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神皇
字体: 16 + -

第151章 倾国倾城1

    夏姬是郑穆公之女,春秋著名美女,郑穆公之女。据说她长得蛾眉凤眼,杏脸桃腮,绝色而妖淫,见者无不消魂丧魄,神魂颠倒。初嫁子蛮。子蛮早死,继为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妻,生子徵舒。御叔死,她与陈灵公、大夫孔宁、仪行父私通。徵舒射杀灵公,孔宁等奔楚,请楚师伐陈。她被楚庄王所俘,送给连尹襄老为妻。襄老战死,她从申公巫臣谋,托词归郑,后申公巫臣娶以奔晋。

    夏姬自幼生得杏脸桃腮,蛾眉凤眼。长大后更是体若春柳,步出莲花,具有骊姬、息妫之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之狐媚,是一个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后嫁至陈国,成夏御叔之妻,夏姬之名由此而来。据说,夏姬一直到四十多岁,仍容颜娇嫩,皮肤细腻,保持着青春少女模样。御叔早亡,夏姬以其罕有的独特魅力为国君大夫倾倒,曾三为王后,七为夫人。楚庄王灭陈后掠得夏姬,见其美艳绝伦欲纳入后宫,终为申公巫臣谏阻。将军子反欲得夏姬,亦为巫臣所劝阻。理由无非是“红颜祸水”之说。可笑的是,巫臣自己却设计夺得夏姬叛逃晋国,其家人则为子反等所灭。

    夏姬生得蛾眉凤眼,杏眼桃腮,狐色狐媚,妖淫成性。少女时即成为兄长与国内权臣染指的对象。传说在她及笄之年,梦见一个伟岸异人,星冠羽服,自称上界天仙,与她交合,教她**导气的方法,名为“素女采战术”,能使女人欲老还少。夏姬从而也得知了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采补之术。《列女传》上说夏姬: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

    夏姬可能并不是郑穆公宠妃所生的女儿,因为美艳不可方物的她长大以后,居然只是被许配给小小陈国的一位大夫御叔为妻而已。当然其中还有另一种原因:她犯了跟齐文姜一样的毛病,跟自己的亲哥公子蛮勾搭上了——结果公子蛮没两年就死啦。独生子长到十来岁的时候,御叔病死了。成为寡妇的夏姬居住在一个叫株林的地方。

    陈灵公刚刚即位,便打起了这位成熟美艳少妇的主意。还让她的儿子夏徵舒继承了父亲的大夫职位。打夏姬主意的男人当然不止陈灵公一人,成为入幕之宾的,也不止他一个。与陈灵公一样,被夏姬选中的男人还有两位,都是朝中的贵族大臣,一个叫公孙宁,一个叫仪行父。而且据说陈灵公就是公孙宁推荐给夏姬的,这项举荐的目的就是要分夏姬用在仪行父身上的心思,因此很是令仪行父恼火。

    夏姬倒也一碗水端平,连自己的内衣,都一人送了一件。君臣三人,穿着情妇送的内衣去上朝。但是,他们议的不是政,而是共同的情人夏姬。这三个男人,居然不顾满朝文武的侧目,公开讨论夏姬的风情万种,在床上的声情并茂,4p的无穷乐趣,并兴高采烈地赞不绝口。大臣泄治是朝中的正人君子,终于听不下去了,当场制止了这番对话,并对陈灵公加以劝谏。陈灵公对败兴的泄治衔恨在心,暗地里纵容孔宁、仪行父,让他们杀害了泄治。朝臣噤若寒蝉。

    三个奸夫于是没了忌惮,干脆公开在夏家摆下酒宴,与夏姬饮酒作乐。三杯下肚,本来就没多少脑子的三个家伙,更是满口胡柴。居然当着夏姬的面,说他是他们共同的儿子,并议论起他的相貌,到底象谁更多一点,

    夏徵舒本来就对母亲的行为隐怒在心,这时又遭如此羞辱,更是怒火中烧。气头上的人是不会想前顾后的。于是,夏徵舒找来家中的武士射手,埋伏在路边,当三个奸夫找完

    4/60页

    乐子出门的时候,射手便箭下如雨。

    陈灵公当场毙命,公孙宁和仪行父作为臣子,当然不会与陈灵公走在一起,于是得以脱逃性命。这时是公元前599年,正是楚庄王想要称霸诸国的时候。公孙宁与仪行父逃到楚国,向楚庄王控告夏徵舒的“弑乱”行为。楚庄王闻讯大喜,一喜正好可以攻城掠地、扬名立万,二喜可以一窥夏姬的美色。于是立即以此为借口,出兵讨伐陈国。

