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神皇
字体: 16 + -

第138章 大决战3

    李牧和田单立即指挥大军缩小包围圈,逼迫秦军。大秦锐士锋矢阵中心正是锐士军的指挥子岸,看到楚军紧逼己军,他立即下令,由锋矢改为圆阵,一万秦军轻兵也开始变阵,呈布袋型,为锐士军掩护周遭,锐士军紧衔与“布袋阵”阵口。

    周军见秦军变阵,以为其要改攻击为防御,便嗷嗷叫着向里冲杀。殊不知秦军变阵之后,以布袋掩护,大秦锐士继续向前冲击,仔细观看锐士军小圆在缓慢转动,让所有锐士军战力得到充分发挥,不会出现前面士卒力战疲敝的情况,转到后方的锐士,又得到充分修整。

    这一幕被姬安身边的龙阳等人看的真切。龙阳也忍不住叹道:“唉,秦军锐士,真不负其盛名,我军大敌呀。”

    姬安听完冷冷的说道:“今日这群秦军,我必全灭了他们!”

    秦军中的商鞅眼观全局,一方面注意,李牧等人的前军与己方子岸将军指挥的中军在决战;大秦锐士千变万化的阵型转变,自然也被商鞅尽收眼底。“

    这支锐士军,战场当真是攻无不克,纵有敌兵百万,这三千锐士必能踏出一条血路!”商鞅此时也不得不佩服这支军队,自己心中虽然自傲可以统率无上限的军队,但是这支无畏的锐士军,纵然自己面对,肯定也能咬掉一块肉来。一旁的公子卯也点了点头,“往日只是听闻我大秦锐士攻营拔寨,所向无敌,怎么无敌倒是未见,今日一战,吾深感鬼谷子之言:‘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毫无夸大之语。”

    武关有至秦咸阳的驰道,我军只要击破武关,便可火速到达咸阳!”姬安指着地图上,那条武关道,分析起战略进攻方向。

    “主上,武关道狭长,我军虽众,难以发挥全部战力,不若分兵两路,一路走武关道,一路经丹水溯流而上,秦军兵少,分兵必败!”李牧不仅英勇,眼光也是极其独到,一眼看出武关道和丹水的相依关系。姬安沉思着李牧的话,难以决定,毕竟分兵关系太大,两军一陆一水,如何通讯便成了最大的问题,到时候若是被秦军各个击破,那可真的闹了笑话了。“主上盯着武关道方向,是否遗忘了往日的南阳郡守奇还在宛县?”龙阳看到如今大家后患还未解决便开始讨论进攻之事,忍不住说了一句。姬安向龙阳看过来,用眼神询问他的意思。“主上虽想早日进入武关,但是如今武关敌军人数尚众,一时难以攻下,若是在我军进攻武关之时,宛县南阳郡守奇从后面袭击我们,到时,前有强秦险关,后有袭兵,我军危矣!”听到龙阳的分析,在座的各位不禁陷入了沉思。“玄光(龙阳的字)说的对,我们如若不解决掉后面南阳郡守奇这个威胁,我们就此进攻武关太过危险,田单、虎大威你二人领兵五万在此驻扎,我领其余大军击破宛县再进军武关!”

    姬安做决定十分迅疾,既然决定要做,一点也不含糊,当即点校将卒,领七万大军直扑宛城而去!

    “主上,前面便要进入秦岭谷道,我军不宜大肆进攻,当隐匿行踪,穿过谷道,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李牧看到大军声势毫不遮掩,直咧咧的要进入秦岭谷道,走到姬安身前提起了建议。李牧这也是仗打多了,总结出来的经验。姬安一听,觉得十分有道理,便立刻命大军停止前进,将所有旗帜放下,战鼓不准敲打出声音,就地驻扎,在山林间挡住日光,命士卒睡觉休憩,准备夜晚行军。拂晓之前,姬安大军一路疾行,赶赴到宛县城之下,六万大军将宛县密密麻麻的包围了三圈。此时得知消息的南阳郡守奇,惊慌失措,眼看周军就要破城而入,到时候自己作为秦吏必然会死的很惨,想到这里,南阳郡守奇便想自刎,有尊严的死去。“陈恢,本太守待你如何?”

