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老师
字体: 16 + -

第13章 粉雕玉琢王妙妙

    跟吴王寒暄了几句,关明就离开了校场,也离开了皇宫,今天已经走得挺累的,来日方长,日后走遍皇宫的机会多的是,不急于一时,不然自己当作是观览,别人以为是不谋好意。

    关明没有回到虞府,他想起了那天答应古筝的事,于是去长安街上买些原料,打算拿到木匠那制作古筝,毕竟自己也只是知道古筝结构,可没有那么精巧制作手艺,自己最多拿胶水粘上罢了。

    材料不复杂,关键的无非两样:弦和木。

    弦可不是现代的马尾和钢丝,而是用多股蚕丝线合成的弦,不仅取料简单,无论是韧性还是音质远非马尾与钢丝可比拟的,要知道古人对制作琴弦乐器的弦十分讲究,所以关明可不能随便糊弄是擅长琴弦乐器的灼灼。

    而在木料上,由于关明自己还是比较挑剔的,所以一般的木他还嫌弃,所以打算用价格昂贵的紫檀木,虽然心疼自己的腰包,但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花再多的钱也是应该的,不然赚得钱用来发霉吗?

    花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关明就把需要用到的材料都弄到手了,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干啥都利索。剩下的工作就是找个技艺好的木匠,关明向街上的老百姓打探了情况,他们一致认为王木匠的技艺很好,就是性格有点古怪。

    关明带着走了一会,来到了一间不大不小的房屋,牌匾上刻着“神匠”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其技术之精湛毋庸置疑,关明想是找对了人,走进了屋内,只见一名约莫三十来岁的中年人,正埋头制作东西,似乎对关明的到来一无所知,此人应该便是所说的王木匠。

    关明忍不住打断王木匠说道:

    “大叔可是王木匠?”

    ......

    没有得到回应,关明继续说道:

    “我想请王工匠帮忙打造一架古筝,类似七弦琴的乐器,不知王木匠可愿意?”

    回应关明的还是沉默,这让关明尴尬不已,还真是性格古怪的中年大叔,难不成提前进入更年期了?

    关明索性走到王木匠面前,本以为王木匠会抬头看看他,然后人家依然把关明当作空气,关明十分无奈,低头看了看王木匠在忙着些什么,原来是在做着一盏灯笼,不同于此年代常见的胖灯笼,而是类似前世清朝中期安徽省某市所制作的木制宫灯,每一处都雕刻的十分精湛,要知此时唐朝还并未有如此精致的木制宫灯,而眼下的王木匠却是别具匠心,能耐着性子打造如此灯笼,难怪敢自称神匠。

    “王木匠,你这灯笼倒是罕见,也不知可否售予我?”关明心想这宫灯拿回去摆在新家大门,可太能装那啥了。

    意外的,王木匠开口了,却是开口拒绝了:

    “不卖。”

    听到王木匠如此回答,关明略微失望,然后又对王木匠重复了一遍自己的来意,哪想到王木匠却是不耐烦地道:

    “走走走,别烦着我,没看着我正忙着吗?”

    看着王木匠手里拎着的锤子,关明下意识地怀疑这个暴躁大叔会不会一锤敲过来......

    古代木匠不是地位低下吗?以这更年期大叔的暴脾气,得罪的人应该不少把,他是如何活到现在的......不过关明很快就想明白了,就像关明今天有求于王木匠一样,权贵们也会有求于木匠,特别是在建造房屋的时候,说起来盖房子简单,其实是一个比较系统的事情,无论是设计层次方面还是选材层次方面,都是经过木匠的手完成的,他们只要稍微做点手脚,房屋的质量就会下降,房屋的质量下降,主人家居住的风险就可想而知了。

    还有的是古代人迷信,注重风水一说,木匠们往往也是风水大师,他们知道如何装修房屋才能旺家,也知道怎么做能一个家带来厄运,所以即便是皇公贵族也不敢轻易得罪木匠,反而是恭恭敬敬、好吃好喝招待他们,毕竟谁都想自己家族气运旺盛。

    就在空气陷于尴尬之时,一名小女孩走了出来,不,准确的说是坐着轮椅走了出来,对王木匠嗔道:

    “爹爹,女儿不着急要这灯笼,你先招待这位公子吧。”

    说着,小女孩还看向关明示意替他的父亲表示歉意。关明想不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不仅人长的可爱,更是懂事,只是可惜了她似乎双脚行走不便,只能依着轮椅行动。

    王木匠听到自己的女儿声音,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来到女儿身边蹲下,一改之前暴躁大叔的脾气,用着温柔的口吻问道:

    “妙妙,爹爹做的木轮椅还用的习惯不,今天见着你第一次使出来。”

    “嗯,爹爹,前些年女儿力气不够,现在女儿长大了,有力气推出来了。”

    王小小说完,又看了看关明对自己父亲说道:

    “爹爹,这位公子可是我们的客人,不能怠慢了,爹爹你说过要待人以礼的。”

    “妙妙别操心了,爹爹知道了。”

    于是王木匠很无奈的正视了关明,关明也十分无奈地看着两父女对话,总觉得这王木匠有“女儿控”的节奏,但不得不说,这两父女的感情真的和谐到令旁人都羡慕,至少王木匠为了给自己女儿做灯笼,连赚钱的生意都不接了。

    这种现象也许在现在会很常见,但在重男轻女思想为主流的古代却是罕见,甚至越是贫穷的家庭,这种思想越是渗透的厉害,多少穷苦人家的女儿在年纪不到十岁便被赶到农田干苦活甚至被卖到有钱人家以换取银钱,而这些都只是为了取得经济来源以给自己家的男丁上私塾,而在稍有地位的官宦人家,所谓的女儿更像是一种筹码,一种用于谋取最大利益的筹码,母女情会有,父女情也会有,但当政治利益摆在眼前时,一切亲情烟消云散,联姻也就因此而常见了,所以父女之间难以有真正的亲情。

    故而关明觉得这王家的父女可谓时代楷模。

    王木匠才不知道关明在想什么,也不想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是不耐烦地道:

    “把你说的那个叫古筝的玩意描述一下。”

    关明立即把制作的过程和细节交待清楚,然后特别叮嘱要在古筝上刻上关明写给王木匠的韦庄诗人的一首伤咏诗。

    “我之后会让人把材料送来。”

    王木匠点点头,然后便教他的女儿如何更好的操作轮椅,过了一会,他发现关明竟然还没走,宠溺大叔秒变暴躁大叔,说道:

    “怎么,还要吃完饭再走吗?”

    “王木匠,方便告知令爱的腿换了什么病吗?”关明见这么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竟要把自己的一生留在轮椅上,实在不忍。

    “不方便!”

    关明又补充道:“也许,我能治好令爱的腿疾病。”

    自见面来,一直对关明不耐烦的王木匠突然紧张了起来,走到关明面前追问道:

    “小子,此话当真?”

    关明点点头,却见王木匠又摇摇头,自嘲道:

    “看来我还是疯了,连许多大夫都治不好,一个小毛孩又能抵什么用......”

    关明也理解,自己的年龄实在难以令人委以信任,之前当老师的事情就好最好的说明,于是看着王木匠正色道:

    “王木匠,我知道你可能不信,但你总得让我试试吧,又没什么坏处。”

    一旁的王妙妙也看着自己的父亲,不知道王木匠会做出什么决定。

    犹豫了半饷,王木匠还是同意了,毕竟这是关明的一番好意,也没有什么坏处,于是就对关明说出了自家女儿的病情。

    在王小小五岁的时候得了一次风寒,高烧不退,一个星期才有好转,然而下肢却彻底瘫痪了,不仅大小便失禁,双腿也失去知觉,找遍了大夫,吃了不少草药,却没有任何好转,持续了三年一直到现在。

    关明还了解到,王妙妙还在襁褓时就失去了娘亲,可以说一直到现在都缺少母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可怜小女孩,也难怪王木匠如此宠溺她,狠不得一个人给她两个人的爱......

    看到关明愣着,王木匠只道是无望,不禁痛苦起来,绝望可怕,但希望断后的绝望更可怕。

    却不想关明断然说道:“有办法的。”

    关明要不要多一个亲人呢?像妹妹之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