    小小的陈国自然不是强大的楚国对手,更何况陈灵公虽然是无耻之徒,总归还是国君。夏徵舒弑君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兵败如山倒,夏徵舒被讨逆军手到擒来,当众以车裂酷刑处死。楚庄王如愿以偿地灭了陈国,临走,还没忘了夏姬,将她带回了楚国。夏姬的美色,令楚庄王神魂颠倒——

    被夏姬迷住的不止是楚庄王,还有朝中重臣将军子反。两君臣为了争夺夏姬,争闹不休。楚国有一位大臣,封为申公,名巫臣。这时他出来劝架了,对子反说:“是不祥人也。杀御叔,弑灵公,戮夏南,出孔仪,丧陈国。天下多美妇人,何必取是,”又对楚庄王曰:“不可。王讨罪也,而纳夏姬,是贪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罚。愿王图之。”楚庄和子反于是不得不悻悻然地打消这个想头。

    但是夏姬毕竟是郑国的公主,总得给她安排个出路。再说,“物无所主,人必争之”,那可是会惹出麻烦来的。刚好,有个老贵族连尹襄老死了妻子,于是楚庄王将夏姬许配给了他。连尹襄老的飞来艳福还没享到一年,就在公元前五九七年的一场战役中被晋军一箭射中,丧了性命。连尹襄老出战时,不甘寂寞的夏姬就已经跟后夫成年的儿子黑腰私通上了。现在老儿死了,黑腰就更是跟后妈出双入对,甚至连老父亲的尸体都不去接回。楚国人对夏姬的名声十分反感,楚庄王虽然十分不情愿,但还是不得不在臣子的力劝声中将她送回郑国娘家去。夏姬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大概也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猜想身为郑国国君的姐姐,又有如此经历的她虽然无法再嫁,但应该还是大有与男人勾搭不清的这个可能的。

    一眨眼,十四年光阴过去了。夏姬相对安宁地在郑国呆了十四年之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的楚国巫臣趁着一次出使的机会绕道郑国,说自己是奉楚王之命,向夏姬求婚,前来迎娶她的。夏姬这时候都五十出头了,魅力不减当年~郑国君自然连声答应。于是,巫臣终于一偿夙愿,将夏姬拐到了齐国,并很快将家人接了出来,再一起逃到晋国去。

    楚王和子反这时才明白过来,自己上了巫臣的大当。这小子当年劝架的时候,就没安着好心。欲火烧心的子反,对巫臣的报复是可怖的。他联合子重,将巫臣留在楚国的亲友一律灭族。而曾经与继母颠鸾倒凤的黑腰,也付出了身首异处的代价,成了刀下之鬼。巫臣的报复则是培植吴王国的作战能力,使之成为楚国的大敌。楚国从此与吴王国有空就打

    6/60页

    架,没事就放冷弹。

    夏姬周旋在诸多男人中间,而且似乎魅力始终不减。围绕着她,亡国、灭族、身死??一系列的事情周而复始地发生,而男人们始终前赴后继,无怨无悔。美丽的容颜,真有倾城倾国的威力。

    3、庄姜开中国美女标准先河

    春秋著名美女,卫庄公夫人,《诗经.卫风》中的《硕人》描写庄姜之美:“手如柔黄,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宋人朱熹在《监本诗经》中称庄姜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

    4、宣姜典故:“新台纳媳”

    “春秋妖艳首二姜”,二姜,讲的是齐僖公的两个女儿“宣姜”和“文姜”,分别嫁到了卫国和鲁国。春秋著名美女,卫宣公夫人,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因嫁给了卫宣公,被称为宣姜。公元前718年,卫国派来了使者,为太子向宣姜公主求婚。齐僖公立刻就答应了这桩十全十美的婚事。为太子求婚的使臣回到国内就立即向国君卫宣公禀报:公主简直比花儿还诱人,主公啊,这样的绝色美女,你老人家不如自己摘了吧。老色鬼一听,口水直流,君臣两个一番密商,把骗亲的计划整得妥妥贴贴。期待迎娶心上人的太子被派出使宋国,老头儿赶紧在淇水河边修了一座行宫,名为“新台”。宣姜糊里糊涂地和老东西行了婚礼。直到进入洞房才发现,

