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老师
字体: 16 + -

第31章 佳节背后的暗流

    关明穿越到大唐,一直以来都过得舒舒服服的,但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可以喝酒划拳的兄弟,偶尔也会在恍惚中想起了前世中的这些人,回过神来,地板已泪水被打湿……

    幸运的是,有着几个可爱的小女孩点缀他的生活,让关明不至于在独处时孤独感伤,可是小女孩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总不能陪着自己,就像今晚这个中秋夜。

    关明没有留在虞家一起过中秋节,中秋节本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饭赏月,掺和了外人进来可就失去了雅致,关明也识趣,没有应了虞世南的挽留,自己来到了长安街上。

    其实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有很多,有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有起源于隋朝末期,但不管如何,初唐时期中秋节便已经盛行开来,各种风俗传统活动都应有具有。

    今夜大唐解禁宵,此时关明孜然处在熙熙攘攘的长安街上,车马人群缓缓而过,两侧店铺张灯结彩,售卖着月饼、红枣、葡萄等祭品食物,有一家老小步行游逛赏着花灯猜着灯谜,又有开放的年轻男女甚至在街上牵手约会,郎才女貌羡煞旁人。

    唯有关明格格不入,每逢佳节倍思亲,关明深深体会到王维独在异乡的孤寂之情,他不禁会想,跨越千年之外的父母们此时也会想念着他们的儿子吗?

    关明买了两坛酒和一只烧鸡,打算远离这个与关明无关的地方,独自来到自己住宅外的郊区,走上一片小山坡,脚底下便是灯火通明的长安城,抬头见月色正好,于是打算在此独自消愁,刚要坐下,却发觉身后的树丛里似乎有人闪过,在仔细观察,却是没了声迹,关明摇头许是出了错觉,关明坐下打开酒坛,一首消愁哼唱而出。

    关明不知道,长安城上下的人也不知,看似喜庆的气氛背后却暗藏杀机。

    ………………….

    李世民因为自己兄弟不和的缘故,所以十分看重自己儿女们的感情和睦,自然而然的,公事再繁忙,今晚的中秋之夜也必然会和自己的儿女们共聚。

    此时太极宫御花园,空地上摆好酒宴,各种珍品菜肴陈列桌上,李世民带着一干后宫和皇子公主们吃月饼赏月。

    家宴上,虽是帝王家的喜庆的时刻,却也能看出李世民对每一位嫔妃、皇子和公主的偏爱程度。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并排而坐,而长乐公主则坐在父皇的右手,长孙皇后替李世民捏碎果仁斟酒,而李世民则把这些吃食递给长乐公主,可见李世民对嫡长女的宠爱,而长乐公主也没有恃宠而骄,十分乖巧地端坐在座位上,面带微笑一言不发。

    其余兄弟姐妹嫉妒之心多多少少是有,但绝不会因此冷落长乐公主,相反,小长乐不争不抢温柔单纯的性格十分讨人喜欢,皇子那边,李世民最为喜爱的太子和魏王都把胞妹小长乐当作掌上珍珠,而公主们则都向小长乐学习着她连父皇都赞赏的书法和作画。

    李世民喝了一口烈酒说道:“在座哪一位能献上一首应景之诗?”

    然后揉了揉长乐公主的小脑袋,说道:“谁能得朕欢心,朕便让质儿送去这夜明珠。”

    看着李世民手上拿着的翠绿中泛着荧光的夜明珠,众人都起了争夺之心。

    长女襄城公主率先站起,吟诵了一首诗经-月出,乃这些天来关明课中所授。

    李世民赞好,道:“襄城雅礼有度,功课上也很下功夫,其他公主们要以长姐为榜样。”

    这时,太子李承乾站了起来,李世民看着自己最为喜爱的太子,心中期待着他的表现。

    “孩儿不擅辞赋,冒昧献上一首《秋月照茅亭》。”

    在李世民的许可下,李承乾在古琴上娴熟地拨弄而出,可见他为了今日表现苦下了不少功夫。

    虽是前朝大家曲目,但李承乾弹奏得极好,这点从李世民欣慰地表情即可看出。

    曲目结束,李世民开口夸道:“修于政史,不忘修身,众皇子应向太子学习。”

    长女长子的表现都得到了父皇的称赞,其余人压力山大,而只有南平公主毫不在意,她在担心关明无亲无故的会不会过得很寂寞,想着快些回公主府陪关明过节。

    李世民很快注意到了南平公主的心不在焉,便问道:“依灵是有什么心事吗?”

    南平公主赶紧回神,要是让父皇知道自己在家宴上郁郁寡欢可就是自己做子女的不对了,于是赶忙回道:“劳烦父皇操心了,女儿并无心事,只是在苦思诗词,奈何功底不过关……”

    李世民大笑,安慰道:“依灵不必烦恼,父皇又没有强求,功底不过关日后再补便是,现在开开心心才对。”

    然后李世民又说道:“还有人吗?”

    事实上李世民一直看着魏王李泰,李泰是一众儿女们最有才华的,自是期待。

    果不其然,李泰扭着肥胖的身躯站起,吟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首《望月怀远》朗朗出口,听得在场众人仿佛身临其境,被那缠绵而不见悲伤的之情所感染,诗罢,不同于之前的称赞,李世民直接起身拍手称赞:“好诗!感人至极!”

    李泰受赞并无骄傲,而是回道:“还请父皇治罪,此诗是先生所作,是学生擅自拿来献上。”

    之前李泰为了今晚能博得父皇欢心,找到了关明,恳求了一首诗,能和魏王打好关系,关明自是乐意,而且也是举手之劳,于是便把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写给了魏王。

    其实李世民也知道此诗并非李泰所作,因为诗中对远方亲人的深情怀念绝不是李泰能体会到的,更别说作诗了,但能听到如此佳作,李世民还是很高兴,道:

    “青雀无错,反倒是让朕能听闻一首佳作,朕甚是满意,这夜明珠便赏你了。”

    于是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魏王李泰从妹妹长乐公主手上捧来了光彩照人的夜明珠。

    而只有南平公主在替关明的思念亲人之情而感伤,想着以后要对他好点。

    御花园外墙隐蔽处,两蒙上黑巾的男子窥伺着外面情况,一男子说道:“虎子,待会醒目些,主子说了,只要是李世民的儿女便可。”

    这几天爆更,求收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