    南阳郡守奇看着自己聪慧的门客陈恢转头问道。“郡守待我自然情谊颇重,恢虽死却勿敢忘。”陈恢一愣,不知道郡守为何突然如此发问。“那好,今日我有一事请求与你。”郡守奇脸上露出悲戚的神色。陈恢不知道如今大敌围城之际,郡守有何事要相托于自己,“请郡守明言,恢当竭力完成郡守所托。”

    郡守奇定定的看着陈恢,又看向门外的朝阳,朝阳初生,一切皆那么有希望,可是自己如今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何等惨绝!“如今兵围宛县,我先丢南阳郡,又要失宛县,实在无能,待会我自刎之后,还请君将我的尸身埋葬于敌军找不到的地方,勿使我死后还要受辱,君可打开宛县城门,降了姬安,想必他不会杀你。拜托了!”说着向陈恢拜了起来。陈恢大惊,立即上前扶起郡守,“郡守怎可如此,如今天下皆复归周,秦国已经垂危之际,郡守何必苦苦帮其守国,姬安忠厚君子,我们开城投降,他必然不会为难于郡守啊。”郡守奇摇了摇头,我是秦郡守,即使投降,那帮深恨秦吏的起义兵也不会放过我的,如会杀了我,与其受辱被杀,还不如我自行了断。“郡守勿急,恢愿为使者,与刘季交涉!”陈恢扶起郡守齮之后,向其说道。能有不死的机会,谁愿意去死,又不是人人都那么侠肝义胆。郡守齮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陈恢的请求。刘季没想到宛城竟然如此轻松拿下,当郡守齮的门客陈恢说愿投降,要求不能杀害城中之人时,刘季爽快的答应了,此时正是树立声望的时候,再则刘季着急进攻武关,能兵不血刃拿下宛城,刘季自然百般愿意。刘季本就是善于网罗人才,善于采纳建议的人,宜进则进,宜避则避,不屯兵坚城,武攻和招降并用让刘季玩的炉火纯青,这种战略和策略上的活变而用,才让刘季自起义那时开始,一路占据优势,只是在洛阳遭受蒙恬毁灭打击。许诺陈恢,宛城投降之后,封郡守齮为殷侯,封陈恢为千户之后,陈恢立即掉头进城,郡守齮自然欣喜,当即开城投降。刘季领此地守军回转析县,留下自己带来的士卒镇守宛县。刘季到达析县,得到了令其想要进攻武关的想法更为急迫的消息。

    众人你一嘴我一语的说来说去,最后刘季还是采纳了灌婴的进攻方案,由灌婴领兵四万,曹参和柴武为副将,走水路,溯流而上直趋武关,自己则走武关道,与其水陆并行进军,准备一举攻破武关!

    刘季并未着急进攻,而是驻兵于秦岭东段少习山脚之下,等待灌婴来之后,与其水陆同时发起进攻,使秦军应接不暇。刘季看着前方处在高坡之上的武关,叹了口气,跟身旁的张良说道:“子房,武关扼秦楚之交,据山川之险的说法,当真是毫无夸大,我们若是强攻武关,损失不小。”张良点了点头,“主公所言不差,武关对秦岭南北的政治局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年秦楚两国对于武关的争夺发动的战争不计其数。占据武关,我们便可由水陆直抵蓝田,陆路直捣咸阳。”

    “武关乃是楚国当年颇有能力一位君主楚昭王所建,正是为了防备北方秦国侵扰,起初便以我们如今驻军的少习山命名为少习关,秦楚两国在此关反复拉锯数十年,最终还是被秦夺取,关城五百里地皆归秦有,秦灵公为了向楚国炫耀武力,改名为武关,那边的高墙便是当年的秦楚界墙,两国依旧对武关争夺不休。后来楚怀王不顾群臣劝谏,毅然入武关与秦昭襄王会面,被秦扣押,三年之后,死于异国,这便是楚人极其愤恨秦人的原因,当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