    7/60页

    当初来相亲的俏郎君变成了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儿。《诗经新台》中,将这出乱伦悲剧如实地记载了下来。就这样,十五岁的公主成了意中人的后妈。对于齐僖公来说,当然消息是让他愤怒了一阵子的。不过他毕竟是条政治老狐狸,女儿提前当上了王后,对自己的好处更是大大地,所以他也是笑纳了这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女婿。

    老色鬼在自己的后宫里,挑了几个女人,送去给儿子,将其中的一个指定为太子妃。根据史书上记载,从此以后,姬及经常发呆,木讷无语。宣姜很快就生下了两个儿子:姬寿与姬朔。十五年过去了,宣姜的儿子都长大了。宣姜的长子姬寿,是一个清秀善良的少年,可是他的弟弟姬朔,却不是一个什么好货色。终于有一天,姬朔向母亲告密,说大哥从来就没有忘记过夺妻之恨,甚至还发誓在继位之后,要将他母子铲除干净。没有哪个母亲不相信儿子的。宣姜大惊失色,带着姬朔去找老头丈夫,希望能够救得儿子一命。老头根本不觉得,这件事的祸根在自己身上,他把姬及的生母喊来,痛骂她教子无方。姬及的母亲夷姜,就在这天夜里自缢了。接下来,老色鬼要斩草除根了。宣姜没料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她根本不愿意有谁死去,更不愿意死去的是姬及。然而,宣姜的哀求已经起不了作用了,姬朔告的这一状,对老色鬼的影响更大:他已经老了,害怕自己会死在正值盛年的长子手里。卫宣公派姬及出使齐国,并让太子使用一面特

    8/60页

    别的旌旗。派杀手在路上准备暗杀。

    宣姜得知了这个消息,连忙让自己的儿子姬寿去给大哥送信。可是姬及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亲爹,能对自己痛下杀手,坚持要出发。姬寿决心为弟弟赎罪,在送行宴上,他将姬及灌醉,自己代替他出发了。杀手不分青红皂白,将姬寿杀死。姬及醒来,终于明白事实真相,连忙去追赶弟弟。他赶到的时候,姬寿已经倒在血泊里。姬及痛骂杀手,叹道:“误矣~”醒过神来的杀手一不作二不休,把他也乱刀砍死。宣姜闻听消息,顿时昏死过去。《诗经二子乘舟》中,记载着宣姜对姬及和姬寿的思念。死而复苏的宣姜,从此也象当年的姬及一样,面无表情,木讷无语。在整个事件中,唯一的胜利者就是姬朔。

    卫国的贵族们不能接受这个坏蛋当王,发动了政变,姬朔被赶到了姥姥家。由于宣姜对这个儿子的所做所为指责痛恨,临走的时候,他压根就忘了他的母亲。宣姜落在了卫国左公子的手里。她没有勇气自杀,便请求左公子杀了她。但是卫国的贵族们并不想得罪齐国,饶了她。齐国此时的国君是宣姜的哥哥襄公。齐襄公想出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好办法:让死去的卫太子姬及的同母弟弟,,,,公子顽,迎娶宣姜,以完哥哥的心愿。安慰亡灵,巩固两国交好。被灌醉的宣姜,被强行关进了新房。到这个时候,宣姜已经只能算是一具躯壳、一架机器而已。后来她又生了三男二女:齐子、

    9/60页

    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5、文姜兄妹情深“齐大非偶”主人公

    春秋著名美女,鲁桓公夫人,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同为闻名“国际”的绝色美人。鲁文姜,大美女加大才女,生得秋水为神,芙蓉满面,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绝世佳人啊,而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文姜”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竟然引出乱伦的秽行,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行径,一面又一再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了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毁有誉,足以令人发笑。

