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盛唐
字体: 16 + -

第13章 从小兵做起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翟让不知道这些谚语,但这不妨碍他感觉到李密对自己的威胁,可他又不能杀了李密,不仅他自己不会同意,他的部下,军中的将领可能都不会赞同,天命也不会赞同,毕竟自己是水,李密是蒲草,还要靠着自己才能生存成事呢……

    翟让想来想去,既然在一起过不下去了,那就只能分家了。自打与须陀之战后,自己在军中的威信也有所下降,正好借这次机会将那些异己分子全部都扔出去,交给李密,如此一来,既能巩固军心,又能缓和自己和李密之间的关系,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也?

    翟让费尽思量以后,终于想出了一个看似两全其美的办法,结果如何,我们还待看日后。

    眼下,李密正忙着训练他的新部下,由于人员混杂,且多是翟让剔下来的刺头儿,所以新军成型着实费了李密一番功夫。别部建好后,就叫蒲山公营,直接拿李密的字作为名称了,省事也好记,更能体现所属关系。

    俗话说,人多好乱,自从李密另起山头之后,原来属于翟让的部署就不时地来找茬,不论是士卒没事找事也好,还是别有用心也罢,李密所属部队,皆沉默不言,不为所动,每次都是打不还口,骂不还口,照常训练。

    时日一久,翟让部下找麻烦的也少了,除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基本上都是挺佩服李密麾下士卒的。毕竟蒲山公营的训练也是颇有成色的,士卒基本上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就差见血开封了。军队训练的再好,也要上战场检验,百战余生,自然而然就成了最后的赢家,这是战争永不变更的法则。

    无论是李密的亲力亲为,与将士一同吃住,还是翟让的自顾自己,或许会有一些影响,但只有战争,才是最后的标准。就像韩信擅长大军团调度指挥,被尊为兵仙,可项羽只会带领士卒一路怼到底,最后也成为了西楚霸王一样。说好谁坏,天知道?

    李密在紧锣密鼓的训练队伍,谋划形势。翟让却不知道自己要干嘛?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如今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荥阳打下来了,张须陀也宰了,以后干嘛呢?就这样无所事事了许多天之后,翟让想回去了,还是瓦岗寨好!

    回去还得找个借口,那么多人,不能一走了之啊,这天,翟让找到了正在处理事情的李密,向他说了自己的计划,又说如今粮食不足,我想带领士卒先行撤回瓦岗,李兄如果不愿回去的话,也可以在这边常驻。

    这就和把客人送到门口之后笑着挽留客人吃饭一样,嘴上说着别走啊,心里怎么想的只有自己知道了。李密自然知道翟让的想法,加上自己本身也有一些想法,就顺水推舟说自己要在这边防备朝廷军队,将军就先走吧,我再等等看。

    就这样,翟让带着属于他的部队和攻城略地抢到的辎重一路东行。

    ……

    翟让走后,李密也带着属于他的部队向西而行,一路至康城,路上劝降了几座城池,得了些物资储备。

    翟让知道后,又带着部队跑回来了,追随李密。

    ……

    这边李密如火如荼的建立着属于自己的势力。那边就有人又急着称王称霸了。

    操师乞在鄱阳以盗贼起家,人多了之后就有点膨胀,觉得自己在各路诸侯之中也是个人物了。于是就建国称王,自号元兴王,建元始兴。建国之后便率领大军进攻豫章郡,以守城将士祭旗。同乡之人林士弘被封为大将军,其他部下也是各自封赏。

    杨广听到又有人称王了,就下诏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领大军讨伐。所以啊,称王称霸的最受忌讳,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造反如果只是当个山贼还有可能受招安,但是一旦打明旗号,那就只能不死不休了。可是起义又要师出有名,不打着替天行道的口号招不来人。几千年来,模棱两可之间葬送了多少无辜枉死之人。

    刘子翊率兵与操师乞交战,操师乞流年不利,被乱矢射中,当场而死。操师乞已死,仗还在打,林士弘一看不对,立刻接过指挥棒,带着大军撤退。

    乱世死人,本来就是很平常的事情,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有死的时候,不过是死于鸿毛和死于泰山的区别而已。至少操师乞的死亡让贼寇明白了刘子翊带兵是要来剿灭他们的,不是装装样子就回去了!

    回去整顿部下后,林士弘带着余下的人马和刘子翊决战了。无论林士弘想不想决战,当操师乞死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他要想掌控这支军队,只能和刘子翊不死不休。

    彭蠡湖,林士弘,反贼,刘子翊,官兵。

    刘子翊,战败,身死。

    林士弘携大胜之威,招兵买马,扩充手下,达数十万人之多。十二月初十,林士弘称帝,国号楚,建元太平。

    新朝成立之初,又下九江、临川、南康、宜春等郡,各地豪杰开始杀隋朝官员守令,群起呼应。

    北自九江,南及番禺,皆为楚地。

    谢谢您的阅读!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