要权、不要利,还能为自己出谋划策。自己有了这么一位智囊,控制长安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就按照李儒的建议,请郭汜、张济、樊稠等人到军营中商议。郭汜和张济也得到董卓被杀的消息,正一筹莫展,于是李傕给他们说了攻打长安,一来可以为董卓报仇,而来可以控制献帝,号令群雄。三人觉的李傕的建议可行,于是就相约一同攻打长安。
吕布的并州军不过六千余人,如何守的住庞大的长安城?于是王允询问吕布,西凉军中有何人可以策反,吕布推荐了李肃、刚投降的杨奉和同样不被董卓待见的徐荣。王允听从吕布的建议,禀告了献帝,赦免的徐荣等人的罪名,然后派遣几个太监拿着献帝颁布的圣旨,招此三人进城,又上书献帝,册封吕布为前将军,李肃、杨奉和徐荣都为中郎将。李肃等人也不满董卓只提拔西凉将领,再加上董卓已死,于是便接受的诏书,率军进长安城准备效命天子。于是长安城的兵力达到了两万余人,王允心中稍稍有了底气!
李傕等人正在营中商议如何进攻长安,听到手下来报,说李肃等人收到献帝的诏书,领兵投长安而去,紧接着又有手下来报说,董卓及牛辅等人的人头已经悬挂在长安城头上。几人面面相觑,郭汜叹道:“献帝招他们入城,却没有给我们诏书,又将董大人的头颅悬挂在城头上,恐怕是铁了心的要杀我们了。”
李傕佩服李儒的先知卓见,更坚定了攻打长安的主意,于是说道:“我们都是董卓的嫡系,走到这一步更不能心存侥幸。董卓做了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现在恐怕都要加在我们头上,即使我们现在引兵退走,陛下也不会放过我们!”
李傕说的很对,王允有了兵力支持,又有吕布这等猛将在侧,信心十足的上书献帝,讨伐董卓余孽。伏完劝道:“现在我们虽然掌控了长安,但是董卓余孽仍有逾十万之众,且兵强马壮,我们这些兵力守卫长安尚且不足,如何征讨?”
王允坚持道:“长安虽然兵力薄弱,但地方长官却多忠义之士,譬如张飞、曹操等人,他们兵力强盛,对陛下也是一片忠心,我们可以下诏邀请他们率军前来长安缴杀西凉余孽。”
献帝听到王允又要引外臣进京,惊吓不已。其他朝中大臣也心有余悸。杨彪说道:“纵然现在他们是忠于陛下,但率军来长安以后如何尚未可知。当初大将军不是也认为董卓忠于陛下才下诏邀他率军进京的吗?”杨彪提到了董卓,犹如揭开了大臣们心中的伤疤,大臣们纷纷出言反对,献帝也是闻言色变,不停的摇头。王允见大家反对只好作罢,但是王允坚持要求决不能赦免董卓的余孽。
王允放声痛哭道:“陛下,董卓余孽与董卓一起,侮辱汉室尊严,破坏朝纲,欺压百姓,若是赦免的他们,只怕百姓心中不服。在外的诸侯也会以为造反之后,还能得到赦免,纷纷效仿!”献帝见王允所说有理,而且全是拜托王允,自己才能收获自由,于是便答应了王允的请求,拜王允暂领大将军一职,统领长安兵马,防止西凉兵作乱。王允上书请出皇甫嵩、朱儁两位老将军前往弘农招募军队,日夜训练。献帝也批准了。
王允又请命将李傕等人定为反贼,号召天下诸侯讨伐之!献帝也答应了王允的要求。
李傕等人正准备进攻长安,就听到城内传来消息说,自己等人已经被定为发贼,献帝已经下令讨伐。四人大怒,觉得为今之计只有攻打长安一条出路。于是四人分守四面城墙,将长安团团围住,宣称陛下被王允等逆贼劫持,自己等人要攻打长安,解救陛下!
朝中大臣们见李傕等人不说逃回西凉,反而联合起来进攻长安,纷纷指责王允对他们逼迫太甚,以至于他们走投无路,只能攻打长安。如今长安已经被十余万军队包围,只靠城内的两万士卒,如何防守?
王允却有不同的见解,认为他们本就是想攻打长安,自己将大门定为反贼正是理所当然,又向陛下保证,绝对会守住长安。事到如今,献帝也不可能临时改变圣旨,只好拜托王允,坚守长安!
王允请吕布、李肃、徐荣、杨奉各率本部坚守城墙,又命士卒向城外叛军喊话,诈称已经邀请了张飞、曹操、马腾等人率军来援,让他们速速退去。
李傕听到有别的兵马前来,心中焦急不已,连忙去找李儒。李儒听完之后,淡淡的说道:“我料定这其中定然有诈!经过董卓一事,这些朝中大臣必然对在外的诸侯心有芥蒂,必然不会再次邀请外臣进京。不过你可以将此事告知郭汜等三人,好让他们全力攻城,也能减少我军的损失!”
李傕听到后喜出望外,于是就将王允邀请外臣率军的消息告诉他们,并说明只有尽快拿下长安城,才能有活路,又率先摆出一副拼命攻城的架势。郭汜等人见状也无可奈何,只好下令全力攻城。
城外进攻的鼓声震天响起,长安居民再次陷入恐慌之中,王允忙着巡视四周城墙,唯恐那里出现差错,连早朝都顾不上参加。朝中有些大臣却趁王允不在,向献帝谏言道:“陛下,城外叛军皆因为王子师不肯赦免他们而起,请陛下治王允的罪,然后将王允交给城外的西凉军处置,想必定能让他们退去。”献帝感念王允的功劳,没有同意。
王允得知消息后,气的火冒三丈,心想等打退这些叛军之后,定要将这么进谗言的人打入大牢。
四面攻城的声势浩大,吕布稳稳的守住张济的攻击;徐荣出色的指挥也多次打退郭汜的进攻;杨奉手下虽然不算精锐,但靠着人多势众,对付樊稠也是游刃有余;李肃刚开始的时候手忙脚乱,但很快就‘稳住’了阵脚,‘打退’了李傕一次次的进攻。王允觉得依靠城墙,守住长安不是问题,就率领一些士卒,向欲将自己治罪的大臣发难,以城外叛军同谋的罪名,斩首示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