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巨商
字体: 16 + -

第5章 1.5 乱世开启

    一晃过去三个月,朱澈的毛笔字已经练的有模有样,学会了很多繁体字和生僻字,对古人的记账方式也渐渐熟络起来,偏偏公孙瓒那边迟迟没有消息,期间朱澈去找过刘备很多次,但得到的回复也只是等。

    不过这几个月朱澈也并非没有收获,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见到了关羽和张飞。刘备用苏元提供的五十斤黄金开始了争霸路上的尝试,他在涿县招募乡勇,组织了一支类似佣兵的队伍,张飞是涿县本地人,有钱任性,天天在外面游猎,朱澈之前找过他好几次也见不到。最让朱澈感到不解的是——张飞完全不是黑的,也没有豹眼虬髯,唯一与朱澈印象里相似的是体格健壮,身高接近一米九,如果细细品味的话长相还相当耐看,可以说张飞的外表让朱澈大跌眼镜;关羽可能最近才刚刚到涿郡,他倒与朱澈印象中的二爷十分相近,两米多的个头,一身腱子肉,带着让所有人仰视的气场,长胡子让风一吹更显飒爽英姿,十足的高大上。然而朱澈丝毫没有感受到关羽的傲气凌人,他和蔼可亲,温柔善良,对待身边的人总是一再谦恭礼让。可是张飞的性情却恰恰相反,眼里似乎什么人都看不上,从早到晚的鼻孔朝天,这让朱澈相当不爽。

    新年一过,寒冬已逐渐进入收尾阶段,朱澈忙完了手里的活,看看时间还早,想着没事干,又惦记公孙瓒的消息,便一路来到刘备家。

    一进门就看到刘备满脸笑容:“兄弟,我正要找你,回信了。”

    朱澈立马精神一振:“怎么说?”

    刘备不慌不忙的回道:“伯圭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之所以没有立刻回信是因为他去联系渔阳令田章了。他是公孙牧的门生,本已预订了治中的位子,却与公孙珪闹的不太愉快,一直被按在县令上好几年,这次伯圭提及铁矿石,田章满口答应,还进一步提出连泉州的铁矿也拿下来,说泉州县丞和县尉都是他的同窗。但不曾想渔阳一个计吏把事情透露给了公孙珪,公孙珪担任的是涿郡太守,本不能直接插手渔阳的事情,但他动用朝廷的关系免了田章,将那计吏提拔为渔阳令,控制了铁矿。伯圭知晓后大怒,甚至带兵闯进公孙珪的宅邸,双方差点冲突起来。上个月鲜卑人突然劫掠渔阳,伯圭率兵增援,要求郡县兵配合抵抗,但那计吏百般推辞,伯圭借机以怯战为由临阵砍了他,然后直接通过老师的关系举荐亲信张纯为渔阳令,并安排部队守住铁矿,总算把局面扳回,公孙珪手里没兵,对此无可奈何。”

    朱澈没想到中间还有这么多曲折,不过幸亏还是达到了目的,他大喜过望,连声说好。

    两人话还没说完,关羽和张飞急急忙忙的闯进屋里:“大哥,出大事了!黄巾反了!”

    刘备和朱澈浑身一颤,朱澈心理还有准备,他知道黄巾起义是早晚的事,只是不知道具体时间,唯一担忧的是铁矿生意刚刚才有眉目,怕黄巾起义打乱了自己的计划。而刘备却彻彻底底被震惊了,他原以为马元义入京贿赂太监,黄巾不会这么快举事,重要的是公孙瓒那边还没有完全摆平家族里的事情,这个时候乱起来,自己没办法完全发挥。

    “快说说具体情况。”刘备赶紧让关羽和张飞坐下。

    “嗯。”关羽应了一声继续说道:“张角原打算三月五日举事,但一个叫唐周的弟子揭发了马元义入京行贿的事情,皇帝大发雷霆,当即车裂马元义,任命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调集兵力围剿叛匪。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举事,但由于准备不足,只组织了冀州、豫州以及荆州南阳郡的徒众,即便如此,黄巾贼仍号称百万,声势极其浩大,举国震动。”

    “拜一介屠夫为大将军平乱,这皇帝的心还真大。”张飞在一旁吐槽。

    朱澈想插嘴说张飞自己也是个屠夫,但转念一想,这个张飞根本不是杀猪的,跟演义完全不同,急忙闭上了嘴。

    刘备没做任何评论,继续问道:“何进是否做了安排?”

    关羽点点头:“这回事出紧急,不由他不做安排。皇帝已下令百官贡献战马和弓弩,并举知兵者公车诣京。还听说朝廷举荐北地太守皇甫嵩担任左中郎将,谏议大夫朱俊为右中郎将,二人一齐进攻豫州乱党,老师卢子干拜为北中郎将,统帅精锐的北军五校进攻乱党的冀州老巢,直接面对张角主力。不过皇甫嵩和朱俊招募了三河骑兵,外加朝廷委派的五校军士总共才四万人,老师的兵力就更少了,北军虽为汉军精锐,但区区三万人与十万叛军对决,毕竟还是凶险,因此究竟结果如何尚存变数。”

    刘备又问道:“幽州这边情况怎样?”

