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清朝之大清拾皇子
字体: 16 + -

第121章 朝廷的弊端

    我赶紧接口说道“哪能啊!皇阿玛,您可错怪我了,只要您一句话我就算在忙也会来陪您老人家的不是?这不是因为您这两件差事把我搞的都没时间休息了嘛”。

    康熙眉头一挑说道“怎么?这是在怪朕把你累着了?”见到我摇头后,阻止了我的话,然后说道“不过也是,这两件差事确实不太好办,不过你做的不错,唉!想不到我们大清的官员已经成这样了,看来也该是好好的清理一下了,怎么小十五今天来找我有事?说吧看在你办差事办的不错的份上,只要我能帮的,也可以帮你掂量掂量”。

    看着康熙还是不相信的眼神,我也只能无奈的道“皇阿玛您也太看不起儿臣了吧,难道我每次都是有事才来看您的吗?”。

    康熙撇撇嘴巴说道“难道不是吗?从小就是个调皮的家伙,除非我叫你或者是你有事来求我,其他的时候我还真没见你主动过”。

    想想以前的过往,感觉康熙说的还真是,略微尴了一下,然后又嘴硬的说道“谁说没有,这次不就是专门来看您老人家的嘛”。

    康熙摇头叹道“好!我的小十五长大了,知道来关心朕了,也好!很长时间没跟你谈谈了,你这次出行应该看出我们大清有多少弊端了吧,说说你的想法”。

    我其实也正好想跟康熙好好谈谈,因为如果他肯付出行动的话,那可比我跟胤禛累死累活的查证据的效率高多了,于是正准备开口时却听到外面的李德全走进来说道“皇上,七阿哥到了,您看?”。

    康熙听到后却一脸平淡的道“嗯,知道了不过我正跟小十五谈话呢,你先让他等会吧”。

    李德全听完俯身准备告退,我连忙说道“等等”。

    看到康熙听到后,皱着眉头看着我,李德全也在里犹豫着要不要出去,我连忙解释道“皇阿玛,不如让七哥也进来听听吧”。

    康熙略带思索的看了一会才说道“他?他能懂什么”。

    我辩驳道“皇阿玛不是想听听我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吗?可是我虽然见多了和听多了,也有自己的见解,不过七哥游走于朝廷之外这么多年,俗话说旁观者清,说不定七哥还有不一样的见解不是吗?如果他的见解能给我们跟大的启发,岂不是更好吗?”至于我敢让胤佑发表意见,那是因为我知道,虽然前世他在康熙年间的作用不大,可是在雍正后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的啊,那时老十三已经不在了,雍正的很多政策也都是胤佑在帮忙办理的,而且效果还十分明显,被雍正直接册封为亲王的。

    康熙听到我的意思,犹豫了一会后才点点头让李德全去叫胤佑进来,不过他的心里还是对自己的这个儿子的能力有点怀疑,毕竟一个从小到大没接触过朝政的人,怎么可能明白朝廷的弊端呢,而且还能有自己的见解?这使他更加不相信起来,不过他也知道我虽然有时候有点任意妄为,不过对于关键的事情还是非常上心的,所以也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听听。

    不一会胤佑就在李德全的带领下走了进来,康熙见到他略微走路有点慢的样子,又不禁皱起了眉头,而胤佑抬头见到我竟然也在时,略微高兴的对着我点点头后,才对着康熙请安施礼。

    康熙心里虽然还有点介怀这个儿子,不过想起从小到大自己也没怎么关心过他,所以口气也略微温和的道“嗯!你身体有疾以后进宫来见朕的话就不要在走着来了,朕赐你一顶轿子,可以让你在宫里也能坐轿”。

    胤佑听完感动的说道“儿臣,,儿臣,,儿臣多谢皇阿玛的厚爱”。

    康熙听着自己这个儿子感动的声音,心里也有点不好受起来,唉,自己是不是太残忍了,身体发肤皆受之于父母,他的身体有疾我也不能怪他吧,想到这里康熙的口气越发的温和了,然后点点头对着胤佑道“好了!坐下吧正好胤拾也在,他有点事要说给朕听,不过他还说你能有不一样的见解,胤拾说吧”。

    我阻止了胤佑想要开口的话,因为我知道他肯定是想推脱掉,可是他难道就不明白吗?只靠康熙的同情是没有用的,他优秀的儿子太多了,这使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想起你的,只有你自己的能力让他知道,这样才会让他经常的想起你,就算不是让你参与朝政,那也肯定会赏赐点东西的,要知道在京城,康熙的赏赐就是得不得宠的风向标啊。

    于是我这才开口说道“儿臣这次和四哥出去确实见到了不少弊端,有些偏远的地方一个小小的县令就能一手遮天我行我素的办理案子,他们不是靠谁有理,而是看谁给钱了,谁给的多来办理案子的,这次要不是儿臣和四哥恰巧遇到,我想到现在他还能在他的位置上安稳的坐着呢”。

    康熙听完以后叹了口气,这些事他其实也听说过,只不过是他一直找借口欺骗自己而已,他真的不敢相信有这种事发生在他治理的朝廷中。

    看到康熙感触了起来我才继续说道“这还是一个县令,而知府呢竟然敢大摇大摆的摆路障加路税,最重要的是他的事竟然没人举报,这才是令人心痛的地方啊”。

    康熙点点头说道“听了你们的汇报,朕才知道这些事竟然真的是存在的,唉!是朕错了啊,朕本想以仁义治国的,看来有点仁义过头了,这使这些人以为朕真的是不敢杀人了吗?朕只不过念在早年他们跟随过朕,给他们一个地方的父母官做,这也算是奖励了他们,想不到,,,唉!那你的意思呢?”。

    我把想好的话思索了一遍,然后才说道“儿臣觉得这些人敢这么嚣张就是因为言路不通的原因,这些年那些御史言官虽然也经常向皇阿玛奏报,可是他们奏报的都是一些溜须拍马的事,极个别有心的呢却职位不高,就算想说也没办法送到皇阿玛的桌子上,所以儿臣建议皇阿玛广开言路,从新整治吏治,不然被这些蛀虫啃食的话,我大清恐怕也就慢慢的被这些人给啃夸了啊”。

    康熙感触颇深的道“不错!这些年朕确实没怎么理会过那些御史了,这也使得这些人的话越发的轻了,而朝中的官员也视他们于无物了,朕是不会允许这些人把朕的江山给拖夸的,你回去以后给朕好好的思量一下,然后写个折子递上来,朕也是该好好的整治一下了”。

    听到这里我也连忙说道“皇阿玛,其实四哥也多次对我说过这些事,我想他肯定有充分的计划的,不如我跟四哥商量一下,然后在给您递过来?”。

    求支持!求订阅!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