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杀机
刘文静假借圣旨,开合三寸不烂之舌,施弄瞒天过海之计,未有数日竟招募了数万人。
古代百姓纯朴,却也不是傻子。李渊瞒上欺下,对王威等人说是征兵高丽,对百姓却道是对付武周突厥,保家卫土。
这征兵高丽自然无所响应,但保卫家园却是人人的当务之急。在刘文静的调度下,百姓无不踊跃征兵,私底下却对隋王朝恨之入骨。
见唐府逐渐羽翼丰满,众人只是商议起兵时日。
刘文静首先谏言道:如今起兵虽已成形,但尚有未待之事。
李世民谓李渊道:这突厥兵强马壮,此次前来山西寻衅,一来扶持刘武周,二来为报雁门疑兵之仇。若不处理好咱们与突厥的关系,那咱们永远别想走出山西一步。
武士彟道:唐公!眼下除了突厥还有两个麻烦。
李渊点点头道:你是说那王威与高君雅吧!
武士彟道:唐公明察!前些日子,这两个人来我府上曾问起唐公招兵之事,被我好言宽慰敷衍了。我见那二人心中狐疑,根本不信我的话,所以担心千里之堤,毁于蝼蚁,劝唐公您不得不妨!
李渊道:那王威跟我多年,我亦知其是朝廷眼线,无奈此时若打草惊蛇,恐怕无益。对此二人只是防着他们便是。
李渊又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说道:如今人马渐壮,粮草兵具亦是足够,起兵只带良日。你们商议一下如何应付突厥,明日我得去那晋祠祷雨,一来山西久旱,二来为我起义洗尘!待家眷一到,便行起兵之计。
原来这出兵时若遇下雨,在古代却是大吉大利。
这个风俗留于周武王罚纣,其起兵前时值大雨滂沱,众人皆谓不可行军。独周武王说这是天在洗兵,后出兵牧野,一举击败了纣王主力,遂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
武王之事,后世多为效仿,凡出兵之时遇有雨水,皆视为大吉,谓之天洗兵。
就在众人准备退却之时,忽然心腹士兵前来报奏,说外面来了一位叫刘世龙的乡长,说有要事告知唐公李渊。
李渊听罢随军士出了后堂,来至前厅。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之际,那李渊面容上已经带气恼地回来了。
见李渊怒气冲冲,众人不免问询,才知那刘世龙是来告密的。
原来王威与高君雅知李渊要去晋祠祈雨,遂串通当地乡长刘世龙,在晋祠埋伏刀斧手,准备伺机诛杀李渊。
那刘世龙佯装答应,待二人一走,便来到李渊处告了密。
刘世龙是地方官员,虽然只是乡长,却深得李渊照顾,且李渊在山西执政,口碑颇佳,对百姓仁厚。刘世龙因此念及恩情,便将王威的阴谋告知了唐府。
世民听罢,不禁冷笑几声,谓李渊道:儿正在思量除去二贼,却没想到他俩竟找上门来了!
李渊叹道:这王威高君雅我本不想打草惊蛇,却没想到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依二郎之见,对这两人该如何处置?
