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半神血统
字体: 16 + -

第236章 刘宏的最后时刻

    数日后,雒阳。

    刘宏看了两份奏章,大骂王子服没用。

    这种事能承认吗?到时且不说刘备态度如何,王章那里也不好看。刘宏想到王章,又想起了那个美艳的王荣,心说爱妃啊,恐怕用不了多久我们便能相见了。

    过了好一阵子,刘宏才从各种绮念中回过神来,直接下诏,王子服假借圣旨,以权谋私,押回京师候审。同时为了安抚刘备,让他暂代宛城县令。

    坏了刘宏的计划,这次王子服回京,少不得被定个谋反之罪。

    在刘宏心里,王子服已经成了无用之人,死不足惜。反正大多上位者都是这样,只追求结果,哪在乎过事情难办不难办?

    王子服不属于外戚势力,也不是宦官势力,一心忠于天子。这次刘宏要定他的罪,樊陵、张让等人都愿意乐见其成,自然不会反对。

    而皇甫嵩、董卓奉命解陈仓之围,董卓想到皇帝恐怕命不久矣,必须速战速决,于是向皇甫嵩提议尽快进兵攻打王国。

    但是皇甫嵩想到真要强攻的话,恐怕损失不小,以现在朝廷的情况,再也受不起这么大的损失了。于是反驳道:“陈仓城高墙坚,不是一朝一夕能攻克的。我们还是先等等,待到王国的人马匮乏了,再出兵不迟。”说到这里,他有些怀念刘备了,心说要有玄德、云长、翼德他们在,直接打就行,又何必这么麻烦?

    董卓听了暗恨,但皇甫嵩是主将,他也没有办法。

    于是两个人按兵不动,等待机会。

    也幸亏西凉叛军内部也有不和,马腾不愿意看着王国坐大,不然以他的武艺,直接就能把城门给轰开了,哪能这么费事?

    就这样,皇甫嵩和董卓一直等了八十多天。

    这段时间里面,董卓天天为皇帝刘宏祈祷,希望他身体硬朗,千万别早早就死掉了。不然自己一直被牵绊在外地,一旦朝中局势稳定了,那什么机会都没了。

    这日有斥候来报:“启禀二位将军,王国不能攻克陈仓,已经下令撤兵。”

    “什么!真是太好了!”皇甫嵩和董卓不约而同的欢呼,喜悦之情洋溢于表。

    “仲颖,我们这就领兵追击。”

    不错,继续领兵追击,很有可能再继续取得大胜,董卓美滋滋的想着,突然醒悟过来,不对!这仗不能再打下去了,不然我拥兵自重的机会就全没啦。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董卓劝道:“皇甫将军,如今王国已经撤兵,凉州叛乱已经平息,这就行啦!再说,他肯走,那就是意识到我们这支兵马的威胁,所以不得不退去。但是继续追击的话,他们肯定会做困兽之斗,那么到时候胜负难料,万一战事不利,那就给了这些人卷土重来的机会。到时我们就是罪人啦!”

    皇甫嵩怎么会想不到这点,但是他也知道,如果让王国全身而退,那自己班师之后,他随时都可以卷土重来。那样的话,还怎么腾出身来清剿青、徐二州的黄巾?还怎么抽出空来消灭白波、黑山贼众?

    因为有这一层顾虑,皇甫嵩咬了咬牙,道:“如今王国率众攻打陈仓八十多天不克,正是锐气尽失,大军最疲惫的时候。我们现在士气正旺,趁势攻打这支疲惫之师,又怎么会有不胜的道理?”不再理会董卓的劝阻,直接下令追击。

    董卓恨得直咬牙,心说你家世比我强,当然可以不在乎这次机会。但我就一个下层军官出身,大半辈子了,就眼前这么一线光明,你还要挡我的路。好,皇甫嵩,这事我记住了,一辈子都不会忘!

    因为这两次的事,董卓对这个昔日惺惺相惜的竞争对手,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好在叛军之中也非铁板一块,韩遂、马腾见王国如此没用,早就领着人马撤走了。

    王国一听朝廷四万大军追过来了,心里暗骂韩遂、马腾不是东西,把自己推举为首领,就是变着法撺掇自己给他们冲锋陷阵。如今朝廷的人马杀过来了,你们倒好,为了保存实力直接撤回了凉州。

    心里一着急,让王国昏了头,不顾一切的传下命令:“撤!抓紧时间撤离,不然皇甫嵩和董卓就要领着朝廷的大军就追上来了!”想得倒好,这一吓唬手底下人肯定跑的飞快,只要回到凉州,势力就保住了。

    可就这么一句话,让他们手底下的人马都吓掉魂了,还没和朝廷的兵马遇上,有不少人先想着怎么跑路了。

    皇甫嵩什么?董卓是什么人?这可都是凉州出来的名将啊,他们听到能不害怕吗?

    就这样,皇甫嵩、董卓领兵追杀过来之后,王国手下叛军无心恋战,尽皆人心惶惶的四散而逃。

    董卓身先士卒,和皇甫嵩领兵绞杀,直杀得叛军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战后清点,竟然斩首两万余。

    董卓也没想到王国这么没用,短时间内取得一场大胜,还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董卓看皇甫嵩也顺眼了许多。“怎么样,皇甫将军?还继续追吗?”董卓问完就心怀忐忑的看着皇甫嵩。

    “不能再继续打了,咱们还是先班师回朝吧。”

    “好。”听皇甫嵩这么一说,董卓总算松了口气。

    随后两人一面派人快马加鞭的报捷,一面领兵班师。皇甫嵩的两万人马是禁军,自然可以带回洛阳。但董卓手下是他自己招募的西凉兵马,真要带洛阳去那可就事大了。

    而且董卓还有别的心思,于是和皇甫嵩商议好,自己先不是人马领回右扶风扎住,然后再回京面圣。

    两人商定之后就分道扬镳,可董卓到了右扶风之后,就磨磨唧唧的再也不走了。

    刘宏见到捷报之后,不但没有半分喜色,心里还难受极了。原本觉得自己身体每况愈下,就想着借平定凉州叛乱,把董卓绊在陈仓一年半载的。没想到这才三个来月,他们就打赢了。因为这事,他心里顺带连皇甫嵩都恨上了。

    刘宏这段时间,头脑又渐渐开始不清醒了,知道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他决定最后一搏,趁机除去董卓。

    于是刘宏下诏,封董卓为卫尉执掌禁军,让他接旨后马上启程。

    张让、赵忠知道刘宏现在的情况,他也不希望这种时候,在京师附近还有人拥兵自重,于是对这道圣旨没有阻拦。

    董卓见了圣旨之后,心中惊疑不已,首先想到了刘备当初受困京中之事,赶紧和李儒商议对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