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半神血统
字体: 16 + -

第113章 宛城县令

    过晌之后,刘备到太尉府,给伯父刘宽请安。

    “玄德,今后有什么打算?”

    刘备诧异的看了伯父一眼,这是怎么了?

    “唉!”刘宽叹了口气,有些失望的说道:“这天子…这…我老了!该辞官还乡了!其余子侄都有出路,唯有你,跟宦官混在一起不是个办法啊!”

    “伯父不用担心…”刘备把晌午的事详细讲了一遍。

    “嗯,”刘宽点点头,“这条路子不错。现在的南阳太守刘焉,当初就是以举荐贤良方正选拔上来的。他也是一名宗室,等我写信让他扶你一把,省得你到了方上抓瞎。”

    这位伯父无私的帮助,让刘备很感动。想着以后再难见上一面,刘备心里堵得慌,从席上起身,来到刘宽面前大礼参拜道:“伯父!请再受侄儿一拜!”

    “起来,快点起来。”刘宽忙扶起刘备,拍着他手说道:“你是好孩子啊!你的心诚,又不迂腐。汉室的将来,恐怕还得落在你的肩上。记住,对待别人宽和一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

    “是,侄儿不敢忘!”

    “好,好!”刘宽拍了拍刘备的肩膀,却没有再多说。

    刘备回到家中,便把众人召集起来,告诉了他们这个消息。

    何妍、何姵心里非常激动,她们就是南阳宛城人,能再次回到家乡,心里百味陈杂。

    刘备又对刘表说道:“兄长,我听说这次要大赦天下,以前被禁锢的党人亲族家小,也被解除禁锢了。”

    “什么!”刘表失声惊呼,嘴唇不住的颤抖,眼泪忍不住就下来了。因为自己的牵连,父母、妻子,还有那只有两岁的儿子刘琦,可跟着受了不少苦。自己对不起他们啊!

    刘备拍拍他的肩,叹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唉!”刘表颤声长长舒了口气,好起来,可能吗?自己当初可不是为了‘八顾’这样的虚名。但是自己这些真正有理想的人,被那些外戚、显贵拿来给他们自己镀金用了。

    刘备又对赵云说道:“子龙,你这就给赵岚大哥写信。我到宛城那边,需要不少属吏。他读过书,也善于算术,能帮我不少忙。请他和大嫂一起去宛城吧。”

    “好!”赵云点点头,高兴的写信去了。

    刘备也修书一封,准备托人送涿县去,让关羽和母亲一起到宛城。

    苦日子,就快熬到头了。

    刘备显然没打算就这么等着,到了晚上,他和褒姒、何嫣她们又进宫一趟,催眠了刘宏,勾起他对王荣的思恋。然后以放过王章为要求,答应张让他们举荐贤良方正的提议。

    自此以后,刘宏虽然没有变成白痴,但是受频频洗脑的影响,忘性特别大,很多事情往往转过头就记不起来了。

    就算这样,刘备还是不放心,又转悠了一圈,用法术给张让、赵忠等人种下心里暗示,让他们到时候答应刘宏这个要求。

    数日后,因为先有大疫、后有日食,刘宏下诏特征,诏令三公九卿、郡国守相这些朝廷大员,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同时大赦天下,解除了对党人家属亲友的禁锢。

    这么一来,宦官跟士子的对立也缓和一些,没有之前那么激烈了。袁绍这样的投机分子,想从中渔利的机会也少了。

    之后的事情很顺利,刘宽举荐刘备为贤良方正,张让、赵忠等人也利用手中的权势,破格给他补了宛城县令这个肥缺。

    宛城隶属南阳郡,为西汉天下五大都会之一。

    汉武帝时新辟南方17郡,使用的各种财资和铁器等物品,全靠着宛城和汉中的铁官提供、调运。

    后来的光武帝刘秀生于南阳,发迹于南阳,立国又定南阳宛城为陪都,所以宛城又称南都。

    刘备这个宛城县令,分量不轻啊!