李世民乃渊嫡出,排行老二,大哥李建成,三弟李玄霸,英年早逝。四弟元吉并养子智云,世民独独排行老二,故李渊称其二郎。
当然,李渊要是把觥筹算上,那李世民得排行老三了。
不过觥筹只是世民的结拜,并未入得李渊的族谱,前些时候说视觥筹为己出,只是个客套话,为了拉拢人心,就连觥筹也未当真,所以适才李渊称李世民为二郎,却没有什么毛病。
父亲,您只需要将计就计,赴那晋祠祈雨便是,其余的只需……
如此如此,觥筹现在也算得上唐府的宾客了,这半年天天与这些大人物朝夕相处却也是耳闻目染,什么阴谋诡计,什么尔虞我诈,早已见怪不怪了。
不过世民这条毒计,却正是比那王威高君雅这两条毒蛇还毒,对比那眼前的李世民,想起自己生前这般年纪时还在上学幼稚读书,不禁有些自愧不如。
晋祠离晋阳宫不远,晋阳宫又只是在太原府的郊外。
李渊因要祈雨,一早便带了随众赶去那里。
山林翠色,路旁荫荫,一路鸟儿婉转鸣啼,不觉令人心旷神怡。
李渊一路欣然自得,不时地纵马奔驰,远对青山,近对城郭,指指点点,恣意激昂,举手投足间竟丝毫不像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
与那李渊同行的为数不多的随从中还有觥筹。他身骑雁门关王掌柜送的那匹走马平贵,只是不急不缓地跟在李渊身后。
这平贵马儿看着似乎比先前还要老些,不过骑着却依然平稳如车,脚力稳健似初。
李渊对眼前的少年,自己的义子觥筹很是看重,又得知觥筹在雁门关孤身救得世民之事,心中更是赞赏。
这一路上虽有几位将士陪伴,李渊却独独回头与觥筹交谈,不时给觥筹介绍些当地的风情景色,一路上,这一老一少倒是融洽异常。仿佛对那晋祠的凶险一点也未挂在心上。
我们快到了!李渊扬鞭一指,觥筹则顺眼望去,只见得前方郁郁葱葱,树木灌丛掩盖之处露着些亭台楼阁,朱墙碧瓦,想必就是那目的地晋祠了。
此时众人也停止了交谈,只顾摧动座下马儿,向晋祠赶去。
随着渐近的晋祠,李觥筹却愈感压抑。
他自从每日修习桃花古卷,开合吐纳天地之气后,周身孔窍都极为灵敏。眼见得前方郁郁葱葱,却不闻鸟叫蝉鸣,只是一片死寂。透着那葱郁,更有一股股杀气逼来,觥筹清楚,这晋祠周围竟布满了伏兵……
来到近前,众人警觉地望了望四周,李渊却见无有异样,便只身下了马儿,与众人快步走入了祠堂。
早有王威和高君雅起身相迎,那乡长刘世龙却也站在那里。
李渊也不多言,见和尚道士分立两旁,便走入堂内,点燃了香烛,先祭拜了天地,后礼敬了鬼神,最后在山西宗祖排位前跪下,礼敬后祷祝有词: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宦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李渊如此虔诚,只看得王威与高君雅心中暗自冷笑,彼此间使了个眼色……
(本章完)
古代百姓纯朴,却也不是傻子。李渊瞒上欺下,对王威等人说是征兵高丽,对百姓却道是对付武周突厥,保家卫土。
这征兵高丽自然无所响应,但保卫家园却是人人的当务之急。在刘文静的调度下,百姓无不踊跃征兵,私底下却对隋王朝恨之入骨。
见唐府逐渐羽翼丰满,众人只是商议起兵时日。
刘文静首先谏言道:如今起兵虽已成形,但尚有未待之事。
李世民谓李渊道:这突厥兵强马壮,此次前来山西寻衅,一来扶持刘武周,二来为报雁门疑兵之仇。若不处理好咱们与突厥的关系,那咱们永远别想走出山西一步。
武士彟道:唐公!眼下除了突厥还有两个麻烦。
李渊点点头道:你是说那王威与高君雅吧!
武士彟道:唐公明察!前些日子,这两个人来我府上曾问起唐公招兵之事,被我好言宽慰敷衍了。我见那二人心中狐疑,根本不信我的话,所以担心千里之堤,毁于蝼蚁,劝唐公您不得不妨!
李渊道:那王威跟我多年,我亦知其是朝廷眼线,无奈此时若打草惊蛇,恐怕无益。对此二人只是防着他们便是。
李渊又沉思了一会儿,接着说道:如今人马渐壮,粮草兵具亦是足够,起兵只带良日。你们商议一下如何应付突厥,明日我得去那晋祠祷雨,一来山西久旱,二来为我起义洗尘!待家眷一到,便行起兵之计。
原来这出兵时若遇下雨,在古代却是大吉大利。
这个风俗留于周武王罚纣,其起兵前时值大雨滂沱,众人皆谓不可行军。独周武王说这是天在洗兵,后出兵牧野,一举击败了纣王主力,遂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
武王之事,后世多为效仿,凡出兵之时遇有雨水,皆视为大吉,谓之天洗兵。
就在众人准备退却之时,忽然心腹士兵前来报奏,说外面来了一位叫刘世龙的乡长,说有要事告知唐公李渊。
李渊听罢随军士出了后堂,来至前厅。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之际,那李渊面容上已经带气恼地回来了。
见李渊怒气冲冲,众人不免问询,才知那刘世龙是来告密的。
原来王威与高君雅知李渊要去晋祠祈雨,遂串通当地乡长刘世龙,在晋祠埋伏刀斧手,准备伺机诛杀李渊。
那刘世龙佯装答应,待二人一走,便来到李渊处告了密。
刘世龙是地方官员,虽然只是乡长,却深得李渊照顾,且李渊在山西执政,口碑颇佳,对百姓仁厚。刘世龙因此念及恩情,便将王威的阴谋告知了唐府。
世民听罢,不禁冷笑几声,谓李渊道:儿正在思量除去二贼,却没想到他俩竟找上门来了!
