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苍茫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修练

    于是楚歌就发挥不懂就问锲而好学的精神,一会,房间里就响起了:“女侠,手少阳怎么走势?”



    “女侠,神阙在哪?”



    “女侠,我还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少阴心经?”



    “女侠,……”



    过一会,杨仇就为刚才的行为后悔了,自己是从小就有名师指导,而楚歌对于武学的认识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看他这架势如果不弄懂这些问题,他是不会罢休的,又回答了他几个问题,实在是不耐烦了,喝道:“你不要再一次次问了,书拿来,我把意思讲解一遍,至于理解不理解我不管,讲完后你不许再问我!”说完又狠狠瞪了楚歌一眼。



    楚歌呐呐道:“女侠海涵,是在下心急了,只是怕日后找不到人询问,练出岔子,感谢女侠的指点!”深深一躬,递过《大力金刚掌》,正襟危坐,侧耳倾听。



    杨仇见楚歌端正,心里稍稍舒服,接过书本,开始讲解,知道了楚歌对武学认知不足,尽可能的讲解详细,同时对人身上的经穴也做了一下普及,好在书本不厚,招式总共也就九式,即便如此,也耗了两个时辰才讲完,杨仇本身有伤,讲完精神有些不济,就不再关注楚歌。



    楚歌再次感谢杨仇,尽管杨仇说过只讲一次,但是讲的非常详尽,有时还等他有所领悟了才继续往下讲,并且还对他普及了人身上的经穴,给他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尽管他现在还是个门外汉,但足够让他知道门内的浩瀚和神奇,让他暗暗感激杨仇。



    夜色深了,万籁寂静,楚歌静静的消化着刚才杨仇的讲解,头脑非常的活跃,记忆非常的清晰,最近楚歌除了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有力气外,觉得自己头脑也是越来越厉害了,以前不懂的,现在很轻易就理解了,并且还多了一项“过目不忘”的本领,只要让他见过听过做过的,事后回忆起来都非常的清晰。



    比如这次,现在楚歌甚至能回忆起杨仇说过的每一个字,语气、动作、表情乃至最细微的一点变化都在脑海里呈现。



    又想了一会,把房间的椅子挪到一边,就在房间里缓缓的打起《大力金刚掌》了,“脚踏实地”、“饿虎扑食”、“天王托塔”、“翻江倒海”、“童子拜佛”、“野马分鬃”、“美女照镜”、“二龙戏珠”、“不动如山”从第一招到第九招打了一遍,在架势上倒也做到像模像样了。



    然后站立不动,又回想了一遍招式,在脑中预演了几次,修正了一些动作上的谬误,再次缓缓打了一遍,一直到动作准确无误为止,当然这只是招式架势上的,也就是说摆的样子对了,但是运劲的法门还没用上,功法 功法,就是要有招式也要有运劲的法门才能发挥出威力,要不然如果知道了对方的招式动作就能知道对方练的功法,那江湖上还有什么功法是秘密的?这些也是刚才杨仇给楚歌“扫的盲”。



    架势已经能做对了,现在就是如何配合运劲法门的运用的问题了,这才是最重要的,要不然就是“空架子”中看不中用。楚歌从第一式“脚踏实地”开始,在出掌时脑中回忆劲力在身上经穴的运行,不一会,第一式就掌握了,比想象中简单,然后又去学第二式,也是很快就学会,接下去第三式到第九式也很快就成功掌握,记得杨仇刚才说过如果自己能一日学会一式在九日练会就算是人才了,而要有所成估计需要三年,至于再学到大成,杨仇断言他痴心妄想。



    楚歌有些不放心,怕自己学岔了,又仔细阅读了一遍书本,结合杨仇的讲解,确认自己没有练错。犹不放心,想向杨仇请教,但见杨仇和衣躺在床上,面朝里休憩,又怕惹恼她,这才作罢。



    又打了几趟,楚歌觉得在房间耍不痛快,悄声去楼下院子打,外面星光璀璨,寂然无声,楚歌在月色下摆开姿势,越打越顺,越打越快,只觉自己从没有的畅快,之前一直觉得用不完的劲这回被运转在金刚掌上,金刚掌威力越来越强,一时间院子里虎虎都是掌风。



    再打几趟,想起杨仇说的初学者“过犹不及”,自己第一次学就打了这么多次,怕自己打的太多,损伤到身体,尽管觉得自己全身还是充满了劲,没打痛快,但也决定今晚不再继续,等明天问过杨仇,明白自己有没有错误再继续。



    这时,楚歌全身出汗,身上黏黏还散发臭味,忙去打水躲在院子角落冲洗,借助月光,竟然发现自己全身皮肤有一层黝黑散发恶臭的油垢,赶紧冲洗干净,换上干净的衣服,这才感到心旷神怡。



    回房间时,楚歌突然发现自己的视力和听力变好许多,比如眼睛即使在这样的夜色中也能把院子角落里的一只蚂蚁看清楚,耳朵竟然也能接收蚂蚁爬过树叶发出的声音。



    房间里杨仇的呼吸声细微中有沉重,应该是身上的伤引起的呼吸变化,房间一角里有一窝老鼠在窃窃私语,那边一角还有蜘蛛捕食、猎物挣扎的发出的振翅声。



    楚歌真切的觉得世界在他眼前不一样了,变的更鲜活,更清晰,但这也带来了新的烦恼,现在楚歌耳中接收的声音太多了,也太清晰了,刚开始还兴致勃勃,仔细聆听。久了,楚歌想休憩会,闭上眼睛,但好像身处闹市中央,有太多以前从没有听到的声音在耳边呢喃、嘈杂,楚歌一时难以适应,到后来不管是坐着、站着耳中总是闹哄哄的。



    就这样折腾到了天亮,楚歌才勉强适应,学会自动过滤无用的杂声,就像一普通人即使在嘈杂的环境呆久了,自然也会适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