    春秋时代的初期,齐僖公主政下的齐国,已经十分强大,他的两个女儿也成为当时各诸侯国自认为罩得住的君侯、世子竞争的对象,纷纷借机前往齐国都城临淄攀扯关系。在众多的追求者中,文姜特别欣赏郑国世子姬忽,认为他端正勇健,如玉树临风。郎有心,妹有意,齐、郑两国便为儿女缔结了婚姻。原本是一桩令人艳羡的美事,郑国的世子忽然听到了“齐大非偶”的传言,提出了退婚的要求、婚事不谐,对齐文姜来说不啻是晴天霹雳,退婚被认为是莫大的耻辱,自己的绝色美艳,加上尊贵的身份,如今竟被郑国世子姬忽弃如敝履,心中忿想不平,终于恹恹成病。

    窝囊透顶,气恼不已,长久的心情抑郁,逐渐转变成为自怨自艾和顾影自怜,甚至产生了一种歇斯底里的自我摧残心态。这种少女的心理挫折,压抑与转变,只有文姜的异母哥哥姜诸儿体会得最为真切。

    姜诸儿与文姜从小就共同游玩,如今虽已长大,但兄妹情深,彼此仍不顾嫌隙地照常往来,文姜在病中时常得到姜诸儿的慰藉;妹妹的婚事触礁,做哥哥的也感同身受,时日一久,两人的兄妹之情,竟然莫名其妙地转变成为儿女私情了。春秋时代,男女关系本来就十分随便,然而有血缘关系的兄妹发生儿女私情,终究为礼法和世情所不容许。姜诸儿与文姜男贪女爱,罔顾人言,不久就传到了他们的父亲耳中,齐僖公大惊失色,然而家丑不可外扬,只好一面痛责儿子,严禁再与文姜接触,一面急急忙忙为文姜择配。

    正好邻国鲁桓公新立,一心想要缔婚大国以为奥援,派遣公子翚赴齐说合,齐僖公求之不得,当即欣然允诺。于是选择吉期,齐僖公亲自把文姜送到鲁国成亲。姜诸儿心中快快不乐,但却不能形诸颜色,本拟自告奋勇地担任送亲赴鲁的任务,以便在路途中再图良会,不料却被父亲一口回绝。就在文姜出嫁的前一夜,姜诸儿狗急跳墙,在竹简上刻了一首情诗辗转递到妹妹手中: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姜诸儿的情诗,既赞美文姜美艳如桃花,更感慨其花落鲁地,字里行间,尽是无可奈何的叹息。

    桃树有英,然而文姜回答的一首情诗,却非常大胆而现实: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叮咛~

    11/60页

    齐文姜成了鲁桓公的夫人,过了五年,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姬同,次子名姬季友。鲁桓公对这位背景扎实,又美艳绝伦的妻子十分满意,然而文姜却旧情难忘,花晨月夕,时常不自觉地想起热情如火的哥哥情人。鲁桓公十四年,齐僖公寿终正寝,姜诸儿当上了国君,即历史上的齐襄公,文姜所生的儿子姬同也已经十三岁了。文姜本拟随同她的国君丈夫一同前往齐都道贺,以便借机重拾旧欢,再续前缘,无奈当时诸侯大国新君初立,小国诸侯前往道贺的很多,深恐有所不便,便没有偕行。

    又过了四年,文姜终于怂恿鲁桓公带她一同访齐,鲁桓公无法推托,只好偕同文姜,大张旗鼓地前往齐都临淄访问。齐襄公听说鲁桓公夫妇来访,大喜过望,亲自到边境迎接十八年来未见的妹妹。此时的文姜,正值三十出头的年纪,圆熟而丰腴,娇艳的面颊,活像是盛开的桃花一举手一投足,婀娜多姿,风韵极为诱人,使得尚是孤家寡人一个的齐襄公心荡神驰,差一点在妹夫鲁桓公面前演出失态与失礼的举动。

    齐、鲁两国毗邻,说近不算近,说远也不算远,虽然贵为国君夫人的文姜行动有所不便,但是十八年未曾归宁省亲,总有些有悖常情而令人难以置信。其实说穿了也很简单,先是齐僖公在世之日,生怕一双轩女寡廉鲜耻,死灰复燃地重述旧情,所以一再拒绝文姜回到齐都临淄。待到齐僖公过