    “只有广阳郡出现了贼兵,但这股贼军有好几万,而驻扎在蓟县周围的幽州郡国兵只有不到五千,刺史郭勋和广阳太守刘卫在正筹集粮草、征募士兵、修建防御工事,随时准备交战。”

    “募兵?”刘备十分诧异的看着关羽问道:“幽州刺史哪有募兵的权力?”

    “啊,对了,还有两件事忘了跟大哥说……”关羽急忙补充:“一是皇甫嵩向陛下建言解除党禁,上下一致讨伐乱党,陛下已经允了;二是天子下旨各州郡征发州兵应敌。”

    “什么!?”刘备蹭的站起身来:“各州郡自行征募?”他很少把喜怒放在脸上,但这一次显然是个例外,他的惊诧的神色中夹杂着一丝不被人察觉的激动。

    关羽有些不明所以,开口问道:“这很重要?”

    刘备看着朱澈没有答话,心里却在感叹眼前这个小子居然数月前就猜中了今日的局面。半晌以后他才心不在焉的答道:“光武皇帝中兴,不许州郡官员上将军号,因此地方官员无权募兵,而州郡兵大多省罢,即便边界州郡也只能以囚犯补充兵源。此次皇帝下诏各州郡自行征募部队,虽利于尽快平叛,却开了地方军权自治的先河,此后将难以收治,王莽之乱时的州郡军权尾大不掉必将重现。”

    朱澈琢磨了一下刘备的话,他总结出一个中心思想:诸侯混战的时代就要来了。但朱澈暂时没心情关心这些,他的思路回到铁矿生意上,根据他的历史知识,黄巾之乱应该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接下来会有五六年的安稳日子,那会是他发展的黄金期,之后便会出现二十多年的诸侯混战,严重的饥荒和瘟疫将席卷整个中国,因此这五六年决定着朱澈未来的命运,甚至是生死。

    想到这里,他插口对刘备说道:“兄弟,机会来了。”

    张飞也附和道:“是啊,刺史正在募兵,我们去投他把。”

    刘备点头:“那是自然,国家有难,我们兄弟理应贡献一份力量。益德,你这就去召集弟兄们,愿意去的留下来,不愿意去的也别强求。”

    张飞应诺,又转头对关羽说道:“二哥,不如咱们一起去,我召集人马,你筹集粮草,我怕幽州未必舍得分太多物资,咱们未雨绸缪吧。”

    刘备赞道:“益德想的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更重要的大事,云长你去吧。”

    关羽应了,跟张飞一齐出了屋门。

    朱澈近前对刘备说道:“玄德,这机会虽然不错,但仍然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也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铁矿。”

    刘备没回话,用眼神示意朱澈继续说。

    “打仗,看上去是拼战略战术,拼统帅,拼计谋,拼士兵,但益德刚刚的话说到点子上了,粮食才是决定战争的砝码,而幽州刺史郭勋手里的粮食本来就不多,还要兼顾边戍军队的后勤供给,现在又闹出黄巾的事,幽州的粮食应该是捉襟见肘了。如果我们自己手里没有足够的粮草储备,那么在平定黄巾之乱的过程中将有可能因为粮食问题而失掉弥足珍贵的机会。所以,眼下的铁矿生意就成了重中之重,用铁矿换取乌丸人的战马和毛皮,再回来换粮食,保证我们军队足够的物资供应,如果顺利的话,还可以支持伯圭借机整合公孙家族。”

    刘备十分仔细的听着朱澈说的话,他仰着头思考了一会,开口说道:“我要尽快去蓟县与刺史大人汇合,铁矿那边伯圭已经安排好了,现在你就回去与你家少主人商量,最好明天就派车队出发去渔阳出运第一批矿石,我会立刻联系伯圭知会他。若一切顺利,旬日之后我们就能拿到粮食和物资。”

    朱澈点头,转身出门,走到门口他又回过头来叮嘱道:“玄德,这次黄巾之乱人多势众,你千万小心,不要急于求成。另外……你的老师性情耿直,我怕他会得罪人,如果有机会见到他的话最好叮嘱叮嘱,还有一个叫董卓的将领,听说过段时间也有可能会被调到冀州平叛,此人野心很大,而且品德极低,一定要多留意。”朱澈记得卢植因为得罪了太监被朝廷征回,董卓顶替了他。朱澈不记得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只希望刘备最大的靠山不要倒掉,这样的话刘备或许在北方能够立足,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到处寄人篱下。如果刘备能成为他稳定的后台,今后他不仅生存有保障,做事情也会一马平川。只是他不确定是否能够改变历史,更不知道如果真的改变了会带来什么后果,仅仅抱着一试的心态提醒刘备,然后静观其变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