    为了让刘备走的开心,又由樊陵出面,花高价买了他的那处宅院。当今之世,能从张让、赵忠这群宦官那占这么大的便宜,除了刘备,还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

    其后张让、赵忠、许相轮换着请客,为刘备践行,心说总算是欢欢喜喜的送走了这尊大神。

    刘备这次大赚特赚,当然很高兴。手头有钱了也难得出手阔绰一回,不顾小丫头的反对,又买了一套车马。让刘表扮做车夫,跟着一起到宛城上任。这个族兄在自己这白吃、百喝、白住这么久,使唤他一次也没什么。

    倒是小丫头何姵对刘备怨念很大,每到一处一站就念叨:“看看!明明驿站有车马,为什么要自己花钱买?你这样就是手里有金山银山,也攒不住!”

    不一日来到宛城,前任县令是张让的人,早已打听到刘备到来的时间,领着一帮县里的官吏迎出数里之外。

    县衙里里外外都已收拾停当,前任县令两天前就搬到了馆舍,只等着跟刘备交接好印信、卷宗,就回京跟张让复命去了。

    诸事交接完毕,前任县令告辞离开。

    后衙供县令和家眷居住,那些属吏不适合一起进去。刘备等人自行来到后衙,发现这里占地着实不小,亭台楼阁,山石水池,布置的甚为大气奢华。

    刘备跟赵云面面相觑,恍若梦中。

    他此时此刻的心情,也只有赵云能理解。前世两人颠沛流离,连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今生还不到二十,就做了南都宛城的县令。

    刘备揉揉鼻子,偷看了刘表一眼,记得宛城就是这位族兄给张绣的地盘。张绣占了这座城就能抗住已成大势的曹操,好地方啊!

    想到这里又对刘表心生怨念:外人张绣你给了个南都,虽然咱俩前世没有交集,但在别的平行世界,你只给了我个新野小县。你说你还是同族兄弟吗?做人怎么能这样呢?看来使唤你还是使唤的轻了!

    刘表不明所以的挠挠头,总感觉气氛有点不大对。

    这里房子多,院子也多,赵云、刘表各占一处跨院,何嫣、褒姒她们则跟刘备住在正院。

    烧水做饭的活今后也不用她们做了,衙中有专门的厨役。

    当天晚上,刘备就在正院选好一间屋子,将聚灵阵布置好。第二天,又去太守府拜见刘焉。

    这次很不巧,刘焉用不了多久便要进京了。

    有了刘宽的书信,他自然高规格的接见了刘备,并且认下这个侄子。将南阳的一些情况,还有应该注意的事项,都跟刘备详细的讲解了一番。

    最后叹道:“可惜我不日便要进京,不能在此看顾你了。”

    “叔父这是哪里的话,您教了我这么多,对我来说就是很大的帮助了。外人根本就不会给我讲这些。”刘备对这位叔父多少还有点感激的。

    “唉!”刘焉又叹了口气,道:“这新任的南阳太守,有点不太好办呐…”说到这里微微皱眉,不知该怎么讲。

    “敢问这新任太守是何人?”刘备问道。

    “王章。”

    “啊?”刘备脸色大变,十分的无语。如果没有褒姒这层关系,两人还继续死磕的话,那倒没有什么。关键是现在…

    刘备实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

    刘焉不知道刘备的心思,只道是他因为这个死对头来当自己的上司难受。皱眉道:“以往都是南阳太守进京后升任三公九卿,这从九卿位置上退下来,到南阳来当太守的,他还是第一个。也不知道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南阳是帝乡,不仅光武帝刘秀在这里出生。

    王莽的封国在南阳新野。

    更始帝刘玄于南阳登基建立玄汉政权。

    就连云台二十八将也有十一个是南阳人。

    因为这样的特殊情况,能当上南阳太守的都不是一般显贵,在刘焉之前的几任太守,有袁绍的三叔袁隗、伯父刘宽和年初因病被罢免的太尉乔玄。

    刘备心说,不会是洗脑过多,刘宏又抽风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