    12/60页

    世之后,鲁桓公早已风闻文姜与她的哥哥情感非同寻常,因而有意打断文姜和她哥哥见面的机会,就这样一拖就是十八个年头。

    岁月也许能使一切改变,但却使得情爱更加浓郁。文姜与齐襄公,也就是昔日的姜诸儿相见之后,表面上是兄妹入宫叙旧,实质上则是缠绵了三天三夜。鲁桓公被冷落在宾馆里,孤灯照壁,冷雨敲窗,难以成眠。等到他再见到文姜时,只见她满面春风,醉眼惺松,不免怒从心头起,居然狠狠地掌掴了他如花似玉的妻子,并口不择言地抖出他们兄妹的奸情,声言即日返国,绝不再稍作停留。

    齐襄公自知理屈,又耽心丑事外扬,在无可奈何之下,便在临淄的风景区牛山设筵,为鲁桓公夫妇饯行。鲁桓公身在齐国,不可使场面弄到无法转圜的地步,于是只好吩咐从人随护夫人先行出城,自己则匆匆赴宴。齐襄公已心怀杀机,鲁桓公犹懵然无知地借酒浇愁,终至酩酊大醉。齐襄公喊来心腹公子姜彭生暗暗嘱咐,在扶持鲁桓公上车时,悄悄地施一些手脚,这样鲁桓公只来得及闷哼一两声,就在醉迷迷中一命呜呼。

    在临淄城外十里长亭处,鲁桓公的车驾赶上了等在这儿的文姜一行车骑,公子姜彭生故作惊惧万状地向文姜报告说:“鲁侯酗酒伤肝,车行颠簸中竟然气绝身亡~”文姜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明事情真相,只好赶快报告齐襄公,并命

    13/60页

    令暂时停止行程,就地扎营护丧。

    齐襄公不久便赶到,假作悲痛模样,命令厚殓妹夫,并以酒后中毒向鲁国报丧。鲁国姬姓宗室及臣民听到鲁桓公的死讯,自然是愤怒异常,虽然怀疑其中必有阴谋,理应大兴问罪之师,但查无实据,加上鲁弱齐强,倘若冒然出兵,犹如以卵击石。万般无奈,只好先行扶正世子姬同嗣位为鲁庄公,随即派人到齐迎丧,追究事变前后的蛛丝马迹。

    事情马上便有了结果,齐襄公丢卒保车,把责任推到姜彭生身上。齐襄公的说辞是:“公子姜彭生护送鲁侯出城,车中护持不当,以致鲁侯丧命。”并命令立即将公子姜彭生处死,以谢鲁人。

    公子姜彭生原是奉命行事,如今竟成了罪魁祸首,自然是悔恨交加,于是当着鲁使的面大骂襄公兄妹乱伦,并发誓死后将变成厉鬼,来向齐襄公索命。事情很快就传遍了齐都临淄,更沸沸扬扬地传遍了天下。

    鲁桓公的灵枢迎回鲁国安葬以后,文姜却仍然滞留临淄,借以躲过鲁国臣民的难堪场面。然则新寡文姜,自应守丧含悲。了无生趣才是;然而文姜照样的服饰光鲜,巧笑情兮地与齐襄公朝夕共处,且曾同车出游,招摇过市,这一行径被当时的文人记载下,在诗经?齐风中有一首南山诗:

    南山崔嵬~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回归止~曷又怀止~万覆五雨~寇绥双止。

    14/60页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田庸止~曷又从止。

    获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怀之。折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还有一首载驱诗:

    载驱薄薄,蕈弗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弥弥,鲁道有荡,齐子其弟。

    文水滔滔,行人俪俪,鲁道有荡,齐子遨游。

    正当齐襄公与文姜兄妹两人,如胶似漆地在临淄之时,鲁庄公已羞愤无地的派遣大臣前来迎母归鲁。在礼法上,齐文姜夫君新丧,儿子嗣位,自应回国照顾一切,但是心中舍不下情人哥哥,又愧对各国臣民,虽然万分不情愿地登车而去,待至行经禚地,就命令停车不进,坚称:“此地非齐非鲁,正吾居处也。”既然母亲立意要暂住边境地区,鲁庄公只好派人在禚地建造宫室,具体地点在祝丘。齐襄公听说文姜滞留禚地,也派人在禚地附近的阜建造离宫。两处美仑美奂的宫室遥遥相对,文姜有时住在祝丘,有时越境住进阜,不用说那是因为齐襄公借出猎为名,来与其幽会了。

