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半神血统
字体: 16 + -

第395章 出兵,阻击南匈奴大军

    臧洪苦笑:“有些事情还真说不清楚,如果为了争夺草原的控制权,那还好说。但是打败了北匈奴之后,南匈奴因为仰慕汉家文化,竟然不愿意接管草原,而是执意内迁,想得到朝廷的庇护。朝廷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迁到并州,并设置匈奴中郎将,负责协调管理南匈奴事务。鲜卑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填补了南北匈奴的空缺,把草原上遗留下来的部落,再次统一了起来。”

    刘备听他这么说,手上轻轻敲着桌案,皱眉道:“先是诸羌,又是匈奴,当时朝廷做这些决定怎得如此草率!”

    杨林剑眉微皱,一抚花白的长须,说道:“主公说得是啊,当初这些所谓的主和派中,难免会混杂着一些心怀叵测,又准备投机取巧之人。这么做无异于养虎为患,一旦他们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对所有人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

    臧洪叹到:“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南匈奴内迁之后,并州的汉家子民急剧减少,到如今并州有居民百万之众,其中汉人66万,只占了其中的一小半。南匈奴已经成了大半个并州的主人。

    想当初这些匈奴人在草原上,买口铁锅都很困难。但现在胡汉杂居,少不了一些商人受利益驱使,将各种兵器贩卖给那些别有用心之人,来换取巨大的收益。

    那些部落在积蓄够了实力之后,便开始伺机窥视关中。一旦鲜卑、羌人来劫掠,他们中就会与其联合入寇关中。趁机劫掠粮食、牲畜,大肆杀戮我汉家百姓。等着朝廷出兵平叛了,又会有另一波人随着主和派装作义兵,积极的帮忙平定叛乱。但到了最后,往往都把那些宵小给放跑了。别的不说,那所谓的南匈奴单于於夫罗,不也是打着伐董的幌子,和白波贼勾结之后劫掠关中吗!”

    “朝廷的那帮子狗屁大臣都是干什么的!把这个天下给弄得乌烟瘴气!”张飞气得豹眼环睁,不住发狠。

    “呵呵,大臣?有些人为了一时之安,连凉州都能放弃,那为了自己少点麻烦,只要能确保升官发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自己舒服点,岂不是更好吗?”臧洪冷笑道。

    “可恶!这群狗官误国!”张飞怒骂。

    关羽、杨林也在不停捋着胡须,明显心里都很不平静。

    刘备问道:“诸位先生,可有一劳永逸之策?”

    蔡邕、贾诩、田丰、李儒都在皱眉,过了许久之后,贾诩摇头说道:“他们这些年来已经有了经验,这种劫掠的事情不会倾巢而出。一旦有损失了,就会有人出来装模作样的帮助朝廷平叛,好尽快的完结此事,然后就休养生息,再慢慢的窥伺机会。”

    刘备听了,不由怒气直往上撞:“好啊!这群宵小之辈,竟然用这种耍赖的手段,就让我们束手无策!实在是可恨至极!”

    “大哥!这有什么难的!咱们直接到并州,把这些鼠贼全部杀光!”张飞怒道。

    臧洪冷冷道:“杀光?如果真能杀光就好了,匈奴人中也有好有坏,真要祭起屠刀的话,很容易一个不小心就杀错了。”

    “好手段啊,真是好手段!竟然胁迫其他良善之人,给这些混蛋当人质!”刘备心中怒极。

    这时田丰进言道:“主公,之前不是准备让糜竺担任官商吗?何不在商队之中安插细作,到时往并州那边渗透,摸清各部落的情况。找到那些有问题的部落之后,再慢慢的想办法,对其进行分化打击,这样一来虽然时间久点,但却能除掉这些隐患的同时,保护好匈奴义民。”

    刘备一听,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点头道:“甚善,就依元皓先生之言。”

    当然,这都是长远之策,目前需要做的,是把来犯的侵略者打出去。

    刘备下令道:“杨林!”

    “末将在!”

    “我令你领兵两万,前往右扶风槐里县驻扎,一旦李傕、郭汜有所异动,是打是和任凭你做主!”

    “末将得令!”

    “记住,”刘备嘱咐道:“现在可千万别让他们败亡的太早了,不然这个小皇帝无论是迎是拒,对咱们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现在对我们来说,只有小皇帝被别人控制在手中,才是最有利的。”

    “是!”

    刘备又看向张飞:“三弟。”

    张飞郑重的抱拳行礼:“末将在!”

    “你跟文和、元皓两位先生留守万年,不但要防备李傕、郭汜、张济他们,还得时常留意其他各方诸侯的动向。一旦有什么状况,你可以替我做主。”

    “末将尊令!”

    刘备见张飞比平常稳重了许多,不由满意的点点头。反正只要他不喝醉,那还是挺让人放心的。

    将万年的事务安排好后,刘备便跟关羽、李儒前往河东,在河东点齐兵马之后,就兵发太原,阻击入寇关中的南匈奴大军。

    两天后,杨林屯兵槐里,虎窥长安。

    细作探知这个消息,急忙回长安向李傕、郭汜禀报。

    李傕听后勃然大怒,当着细作的面高声咆哮:“一定是张济这个混蛋!定是这个狗贼出卖了我们!这个混蛋,竟然借此向刘备示好,好啊!等到匈奴攻入关中之后,看我怎么炮制这对叔侄!”

    郭汜满脸鄙夷的看着他,心说你就别吹了,你除了兵马多一点,手底下的将领多一点,还有那点比人家叔侄强?炮制他们,你觉得你有这能耐吗?

    郭汜想完这些,不由得又对李傕暗暗生恨,如果不是他多此一举,将书信给了张济叔侄,让他们手里边有了证据,又怎么会让自己的妙计提前败露?

    李傕发泄了一通之后,又问眼前的细作:“那个槐里的守将杨林,你查到多少关于他的消息。”

    细作拱手道:“启禀将军,此人并不怎么出名,听说已经近六十岁了,是个汉中人,刘备收取了汉中之后,才将他收入麾下。之前没有他的任何消息。”

    李傕冷哼一声,心说看来又是个无名之辈,这刘备贪心不足蛇吞象,明明手底下没有多少能人,却占了那么多的郡县。以至于现在根本派不出精兵猛将到各地驻守。更可笑的是,从我这招过去的几个军侯,都能在他手底下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哼哼,你如此贪得无厌,简直是自取灭亡!

    李傕这么一想,就起了心思,等着刘备分身乏术的时候,先除掉这个杨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