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剑大唐
字体: 16 + -

第27章 勤王

    老赵头?刘文静不满地询问道。

    那赶车的在厢外答道:老爷勿怪,这路年头甚久,早已失修。

    刘文静道:你却只稳着点便是。

    是是!赵头唯唯道。

    刘文静转头对觥筹道:路况难行,公子勿惊!

    觥筹笑着摇摇头,心中暗道:古人太文邹邹,车马颠簸就大惊小怪哩。

    因为刘文静起先在府中对自己所言,说有大事发生,心下好奇,正好借此问道:刘大人,适前您说有大事发生,却不知是何大事?

    刘文静道:见公子一路似有心事,也未敢打搅。本想着同公子去了那唐公的府上便知分晓。既然公子问起,那就不妨说说了!

    李觥筹道:洗耳恭听!

    文静略一沉思,理了理头绪开口说道:前些时日,李渊大人钦命为两省抚慰使,平了这山西,河东各处大小盗患。圣上闻之,龙心大悦,便起着兴致意欲北巡。却未想到刚至雁门,便出了大事。

    觥筹知文静讲话爱卖关子,也不插口,只听那文静娓娓道来:那突厥可汗得知炀帝北巡,驾至雁门,便大兴人马,将炀帝一行尽数围困在那雁门关中。此时雁门各处勤王,早已是烽火连天了!

    觥筹一听,却低声笑道:这固然是件大事,但却未必是件坏事哩!

    文静问道:兄有高见,但说无妨。

    觥筹低声说道:兄适前对某说桃李子有天下,眼前这炀帝被围,李家正好乘势而起,反了他则个,难道不是件好事吗?

    文静呵呵冷笑道:哪有如此简单!炀帝虽然昏庸,但各地手握实权的军阀并未自立旗号,依然尊隋朝为尊,此时若反,只会是出头之鸟,众矢之的。其次,隋朝虽衰,但依然兵多将广,若不好好事先谋划一番,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此次突厥来犯,实则国难,若乘火打劫,则师出无名,不义之师焉能胜人?况且……刘文静一边说着一边摇了摇头,道:况且虽公子世民素有大志,可他的父亲唐公李渊确是个安于现状之人,虽有些军事谋略,但这政治上却对隋朝有些愚忠,此时起兵只怕这时机尚未成熟哩!

    觥筹自知有些莽撞,听完刘文静的分析,不禁自嘲地笑了笑,神情有些尴尬。

    才知古代虽然科技不如现代,其古人的智慧与政治素养却丝毫不逊。

    觥筹很是受教,不禁想起一句不知是谁说过的名言:看起来是机会的机会却往往不是机会。

    议论之时,却已然望见了那太原府。

    进见李渊之前,刘文静反复交代觥筹,千万要谨言慎行。

    与那府中的将士通禀之后,二人快步行如堂中。

    抚慰使的衙堂却与雁门晋阳不同,院落极大,瓦屋严整,粗大的红柱堪比宫殿行宫。两旁军士严整,各个虎背熊腰,神情凝重,无有丝毫惫怠之色。

    刘文静在前,觥筹在后,二人也不停住,直进了那森严的府衙之内。

    晋阳令刘文静参见抚慰使大人!刘文静作揖道。

    觥筹虽未作揖,却也拱手致意。只见高衙之上坐着一位四十左右的男子,面色红润,身材高大壮硕,一看虽亦是行伍出身,不怒而威,一股天然的贵族之气溢于言表。

    这便李渊哪……觥筹暗道。

    那李渊见是刘文静,却是旧相识,便微微点了点头,又打量了一下觥筹,见是个少年,便以为是刘文静府中之人,也没多问什么。目光接触之时,倒是李渊身边的一位副将疑虑冲冲,近乎不怀好意地打量着觥筹。

    这少年是谁?那满脸虬髯的副将熙声问道。

    刘文静看了看觥筹,说道:此是唐公子世民的朋友,现在我府上做客。

    见是上级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朋友,那副将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哼了一声,便转过脸去。

    堂内除了晋阳县的刘文静外,还有许多其他县令官职的人,都是太原附近几处重要县城的守官,因李渊召唤,便都连程赶到了太原府。

    黄昏已至,见人已基本到齐,李渊开口说道:今时将诸位连日请到太原府,实有国事相商!

    顿了顿嗓子,李渊一脸愁容的接着说道:想必诸位已经明了,如今圣上被突厥可汗始毕重兵围困,雁门之内四处勤王,十分紧急,我身为朝廷重臣,山西抚慰,这勤王之事于某刻不容缓,无奈贼兵势大,某此刻正在为破敌发愁,汝等与李某同食朝廷俸禄,理应为朝廷尽忠。在此国难之际,不知诸位有何高见啊?

    大人!那副将抱拳参道!

    李渊问道:王副留守有何高见?

    原来那之前对觥筹狐疑的副将正是李渊的下级,山西副留守王威。此人乃是一介武夫,起于朝野,明地是李渊的副手,实则是朝廷安排在李家身边的一颗眼线。

    只见王威高声说道:圣上北巡,被突厥胡人围于雁门,此国难之际,末将立主讨之勤王,与那始毕一决雌雄!

    觥筹暗中观察,见王威此说令李渊脸上阴晴不定,便知其中另有隐情,怕只是没勤王那么简单哩。

    诸位官吏见王威留守陈词慷慨激昂,纷纷附和道:留守大人当出兵讨伐,我们誓与大人国同休戚。

    李渊面露微笑,不住地点头,其实觥筹却觉得这是典型的皮笑肉不笑。

    群吏见李渊留守虽点头称是,却并未开口下令,就知道李渊心中似乎灵有算盘!

    只是那王威不识好歹,拱手又规劝道:大人,事不宜迟,何不早日下令,末将不才,愿帥山西精锐一鼓破贼!

    李渊咳了一声,缓缓说道:王将军稍安勿躁,勤王自是第一要务,雁门关又在山西境内,如今圣上被围城中,李渊亦是寝食难安。但贼兵声势浩大,于众不下十万于人,与山贼不同,突厥骑兵向来晓勇,若不仔细谋划,恐勤王不成,反落贼手。

    王威急道:大人何故优柔寡断,如今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各路人马都已临近雁门关,大人乃山西留守,尽掌山西军政大权,如今在勤王事上焉能落于人后,岂不为他人笑话!都时候皇上责怪,大人虽是国戚,也难免吃罪不起吧!

    面对王威的咄咄逼人,李渊却是一忍再忍,他心里清楚,王威在台面上是句句在理,虽是副手,自己却也不好驳斥。可偏偏李渊却又不愿出兵与突厥硬拼。自己这些年在山西经营多年,攒下许多财富人脉,这次借着剿匪,又增添了数万兵丁。可如今这世道凋零,隋王朝风雨飘摇,随时土崩瓦解。各路军阀名义上勤王,暗地无不张目观望,若自己贸然纠结精锐与那突厥强斗,那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却不是毁于一旦吗?

    如今突厥在前,王命在后,周围一群如狼似虎的军阀势力,这局势比把自己架在火上拷还难受哩。

    现前自己的副守军又施压于人,李渊表面和稀泥一般,心里却对那王威直恨得咬牙切齿……

    (本章完)