    齐文姜是一个绝色的美人,她的行为摇荡了人心;紊乱了伦常,不只是齐、鲁两国的百姓冷嘲热讽,其他的诸侯国更看不惯这种淫乱的行为。诗经中的猗嗟反映了这种情绪:

    猗嗟倡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藏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正出兮,展我甥兮。

    猗嗟变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诗中盛赞文姜的美貌与娇态;也夸饰她的儿子鲁庄公英武雄壮,射艺精湛~

    诗经中还有一首敝笱:

    敝笱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徒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徒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车子归止,其徒如水。

    “敝笱”是破了的鱼网。诗中把文姜比作成鱼,而把鲁庄公比作破网,诗中的“如云”、“如雨”、“如水”,足可概见漏网之鱼文姜,是何等的欢乐了。毕竟是人言可畏,而且也难杜天下悠悠之口,三年后,也就是姬同嗣位为鲁庄公的第四年,年届四旬的齐襄公向周庄王的妹妹求婚,其时周室虽已衰微,但仍被天下诸侯尊为天子,缔婚皇家照样是莫大的荣宠。周庄王嗣位未久,正需要大国支持,于是欣然应允,并指派同宗的(周王室姓姬)鲁庄公就近主婚。鲁庄公在名义上是齐襄公的外甥,实际上犹如“假子”,齐襄公是鲁庄公不共戴天的杀父仇人,是霸占其母的“吁夫”。如今鲁庄公竟然奉王命替齐襄公主婚,心情之复杂,自然不难想像。

    虽然如此,由于王命不可违,鲁庄公还是按照礼仪代替

    16/60页

    周王室为齐襄公主持了婚礼。这是齐襄公与鲁庄公的第一次见面,一个是爱屋及乌,并带有浓重的内疚心情,竭尽所能地示好;一个则懔于齐国的强盛,不得不守着晚辈之礼。这次的难得机会,不料竞使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且曾联合攻伐卫国,得胜之后,齐襄公故示大方地把卫国奉献的金银珠玉,全部赠给了鲁庄公。这一招非常有效,使得年甫二十岁,正值血气方刚的鲁庄公,对齐襄公的敌意尽消。甥舅两人并辔行猎,相与饮酒作乐,亲密如同家人;不久齐襄公的新婚夫人生下一女,立刻许配给鲁庄公为妻,顾不得年龄悬殊,按照文姜的说法是:为了亲近母族,等她二十年又有何妨。

    齐、鲁两国国君关系的改善,百姓们都传为笑谈,鲁庄公既然默认了母亲与舅舅的特殊关系,当事人自然祛除了一层天大的顾虑,于是双飞双宿,而且还邀游各地,有时到彀城,有时到防城,出双人对伊然夫妇。

    就这样齐襄公与文姜又昏天黑地的又过了五年,两人四处漫游,时常经月不返,国政自然是一天不如一天,危机在逐渐加深。大夫鲍叔牙奉公子姜小白出奔莒国,管仲奉公子姜纠出奔鲁国。不久,果然乱起,齐襄公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所杀,立公子姜无智为国君。

    据说大夫连称及管至父与齐襄公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起因于两人奉派戍边,两人问戍守期限时,齐襄公正吃西瓜,随口答应以明年瓜熟为期,如今“瓜代”一词即由此而来。第二年瓜熟时期,齐襄公正与文姜畅游未归,根本忘了戍边将士换防之约。这时齐境紊乱迭起,连称与管至父深恐远在边境,不能掌握局势,为了卫护并争取自身权益,不等命令就撤防返回都城。私自撤防,形同儿戏,军国大政,岂可如此肆意为之,倘若齐襄公追究下来,不管是天理国法那一方面,连称和管至父都无法自圆其说。连称与管至父越想越难辞其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趁齐襄公漫游归来身心俱疲之际,一举将其杀死。

    据传,那天齐襄公在归程途中,天色已暗,林木萧萧中,忽然瞥见公子姜彭生满身血污前来索命。姜彭生化作一只大猪,立在车前,口作人语,申言齐襄公死期已到。齐襄公疲累不堪,惊赫过度、精神崩溃,当天夜里就死在叛军手下,连起码的防卫,挣扎与反抗都没有。齐襄公死后,鲍叔牙拥戴的公子姜小白与管仲拥戴的公子姜纠,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最终姜小白获胜,他不念旧恶,任用管仲为相,使齐国的实力大大发展,成了春秋时赫赫威名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政治上的巨变,使齐文姜在禚地自然呆不下去了,这时她已经是四十开外的人了。回到鲁国以后,齐文姜曾经有好几年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由于她心思细密,手腕灵活,不但迅速地大权在握,在“国际”间更折冲樽俎,