李渊叹道:这王威高君雅我本不想打草惊蛇,却没想到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依二郎之见,对这两人该如何处置?
李世民乃渊嫡出,排行老二,大哥李建成,三弟李玄霸,英年早逝。四弟元吉并养子智云,世民独独排行老二,故李渊称其二郎。
当然,李渊要是把觥筹算上,那李世民得排行老三了。
不过觥筹只是世民的结拜,并未入得李渊的族谱,前些时候说视觥筹为己出,只是个客套话,为了拉拢人心,就连觥筹也未当真,所以适才李渊称李世民为二郎,却没有什么毛病。
父亲,您只需要将计就计,赴那晋祠祈雨便是,其余的只需……
如此如此,觥筹现在也算得上唐府的宾客了,这半年天天与这些大人物朝夕相处却也是耳闻目染,什么阴谋诡计,什么尔虞我诈,早已见怪不怪了。
不过世民这条毒计,却正是比那王威高君雅这两条毒蛇还毒,对比那眼前的李世民,想起自己生前这般年纪时还在上学幼稚读书,不禁有些自愧不如。
晋祠离晋阳宫不远,晋阳宫又只是在太原府的郊外。
李渊因要祈雨,一早便带了随众赶去那里。
山林翠色,路旁荫荫,一路鸟儿婉转鸣啼,不觉令人心旷神怡。
李渊一路欣然自得,不时地纵马奔驰,远对青山,近对城郭,指指点点,恣意激昂,举手投足间竟丝毫不像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
与那李渊同行的为数不多的随从中还有觥筹。他身骑雁门关王掌柜送的那匹走马平贵,只是不急不缓地跟在李渊身后。
这平贵马儿看着似乎比先前还要老些,不过骑着却依然平稳如车,脚力稳健似初。
李渊对眼前的少年,自己的义子觥筹很是看重,又得知觥筹在雁门关孤身救得世民之事,心中更是赞赏。
这一路上虽有几位将士陪伴,李渊却独独回头与觥筹交谈,不时给觥筹介绍些当地的风情景色,一路上,这一老一少倒是融洽异常。仿佛对那晋祠的凶险一点也未挂在心上。
我们快到了!李渊扬鞭一指,觥筹则顺眼望去,只见得前方郁郁葱葱,树木灌丛掩盖之处露着些亭台楼阁,朱墙碧瓦,想必就是那目的地晋祠了。
此时众人也停止了交谈,只顾摧动座下马儿,向晋祠赶去。
随着渐近的晋祠,李觥筹却愈感压抑。
他自从每日修习桃花古卷,开合吐纳天地之气后,周身孔窍都极为灵敏。眼见得前方郁郁葱葱,却不闻鸟叫蝉鸣,只是一片死寂。透着那葱郁,更有一股股杀气逼来,觥筹清楚,这晋祠周围竟布满了伏兵……
来到近前,众人警觉地望了望四周,李渊却见无有异样,便只身下了马儿,与众人快步走入了祠堂。
早有王威和高君雅起身相迎,那乡长刘世龙却也站在那里。
李渊也不多言,见和尚道士分立两旁,便走入堂内,点燃了香烛,先祭拜了天地,后礼敬了鬼神,最后在山西宗祖排位前跪下,礼敬后祷祝有词: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宦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李渊如此虔诚,只看得王威与高君雅心中暗自冷笑,彼此间使了个眼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