    18/60页

    处置得宜,使得鲁国威望提高了不少,还在长勺挫败了齐桓公的进攻~

    又过了十多年,鲁庄公也已与齐襄公长大成人的女儿结婚了,而齐国的国势雄大,一般人都忙着歌颂齐桓公的英武与霸业,齐襄公与文姜狗皮倒灶的往事,渐渐地被人们遗忘。然而郑国的臣民对于齐文姜的印象却更加鲜明。根据各种史料记载:郑国在春秋时代是淫风最炽的地方,他们根本不把文姜的淫荡行径,当成是可卑的污点。相反地认为他们的公子姬忽拒绝与齐文姜结婚是莫大的失策。诗经?郑风里的《有女同车》一诗,对齐文姜的美貌,描绘得纤毫毕陈,除了把她形容成像木瑾花一样的艳丽而外,还称誉她颇为贤德。诗是这样的:

    有女同车,颜如舜花,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6哀姜风情万种

    齐襄公之女,庄公之夫人,文姜的外甥女。就是还是婴儿时就被文姜指配为儿子夫人的哀姜。哀姜风情万种,非常诱人。早在完婚之前,庄公就曾经到齐国去过好几次看望她,与她有了“试婚”的关系。等到娶回了家,更是宠爱不已。容易得来的宠爱,就容易被轻视。哀姜对丈夫的百般溺爱感到

    19/60页

    厌倦,想找刺激,反而与两个小叔子公子庆父、公子牙私通起来。

    后来,鲁庄公去世了,哀姜没有为丈夫生下儿女,另一位妾室孟任为庄公生了一个儿子般,而作为媵妾陪嫁的哀姜妹妹叔姜则生了一个儿子启。哀姜恋奸情热,一心想要让自己心爱的公子庆父执掌大权,于是同谋杀害了般,立公子启为王,是为闵公。闵公还未成年,对嫡母无能为力。于是庆父与哀姜越发地公然明铺暗盖起来。不过,怎么说,背后掌控也没有公开称王来得痛快。于是,哀姜再次与庆父同谋,又把庶子启给杀了,准备正式立庆父为鲁王。

    鲁国上下,对这位姜太后和王叔庆父的行径感到无比愤怒,想要除掉这对狗男女。得到消息的哀姜和庆父手足无措,连忙分头逃跑。庆父逃往莒地,哀姜则逃往邾,都希望齐国能为自己撑腰。这时的齐国君是齐桓公,哀姜的叔父。他与哀姜没有什么情谊,更恨她丢了姜家的脸面,不但不帮她的忙,反而从邾地将她要回。知道鲁国人是不好对哀姜下手的,所以齐桓公为之代劳,立马将她杀掉,将尸体送回鲁国。

    鲁国得知消息,顿时心雄胆壮,接着就把庆父也给杀掉了。齐桓公杀了侄女,作主册立了鲁庄公的另一个庶子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哀姜虽然作恶多端,毕竟还是强大的齐国姜家女,所以鲁国最后仍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如果当真在天有灵,不知道文姜目睹这一系列变故,当做何感

    齐宣王后钟无盐,河北无盐县人,容貌极丑,是历史上著名的丑女之一,世称钟无盐。她武艺高强,才智过人,辅佐齐宣王强国治天下,是个很杰出的女政治家。生得高额深眼,鸡胸驼背,长腰粗腿,肥颈秃发,皮肤漆黑。这样的丑陋不堪,使得她到四十岁还没有出嫁。正是这样一个奇丑无比的女子,却成为了齐国的王后,不可谓不是个奇迹。

    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此起彼落,用现在话说是“竞争激烈”,各国的“民本思想”就都十分盛行,一个黎民百姓,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求见国君,陈述自己的愿望,对国家施政方针提出建议。有一天,无盐也鼓足勇气,前往临淄求见齐宣王。

    42/60页

    无盐见到齐宣王,大言不惭地说:“倾慕大王美德,愿执箕帚,听从差遣~”齐宣王后宫国色天香的佳丽比比皆是,更不缺执役人等,听了无盐的话,看着眼前这个丑陋的女人,竟然异想天开,不自量力,禁不住哈哈大笑。不料无盐却镇静自若,一本正经地连说:“危险啊~危险啊~”

    齐宣王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你说危险,那是什么啊,愿闻其详。”于是无盐慢条斯理,侃侃道来:“秦楚环伺齐国,虎视眈眈,而齐国内政不修,忠奸不辨,太子不立,众子不教,齐王你专务嬉戏,声色犬马,这是第一件可忧虑的事情;兴筑渐台,高耸入云,饰以彩缎丝绢,缀以黄金珠王,玩物丧志,利令智昏,这是第二件可忧虑的事情;贤良逃匿山林,诌谀环伺左右,谏者不得通入,谠论难得听闻,这是第三件可忧虑的事情;花天酒地,夜以继日,女乐绯优,充斥宫掖,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这是第四件可忧虑的事情。危机四伏,已是危险之至~”

    齐宣王首先还是要听不听,渐渐地目瞪口呆,无盐说完之后良久才虔敬地说道:“得聆教言,犹如暮鼓晨钟,如果我今后还有一点点进步,皆君赐。”刹那之间,齐宣王一惊而悟,即刻下令拆除渐台,罢去女乐,斥退谄佞,摒弃浮华,然后励精图治,从此齐国国势蒸蒸日上。无盐也成了齐宣王的王后。

    无盐虽然外貌丑陋,却能在进德修业上补救,学识上的

    43/60页

    修养,事理上的观察,以及道德勇气的培养,日积月累,都有了丰厚的基础,因此在第一次见面的交谈中就能一针见血地切中时弊,畅所欲言,震撼着齐宣王的心弦。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身为一国之君的齐宣王,平日听惯了阿边奉承的话语,若非具有灵明的头脑,如何能够分辨而且接受逆耳之言,更难能可贵的是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非具有坚强的意志力不可的。无盐的义正辞严,固然博得了千古美名,齐宣王也算是十分的难能可贵~无盐她用智慧和才干辅佐丈夫,使一个昏君幡然醒悟成为除佞臣,强兵马,富国库的明君,使齐国成为强大的“千乘之国”。

    她的丑陋举世无双,而她的才华也举世无双。外表的丑陋其实不那么重要,心灵的美丽才是最真的。女人的美貌早晚会如花般的凋谢,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曾说:“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而恩绝。”以色事人岂能长久的道理却并非人人都懂的。而钟无盐却用自己的善良、智慧、贤惠在美女如云的齐王宫里牢牢捍卫住皇后的宝座,母仪天下,无人能敌。

    19.芈八子

    芈是楚国的国姓,楚庄王的姓就是芈。八子是妃的一个等级。这位芈八子是楚国人,为秦国相穰侯魏冉之异父姊、后为秦惠文王妃,生子秦昭襄王,谥号宣太后。宣太后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公然在朝堂之上,接待外国使者时,以性为喻,

    44/60页

    谈论外交大事。

    楚国出兵进攻韩国雍氏,围城五个多月,韩国派遣尚靳出使秦国,希望秦国出兵解救。秦宣太后亲切地接见了尚靳。会谈中,尚靳表示:“秦韩两国是友好邻邦,进攻韩国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不利于秦国,秦国不能坐视不管。”宣太后对尚靳的发言表示赞赏,在文武百官的注目下,她毫不脸红的说:“以前我和先王睡觉的时候啊,先王把大腿压在我身上,我觉得很累;可是先王把整个身体压在我身上,我反而不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对我有好处啊,所以你们韩国要我出兵呢,也得给点出点好处吧~”

    语出《战国策.韩策》:“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估计尚靳听完气的要吐血。

    秦宣太后根本没有任何性观念的束缚,她的性开放程度放到任何一个时代都会让人瞠目结舌。不过这也是战国人单纯可爱之处。

    秦宣太后。以秦王外藩姬妾的身份,统治秦国三十六年。虽然最后被儿子夺回了权力,但是虽然被夺了权,这位太后威风仍在,照样在王宫里豢养男宠,临了还想把心爱的“二爷”带去阴间殉葬,儿子连个话都不敢说。

    芈姓,乃是楚王国的国姓,由此推想,她是楚王的姐妹群中的一人。八子,并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嫁给丈夫秦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